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思想上由儒家转变成道家,马致远经历了怎样的政治环境?

思想上由儒家转变成道家,马致远经历了怎样的政治环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586 更新时间:2023/12/6 19:43:0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马致远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从广义上说,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元代的马致远在杂剧和散曲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斐然成就,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杂剧)四大家,而且散曲创作独步天下,文艺理论家梁乙真称他“不仅是元散曲第一,也是散曲史上坐第一把交椅的。”

马致远

马致远作为元曲四大家,在后世名声很显,但在元代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里,他作为创作杂剧的一介文人,社会地位低下,没有人为他著书立传,导致他的生平资料极少且不可考,只能从一些零散的史料和诗文词句中,推断他的过往经历。他大体生活在元世祖至元仁宗执政期间,元仁宗1313年恢复科考的时候,他已经是60多岁的老翁,还写诗表达了对元仁宗的感激之情。

马致远是大都(今北京,存疑有争议)人,生活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士族之家,年幼起刻苦读书,长大后热衷功名。无奈当时科举制度还没有恢复,他的一身学问难以施展,只能像唐朝李白一样,靠向权贵献诗来扬名立万,谋取入仕机会。他的运气不错,元世祖忽必烈的儿子、太子真金很欣赏他的才华,举荐他做了官。但后来真金太子不幸早亡,马致远失去了依靠,就离京到江浙一带为官,仕途上平平淡淡。晚年在杭州过起了“三顷田,五亩宅”的隐居生活,潜心治学创作,收获颇丰。

马致远和元朝时的不少文人一样,思想上经历了一个由儒到道的转变,年轻时意气风发,渴求一番作为,在经历了黑暗政治环境下的诸多波折之后,看破红尘,转而向“道”,萌生归隐避世思想。正如他在词曲中写的“争名利,夺富贵,都是痴”“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西村最好幽栖”。这一思想,也表现在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创作上,呈现出思想深邃、技巧高超、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马致远晚年对升仙得道产生了浓厚兴趣,皈依了全真教,并由此创作了许多神仙道剧,也算是杂剧中的一朵奇葩。马致远创作的杂剧有15种,其中最有名的是《汉宫秋》,描写了汉朝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这部剧在传说的基础上,又添加了许多虚构的情节,成了假借一定历史背景而着力表达作者主观思想的宫廷爱情悲剧,语言清丽流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并称为元杂剧四大悲剧。

如果说马致远的杂剧创作较之关汉卿、王实甫等人,艺术成或许略有不及,那么他的散曲创作却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其散曲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擅长心理刻画,善用修辞手法,语言精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最出名的代表作就是被称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虽说化用了董曲等人的一些词句,但化用巧妙,推陈出新,意境丛生,准确地传达出旅人迷茫凄苦的心境,堪称元代散曲之绝唱。

标签: 元朝马致远

更多文章

  • 元代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生平简介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代,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年-?),字千里(一说字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他是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被尊称为“曲状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在1295-1

  • 《次马致远先辈韵》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朝,张可久

    【双调】庆东原张可久次马致远先辈韵诗情放,剑气豪。英雄不把穷通较⑴。江中斩蛟⑵,云间射雕⑶,席上挥毫⑷。他得志笑闲人⑸,他失脚闲人笑。[注释]⑴穷通:指人生遭际的穷困和显达。穷:贫困。通:显达。较:计较。⑵江中斩蛟:指晋代周处入水斩蛟为民除害的事。⑶云间射雕:指北齐斛律光随君主校猎射落云中大雕的事。

  • 元朝将领史天泽简介 世人对史天泽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史天泽

    史天泽简介史天泽简介记载他字润甫,他出生的地方属于现在河北省。是蒙古帝国以及元朝初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史天泽简介指出他从小就喜欢学武,而且力气特别的大。元太祖八年和他的父亲一起归降木华黎。公元1225年,史天泽接管哥哥的元帅职位。随后他率军大败金国武仙的部队,同时带兵歼灭抗蒙武装,并把将领彭义斌杀死,

  • 元朝唯一一位汉人丞相,史天泽的能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史天泽,元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史天泽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所以在官员任用方面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高级官员几乎全部是蒙古人、色目人,大多数情况下,汉人只能担任中下级官职。其实在元朝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位汉人的丞相,也可以说他是唯一一位!他出将入相

  • 王士祯生平就成都有哪些 王士祯的神韵诗论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钱谦益,朱彝尊,清朝

    书法家与藏书王士祯自幼酷爱书法,九岁即能草书。李集《鹤征前录》云:“阮亭楷书之精,逼真褚公《枯树赋》”。冒辟疆《同人书》中称其“小楷之工,足与云间雁行”。同时人孙枝蔚有诗赞曰:“潇洒已叹书法好,清雅谁敌赋诗勤。”康熙朝巡抚,书画家宋荦《西坡类稿》则称之:“书法高秀似晋人。雅不欲以此自多。人以绢素求书

  • 王士祯作品选集 王士祯逸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顾炎武,扬州,康熙

    《秦淮杂诗》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结绮临春尽已墟,琼枝璧月怨何如。惟余一片青溪水,犹傍南朝江令居。桃叶桃根最有情,琅琊风调旧知名。即看渡口花空发,更有何人打桨迎?三月秦淮新涨迟,千株杨柳尽垂丝。可怜一样西川种,不似灵和殿里时。集评:惠(惠栋,下同)注引《国雅

  • 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清初杰出诗人王士祯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康熙,顺治,钱谦益,朱彝尊,王士祯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的诗人、文学家。王士祯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王士祯继钱谦益之后主盟

  • “元朝第一人”许衡:敢叫枭雄忽必烈执行汉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朝,忽必烈,许衡,

    许衡(1209年~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人。元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嘉定元年(1208年),他的父亲许通和母亲李氏为躲避金兵之乱,迁徙到新郑。次年,许衡出生在城西阳缓里(今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幼有异质 敏而好学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

  • “元朝第一人”许衡 敢叫枭雄忽必烈执行汉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许衡,忽必烈

    许衡(1209年~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人。元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嘉定元年(1208年),他的父亲许通和母亲李氏为躲避金兵之乱,迁徙到新郑。次年,许衡出生在城西阳缓里(今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幼有异质 敏而好学,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

  • “元朝第一人”许衡敢叫枭雄忽必烈执行汉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许衡,忽必烈

    许衡(1209年~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人。元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嘉定元年(1208年),他的父亲许通和母亲李氏为躲避金兵之乱,迁徙到新郑。次年,许衡出生在城西阳缓里(今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幼有异质 敏而好学,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