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瓖是大明耻辱 葬送大明直接送崇祯上吊的罪将

姜瓖是大明耻辱 葬送大明直接送崇祯上吊的罪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448 更新时间:2024/1/23 0:53:54

说起大明王朝,那是想当然的硬气。什么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让人无端兴起一股豪气。什么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感觉从上到下,君臣一心,壮怀激烈。只是豪气归豪气,大明王朝最终还是从内里腐烂,最终被一击而溃。作为大明王朝的最高领导人崇祯帝,更是只能无奈地或者说悲壮地选择在煤山上吊,以谢朱家先人。

崇祯也许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皇帝。他手下的文官武将,他多半不了了解,自然也谈不上因材任用……大同总兵姜瓖就是其中之一。

大同是北京的西大门,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作为京城的屏障,大同不仅设立了巡抚,还有总兵驻军。大同的城池坚固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倒是姜瓖姜总兵得提一提。姜瓖出身将军世家,到他这辈儿仍然是朝廷倚重的家族。他哥哥姜让是榆林总兵,弟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他自己则是大同总兵。虽然世受明皇室大恩,但是姜家却对不起大明。

和平年代,当然看不出来。一旦发生战争,将军的为人就看得一清二楚了。

李自成的大顺军勇武不假,但说实话大明臣子开门投降的也多,比如忻州守城官员没丁点反抗就开门投降了。当然李自成也不可能一路毫不费力,挥师进京。对于他来讲,最硬的骨头无疑是周遇吉。

周遇吉勇武善射,出身虽低微,作战却从不怕死。他被其他京营将领轻视,但仍然忠心一颗,表示征战沙场,定不负朝廷俸禄。事实上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大顺军来势汹汹,直扑而来,担任山西兼关门、代州、三关总兵的周遇吉率军民固守,就连他夫人刘氏组织的20名女兵,也都加入战斗。大顺军通过刘氏哥哥送招降书,但周遇吉不但没降,连妻兄都给杀掉了。大顺军伤亡近万,攻城的积尸一直堆起来,都有城墙那么高了。后来代州保不住了,周遇吉就退守宁武。在宁武关,又是一场超级大战。虽然宁武关经过多年加固,貌似无比强大。但是一来大顺军加大攻势,二来宁武守军只有4000,相差悬殊,要想取得胜利,没有援军可不行。为此,周遇吉派人冒死前往大同求救。而自己则留下来坚守,宁武大战注定是一场生死大战,过程惨不可言。周遇吉巷战后被俘而死,而他的家人全部被烧死,宁武兵备副使王孕懋全家自杀。之后,大顺军屠城,这场大战给李自民极大的打击,就连进京后,李自成还心有余悸,说“若使所至都像周遇吉那样,殚忠尽力拼搏,我们哪能至此?”

宁武被大顺军拿下,下一个目标就是大同。作为京师最后的守护,姜瓖责任重大。如果说他选择不救宁武,可以说成是保存实力,那么,他离间代王朱传和巡抚卫景瑗那就是绝对的厚黑。朱卫二人是主战派,面对大顺军的强势来袭,二人主张备战。但是姜瓖是主和派,早在姜让降了大顺,并派人来劝弟弟时,他就已经下定决心不打了。

为了巩固自已的势力,他走了几步棋。第一步,他让代王拿出库存银子犒赏士兵,拿公家的东西来做自己人情;第二,夺取大同防守权。卫景瑗是坚定的主战派,又是陕西人,在敏感时刻,姜瓖对代王说他也是陕西人,他和李自成有来往,二人之间自然就不再是铁板一块。可巧的是卫大人又脚疼,出不了门,于是,掌握大权的姜瓖,控制了代王,投降了大顺。

有了他的榜样,宣府总兵王承胤也把降表送给了李自成,然后昌平、居庸关守将也依样画葫芦,北京失去全部屏障。大顺军一路凯歌,顺利登顶。没办法,逼得血性崇祯上吊殉国。不久,江河直转,大明再无回天之日。

姜瓖当初选择李自成,是期望着能独当一面,可是也许是他和周遇吉对比的实在太明显,连李自成都看他不起。自然,他虽保得一条老命,也当上了大同总兵,却是毫无实权。他也只能委屈着。令他意外的是,几个月后,大顺也不行了。

