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侠客文化为何兴盛?

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侠客文化为何兴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636 更新时间:2023/12/18 2:36:39

少年鲜衣怒马,执剑走天涯,嫉恶如仇,潇洒又自在。这大概是很多人对侠客的印象吧。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侠客是很多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化身,不管是在古时候还是在现在,侠客一词都是很多人心里的“白月光。”我想这大概是很多人迷恋金庸的一个原因吧。

那为什么偏偏是在这纷乱不堪的春秋战国时期,侠客文化兴盛了起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战乱时期,武力需求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日渐衰败,各路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变得虎视眈眈起来。谁都想要中央的位子,那个至高无上的权利宝座,可是谁都知道这是异常艰难的权利争夺。就算孔子周游列国,耗尽心血的宣传周礼,想恢复周礼,天下大同。

但是,诸侯就像是豺狼虎豹,只想统一天下走到权利的顶端。所以,孔圣人的话在他们面前都显得异常苍白无力,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暴力。

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才能最快最有效的帮助各路诸侯实现雄心壮志

,武力的需求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武力的被需要也影响到了上层社会

。春秋战国之时,上层社会贵族斗剑的风气盛行。长剑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百兵之君,可以说在当时,上至达官显贵,下至百姓庶人都很喜欢长剑这一种武器。

长剑这一兵器好像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意义。长剑的盛行,促使了一批剑客的出现。剑客,已经有了侠客模糊的影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想起侠客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剑。其实在很多人心里,是默认了侠客的的武器就是剑。

侠与剑的关系密不可分。但是剑客和侠客终究是不同的。

剑客被他的武器——剑,束缚住了

。他们虽然在剑上造诣极高,不同于侠客的忠肝义胆,重情信义,很多剑客更像是一些达官显贵的武器了。自然,这其中道理只能等各位去探找了。

二、个人价值认可的寻求

当然在炮火连天的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战乱,个人才华得不到施展。所谓乱世出英雄。

实现个人才华获得自我认可,也是侠客文化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也是很容易模糊侠客来源的地方,很多上层社会的贵族养士,但很多被养的士大是没落贵族。甚至这些人也会影响到主人,像孟尝君一样。

上层社会的贵族除了喜欢斗剑之外,养士也在上层社会中十分流行。被贵族所养的士,大多是有才之人,但是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大乱,才华无处施展。所以他们才会被养在贵族门下。

养士其实是贵族的一种招揽人才手段。很多人觉得士其实不是侠客,其实不然。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客和金庸,古龙等先生中武侠小说的侠客不同。

在春秋战国时期,侠客的定义比较广泛,被上层贵族养的士就是为贵族效力尽命者。这看上去和侠客精神违背,其实并没有。士对主忠对应重信义,舍命对应不怕死。所以在根本上我认为没有矛盾。贵族养侠客,对于侠客来讲是一种赏识,完成贵族心愿,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这其实是一种报答行为。

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为了太子丹刺杀秦王的荆轲

很多人都认为荆轲是侠客的代表,荆轲敢于刺秦王是勇的代表。但是换个角度来想,荆轲实际上就是太子丹养的士。秦王派王翦破赵,又进军燕国南界。太子丹惶恐,才请来荆轲。荆轲作为太子丹所养的士,刺杀秦王也就解决了太子丹的问题。

所以上层社会中贵族养士也是春秋战国时期侠客文化兴起的重要原因。

三、思想文化的影响

除了现实的社会原因,

思想对人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春秋战国虽然混乱,武力诉求高。但是思想文化却也是繁荣异常。又是提到侠,墨子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人。墨家文化主张兼爱非攻。

兼爱其实有意去对抗儒家文化中的以家族为主的私利垄断,提倡平等。儒家文化中虽然有大同社会一说,但是在等级制度上的规定仍然很严格。

墨家提倡的兼爱,更像是从百姓的角度出发,提出的一种超越制度和等级的真正平等。就像仗剑走天涯的侠客嫉恶如仇,见不惯那些不平等的事一样。

非攻则是指责以强欺弱的不平等战争,众寡暴的社会掠夺。这一点和侠客文化中的劫富济贫很像。

墨家的追随者,大多都是有热血又有信仰的,追求社会平等的人。墨家文化中除了兼爱非攻,“隐”也是墨家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很多墨家成员,虽然身怀绝技但是依然低调谦虚。

