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侄儿的叛乱,导致在家休养的叔父you2再担重任

侄儿的叛乱,导致在家休养的叔父you2再担重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532 更新时间:2024/1/20 9:25:39

周公尽心尽力地辅佐侄儿成王,在文治、武功、礼乐、军制以及培养成王等多方面做出努力,使得刚刚建立的周朝在幼主继位后得以保持稳定,并逐渐走向兴盛。七年后,成王可以亲政,周公遂归政于诵,自己北面就臣。今天,如果接着上篇继续往下讲的话,本该说到成王亲政后的故事了,但由于周公东征后,成王又有过一次分封,因此咱们只得暂缓脚步,而再续一些“周代诸侯建国录”。

这次咱们要说的诸侯国乃是宋国,这个大家还算比较熟悉的国家,经常被误会为武王分封时就被敕封了的,认为宋国一开始就是封给商朝遗民的。但是,实际上最早给商朝人延续宗祀的封国还叫商,始封君是纣王之子武庚。直到这次“三监之乱”,叛乱的武庚被周公擒杀后,本着“灭国不绝祀”的传统,就又要为商朝再寻找一位奉祀先祖的人选了。这位被选中的商朝后裔乃是微子,他的封国才是成王所封的宋国。

提到微子启,各位应该并不陌生了吧,光笔者之前就多次写到他,是一位富有仁义贤能的失意之人。他本是帝乙的长子,却因出生时母亲名分尚为妾室,因此以庶子之名不能继承王位。纣王在位期间,微子数谏君王而无果,为了保留殷商血脉,只得携器离商。武王夺得天下后,微子启深明大义,将国家祭器呈交武王,获得恢复名爵,保留封地的结果(当时的微子封地是微,并非宋也)。

本来商朝宗祀由武庚奉祀,微子又恢复了名爵、保留了封地,他本该安安静静地享受生活了。可偏偏侄儿武庚野心不死,和管、蔡等人搞出个叛乱来,使得微子启不得不重新回到了历史舞台的幕前来。至于他为何被成王和周公选中,答案很明显,一是他跟纣王是亲兄弟,血脉上绝对是商汤后裔;二是他曾主动降周,算是对周朝比较忠心;三是微子素有圣名,可以教化殷商遗老。因此,商国被剿灭后,在微地养老的他,又被周公请了出来。

也许有的童鞋会提出个设想,武庚叛乱是要恢复殷商政权,作为商朝宗室的微子难道没跟着一起叛乱么?这个就目前已知的结果来看,显然微子并没有参加,而且据在下理解,不仅微子没有参与叛乱,武庚叛乱时也根本没有联系过自己的伯父微子。这原因也很明显:首先,微子是为了存蓄殷商血脉才携器离商的,但在纣王父子眼中他就是个背叛君王的小人;其次,微子把国家祭器主动送给武王,明显又是一条背叛殷商的罪责。武庚想恢复商朝,这么重要又隐秘的事情,怎么可能跟他心中的叛臣来商议呢?

微子来到成王面前接受敕封,成王称呼他为“殷王元子”,就是殷商君王帝乙长子的意思,对其表示尊重。成王先是赞扬了商朝立朝之君商汤的圣德,认为正是由于成汤的上承天命、下爱子民,才得以泽被后世。随后,成王又夸赞微子,说他是继承了先祖之德,能做到上敬天、下爱民,因此封微子为上等公,将东夏(华夏东部)这片土地敕封给他来治理。希望他能遵循周朝之法,保卫周王室,并通过弘扬先祖之道来教化子民,使微子的后世可以永享他的恩泽。

于是,微子领命前往新的封地东夏,建立宋国去了。那所谓的东夏到底是哪里呢?大致就是把原来的“三监之地”中管、商的领土一分为二,靠近东南的一部分就是宋国的封地,而其都城就是商汤立朝时的旧都亳都(即商丘),成王将这里封给他,很有可能就是希望他能回归本源,真的把商汤之德传承下去。

至于为何微子的封国国名为宋而不叫商呢?笔者经过研究和推测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

1、商朝灭亡后,武王保留了商的国名,但正是这个国名会被想复辟商朝的人利用,因此再封商朝后裔时不可再用“商”字。而“宋”字在古音中与“商”相近,因此以宋代商,成为微子封国之名。

2、“宋”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居也。木者,所以成室以居人也”,也就是说,“宋”在最初的意思表示的是一个用来居住的木房子,并且古人曾用“个”字表示小房子,那“宋”这么复杂的结构,应该是个不错的“别墅”了。成王赐名为宋,估计就是给商朝遗民一间大屋子,让他们安心安居的意思吧。

