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万历和崇祯的治国方法有何不同,为何万历怠政却国家安稳崇祯反之?

万历和崇祯的治国方法有何不同,为何万历怠政却国家安稳崇祯反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123 更新时间:2024/1/24 0:37:2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万历怠政却国家安稳崇祯反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有个历史现象,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但是整个国家却很稳定,没有出过大乱子。而崇祯皇帝十七年勤政做事,最终国家却灭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万历皇帝)

有人可能会说,不能这么做比较。万历皇帝时期,本来国家就比较稳定,国内矛盾也不突出,也没有遇到什么天灾人祸,老百姓不会造反。同时边关也还很平稳,后金还没有那样的雄心,虎视眈眈想吞并明朝。但崇祯皇帝的时候,国内的、边关的、自然灾害的,各种矛盾都堆积起来了,而且尖锐到谁也解决不了的地步。所以,这个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个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两个时期的情况不一样,确实不能严格地进行这样的比较。不过,要说这样的比较没有意义,也未必。因为古代是皇权社会,皇帝是天下之主,皇帝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好的皇帝可以兴邦,差的皇帝可以毁国。就算是同一个皇帝,他表现好的时候国家强盛太平,他表现差的时候,国家因此动乱没落。比如唐玄宗,前期是开元盛世,后期就是安史之乱。比如司马炎,前期统一国家,励精图治。后来想玩乐了,羊车望幸,也就给国家的覆灭埋下磨灭的种子。

所以说,皇帝的存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意义重大的。

既然是意义重大的,因此,万历皇帝的做法,和崇祯皇帝的做法,显然对国家所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照一般的理解,皇帝励精图治,国家就会变好,皇帝不理朝政,国家就会变衰。这几乎是铁律,无论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唐玄宗还是晋武帝,情况都是这样的。可是为何,这条铁律,在万历皇帝和崇祯皇帝身上,却不起作用呢?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崇祯皇帝)

其实,严格地说起来,无论是万历皇帝,还是崇祯皇帝,其实都没有逃过这一条铁律。也就是说,万历皇帝其实并不算怠政,崇祯皇帝其实并不算勤政,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错,万历皇帝确实是三十年不上朝,但是,也就是三十年不到朝堂上来办公,并不是他不办公,而是他办公的地点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朝廷,变成了他的寝宫。大臣们有什么事情,都是把折子递进去,万历皇帝批阅以后又传出来。

当然了,对于这些上奏的折子,万历皇帝并不是都会批阅,更多的时候,是置之不理。但是,对于封建时代来说,有时候置之不理,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古代是农耕社会,如果老百姓能够一直固定在土地上劳作耕耘,只要没有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基本上能够确保过上比较幸福美好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治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折腾。万历皇帝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不折腾。这种不折腾,恰好能够满足老百姓,让老百姓安于土地,认真耕作。这样一来,老百姓自然有安宁的日子,他们也就不会造反,天下也就不动荡了。

同时,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朝,但是并不表示他对朝廷的控制力不强。

因为没有宰相,实际上,朝中没有形成一个中心,这样,朝中的大臣对皇权的威胁也不大。同时,明朝有严密的特务组织。这些特务组织,对大臣们看管得都比较紧,因此大臣们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也就保证了朝中平稳。

(袁崇焕)

天下百姓平稳,朝中平稳,还会出什么事呢?

那么,崇祯皇帝勤政干事,为什么反而国家灭亡了呢?崇祯皇帝的存在,有没有加速国家的灭亡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崇祯皇帝的做法,确实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古代皇帝应该怎么勤政才好?并不是他事无巨细地管事情,而是他要充分发挥大臣们的潜能。比如李世民,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他能把大臣看得准,看准以后,就放手让他们去做。同时,他还善于纳谏,采纳大臣们的意见。这样使得李世民的行政效率非常高。

但是崇祯皇帝不是这样的。他是完全对大臣们不信任。他刚把尚方宝剑给了袁崇焕,让他权宜行事,结果刚过了一年,就把他杀掉了。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搞得那些打仗的大将们缩手缩脚,都不干轻举妄动。

