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顾宪成的对联:顾宪成写过什么千古名句

顾宪成的对联:顾宪成写过什么千古名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51 更新时间:2023/12/24 11:28:35

人称“东林先生”,是无锡泾阳人,字叔时,号泾阳。顾宪成生于嘉靖二十九年,卒于万历四十年,共享年62岁。顾宪成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著有《顾端文遗书》等著作。

顾宪成故居

顾宪成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研究王明阳和陆九渊的“心学”,另一方面就是一手创建了东林学院。除此之外,顾宪成是一名爱国人士,从小便立志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为明朝朝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后来勤学苦读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如愿进入官场。此时的明朝廷有魏忠贤当道,官宦勾结,明代的政府腐败不已。顾宪成满腔热血投身到国家建设之中,他的谏言收到了权贵派的反对。1594年,因为选皇子一事,提出了和权臣相反的意见,引来宋神宗的不满,终被革官。顾宪成一生仕途坎坷,但是他的爱国信念一直没有更换过。

顾宪成在家乡开创了东林学院,希望和友人们为明朝政府培养出可塑之材。

顾宪成也是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赞同王阳明和陆九渊提出的“陆王心学”这一理论。赞同知行合一、和身外无物、心外无理这一说法,而他的一生也致力于心学的研究。

顾宪成也是东林学院创始人之一,在东林学院的门上,有这样爱国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成为顾宪成的爱国宣言,也是他的教学理念。

时至今日,顾宪成的爱国之心被后人称颂,而他的名言也成为了千古名句。

顾宪成的对联

顾宪成是知名的爱国人物代表,他生于嘉靖二十九年,卒于万历四十年,享年62岁。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研究王明阳和陆九渊的“心学”,另一方面就是一手创建了东林学院,为明朝廷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顾宪成作品欣赏

1594年,因为选皇子一事,提出了和权臣相反的意见,引来宋神宗的不满。于是遭遇革官,最后被变为庶民。顾宪成当时看清了朝廷的形势,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扭转明政府的软弱无能。于是,顾宪成便回到无锡,创建了东林学院,和高攀龙钱一本等文人致力于东林学院的教学活动。

而顾宪成的名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写于东林学院的院门之上。这也是顾宪成和友人开办东林学院,致力于东林学院讲学的意义和宗旨。这句对联,体现了以顾宪成为首的爱国人士对国家的忠义之心。而这句话也成了爱国名言,至今仍在广泛应用。

顾宪成在他30岁的时候,走入明朝廷。此时的明朝廷有魏忠贤当道,官宦勾结,明代的政府腐败不已。顾宪成满腔热血投身到国家建设之中,他的谏言收到了权贵派的反对。最后救国无路,便回乡开办了东林学院。希望自己能为明朝政府培养忠义之材,顾宪成的良苦用心得到友人们的支持。而这句对联写于东林学院门上,以此来激励求学的莘莘学子。

顾宪成名言

顾宪成的名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至今仍被后人使用,用来激励国人的爱国之心。

顾宪成名言欣赏

顾宪成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顾宪成赞同王阳明和陆九渊提出的“陆王心学”这一理论。赞同知行合一、和身外无物、心外无理这一说法。而他的一生也致力于心学的研究。除此之外,顾宪成顾宪成是一名爱国人士,他看到明朝政府的黑暗、百姓生活的疾苦之后。想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后来如愿进入官场。此时的明朝廷有魏忠贤当道,官宦勾结,明代的政府腐败不已。顾宪成满腔热血投身到国家建设之中,他的谏言收到了权贵派的反对。1594年,因为选皇子一事,提出了和权臣相反的意见,引来宋神宗的不满。顾宪成以此遭到革官,后来顾宪成在家乡开创了东林学院,希望和友人们为明朝政府培养出可塑之材。

在开办东林学院之后,顾宪成和友人们致力于对学生的培养。而顾宪成更是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名言写于东林学院门上,以此来激励前来求学的莘莘学子们。

