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以死殉国的南明重臣何腾蛟实际上是误国的?

以死殉国的南明重臣何腾蛟实际上是误国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81 更新时间:2023/12/17 14:03:01

有关南明重臣何腾蛟的生平事迹,在其主要作品《明中湘何腾蛟集》中有部分记载。

据作品描述,何腾蛟生平经历十分坎坷,曾在外征战多年,几经起落。他原本是贵州黎平府人,崇祯年间一度担任过南阳知县,在当地剿匪颇见成效。据说他任知县期间,南阳一方匪患根绝,格外太平,因此何腾蛟在当地颇有名望。

公元1645年,满清大军在关外蠢蠢欲动,有南下侵明之势,于是,担任湖广总督的何腾蛟携手自成旧部的农民军,共同抵御清军,保家卫国,这或许是何腾蛟生平事迹中最辉煌的一段历史。

由于清军兵强马壮,明朝各地方部队间配合并不到位,因此抵抗得十分艰苦。公元1647年,势如破竹的清军一举攻陷湖南数个重镇,何腾蛟不敌,于是率部退至广西,扼守全州,拼尽全力击退了追击而来的清军,取得了暂时的胜利。此一战虽然取胜,却实为惨胜,因为经此一战,部队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法再战,而清军大部队却接踵而至,情势十分危急。

果然,在这之后不久,清军卷土重来,何腾蛟大军再次陷入苦战。

公元1648年,何腾蛟再次协同友军发起反攻,收复了湖南大部分地区,不料在这个时候,部队内部却发生军心动要,部分将士厌战之心日盛。何腾蛟并未及时改善并消除这一隐患,于是,当部队与清军再次交战于湘潭时,何腾蛟终于兵败被俘,继而遇害于长沙。

何腾蛟误国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明朝重臣何腾蛟误国的说法由来已久,似乎是个永远不会停止的争论话题。

作为抗清保明,最后以死殉国的明朝将领,何腾蛟曾一度被传颂为民族英雄,甚至有人将他与史可法并称为南明王朝最后的“顶梁柱”,然而随着历史的迷雾被后代史学家渐渐拨开,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有关何腾蛟误国的说法,竟也博得了一部分历史学家赞同的声音。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当时身为湖广大实权人物的何腾蛟是极力主张抗清的,然而作为明朝统治阶级的一员,何腾蛟对农民起义军又怀着深刻的敌意和不信任,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与李自成所部的合作是不可能推心置腹的,简言之,何腾蛟只是因为自己势单力孤,无法单独与强大的清军抗衡才选择与农民起义军合作,实为权宜之计,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他嫉贤妒能、排除异己,也丝毫不足为怪,比如着眼于民族大义,始终不渝地奉行联络农民军共同抗清政策的堵胤锡,便是何腾蛟排挤的主要对象之一。

有历史学家指出,明军在后期的战斗中之所以遭遇惨败,与何腾蛟的自私自利,与友军貌合神离而导致军心涣散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虽然他以死殉国保全了军人的名节,然而因他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却无法挽回,后人评论何腾蛟误国亦不无道理。

何腾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南明抗清英雄何腾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关何腾蛟的生平事迹,熟悉明朝历史的人们一定有所耳闻。正史对何腾蛟的描述大抵是“抗清战绩卓著的护国名将”,尤其是他力战不屈,以死殉国的高风亮节,更令无数史学家钦佩。然而历史典籍之上,似乎有意何腾蛟他自私狭隘、嫉贤妒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种种劣迹隐去,则不知是史书撰写者对其格外厚爱,还是封建统治阶级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目的。那么何腾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何腾蛟出身贵州黎平的书香世家,相传他出生时,邻人目睹两尾金色大鲤鱼飞进何家,顷刻不见,因而有传闻说何腾蛟是神鱼化身。一个带着玄幻色彩而生的人,仿佛注定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然而何腾蛟却显然有些大器晚成,年近三十才考中举人,后因史可法的举荐,终于风风光光地出任湖广巡抚,这才有机会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抱负。

所以,细究何腾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首先应当认清的是,他是封建社会的一名政治投机者,他投身仕途,固然有其私心,有着鲜明的阶级局限性,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他在后来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携手抗清的时候有排除异己、打压亲近农民起义军之同僚的举动。

另一方面,何腾蛟一自恃才高,又很希望得到皇帝的重要,所以尽管名义上打着“联合抗清”的旗号,暗地里却总想突出自己,独揽湖南一方的行政大权,在乱世中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所以何腾蛟的抗清虽说是爱国行为,却多多少少透着一种“表演”的成分。