最大的代表人物就是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的祖先虽然是贵族,但是他本人却是个平民。墨子总是自称“鄙人”,又被人称为是布衣之士。墨子兼顾了贵族和平民两者的特性,他相当有文化,但是有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的士人。墨子曾经做过宋国大夫,却说:“

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

。” 他虽然师从儒家,但最后却反抗儒家。

可以说墨子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侠客很像。墨家文化代表的精神也很贴合侠客精神。当年墨家文化声势之浩大,受到很多人的追随。

百家争鸣中“非儒即墨”的说法足以见得墨家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对人的影响。

墨家文化中很多和侠文化有很多重叠点,

墨家文化像是在混乱的时代里的精神良药,它代表的精神是一种美好向往,对这乱世的控诉

。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侠客的兴起也是这个原因。

四、底层人民的呼声

王室不再,各路诸侯对抗。天下大乱,战火四起,没人会在乎底层百姓在想什么。掌权者不爱民,真正的疾苦没人解决那就只能底层百姓自己解决。

其实侠的真正来源一直有争议,他到底是来自上层社会还是底层社会,没有决断。但在我看来,即使是上层社会中有侠客的存在,大多数也都是贵族养的士。就算贵族中有孟尝君这样的人物,也并不能代表整个上层社会没有说服力。

相反,从底层社会中生生出的侠客,更多代表的是底层人民的呼声和愿望。

在炮火连天生灵涂炭的战乱时期,侠客文化的诞生更像是一种无奈。人们无法都掌握自己的命运,每天只能看着连天的炮火,在在恐惧和绝望中生活。弱小的百姓并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虽然同为百姓,但是侠客具有武力。

侠客可以保护自己,甚至保护别人。

侠客的出现像是一种底层百姓的自我救赎。

侠客的忠肝义胆,重情重义,武艺高强都和当时最真实的底层人民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反差。正所谓缺少什么就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保护他们的人,需要解决问题的人。上层社会的贵族看上去总是那么遥不可,而和自己出身差不多的侠客看上去才足够真实。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是对侠客的描写,短短二十字就能勾勒出他们的形象,让人看了之后感受到他们身上那股洒脱不俗的气质。也正是这样的气质才吸引了无数世人与后世人。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这样写道——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於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这足可以见得侠客身上具有的特殊魅力,果然不俗。

但是司马迁在写荆轲时又写了这样一句话: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句话虽然是太子丹送荆轲,但想想其实也像是在描写侠客。乱世纷争,民间疾苦。他们在乱世中生也在乱世中死。

春秋战国时期,纵使侠客声势再浩荡最终也是一去不复返。

虽然很多人惋惜侠客文化的消失,但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封建社会里,侠客的消失也是一种必然。就像他出现在战火连天,纷乱不堪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样。

现在我们理解上的侠客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武侠小说的影响,更像是心中理想的化身。我们对侠客寄予了高度的期望,甚至有些超出常人的期望。也是我们想要挣脱着困住我们的红尘世界。

但是侠客终究是黄粱梦一场的救赎,无法在这花花世界容身。他们的出现和他们的消失就像他们本身一样,快意又自在,洒脱又自如。

标签: 古代春秋战国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在12到13世纪,蒙古的骑兵为什么有如此辉煌的战绩?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蒙古,骑兵,文史百科

    我们知道,12到13世纪,蒙古人是bug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在欧洲更是如此。其实仔细看看,会发现蒙古人在东亚和南亚的战绩并不算太好,打宋朝耗费五十年,打越南三征三败,打日本士兵几乎都喂了鱼。但是在欧洲就不一样了,几乎是鲜逢对手,秋风扫落叶一般。那么,在欧洲,蒙古人为什么有如此辉煌的战绩呢?原因就是当时

  • 大唐统一天下关键之战!“虎牢关之战”有多激烈?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虎牢关之战,战史风云