顾宪成经过革官之后,身心俱疲,加上舟车劳顿身体大不如从前。而顾宪成依然坚持为学生们授课讲学,在他去世之前,写下《示淳儿帖》,拳拳爱国之心可见一斑。

顾宪成的爱国之心被后人称颂,而他的名言也成为了千古名句。

标签: 顾宪成的对联

更多文章

  • 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顾宪成

    1595年的早春,一位昏死过去几次的病人又一次顽强地睁开双眼,46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又在他的脑海中流淌,他感慨万千,不禁口占一绝:“妄拟古之人,岁月蹉跎忽至今。一息尚存应有事,莫将夭寿贰吾心。”意见是说,我从小就立志要像古代的伟人那样做出大事业,但岁月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而今年近半百,生命垂危,且

  • 客氏到底给朱由校吃了什么东西 为何能让皇帝对三千佳丽视而不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由校,客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由校和客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根据记载,客氏可并不单单是朱由校的乳娘,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暧昧不清。而这个客氏经常会在清晨的时候到朱由校的寝宫去伺候他。大部分都是一般都是晚上的时候才会离开,并且朱由校经常会吃到客氏给他做一道菜叫烹龙卵”的菜,而这

  • 客氏本是奶娘,最后如何变成了皇帝的老婆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的张裕妃,原本只是个地位低下的宫女,她六岁入宫,因容貌姣好,十七岁时偶然受到朱由校宠幸,想不到春风一度就怀上了龙种。熹宗龙颜大悦,立刻下旨封她为张裕妃。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是宫女生的,在古代特别是在皇宫里,皇帝是很看重孩子母亲的出身的,虽然是自己犯的错,但是宫女身份实在太低微。所以就连朱由

  • 揭秘明末名将李成梁放虎归山 最终引火自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成梁,戚继光,张居正

    明朝中后期的三大支柱:南有戚继光,北有李成梁,中央坐镇张居正,被称作是明帝国的铁三角。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位功过争议最大的北角星李成梁。李成梁,字汝契,号银城,有考证说其祖籍本为陇西,祖上于唐末为避战乱举族迁入朝鲜。爷爷李英于嘉靖年间归附明朝,任职铁岭卫指挥佥事。明朝武官实行世袭制,李成梁少年便“英毅

  • 李如松父亲是谁 李如松父亲李成梁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如松,明朝名将,名将

    李如松父亲是谁 李如松父亲李成梁简介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 ),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李如松骁勇善战,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

  • 李成梁守卫大明边疆40年却当了努尔哈赤的干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成梁,明朝

    万历朝的边事历来为历史学家们称道,一度颇有成效。这有赖于边关的两大名将: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戚继光是中国明代最伟大的抗倭英雄,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得明朝自

  • 努尔哈赤真的是李成梁的儿子吗 有没有蛛丝马迹可以查询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成梁,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真的是李成梁的儿子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身世,清朝是很忌讳的!都是刻意掩埋的!在他的身上,除了笼罩着神话外,剩下的还是神话!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清太祖的出生,伴随的是一个很隐晦的传说。说他母亲因梦吞果实,孕期十

  • 李如松: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明朝最有个性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如松,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如松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对于李如松,可能大部分人都是陌生的。因为明朝厉害的将军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李如松绝不是平庸之辈。其父辽东总兵、宁远伯李成梁,镇守辽东三十年,朝廷倚为东北长城。然李如松能够有后来的成就也离不开一个人的教导,此人就是徐渭。徐

  • 大明一代贤相杨溥,在狱中的十年苦读圣贤书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溥,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溥,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大家都知道在明朝初期曾有“三杨当国”的一段佳话,说的是三个恰巧都姓氏是杨的内阁重臣共同辅佐明朝皇帝开创仁宣之治的故事。其中,这三名重臣分别是指人称西杨的江西泰和秀溪人杨士奇、人称东杨的福建建安人杨荣和湖广荆州石首人杨溥。这三个人都是在建文帝朱

  • 杨溥的一生是怎样的?在狱中苦读十年书,最后当上了内阁首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溥,明朝

    杨溥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话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农历闰九月,朱棣北征结束,率师回京。皇帝北征归来,接驾自然是必须的程序与仪式。于是,留守京师的皇太子朱高炽(即明仁宗)派遣使者,前去迎接圣驾。接驾之事,不知道是什么环节出了差错、或者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