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水淹七军,于禁受到曹操器重为何很快就投降了?

关羽水淹七军,于禁受到曹操器重为何很快就投降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03 更新时间:2024/1/16 9:21:1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水淹七军,于禁受到曹操器重为何很快就投降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羽的一生当中,严格来说胜绩真的不多,除了水淹七军之外,很少还有什么胜利,而且在水淹七军中,他活捉了曹魏两员大将,于禁和庞德,不过这两个人的表现却完全不同,于禁最终是投降了的,但是庞德却宁死不肯投降,还对关羽破口大骂。相比之下,于禁更受到曹操的器重,为什么投降的那么快?庞德不肯投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水淹七军

襄樊之战,关羽七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吓得曹操打算迁都,可谓事业到达人生巅峰。此战中,跟随曹操三十余年深受器重的主帅于禁,未作任何抵抗即缴旗投降。而加盟曹操不久的庞德面对关羽的逼降,却全力抵抗,被杀身亡。连曹操知道后都叹息:“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世人讨论此事时,常拿庞德拒降是为保其家小免受伤害说事,这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我们知道,在战斗中兵败被俘,临危投降都是正常的交战规则,投降不是反叛,并没有给已方阵营造成损害,历朝历代也没有规定,上了战场除了胜利只能死亡。深蒙曹操厚恩的于禁投降后,曹操一样善待他的家人。在包容的三国时代,投降后归顺的名臣武将不计其数,从没有谁以降将之名贬低他们,比如象曹操阵营的张辽,张郃徐晃等名将,连关羽本人也曾经投降过曹操,因此以家人安全考虑,作为庞德誓死不降并破口大骂关羽的理由,站不住脚。

那么刚猛善战的庞德,为何在主帅投降的形势下拒不臣服呢,其实原因在于关羽自身。

2.为何庞德不肯投降

关羽的倨傲态度挑起宠德的抵抗情绪

首先,关羽劝降庞德的态度和言辞很成问题。关羽一向高傲自负,东吴的孙权曾托诸葛谨替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亲,关羽以虎女安能配犬子倨傲的一口回绝,并对诸葛瑾说要不是看在你是我家军师兄长的份上,我早就把你打出去了。对于战略联盟的一方诸侯孙权尚且这种态度,面对手下败将,自然更是不可一世,高高在上。在劝降时关羽说过一句话彻底激怒了庞德,“吾杀汝,犹杀狗彘耳,空污刀斧!”,这种侮辱人的话谁受得了?士可杀不可侮!何况庞德这种刚直倔强的汉子,于是庞德破口大骂关羽决意不降,最终被关羽所杀。

关羽的劝降用语激发了庞德的怒恨

除了傲慢的态度和侮辱的言辞,关羽劝降用语不当也让庞德怒上心头,关羽一脸不屑的说,“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焉?”。早年庞德曾因醉酒杀死嫂嫂,素来被兄长庞仁怀恨在心。哪壶不开提哪壶,这话在庞德耳中就是挪揄他的风凉话,只能愈加暴怒。而曾为庞德少主人的马超,关羽却只字不提。庞德跟随马超多年,一直情同手足,当年迫于张鲁谋害,马超单骑投奔刘备。落魄之人,还总遭关羽张飞二人时常挑衅。被封为四方将军后,关羽数次向刘备打报告,要和马超比武决个高下,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刘备只能把马超调到偏远的凉州躲避。作为马超生死兄弟的庞德,自然不愿臣服于落井之人关羽。

关羽主观故意上要杀庞德以泄私愤

庞德临出征之前为表忠心,抬着棺材去见曹操:此棺为我和关羽二人所备,必有一死。关羽知道后怒道:天下英雄,闻吾之名,无不畏服;庞德竖子,何敢藐视吾耶!对庞德已生恨意。关羽水淹七军之时,庞德如果真心求死,为何不选择抹脖或者入水自尽,而是“独抱船于覆水之中”?

