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霸先为什么会选择用自己的姓做国号?原因是什么

陈霸先为什么会选择用自己的姓做国号?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750 更新时间:2023/12/24 9:30:4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霸先为什么会选择用自己的姓做国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国号的确立,往往被视为一个朝代或政权开始的标志。古人认为国号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运兴衰,在它的选择上,都是慎之又慎。如汉代,刘邦项羽封为汉王,后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就以"汉"作为国号;而元代,"元"的命名出自《易经》中"大哉乾元"一句,有广阔辽大之意。

如此看来,大多数皇帝对国号的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唯有这么一位皇帝,他"简单粗暴"的选择了用自己的姓氏作为国号,这就是陈霸先,国号"陈"。

陈霸先为人也是霸气豪放,丝毫不辜负自己的名字。他出生草莽,一开始也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人穷,也没接受过什么教育,陈霸先起在村里那也是个游手好闲的存在。幸运的是,后来的陈霸先不知怎么的幡然醒悟,立誓要做出一番成就,就开始发奋读书了。

陈霸先无疑有个聪明脑袋,虽然"一把年纪"了才开始学习,但对知识掌握得非常迅速。

但遗憾的是,虽然我们经常说"英雄不问出处",可在那时候,一个好的家世背景还是非常重要的。尽管陈霸先已经有着不错的本领,没有靠山,终究是无用武之地。

然而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机会来了。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当时他的侄子梁暎担任广州刺史,陈霸先跟随他前去平叛,很快得到了梁暎的赏识重用,后来他的名气甚至还传到了梁武帝面前。据说陈霸先身高七尺五寸,额头隆起,手长过膝,有帝王之相,就这样,梁武帝都能大大咧咧的叫人把他的画像放在自己的宫殿里观赏。梁武帝的做法是令人有些费解,但这也侧面体现出了梁武帝并非帝王之才。

陈霸先终于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他带领士兵从广东出发,一路向北征讨。可这时梁武帝却危险了,他误信奸臣,被宠信的侯景背叛囚禁,最后活活饿死,死得非常不体面,但他的儿子萧绎成功逃了出来,并且和陈霸先成功接头了。在几人的联手之下,很快就平息了侯景的叛乱。

后来萧绎成功登基,对陈霸先这位大功臣感激不尽,大手一挥给封了高官厚禄。

萧绎同样缺乏帝王之才,才当上皇帝逍遥没多久,宇文泰打过来了。而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因灭侯景而声名鹊起的王僧辩与陈霸先产生了不小分歧。陈霸先力主前去北齐攻打鲜卑人,而王僧辩在这时候却退缩了,主张向北齐投降。

陈霸先虽然不能说学富五车,却有着自己的坚持与信仰,作为汉人,陈霸先的骨子里是骄傲的,他始终认为鲜卑人是蛮夷,不愿做这种亡国奴。

既然意见无法调和,那就只能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一拍两散了。为了自己的宏图霸业,陈霸先杀了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拥立萧方智为帝,自己带兵去攻打北齐了。为何他敢如此肆意妄为,因为此时的萧绎早已命丧黄泉了!

不得不说陈霸先是有不错的将才谋略潜质的,比如他明知自己的兵力不及北齐,所以从不选择硬碰硬,而是略施小计,派人烧了敌方粮草,断了他们的后勤补给,并且趁他们惊慌失措之时大举进攻。

一场大战之后,大局基本稳定,南北方均是元气大伤,一时之间都没有再次挑起战争的能力。国内政局渐稳,加上萧方智又还只是个年幼的孩童,陈霸先自然就将他取而代之了。

陈霸先也是个爽快人,不喜欢花太多时间在那些繁文缛节上,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大手一挥,就将自己的姓氏作为国号,由此,陈国建立。

陈国虽然建立了,但它的处境着实堪忧,说句四面楚歌并不为过。陈霸先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自然无法和其他国家相媲美。但陈霸先并不轻言放弃,他慢慢地努力着,一点点的改善着这个散乱的政权,让它慢慢变得强大,虽然从地图上看,它的版图并没有明显扩张。

遗憾的是,这个政权并没能存在多久,在他的侄子陈叔宝继位之后,陈国本就糟糕的处境更是每况愈下,最后陈叔宝被人从美人堆中拖走,陈国就此灭亡。陈霸先的结局更是悲惨,他被王僧辩之子破棺焚尸,并将骨灰撒入水中,供千人饮用,极尽侮辱。一代帝王落得如此下场,无不令人唏嘘。