    大唐统一天下关键之战!“虎牢关之战”有多激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爆发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的“虎牢关之战”,被称为唐朝统一天下的关键一战。01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虽然建立了唐朝,但依然是群雄争霸的局面,天下远不是他一个人的天下。当时,李渊的强劲对手,至少还有两大割据势力,一是建立了夏

  • 她的一生比武则天还传奇,连生四个儿子都是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克烈氏,元朝,历史解密

    提起我国历史上一些比较有名的朝代,大部分人都能大致说出它的历史,但是如果提到元朝,很多人对这个朝代都知之甚少,我们所了解的部分也仅限于忽必烈建立了这个朝代,之后朱元璋率起义军把元人打出了中原,其他的就不怎么了解了。毕竟这个朝代统一不过百年就覆灭了,而且在统治期间又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民族矛盾,就连元人内

  • 淑嘉皇贵妃:唯一与令妃抗衡的妃子,为乾隆生了四个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淑嘉皇贵妃,清朝,乾隆,皇贵妃,野史秘闻

    令妃是近年来清宫剧中的一个热点人物,同时,她也是乾隆后宫的一代宠妃,可能有人要问了,乾隆后宫有没有可与令妃相抗衡的女人呢?仔细分析,还真有一位,她就是淑嘉皇贵妃。清朝雍正年间,金三达礼的孙子金三保在地方担任长芦巡盐御史。当时,金三保的女儿金氏在内务府举办的宫女选秀中脱颖而出,随后金氏便以使女的身份入

  • 袁崇焕打造的关宁铁骑,最后是怎么没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袁崇焕,明朝,风云人物

    明朝,作为一个从建立开始就没有停止过战争的王朝,诞生了太多战功卓著的军队和统帅,这些军队因明朝而生,大多也随着明朝灭亡而消逝在历史当中,但明朝有这么一支军队,先是为明朝而战,之后拥兵自重成为军阀,最后甚至“叛国投敌”助清兵入关,这支军队便是组建于辽东的关宁铁骑。一、敌人的敌人公元1616年,女真人努

  • 乐毅曾辅佐燕昭王强大燕国,赵孝成王为何放着他不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对乐毅这个名字陌生,乐毅是一个政治军事都很精通的全才,曾经辅佐燕昭王强大燕国,并且组织了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五国伐齐,打得齐国只剩下两座城。然而燕昭王的突然去世以及其后继者燕惠王对乐毅的猜忌,使得乐毅最终离开燕国,投靠赵国。要知道乐毅虽然只打了一个大仗,却在战国史上产生了巨大的

  • 桑丘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桑丘之战,战史风云

    桑丘之战是发生在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的战役。此战役为秦国商鞅变法以来首次与齐国正面交锋的战役,秦国本打算借着胜魏解楚的威势趁胜扩大战果,向韩、魏二国借道攻齐以挫败齐国,却反被齐国打败,于是秦国派遣使者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向齐国赔罪。战役年代焦循及杨宽认为此战役当在齐威王末年,钱穆认为当在

  • 王仙芝起义:王仙芝领导下发动一场反抗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仙芝起义,唐朝,历史解密

    王仙芝起义又称王仙芝之乱,是指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初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在濮州(今山东鄄城北旧城)人王仙芝领导下发动一场反抗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唐时濮洲人王仙芝,因贩卖私盐而时奔走各地。当时唐朝政府为了垄断食盐买卖,保证财政收入,大力打击私盐贩卖,王仙芝为了抗拒官府查缉,四处拜师,学

  • 她是侍女却享受主子的待遇,一生历经了5朝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历史中,女子的地位后世非常低下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让女人不得不依附男人生存,但在历史上却出现了多位决定朝代兴衰的伟大女性。离我们最近的清朝时期就有很多伟大的女性,最有名的一位便是让大清荣耀的孝庄,一位便是让大清衰亡的慈禧,两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孝庄是让人钦佩的女性,她一生辅佐3

  • 朱佑樘登基后,在经济与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朱佑樘,即明宪宗,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他是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是孝穆纪太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