3.刘备以仁义收伏降将

刘备每遇降将,必松绑抚慰,礼遇有加,以真心实意来感动对方。就连关羽自已投降时,不是也被曹操的仁至义尽,奉为上宾所感化吗。张飞入西川时,面对宁死不降的严颜,一改临阵的凶悍不打不骂,亲自松绑,陪着笑脸。连张飞都明白的道理,难道以忠义见长的关二爷不懂?所以说,关羽以胜利者的姿态用傲慢羞辱的言语来劝降庞德,正是要达到逼其不降而杀之的目的,况且,如果真想招降,完全可以送回成都,由刘备和马超来完成这个任务。

盛极而衰,水淹七军功高震天的关羽,也必将为自已的高傲自负付出代价。为子求亲受关羽羞辱的孙权,私下与曹操结盟,趁荆州空虚,由吕蒙白衣渡江,轻松夺取荆州。其后配合曹仁两面夹击,最终关羽败走麦城被擒,拒不投降并破口大吧孙权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落得个和庞德一样被诛杀的结果。蜀汉灭亡后,关羽的后人被庞德之子庞会满门诛杀。

标签: 三国关羽于禁

更多文章

  • 曹操部下的五子良将,于禁为什么能排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于禁,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于禁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西蜀有五虎将,而五虎将之首,毫无争议是属于关羽!理由有三条。其一、最被倚重:关羽和张飞自青年时期就追随刘备,被称为“刘关张”,完全是“三位一体”的感觉,所谓蜀汉三大原始股。且由于关羽比张飞年长,被张飞

  • 于禁只是打了一次败仗投降 于禁为什么会被魏蜀吴三国羞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于禁

    很多人都不了解于禁败仗投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曹操麾下名将众多,其中有一位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于禁,本是曹操心腹大将,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生之中只打了一场败仗,无奈走投无路之下率3万部众选择了投降,为什么却遭到魏蜀吴三国羞辱?原因很简单。

  • 于禁追随曹操30年,后来却轻易降了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于禁,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于禁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于禁,可以说是曹操麾下最争议的大将,追随曹操30年,一场惨败,轻易投降关羽,导致死后背负千年骂名。而当时另外一个降将庞德却是大义凛然,决不投降,被关羽斩杀。因为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就形成强大的反差,连曹操对于于禁投降关羽是非常惊异

  • 于禁左将军一职地位有多高 左将军是一个多大的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于禁,左将军

    对于禁左将军一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魏)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

  • 于禁的“左将军”地位有多高?三国时期武将官职的基本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于禁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于禁的“左将军”地位有多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魏)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

  • 从汉末群雄到五子良将之首,于禁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于禁,曹魏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于禁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汉末年董卓进京引发天下群雄共讨之,无论是正史中的十一路诸侯还是演义中的十八路诸侯,有一人都位居其中,他就是时任济北相的鲍信。演义中对鲍信着墨不多,差不多是个龙套角色,然而在正史里,他却是曹操最好的朋友,曹操最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于禁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于禁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原为鲍信部将,鲍信战死后被王朗引荐给曹操,之后便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因为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且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被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于禁的著名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于禁

    于禁,出生年月不详,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字文则,泰山钜平人。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讨伐黄巾在三国演义里,于禁早期附从鲍信为行将覆灭的东汉王朝镇守兖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于禁:晚年竟因羞愧得病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于禁

    于禁投降后众人都对他很失望,尤其还有庞统做对比。在荆州吴国辗转好不容易回国,可是曹操早已死亡,曹丕很看不惯他,不久于禁就死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攻吕常于襄阳、围攻曹仁于樊城。曹仁命令庞德屯驻樊北 ,又向曹操请求援军。曹操准备让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于禁的文学形象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于禁

    于禁为人勇猛,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但因为关羽围攻时投降,而面对朋友投降却杀之的双标而被人诟病,评价也呈两级分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文学形象《三国演义》里,于禁笔墨并不多,不如五子中其他四子,可能投降前后是于禁着笔最集中的地方了。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