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骄纵自大的南明将领,揭秘孙可望最后怎么死的?

骄纵自大的南明将领,揭秘孙可望最后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87 更新时间:2023/12/8 0:37:23

在历史长河中,孙可望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提起南明,人们往往唏嘘一番,不为别的,因为南明存在时间太短,只有区区十余年,就消失在历史风烟之中。

这十余年的南明史,多达十多位皇帝,乱花渐欲迷人眼,其中弘光、隆武、永历三朝,堪堪一提,真的伤不起,忆不得。

最为悲凄,最让人难忘的,应该是最后的永历朝廷。

1662年4月15日,永历帝朱由榔与儿子朱慈煊被吴三桂绞杀在昆明,标志着南明政权寿终正寝,尽管后面有人抗清,且有南明王爷做背景,但流水落花春去也,无济于事。

南明政权有没有机会击败清廷?应该是有的,如果南明内部团结一心,不但能收复失地,而且能延续明祚。

如果这样,大明政权还能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且对中华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好可惜啊,南明本来有过几把好牌,但都打成了烂牌。

众所周知,明朝之所以覆亡,其腐败的官僚体制是主要原因。无休止的内耗,终于使大明朝轰然倒地,一蹶不振。

而南明小朝廷并没有克服明朝腐败的官僚体制,在不少地方演绎得更厉害,不亡才怪。

在南明史里,有一个叫孙可望的人物,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由于孙可望降清,导致南明对清廷毫无秘密可言,因为孙可望叛卖了南明的核心军政机密,使清军有的放矢,进兵西南,灭了南明。

孙可望何许人也?为何有这么大的能量?

孙可望(?-1660年),原名孙可旺,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权臣,陕西延长县(或作米脂县)人。公元1630年(明崇祯三年),张献忠在陕北起义,孙可望参加义军,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改姓张。孙可望能征惯战,颇受张献忠器重,为张献忠四个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中之长子。

公元1647年1月2日,张献忠在川北凤凰山被清军袭击而亡,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

孙可望本不想和南明联合,但拗不过李定国、刘文秀等大将的一再坚持,勉强和南明粘在一块。在孙可望心里,想等时机成熟,把南明甩开,称王称霸,缺少大局观,过分迷信武力,典型的军阀作风。

四王之一的艾能奇在1647年2月阵亡,孙可望趁机大权独揽,引起李定国、刘文秀等人的不满。这暗藏的矛盾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军政发展。

公元1651年4月,孙可望遣冯双礼率步骑兵数万、战象十余只,进攻湖南,占领沅州,攻打辰州,与清沈永忠部激战,僵持不下。

一年后,李定国率部由贵州进入湖南,与冯双礼合兵一处,攻占了湖南大部分州县,天下震动。

李定国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两蹶名王,声望盖过了孙可望。

孙可望这人相当聪明,治理内政是一把好手,但他嫉妒心太重,认为李定国抢了他的风头,遂萌生除李之念。

公元1653年,孙可望遣人召李定国到沅州议事,想趁机除去李定国。

李定国为人机警,一直提防着孙可望,早在孙可望内部安插线人,很快知道了孙可望的阴谋,加上刘文秀之子也来报信,遂退回广西。此后,孙李矛盾进一步加剧。

还没端掉清廷,孙可望就要卸磨杀驴,大局观太差了。

公元1654年,李定国率部进攻广东新会受阻,请孙可望发兵相助,孙可望不但不派兵支援,还燔毁李定国部所过之地粮草,绝李定国部归路。与此同时,派兵马阻拦李定国部回贵州,你们就在外面漂吧,用心歹毒。

由于孙可望倒行逆施,永历帝对孙可望彻底死心,派人向李定国求援,要求李定国回军护驾。

孙可望炮制"十八先生之狱",杀死了吴贞毓等18名南明大臣,此举无异于釜底抽薪,间接导致南明复国无望。你把精英人物杀了,谁来辅佐君王啊。

孙可望一条道走到黑,越玩越离谱,竟然带兵攻打李定国部,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之境。

公元1657年8月,孙可望从贵阳出动十万精兵,杀向云南,欲一举消灭李定国部。

此时李定国部只有三万余人,且先前经过多次恶战,疲惫不堪。

公道自在人心,自恃兵精粮足的孙可望做梦也没想到,双方军队刚刚接触,孙部大将白文选、马唯兴等人阵前倒戈,转而帮助李定国,攻打孙部。

这一战,孙可望大败亏输,只带着数十人逃离战场,名声扫地。

孙可望打不过李定国,竟然跑到长沙,向清廷投降!出卖南明军政机密,猪狗不如!

