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林党党首顾宪成:贬官让其萌生回乡讲学的想法

东林党党首顾宪成:贬官让其萌生回乡讲学的想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51 更新时间:2023/12/28 18:22:50

万历十五年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当年的“京察”,加剧了因国本之争引发的君臣关系紧,以及臣之间的门户争斗。后来兴办东林书院、成为士人意见领袖的顾宪成这一年浮出水面。

所谓京察,是明朝对在京官员的一种考核制度。京官六年一考察,逢巳、亥年进行,京外官员三年一考察,万历十五年的京察史称“丁亥大计”。考察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主持。五品以下由有司考察,不称职的降罚有差;四品以上的自己述职,去留由圣意决定。这当然是项好制度,至今对干部的考察仍然如此,但好的制度在帝制时代的人治环境下,很容易变味,最后演变成各派系互相攻击互相揭短、有权者报复政敌的把戏。

顾宪成是无锡人,在一个亦商亦农的小康之家长大,兄弟中行三。万历四年二十七岁时中应天乡试第一名,也就是俗称的“解元”,万历八年中二甲第二名进士,授户部主事。不久,他请了三年家回乡奉养老母,直到十四年下半年才假满回朝,升任吏部稽勋司员外郎,做到了副司长,这个司分管的是官员的勋级,人事档案以及因丧守制等事务,虽不如文选司权力大,但也很重要。尽管当时顾宪成文名已满天下,但在政坛上还没多大的动静。

这年二月,京察开始,都察院左都御史将工部尚书起鸣列入“拾遗”的名单中,京察“拾遗”指的是原来的考核有遗漏,不准确,让专司监察的科道官再议。显然,这是不给何尚书的面子。大凡工部尚书,必须要搞好和内宫太监的关系,因为工部主管工程建设,而宫内的建设项目是最多了,往往是工部官员和宫内管工程的太监一起勾结分肥。何尚书和大太监张诚很铁,张诚替何尚书运作,给事中陈与郊在授意下,上书将何起鸣和主持京察的辛自修放在一起评论,实际上是攻击辛而替何开脱,辛自修被攻击后托病辞官。御史高维嵩等人气不过,上疏弹劾何起鸣。正好万历帝听信了张诚的话,相信何起鸣怀疑辛自修,便责备高维嵩,说“朝廷每用一人,言官辄纷纷排击。”将高等人调出京外,一些官员又立刻上疏为高御史抱不平,遭到处罚。

顾宪成的上疏应当说是立场比较公允的,他主张这场风波的当事人“各务自反”,即每个人都反省,大家来找找自己的病。可万历帝看完大为生气,要求内阁拟票重重处理顾宪成和一起上疏为高维嵩鸣冤的德新。首辅申时行开始还想和稀泥,票拟为罚俸——扣发薪水。万历帝认为处罚太轻,亲自起草处理意见,顾宪成被连降三级,贬为桂阳判官。

顾宪成曾经碰到同乡、内阁学士王锡爵,王锡爵对他说出自己的疑惑:“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反之。”顾的回答是:“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两人都看到了朝廷和民间意见的尖锐对立,但顾宪成认为责任在上面,是朝廷罔顾民意,和民间满拧。

这次贬官只是顾的一次挫折,几年后他又回到吏部担任要职。七年后他彻底得罪了皇帝,削职回家,完全淡出了政坛,一心一意讲学,成为东林士人的领袖,用舆论的力量影响朝政。此乃后话。

标签: 顾宪成东林党贬官

更多文章

  • 顾宪成的对联:顾宪成写过什么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顾宪成的对联

    人称“东林先生”,是无锡泾阳人,字叔时,号泾阳。顾宪成生于嘉靖二十九年,卒于万历四十年,共享年62岁。顾宪成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著有《顾端文遗书》等著作。顾宪成故居顾宪成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研究王明阳和陆九渊的“心学”,另一方面就是一手创建了东林学院。除此之外,顾宪成是一名爱国人士,从小便立志通过科举

  • 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顾宪成

    1595年的早春,一位昏死过去几次的病人又一次顽强地睁开双眼,46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又在他的脑海中流淌,他感慨万千,不禁口占一绝:“妄拟古之人,岁月蹉跎忽至今。一息尚存应有事,莫将夭寿贰吾心。”意见是说,我从小就立志要像古代的伟人那样做出大事业,但岁月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而今年近半百,生命垂危,且

  • 客氏到底给朱由校吃了什么东西 为何能让皇帝对三千佳丽视而不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由校,客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由校和客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根据记载,客氏可并不单单是朱由校的乳娘,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暧昧不清。而这个客氏经常会在清晨的时候到朱由校的寝宫去伺候他。大部分都是一般都是晚上的时候才会离开,并且朱由校经常会吃到客氏给他做一道菜叫烹龙卵”的菜,而这

  • 客氏本是奶娘,最后如何变成了皇帝的老婆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的张裕妃,原本只是个地位低下的宫女,她六岁入宫,因容貌姣好,十七岁时偶然受到朱由校宠幸,想不到春风一度就怀上了龙种。熹宗龙颜大悦,立刻下旨封她为张裕妃。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是宫女生的,在古代特别是在皇宫里,皇帝是很看重孩子母亲的出身的,虽然是自己犯的错,但是宫女身份实在太低微。所以就连朱由

  • 揭秘明末名将李成梁放虎归山 最终引火自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成梁,戚继光,张居正

    明朝中后期的三大支柱:南有戚继光,北有李成梁,中央坐镇张居正,被称作是明帝国的铁三角。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位功过争议最大的北角星李成梁。李成梁,字汝契,号银城,有考证说其祖籍本为陇西,祖上于唐末为避战乱举族迁入朝鲜。爷爷李英于嘉靖年间归附明朝,任职铁岭卫指挥佥事。明朝武官实行世袭制,李成梁少年便“英毅

  • 李如松父亲是谁 李如松父亲李成梁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如松,明朝名将,名将

    李如松父亲是谁 李如松父亲李成梁简介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 ),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李如松骁勇善战,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

  • 李成梁守卫大明边疆40年却当了努尔哈赤的干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成梁,明朝

    万历朝的边事历来为历史学家们称道,一度颇有成效。这有赖于边关的两大名将: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戚继光是中国明代最伟大的抗倭英雄,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得明朝自

  • 努尔哈赤真的是李成梁的儿子吗 有没有蛛丝马迹可以查询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成梁,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真的是李成梁的儿子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身世,清朝是很忌讳的!都是刻意掩埋的!在他的身上,除了笼罩着神话外,剩下的还是神话!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清太祖的出生,伴随的是一个很隐晦的传说。说他母亲因梦吞果实,孕期十

  • 李如松: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明朝最有个性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如松,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如松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对于李如松,可能大部分人都是陌生的。因为明朝厉害的将军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李如松绝不是平庸之辈。其父辽东总兵、宁远伯李成梁,镇守辽东三十年,朝廷倚为东北长城。然李如松能够有后来的成就也离不开一个人的教导,此人就是徐渭。徐

  • 大明一代贤相杨溥,在狱中的十年苦读圣贤书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溥,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溥,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大家都知道在明朝初期曾有“三杨当国”的一段佳话,说的是三个恰巧都姓氏是杨的内阁重臣共同辅佐明朝皇帝开创仁宣之治的故事。其中,这三名重臣分别是指人称西杨的江西泰和秀溪人杨士奇、人称东杨的福建建安人杨荣和湖广荆州石首人杨溥。这三个人都是在建文帝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