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有人愿意投奔刘邦却没人找项羽?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有人愿意投奔刘邦却没人找项羽?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838 更新时间:2024/1/24 16:02:42

刘邦经常骂人,项羽一向仁而爱人,为何高人都愿意投奔刘邦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秦汉之交,天下风云激荡,英雄辈出,其中刘邦与项羽最具领导能力,分别吸引了一批英雄跟随。但对比刘邦与项羽的待人风格,却又有违和之处:刘邦经常任性骂人,项羽待人一向恭敬慈爱,但最终结果却是萧何、张良、韩信、陈平、彭越、英布等高人都愿意投奔刘邦,甚至韩信、陈平、英布等属于反叛项羽投奔刘邦,是这些高人“贱骨头”,还是另有玄机?

对于项羽待人风格,时人评价的清清楚楚,算是一个谦谦君子。

陈平评价“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高起、王陵“陛下(刘邦)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韩信评价“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这四人都曾是项羽手下一员,与项羽有过亲密接触,做出的评价比较靠谱。

相比之下,刘邦经常粗暴骂人,只要脾气上来,粗话张口就来,不留情面的骂。

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刘邦惊恐万分,郦食其献计重新封立六国后裔,以削弱楚国势力、增加汉军同盟,刘邦一听觉得很好,立即着手执行册封六国的大印,但张良听说之后一针见血指出,分封六国之后,中原大地必将四分五裂,陛下同谁一起夺取天下呢?于是刘邦对郦食其破口大骂“竖儒,几败而公事!”

汉朝建立之后,陈豨造反,自立为代王,刘邦率军征讨,来到邯郸之后,问部下周昌赵地有什么可以委派的将领,周昌领来四人,结果刘邦破口大骂:“竖子能为将乎?”

秦末汉初时期群雄之一,后来投靠刘邦的魏豹评价,“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髃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即便对待诸侯、重臣都如同骂奴隶一样骂,一针见血的指出刘邦待人风格。从高起、王陵、魏豹等人评价之中还可以看到,除了骂人之外,刘邦还“慢而侮人”,总之刘邦品性看似低劣。

既然刘邦品性低劣,项羽仁而爱人,为何两人命运截然相反,高人不断投奔刘邦而舍弃项羽呢?笔者认为,刘邦看似“品性低劣”,但随后刘邦的举动却让高人叹服,而项羽看似仁而爱人,但只是自傲自私让高人缺乏出头机会。

上文谈到的郦食其,遭到刘邦粗口之后,有什么结局呢?刘邦骂了郦食其一顿之后,把准备册封六国贵族的大印销毁了,而郦食其既没有被剁了,又没有挨打,也没有降职或冷藏,一切回到郦食其献计之前,继续从事奔走游说的本职工作,最后在齐王暴怒之下慷慨就义。

说到底,刘邦是一边骂一边自己扛错。对于员工来说,出了一个馊主意,挨一顿骂,不很正常吗?只要不是性格扭曲怪异之人,遇到刘邦这样的处置办法,相信都不会有什么不满。

除了勇于扛错之外,刘邦还勇于改正错误,虚心接受正确建议,让高人心悦诚服,笔者说四个例子。

其一,刘邦带领反秦义军进入咸阳之后,立即开吃喝玩乐的潇洒模式,纸醉金迷,飘飘欲仙,但当樊哙张良骂了刘邦一顿之后,立即接受正确意见,封闭秦宫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又义正言辞的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赢得咸阳秦人的信任。

其二,还是上文的郦食其,初见刘邦时,刘邦非常无礼,“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食其也不用拜礼,只是拱拱手说,“你既然立志要推翻暴秦,就不应该这么傲慢接待长者”,刘邦一听之后,立即摄衣谢之,“延上坐”请郦食其上座。

其三,韩信投奔刘邦之后,仍是不得重用,甚至差一点被处死。夏侯婴向刘邦推荐,刘邦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气的韩信负气而去。萧何再向刘邦推荐韩信,告诫刘邦夺取天下非韩信不可,于是在萧何劝诫之下,刘邦立即认错,给韩信举办了一个豪华的大将军上任典礼。

其四,白登之围前,娄敬(刘敬)高呼匈奴有陷阱不可北伐匈奴,刘邦一怒之下将他押在广武。白登之围后,刘邦回到广武,立即特赦刘敬,诚恳的当面认错,封二千户,为建信侯。对于娄敬建议与匈奴和亲,并徙六国后裔和强宗豪族十余万人至关中等建议,刘邦一一采纳。换一个帝王,可能为了面子就把娄敬给杀了,比如白起预言伐赵会失利而不该伐赵,果不其然,最终秦昭襄王恼怒成羞而逼其自杀。