历史是公正的,叛徒是没有好下场的。后来清军消灭了南明主力,孙可望不再有利用价值,被清廷无情抛弃,爵禄一再削减。

公元1660年,孙可望离奇死亡。当时不少人认为孙可望在一次出猎时,被清兵射杀。

公元1771年6月,清廷决定:"孙可望子孙所有世职,嗣后不必承袭。" 就这样,孙可望家族退出了历史舞台,消失得无影无踪。

标签: 孙可望明朝

更多文章

  • 姜瓖是大明耻辱 葬送大明直接送崇祯上吊的罪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姜瓖,崇祯,明朝

    说起大明王朝,那是想当然的硬气。什么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让人无端兴起一股豪气。什么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感觉从上到下,君臣一心,壮怀激烈。只是豪气归豪气,大明王朝最终还是从内里腐烂,最终被一击而溃。作为大明王朝的最高领导人崇祯帝,更是只能无奈地或者说悲壮地选择在煤山上吊,以谢朱家先人。崇祯也许

  • 满洲八旗兵兵马十分骁勇,为什么没打过明将姜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满洲八旗,清朝

    中国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地区,统治汉族人的事情。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元朝和清朝了。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而清朝的统治者的是满族人。这两个少数民族之所以能打败汉人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武力是强于当时已经腐朽的前朝军队的,尤其是骑兵方面。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是游牧民族,毕竟能耕种的土地都被汉人

  • 姜瓖曾三次背叛降敌,最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姜瓖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主力在宁武关,遭遇明军总兵周遇吉领兵的顽强抗击,经过一番苦战后,两天后大顺军最终破宁武关,周遇吉战死,大顺军的主力也损失严重。李自成陷入进退两难地步,怕在前方大同等城市遭遇到顽强抵抗,大顺军再无力攻破明军固守的城市。没有想到,宁武关城破当日夜里,大同总兵

  • 明末左懋第壮烈殉国,吓得刽子手刀都掉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左懋第

    自古以来,朝代的兴衰变化,似乎是世间永恒不变的定律。而每当朝代更替之时,便是国家陷入混乱之际,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时候,就会出现两批人,一批忠于起义者,一批忠于旧的君王。不管最后谁获得了胜利,这些辛勤付出的人,都令人敬佩。而作为旧势力的一方的人,最终免不了落败的场景。人们虽然对于这个朝代很

  • 他是明朝著名外交家,左懋第也是南明的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左懋第,明朝

    你们知道左懋第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当年南明朝廷一种有两种党派,一种是主战派,一种是求和派,而左懋第则是主战派,因为他认为只有南明不惧怕各种压力,主动迎战清朝八旗队伍,就能获得主动权,可以为日后的谈和创造条件,因为南明一直都处于被动状态。可是南明皇帝目光短浅,在加上朝廷大臣贪生

  • 左懋第与文天祥有什么相似之处?为什么称他为“明末文天祥”?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左懋第,明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左懋第的故事。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夺取了明朝都城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进京后的农民军开始对官僚阶层残酷的剥削。使得明朝官僚阶级开始不看好李自成的政权。时任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因父亲被李自成的手下鞭打,小妾陈圆圆也被李自成

  • 揭秘“明末文天祥”左懋第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左懋第,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左懋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627年,“木匠皇帝”朱由校驾崩,因为他没有儿子,他的弟弟朱由检继承大统,年号崇祯,这也是明朝正统意义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登基之后,大明朝已经风雨飘摇,崇祯二年,白莲教纠集5000多名教徒围攻山东莱阳县。莱阳久不经战火,百

  • 孙元化:明朝西洋火炮的专家,最后怎么被处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元化,明朝

    对孙元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五年七月二十三,北京城的西市格外喧闹,人潮涌动,许多人都来看热闹,因为一位朝廷大官被砍头了!两年前,蓟辽督师袁崇焕在此地被凌迟处死,这次要杀的正是他的生前好友、登莱巡抚孙元化!孙元化虽然知名度不高,但他却是明朝历史上最顶级的

  • 祖大寿的投降为什么那么令人同情?祖大寿算不算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祖大寿,明朝

    祖大寿,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他在袁崇焕被宣布罪名后带领人马出走,崇祯和大臣们想方设法劝其回头。皇太极大展人才招降术,使其被迫投降,期间又曾背叛了与皇太极的“降约”,在前后两朝均未讨好。在其身后,对其评价非常低,《明史》无传,《清史稿》将其列为“贰臣传“。他就是明末辽东汉军

  • 祖大寿献锦州降满清,为何没有奸臣之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祖大寿,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祖大寿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祖大寿是辽东人,他的父亲祖承训原本在李成梁手下效力,公元1620年,祖大寿被授予靖东营游击,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此后的二十多年,祖大寿一直在为大明效力,他是继袁崇焕之后,抵御后金军的中坚力量。锦州、大小凌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