陈霸先生于乱世,身经百战,重整了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的三年时间,选贤举能,恢复江南地区经济,使江南地区政局趋于稳定。在那个鲜卑族横行的年代,他为抵御落后势力的摧残,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标签: 陈霸先南北朝

更多文章

  • 不费一兵一卒,将明英宗从瓦剌接回的杨善,为什么还会有人说他是不怀好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善,明朝

    杨善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起杨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但说起土木堡之变,大家马上就会想起,那个不听群臣劝告,执意要亲征瓦剌,结果被敌军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而最终去瓦剌将明英宗接回来的人,正是这个杨善。杨善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前,就被擢升为礼部左侍郎,兼管

  • 童年凿壁借光,中年当上丞相,此人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匡衡,西汉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匡衡的故事。“学而优则仕”,这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为此而奋斗的士子如过江之鲫,并涌现出许多勤奋好学的案例,如匡衡凿壁借光。一、求学之路匡衡是汉朝东海郡人,年轻时特别爱学习。他家里穷,买不起蜡烛,白天要帮人干农活没时间读书,晚

  • 什么是牵羊礼?郑太后为什么会受到这种屈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郑太后,宋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郑太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牵羊礼,就是弱势的一方将自己上身的衣服全部脱光,然后牵着山羊去向对方乞降,以表示自己的坦诚和温顺。说白了,就是一种卑微的投降仪式。牵羊礼的原创者其实并不是女真人,而是女真人之前1000多年的中原人。当时(春秋时期)郑国

  • 唯一可与令妃抗衡的妃子忻贵妃是什么下场?她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忻贵妃,清朝

    你们知道唯一可与令妃抗衡的妃子忻贵妃是什么下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医疗水平一般的古代社会,女人生孩子就仿佛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十分危险,即便是身处皇室,女人难产而亡的例子也并不少见。比如说,康熙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就因生育皇子胤礽难产而死,此外,乾隆后宫中也有一个死于难产的女人,她就是

  • 无缘一统中国的明君,宇文邕在位时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宇文邕,南北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宇文邕的故事。说起北周武帝宇文邕,总会让人想起后周世宗柴荣,柴荣的故事小编在前面已有过叙述(详见《周世宗柴荣:一个差点改变中国历史的人物》)。两位帝王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两位帝王都是“周朝”皇帝,他们自己可没有把自己的朝代称为“北

  •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为什么没有阻止刘宗敏的胡作非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明朝

    李自成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杀殉国,大明王朝宣告灭亡。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将在北京定都,那么,这意味着北京可免遭战火洗劫,官民们也能重新过上安稳日子。但万万没想到,李自成入京后没多久,义军便开始对京城

  • 花钱买了一个小官最后成封疆大吏,李卫为何这么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卫,清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李卫的故事。在隋朝之前,做官基本靠他人举荐,也就是所谓的察举制。隋炀帝时期,朝廷为了选拔人才,开创了影响中国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普通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但是,即使科举制度开创之后,也并不是唯一的做官途径,还有一种人可以做

  • 黄巢起义之后,为什么渐渐变成了一个弑杀的屠夫?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巢,唐朝

    黄巢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说起黄巢,就不得不令人想起他写的这首充满了霸虐杀气的《不第后赋菊》。在平常我们往往会把黄巢与杀人魔王这个称号相挂钩,毕竟他在带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大唐南北的同时,基本上把

  • 胤䄉是什么出身?为什么雍正登基之后他受到得打压最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胤䄉,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胤䄉出身仅次于胤礽,又坚决反对雍正,为何受打压反而最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晚年废黜皇太子胤礽后所产生的“九子夺嫡”事件,彻底的暴露了各皇子的野心,逐步形成了老大集团,老三集团,老四集团和老八集团,其中以老八集团的实力最大,成员包括老九胤禟,老十胤

  • 司马懿明知道诸葛亮设计得空城计是假的,那他在害怕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三国

    对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空城计是三十六计当中的第三十二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以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跟敌人打心理战,只要对方稍有疑心此计就能成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一次空城计,就曾吓退司马懿15万大军。这演这出空城计之前,诸葛亮错用了马谡,使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