标签: 南明重臣何腾蛟

更多文章

  • 明朝总督何腾蛟是个怎么样的人物?面对两方势力压迫何腾蛟该怎么办?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何腾蛟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总督何腾蛟是个怎么样的人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前面说到了隆武帝朱聿键是位颇有雄心的君主,此时,浙东的鲁监国朱以海不鸟他,不过除去浙东的鲁监国和四川的张献忠,他在名义上还控制着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以及江西一部分等众多省份,地盘也可以说

  • 孔有德背叛明朝后达到人生巅峰 他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末,孔有德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末孔有德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谈及明末叛徒,很多人认为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才是大汉奸,至于其他人,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明末最大的汉奸其实是孔有德!关于孔有德对中国的伤害,有两点值得一提:(1)孙元化打造的火器部队,结果孔有德叛变,并将

  • 孔有德也是清初分封的藩王,为何他没参与三藩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孔有德,三藩之乱,清朝

    对三藩之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初年“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藩王,即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军在进入山海关后,由于自身八旗兵兵力不足和原先明朝疆域的广大,利用投降的明朝将领,作为攻击李自成大顺军和南明的先锋。对此,在笔

  • 为什么说袁崇焕一生最大的错误不是傻了毛文龙,而是成就了孔有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末,袁崇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袁崇焕的故事。袁崇焕是明朝末年的蓟辽督师,凭借早年在宁远一炮轰死后金首领努尔哈赤的战绩,袁崇焕被包括崇祯皇帝在内的明朝大臣寄予厚望,都希望他能够统帅辽东大军,平定后金。但是仅仅过了一年,袁崇焕就

  • 东林党党首顾宪成:贬官让其萌生回乡讲学的想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顾宪成,东林党,贬官,

    万历十五年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当年的“京察”,加剧了因国本之争引发的君臣关系紧张,以及文臣之间的门户争斗。后来兴办东林书院、成为士人意见领袖的顾宪成这一年浮出水面。所谓京察,是明朝对在京官员的一种考核制度。京官六年一考察,逢巳、亥年进行,京外官员三年一考察,万历十五年的京察史称“丁亥大计”。考

  • 顾宪成的对联:顾宪成写过什么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顾宪成的对联

    人称“东林先生”,是无锡泾阳人,字叔时,号泾阳。顾宪成生于嘉靖二十九年,卒于万历四十年,共享年62岁。顾宪成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著有《顾端文遗书》等著作。顾宪成故居顾宪成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研究王明阳和陆九渊的“心学”,另一方面就是一手创建了东林学院。除此之外,顾宪成是一名爱国人士,从小便立志通过科举

  • 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顾宪成

    1595年的早春,一位昏死过去几次的病人又一次顽强地睁开双眼,46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又在他的脑海中流淌,他感慨万千,不禁口占一绝:“妄拟古之人,岁月蹉跎忽至今。一息尚存应有事,莫将夭寿贰吾心。”意见是说,我从小就立志要像古代的伟人那样做出大事业,但岁月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而今年近半百,生命垂危,且

  • 客氏到底给朱由校吃了什么东西 为何能让皇帝对三千佳丽视而不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由校,客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由校和客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根据记载,客氏可并不单单是朱由校的乳娘,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暧昧不清。而这个客氏经常会在清晨的时候到朱由校的寝宫去伺候他。大部分都是一般都是晚上的时候才会离开,并且朱由校经常会吃到客氏给他做一道菜叫烹龙卵”的菜,而这

  • 客氏本是奶娘,最后如何变成了皇帝的老婆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的张裕妃,原本只是个地位低下的宫女,她六岁入宫,因容貌姣好,十七岁时偶然受到朱由校宠幸,想不到春风一度就怀上了龙种。熹宗龙颜大悦,立刻下旨封她为张裕妃。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是宫女生的,在古代特别是在皇宫里,皇帝是很看重孩子母亲的出身的,虽然是自己犯的错,但是宫女身份实在太低微。所以就连朱由

  • 揭秘明末名将李成梁放虎归山 最终引火自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成梁,戚继光,张居正

    明朝中后期的三大支柱:南有戚继光,北有李成梁,中央坐镇张居正,被称作是明帝国的铁三角。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位功过争议最大的北角星李成梁。李成梁,字汝契,号银城,有考证说其祖籍本为陇西,祖上于唐末为避战乱举族迁入朝鲜。爷爷李英于嘉靖年间归附明朝,任职铁岭卫指挥佥事。明朝武官实行世袭制,李成梁少年便“英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