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尹嘉铨一本奏折让乾隆下令绞立决 尹嘉铨到底写了什么

尹嘉铨一本奏折让乾隆下令绞立决 尹嘉铨到底写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759 更新时间:2024/1/17 9:57:09

乾隆为什么杀尹嘉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清朝退休官员尹嘉铨,在70多岁的时候,向乾隆皇帝递了一本奏折。乾隆不收,让他不要再递这种折子了。结果他不听,又追加了一本。乾隆冒火了,把他抓起来,对他一通严查,刑部判他一个凌迟处死的罪行。最后乾隆皇帝开恩,不凌迟,改为“绞立决”。

(尹嘉铨剧照)

尹嘉铨究竟要给乾隆说什么事,为什么最终事没说好,结果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了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件事。

尹嘉铨在乾隆元年中举,当官后,先后担任过刑部主事、郎中、大理寺正卿等职务。70岁的时候退休回家。尹嘉铨退休的第二年,乾隆皇帝游五台山。游完后,住到保定。这时候,尹嘉铨就写到一道奏折,让他的儿子交给乾隆皇帝。奏折的内容是请求皇帝给他的父亲尹会一上谥号。乾隆皇帝看到后很不高兴,说:“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治罪,念汝乃父子私情,故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当罪不可逭矣!”

哪知道尹嘉铨看到乾隆的批复后,不服气,再上了一本奏折,这份奏章是请求把汤斌、范文程、李光地、顾八代、张伯行以及他的父亲尹会一“从祀孔子庙”。乾隆看了后,怒不可遏,说:“竟大肆狂吠,不可逭矣。”

于是,乾隆一边命令把尹嘉铨抓起来,交给刑部审讯,从重治罪。一边又命令查抄尹嘉铨的家产,重点查找尹嘉铨的那些著述,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反动言论”。

尹嘉铨是一个道学家,他曾经把朱熹的《小学》进行注解,又加了一些文章进去,改名为《小学大全》,提议让八旗子弟学习。这件事得到过乾隆的嘉奖。除此外,尹嘉铨自己著述加编纂的书籍也不少,达到了93种。同时他还给别人写过不少“序”,撰写过不少碑文。

当然了,其个人的藏书更是非常丰富。成套的有311套,散书1539本。还有许多没有装订的书,包括法帖、字画、书信,书板等等不在少数。

乾隆要求对这些书籍必须严查,谁要是差漏了,就治谁的罪。

(乾隆剧照)

官员们不敢怠慢。因此一页一页地仔细搜索。一查,果然查到了不少问题。最终发现了130多处悖逆文字。比如,尹嘉铨将汤斌、陆陇其、张伯行和他的父亲尹会一称为“四子”。刑部问他,只有颜回、子思、曾参、孟子才能称为“四子”,你怎能把你父亲这几个人称为“四子”?

比如,他的母亲去世,他竟然用“薨”。

比如,尹嘉铨将鄂尔泰、张廷玉等乾隆罢黜批评过的人称为“名臣”。

比如,他在文章《多病徒传》中说“子欲为帝者师”这样的话,审讯他的人问他,你有什么资格当皇帝的老师。

还有一件事,乾隆在70岁的时候,自称“古稀老人”,并刻了一方“古稀老人”的章。可是,尹嘉铨竟然在他的书中,也自称“古稀老人”。

对于刑部指控的这些“罪状”,尹嘉铨虽然有解释,不过解释完后,他紧接着就说“就是该死,还有何辩”。

最终,刑部把尹嘉铨所有的“罪证”收集起来,判了他一个凌迟处死的处理结果,交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现自己皇恩浩荡,法外开恩,把“凌迟处死”改为“绞立决”。

最终,尹嘉铨还是丢了自己的命。

(张廷玉剧照)

那么,尹嘉铨为什么一定要上那两道奏折?而乾隆皇帝又为什么一定要大动干戈,置尹嘉铨于死地呢?

后世学者曾分析,尹嘉铨之所以想上那两道奏章,目的是继续在乾隆皇帝面前增加存在感。因为乾隆皇帝到保定时,并没有召见他。他想要通过这种方式,重新获得乾隆的青睐。就算退休了,乾隆不可能再用他了,但是受到乾隆的召见,也可以在家乡人面前耀武扬威一下。

不过,我觉得尹嘉铨的目的还不仅仅在于此。尹嘉铨是个著书立说的人,著书立说的人,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留名青史”。比如“上谥号”“从祀孔庙”这些荣誉,就是留名青史的事情。被尹嘉铨列为“名臣”的张廷玉,就曾因为雍正答应把他“从祀孔庙”,他退休时,让乾隆认可,结果惹得乾隆大发雷霆,对他进行严厉打击。尹嘉铨不吸取教训,也想这样做,无非也就是想青史留名。

可惜,最终他不但丢了命,而且所有的著述都被禁毁。连有他写“序”的书也被销毁了不少。他写的那些碑文,也被磨毁。

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一定要打击尹嘉铨,而且说出“大肆狂吠”这种侮辱性的话,把尹嘉铨形容为一个疯狗呢?