李自成败出北京,他找到了投靠新主子的机会,率亲信扑向帅府将起义军将领柯天相和张黑脸杀死。《清史稿》上记载:“故明大同总兵姜瓖斩贼首柯天相,献大同来降”。

姜瓖降清后,仍旧委以总兵职务。可悲的是,他仍然是有职无权。权力都在清将吴惟华手中,并且上面还高坐着一个英亲王济阿格。

姜瓖是个投机分子,当初投靠大顺,是看准了大顺的前途,没想到看走了眼,就依着清朝,他没想到这些蛮夷也看不起他,甚至还想着抢女人。正如意大人马丁诺说,大同女人是极美的,阿济格和他的随从随意抢夺。其中还抢到了姜瓖部下了。亲王抢平头百姓的女子,那也就算了,犯不得得罪他。可是竟然抢到了连姜瓖头上,姜总兵自然气不过,亲自上门要人,只可惜他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人家根本没把他当人。于是,姜瓖带兵上府要人,开了反清模式。只是很可惜,今时不同往昔,老天也不帮他。他终于被灭,也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同情。如果他当年死在保卫大明的战场上,估计还能混个名垂青史,这会儿反,晚了。

标签: 姜瓖崇祯明朝

更多文章

  • 满洲八旗兵兵马十分骁勇,为什么没打过明将姜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满洲八旗,清朝

    中国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地区,统治汉族人的事情。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元朝和清朝了。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而清朝的统治者的是满族人。这两个少数民族之所以能打败汉人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武力是强于当时已经腐朽的前朝军队的,尤其是骑兵方面。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是游牧民族,毕竟能耕种的土地都被汉人

  • 姜瓖曾三次背叛降敌,最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姜瓖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主力在宁武关,遭遇明军总兵周遇吉领兵的顽强抗击,经过一番苦战后,两天后大顺军最终破宁武关,周遇吉战死,大顺军的主力也损失严重。李自成陷入进退两难地步,怕在前方大同等城市遭遇到顽强抵抗,大顺军再无力攻破明军固守的城市。没有想到,宁武关城破当日夜里,大同总兵

  • 明末左懋第壮烈殉国,吓得刽子手刀都掉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左懋第

    自古以来,朝代的兴衰变化,似乎是世间永恒不变的定律。而每当朝代更替之时,便是国家陷入混乱之际,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时候,就会出现两批人,一批忠于起义者,一批忠于旧的君王。不管最后谁获得了胜利,这些辛勤付出的人,都令人敬佩。而作为旧势力的一方的人,最终免不了落败的场景。人们虽然对于这个朝代很

  • 他是明朝著名外交家,左懋第也是南明的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左懋第,明朝

    你们知道左懋第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当年南明朝廷一种有两种党派,一种是主战派,一种是求和派,而左懋第则是主战派,因为他认为只有南明不惧怕各种压力,主动迎战清朝八旗队伍,就能获得主动权,可以为日后的谈和创造条件,因为南明一直都处于被动状态。可是南明皇帝目光短浅,在加上朝廷大臣贪生

  • 左懋第与文天祥有什么相似之处?为什么称他为“明末文天祥”?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左懋第,明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左懋第的故事。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夺取了明朝都城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进京后的农民军开始对官僚阶层残酷的剥削。使得明朝官僚阶级开始不看好李自成的政权。时任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因父亲被李自成的手下鞭打,小妾陈圆圆也被李自成

  • 揭秘“明末文天祥”左懋第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左懋第,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左懋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627年,“木匠皇帝”朱由校驾崩,因为他没有儿子,他的弟弟朱由检继承大统,年号崇祯,这也是明朝正统意义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登基之后,大明朝已经风雨飘摇,崇祯二年,白莲教纠集5000多名教徒围攻山东莱阳县。莱阳久不经战火,百

  • 孙元化:明朝西洋火炮的专家,最后怎么被处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元化,明朝

    对孙元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五年七月二十三,北京城的西市格外喧闹,人潮涌动,许多人都来看热闹,因为一位朝廷大官被砍头了!两年前,蓟辽督师袁崇焕在此地被凌迟处死,这次要杀的正是他的生前好友、登莱巡抚孙元化!孙元化虽然知名度不高,但他却是明朝历史上最顶级的

  • 祖大寿的投降为什么那么令人同情?祖大寿算不算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祖大寿,明朝

    祖大寿,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他在袁崇焕被宣布罪名后带领人马出走,崇祯和大臣们想方设法劝其回头。皇太极大展人才招降术,使其被迫投降,期间又曾背叛了与皇太极的“降约”,在前后两朝均未讨好。在其身后,对其评价非常低,《明史》无传,《清史稿》将其列为“贰臣传“。他就是明末辽东汉军

  • 祖大寿献锦州降满清,为何没有奸臣之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祖大寿,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祖大寿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祖大寿是辽东人,他的父亲祖承训原本在李成梁手下效力,公元1620年,祖大寿被授予靖东营游击,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此后的二十多年,祖大寿一直在为大明效力,他是继袁崇焕之后,抵御后金军的中坚力量。锦州、大小凌河是

  • 将门之后的祖大寿,最后为何选择投降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祖大寿,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祖大寿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明朝末年,朝政腐败,位于北方的后金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异军突起,侵占了明朝很多地区,明军为了抵御后金军的侵略,调兵遣将,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吴三桂、祖大寿、卢象升、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