此外,崇祯皇帝还由于多疑,性情不定。这使得大臣们更加害怕犯错误。一些本来不想投降的人,比如祖大寿等,最终也吓得不得不投降了。

总之,崇祯皇帝表面勤政,但是都没把劲用在恰当的地方,自然不能挽救国家,反而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标签: 明朝万历崇祯

更多文章

  • “木匠皇帝”朱由校为什么钟情于做木工?朱由校的能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朱由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皇帝号称真龙天子,虽然历朝历代都这么吆喝,可有几个人信就两说了。既然天子也是普通人,自然免不了吃喝拉撒,婚丧嫁娶,有些性格鲜明的会沉迷于某种兴趣爱好中不能自拔,这不,明朝第十五任皇帝朱由校就是位手工达人,殿堂级家具艺术大师。

  • 历史上的陈友谅是个怎么样的人?朱元璋是怎么打赢陈友谅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朝,陈友谅,朱元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朱元璋是怎么打赢陈友谅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说句公道话,大元虽然属异族统治,却与早期大蒙古国不同,后期虽然高层倾诈严重,对底层平民还是非常宽容的。自从一统华夏后,元朝的大本营就在北方,南方只保留着象征性的存在,可元末一乱,便给了陈友谅,张士诚,方有珍,朱元璋之流创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后代都有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凌烟阁24功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后代的结局怎么样?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第1位:长孙无忌,共有12位儿子,老大长孙冲娶了李世民的嫡长女长乐公主,成为驸马都尉,其余11位儿子都有一官半职。后来,长孙无忌被诬陷谋反,唐高宗将他削爵流放,其他近支亲属流放岭南为奴。15年后,唐高宗恢复了他

  • 盘点乾隆的五位皇贵妃,她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清朝

    你真的了解乾隆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崩于紫禁城养心殿,终年八十九岁。这位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使清王朝的统治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并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统一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在他长

  • 明朝抗倭四大名将,他们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俞大猷,明朝

    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已经愈演愈烈,更多的亡命之徒和倭寇一起铤而走险,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沿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此背景下,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由此开始了他在东南沿海一带主持的抗倭生涯。他召徐渭、文征明、郑若曾等为幕僚,参賛军务;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制定“攻

  • 多尔衮生前立过哪些大功?死后为何遭到挖坟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多尔衮,清朝

    你真的了解多尔衮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顺治七年(1650年)冬,为满清入关立下汗马功劳,被顺治皇帝尊称为“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因“风疾”(即今之心脑血管病)病逝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仅39岁。消息传到京师,顺治帝闻之震悼,亲率百官及王公大臣缟服出城门五里以迎摄政王遗体。顺治帝

  • 汉武帝为何要杀太子刘据?巫蛊之祸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汉武帝,刘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朝“巫蛊之祸”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遍观历史,我们便会发现,地位尊崇的太子,其中蕴含的风险实在太高,尤其一些被称为明君的皇帝的太子。汉武帝的戾太子、李世民的李承乾等,无不如此。征和元年(公元前93年),巫蛊之祸爆发,丞相公孙贺、卫青之子卫伉皆受到牵连。而汉武

  • 被砍断手臂最抑郁而死,长平公主的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长平公主,明朝

    对长平公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军攻入京城,已感到大势已去的崇祯皇帝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他转身返回宫中,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避难。接着他哭着对周皇后说道

  • 为什么说明清易代要归结于万历皇帝 朱翊钧在此期间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万历皇帝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万历皇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起晚明的历史,还要从万历元年说起,在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世界上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地理大发现后的全球经济带动了晚明的进出口贸易,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的白银,为晚明社会的银本位货币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成了商品

  • 世人只知朱元璋靠刘伯温妙计安天下 却不知还有一个叫朱升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升,刘伯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升和刘伯温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长达5000年的历史长河当中,也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君主,在这些君主之中,朱元璋还是比较有名的,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有关的影视作品,只用了短短的20年,就从一个籍籍无名的乞丐百姓,成为了一个掌握天下的皇帝,可以说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