可以说,刘邦虽然脾气不好,经常骂人轻慢别人,但勇于扛错又知错立改,有容人过错、容人正确却打了刘邦脸的建议之量,该赏就赏毫不犹豫,很多名人评价刘邦“豁达大度”原因就在于此。

相比之下,项羽尽管仁而爱人,但“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项羽喜欢重用提拔亲戚,对于陈平、韩信等外人不予重用,或者是“积而不能赏”,吝啬给外人匹配功劳的爵位,以至天下高人不愿待在项羽手下。因此,遇到刘邦这样的对手,项羽失败已是必然,没有必要为项羽遗憾。

标签: 刘邦汉朝

更多文章

  • 司马懿造反为什么要等待七十岁才动手 究竟是实力不够还是有所畏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懿,曹魏

    对司马懿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东汉末年黄巾军之乱,到后来的三家归晋,汉末三国动乱了近百年,这期间军阀割据,天下颠覆,英雄人物辈出。而最后司马氏能够一统天下,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此人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原本是东汉的臣子,后来成为曹魏的臣子,再后来熬死了曹家

  • 关羽出战华雄之前为什么不喝酒?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三国

    关羽出战华雄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三国演义》中,关羽出现的第一个名场面就是温酒斩华雄,也正是因为此战,让很多人记住了关羽这个人。那么,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袁绍和曹操集结了关东十八镇诸侯相聚统兵想要剿灭董卓,闻讯后的董卓立马派出了华雄前去汜水关迎战。作为董

  • 马谡在蜀国是什么地位?若他晚死几年,蜀汉北伐必胜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马谡,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马谡在蜀国是什么地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东汉末年,因为汉灵帝和汉桓帝的昏庸无能,使得汉朝末年先后发生了十常侍之乱和董卓把持朝政。此时,各路诸侯以讨伐董卓的名义起兵,在各自的地盘里招兵买马。而汉朝政府此时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这是就涌现了十八路诸侯。这也

  • 朱元璋对百姓到底有多好 只可惜苦了当时的官员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百姓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百姓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都说朱元璋时期的官员是最不容易的,但凡事有利有弊,官员在朱元璋手下当差不容易,但百姓在朱元璋的统治下,就受益良多。因此我们不能从朱元璋晚年屠杀功臣这一点,就判定他是位暴君。朱元璋的“暴”,只针对于贪官污吏,以及他认为迟早会功高盖

  • 海瑞是个什么样的人?海瑞为什么要罢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海瑞,罢官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海瑞罢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海瑞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非常的耳熟了,他可以说是咱们中国历史上胆子最大的人了。因为只要是他看不过眼的事情,不仅贪官污吏他敢参奏,就算皇帝老子让他不爽了,他依然是照骂不误。说到这个人不得不提下海瑞罢官的故事,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

  • 汉献帝被废除后,为什么不去魏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献帝,汉朝

    曹丕废黜汉献帝后,汉献帝为何不设法逃到魏国,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汉献帝被曹丕篡位,废为山阳公后,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味的问题。一是早年汉献帝曾对刘备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秘密写了衣带诏,通过董承给刘备,希望刘备能够诛杀挟持他的曹操。也因为这样,

  • 生性泼悍的皇后李凤娘,害了赵惇最后自己权势也被剥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赵惇

    公元1189年,宋孝宗赵眘禅位,他的三子赵惇登基为帝,就是宋光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应当说,赵眘是很看好赵惇的,认为他“英武类己”,所以在长子不幸亡故的情况下,赵眘舍长立幼,没有让次子赵凯当太子,而是让三子赵惇入了东宫。只可惜赵惇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当上皇帝后,被悍妻李风娘所误

  • 揭秘曹操子女的三次政治联姻,背后有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曹操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三国乱世,不但有战场上的厮杀,也有背后的权谋与合作,政治联姻就是其中的一种合作诚意表现手段。曹操作为三方霸主,子女又众多,自然也会充分利用政治联姻这种方式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增强自己的实力。曹操的子女比较有

  • 亡国皇帝赵恒悲惨的人生,他当上皇帝之后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赵恒

    宋钦宗赵桓是北宋第九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他一生的经历遭遇可谓“冰火两重天”,其中间的分水岭就是登基为帝这个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人生巅峰。对赵恒来说,当上皇帝,是他人生噩梦的开始。宋钦宗赵恒赵恒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母亲是王皇后,从小自然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荣华

  • 24岁生下大清天子的钮祜禄氏,为何能葬入皇陵?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钮祜禄氏,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钮祜禄氏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这一年的年初,正是万物复苏之际,大地又焕发了活了,连紫禁城也热闹了起来,众多佳丽齐聚皇宫,原来刚继位不久的道光正在为自己选纳妃嫔而举行选秀,当时的道光已经是年逾四旬的中年人了,但膝下却只有一个儿子(皇长子奕纬),因此,对于选纳妃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