就这样,宋国在成王时以殷商遗脉的形式建立起来,在第一任国君的宋微子的努力下,宋国人真的继承了商汤和微子的仁德,成为众多诸侯中非常讲究礼仪规范的国家。但就像武王曾安排管叔蔡叔监视武庚一样,成王和周公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地相信微子,毕竟他不是姬姓宗族,还是商朝后裔。因此,三监之地的另外一部分就被成王敕封给了一位王室成员,似有监视宋国之意。到底是谁有幸获封这片土地?这个新的诸侯国又叫什么呢?咱们下次再叙。

标签: 宋微子商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之一:蚩尤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上古历史,蚩尤,文史百科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蚩尤所处的时代,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正值“神农氏世衰”之时。后来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

  • 曹操与袁谭之间的南皮之战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汉末205年,曹操与袁绍长子袁谭在南皮爆发了一场战争,史称“南皮之战”,以曹操军获胜告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战宣告了袁绍死后争夺其继承权的儿子之一袁谭被父子俩共同的敌人、位列三公的曹操所灭。曹操已经重创了袁绍的另一子袁尚,他在南皮的胜利使他对华北平原的控制再无人能撼动,

  • 秦军方阵简介 方阵的装备和作战方式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方阵,秦军,历史解密

    秦军方阵是指秦军拥有一种步兵方阵,手持7米长矛,将它端平,靠它很长的优势刺伤敌兵。秦朝的弩,有效射程可达10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准的武器,甚至还拥有一套自己的瞄准系统,秦人在作战时,在没有短兵相接的时候,就通过秦弩重创敌人的主力,是秦国集权管控和强力军事制度的集中体现,方阵中弩、步、车、骑的规则分

  • 揭秘:成吉思汗子孙的最后一个汗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吉思汗,宋朝,野史秘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元朝的历史非常短暂,不过百年。其实,元朝只不过是成吉思汗子孙的一个汗国。那么,成吉思汗子孙的汗国,最后一个啥时灭亡的?到清朝了,那时乾隆都72岁了!很多人说成吉思汗是播种机,将蒙古的血性传遍了世界各地。直至今日,还有人说英国皇室还有成吉思汗的血统。事实真就是这样,蒙古人在征服的道路

  • 元定宗贵由:元太宗窝阔台的长子,他是如何登上汗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孛儿只斤·贵由,史称“贵由汗”,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是前任大汗孛儿只斤·窝阔台的长子,生母是乃马真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贵由早年参加征伐金朝,俘虏了其亲王。又曾经和拔都西征欧洲。1246年,通过忽里台大会即位。1247年,吐蕃归附蒙古帝国。翌年贵由死亡,汗位转入拖

  • 按照明代“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多少个纲?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按明代的“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以“圣德超千古,皇风廓九围”命名,未入纲者,无权经营盐业。《明史·盐政议》指出,当时的盐业内资本非常集中,“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

  • 蜀魏的最后一战经过如何?邓艾为何会胜利?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邓艾,战史风云

    蜀军攻魏旷日持久的战争断断续续达30年,给蜀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人力和物力损耗。不谈别的,光军粮一项开支就大得惊人。有研究者举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为例: 蜀兵有10万,按每人每日口粮5升计算,日耗粮5000石,一个月内,要耗粮15万石。如运粮者每人背负两石,那么供应10万军队一个月的粮食就需要7.5万人去

  • 战国时期秦灭赵之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灭赵之战,历史解密

    秦灭赵之战,是指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至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国攻灭赵国(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的战役。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国乘燕国、赵国交兵,赵国后方空虚之际,以王翦为主将,分兵两路攻赵,夺赵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十余城。赵军守城据险,避免

  • 历史上有名的三位皇帝的奶娘,她们都干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武帝,汉朝,野史秘闻

    中国经历了千年的封建社会,也出现了几百位皇帝。但在古代皇家有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多数的皇子多是由奶娘带大的。其实他们都有亲生母亲,为什么要由奶娘带呢?第一,是为了疏远皇子与亲生母亲的关系。皇帝为了稳定朝局,娶了很多妃子都是大臣的女儿,皇家为了不让皇子参与到母亲家族的势力,这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第二

  • 陈平成为刘邦的谋士后,在楚汉之争中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陈平, 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陈平喜读书,有大志,才华横溢。他原是项羽的谋士,却不得重用。他在鸿门宴中遇见刘邦,认为刘邦必成大器。此后他用声东击西之计将刘邦救出咸阳。他投奔刘邦后,谋划“六出奇计”为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