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代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生平简介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元代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生平简介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586 更新时间:2023/12/6 19:41:06

马致远(约1250年-?),字千里(一说字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他是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被尊称为“曲状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在1295-1297年间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组织了“元贞书会”。他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外在形式寓言抗世愤世的内容,其著有杂剧15种,现存7种,以《汉宫秋》最出名。除此之外其还长于小令,代表作为《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中国元代戏曲作家。著有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死后葬于祖茔。

籍贯考实

关于马致远的籍贯,仅史籍记载就有5种不同说法:许州、集庆、广平、东光、大都。据黄卉等学者考证,是由于5人年代相近而同名所致,其籍贯以大都说为可信。

勤奋少年

据考证马致远是大都人,生平不详,年少时非常好学上进。被马氏后人以及所有的后人津津乐道,并在茶余饭后的笑谈之中警示自己的子孙后代,向之看齐。

仕途多舛

马致远青年时期追求功名,对“龙楼凤阁”抱有幻想,但仕途多舛,经历了蒙古时代的后期及元政权统治的前期,都未曾担任显赫官职,所以其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在1285年到1287年间曾担任江浙行省务官,1295年—1297年间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组织了“元贞书会”,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

晚年归隐

马致远在大约五十岁的时候终于辞官归隐了。其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官场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从此就过上了很平淡的休闲幽雅的恬静生活。

卒年考实

关于其卒年,史籍并无明确记载,据黄卉等学者考证,其应卒于1321年至1324年间,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马致远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形式,虚掩其外,而愤世抗世的内容,则深寓其中。

马致远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再就是语言艺术的高超。

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与此相关联,马致远的剧作,大抵写实的能力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而自我表现的成分却很多。

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与他的小令《秋思》和套曲《秋思》构成了马致远艺术创作的三座高峰。

《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

标签: 元代马致远

更多文章

  • 《次马致远先辈韵》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朝,张可久

    【双调】庆东原张可久次马致远先辈韵诗情放,剑气豪。英雄不把穷通较⑴。江中斩蛟⑵,云间射雕⑶,席上挥毫⑷。他得志笑闲人⑸,他失脚闲人笑。[注释]⑴穷通:指人生遭际的穷困和显达。穷:贫困。通:显达。较:计较。⑵江中斩蛟:指晋代周处入水斩蛟为民除害的事。⑶云间射雕:指北齐斛律光随君主校猎射落云中大雕的事。

  • 元朝将领史天泽简介 世人对史天泽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史天泽

    史天泽简介史天泽简介记载他字润甫,他出生的地方属于现在河北省。是蒙古帝国以及元朝初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史天泽简介指出他从小就喜欢学武,而且力气特别的大。元太祖八年和他的父亲一起归降木华黎。公元1225年,史天泽接管哥哥的元帅职位。随后他率军大败金国武仙的部队,同时带兵歼灭抗蒙武装,并把将领彭义斌杀死,

  • 元朝唯一一位汉人丞相,史天泽的能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史天泽,元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史天泽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所以在官员任用方面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高级官员几乎全部是蒙古人、色目人,大多数情况下,汉人只能担任中下级官职。其实在元朝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位汉人的丞相,也可以说他是唯一一位!他出将入相

  • 王士祯生平就成都有哪些 王士祯的神韵诗论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钱谦益,朱彝尊,清朝

    书法家与藏书王士祯自幼酷爱书法,九岁即能草书。李集《鹤征前录》云:“阮亭楷书之精,逼真褚公《枯树赋》”。冒辟疆《同人书》中称其“小楷之工,足与云间雁行”。同时人孙枝蔚有诗赞曰:“潇洒已叹书法好,清雅谁敌赋诗勤。”康熙朝巡抚,书画家宋荦《西坡类稿》则称之:“书法高秀似晋人。雅不欲以此自多。人以绢素求书

  • 王士祯作品选集 王士祯逸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顾炎武,扬州,康熙

    《秦淮杂诗》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结绮临春尽已墟,琼枝璧月怨何如。惟余一片青溪水,犹傍南朝江令居。桃叶桃根最有情,琅琊风调旧知名。即看渡口花空发,更有何人打桨迎?三月秦淮新涨迟,千株杨柳尽垂丝。可怜一样西川种,不似灵和殿里时。集评:惠(惠栋,下同)注引《国雅

  • 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清初杰出诗人王士祯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康熙,顺治,钱谦益,朱彝尊,王士祯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的诗人、文学家。王士祯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王士祯继钱谦益之后主盟

  • “元朝第一人”许衡:敢叫枭雄忽必烈执行汉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朝,忽必烈,许衡,

    许衡(1209年~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人。元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嘉定元年(1208年),他的父亲许通和母亲李氏为躲避金兵之乱,迁徙到新郑。次年,许衡出生在城西阳缓里(今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幼有异质 敏而好学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

  • “元朝第一人”许衡 敢叫枭雄忽必烈执行汉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许衡,忽必烈

    许衡(1209年~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人。元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嘉定元年(1208年),他的父亲许通和母亲李氏为躲避金兵之乱,迁徙到新郑。次年,许衡出生在城西阳缓里(今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幼有异质 敏而好学,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

  • “元朝第一人”许衡敢叫枭雄忽必烈执行汉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许衡,忽必烈

    许衡(1209年~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人。元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嘉定元年(1208年),他的父亲许通和母亲李氏为躲避金兵之乱,迁徙到新郑。次年,许衡出生在城西阳缓里(今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幼有异质 敏而好学,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

  • “元朝第一人”许衡竟然敢叫枭雄忽必烈执行汉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朝

    许衡(1209年~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人。元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嘉定元年(1208年),他的父亲许通和母亲李氏为躲避金兵之乱,迁徙到新郑。次年,许衡出生在城西阳缓里(今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幼有异质敏而好学,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