显然,乾隆皇帝想要的,就是绝不能让大臣依靠文章著述,或者是自己要来的荣誉“青史留名”。皇帝可以让一个大臣“青史留名”,除非这个大臣对皇帝绝对忠臣,忠心耿耿为皇帝付出,为皇帝赴汤蹈火舍生忘死。除此以外,都是在被绝对禁止之列。

如此看来,这不能不说是皇权社会里,作为“人臣”的一种悲哀。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乾隆尹嘉铨

更多文章

  • 揭秘:亡国之君的崇祯为什么能得到世人的同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崇祯,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崇祯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崇祯十六年,大明王朝进入了风雨飘摇的关键阶段,面对内忧外患崇祯召集内阁六部九卿等高级官员的御前会议时,忽然颇为感慨地说:“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事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将何面目见于地下?”《三垣笔记》。此前,崇

  • 张绣为什么能能跻身三国二十四名将?他有什么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绣,三国

    张绣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说起三国二十四将,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因为其排名朗朗上口,令人耳熟能详——“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 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 与姜维 。”这一排名,主要根据小说

  • 西汉八大异姓王唯一幸存的是谁?多亏了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前197年(汉高祖十年),韩信密谋造反,消息提前泄露,皇后吕雉利用韩信对萧何的信任,派萧何邀韩信入宫,最终在长乐宫诛杀韩信。一年后,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获罪被杀。又两年,燕王卢绾投奔匈奴,刘邦下令追杀。再加上之前已经去世的

  • 唐朝名将张亮被敌人偷袭,原地不动竟吓退敌兵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亮,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亮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朝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供奉24名开国功臣的画像,这就是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世民在位期间,从不轻易诛杀这些功臣,但有两人例外,他们就是侯君集和张亮。其中,张亮更是一位传奇将军。隋朝是门阀士族的时代,张亮是

  • 乾隆的继后辉发那拉氏为什么要断发?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辉发那拉氏,清朝

    你真的了解辉发那拉氏为什么断发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乾隆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活的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漫长的一生中,有无数的嫔妃,而他一生只立了三位皇后,除了死去的令妃是死后多年才追封的皇后,其他两位皇后都是在活着的时候就册封的,不过,这两位皇后最后的结局可谓是天差地别。乾隆的第一

  • 什么是郡国并行制?西汉刘邦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邦。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伟大事业,可是由于对广大农民的残酷奴役和剥削,很快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秦始皇开创的事业后来由西汉王朝继承下来,并逐步得以实现。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建都于长安,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基本上,承袭了秦朝的制度和政策,有些

  • 刘邦逃跑时真的狠心把自己的儿女推下马车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西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205年,刘邦率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进攻彭城,原以为胜券在握,不曾想项羽只带三万精骑兵,迅速回援,在半天之内,将刘邦大军击溃。刘邦惶惶如丧家之犬,被项羽追得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夏侯婴驾车,刘邦坐车,在逃亡的路

  • 朱元璋41岁建立大明,为何刘邦40多岁才开始发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西汉

    刘邦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宋太祖赵匡胤三十四岁黄袍加身,明太祖四十一岁创建大明,秦始皇三十九岁扫灭六合,然而刘邦五十四岁才登基为帝。刘邦的起步较晚,四十多岁才开始起兵反秦,一路荆棘满地,他却能一一克服,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功业。那么为何刘邦四十多岁才崭露头角?一、

  • 蓝玉为什么不反朱元璋 蓝玉造反能打得过朱元璋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蓝玉,朱元璋

    对蓝玉和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1387年以前,蓝玉一直是跟着别人去打仗,比如跟随傅友德出征四川、跟随徐达出征漠北、跟随沐英出征西蕃,等等。虽然蓝玉征战无数,但蓝玉在1387年之前,根本就不没当过大军统帅,最多就是一个方面军司令。1387年的时候,蓝玉

  • 明武宗朱厚照已经是皇帝,为什么还要给自己封官?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武宗,明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明武宗朱厚照的故事。明武宗朱厚照的生活习性之劣在整个明朝历史上高居榜首,他的私生活令人叹为观止,喝酒玩乐,喜好淫色,与他父亲明孝宗简直是两个极端。朱厚照其实本性聪颖,但是由于他一帆风顺的登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