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蜀汉投降刘禅归顺后,司马昭为什么没有想杀了他呢?

蜀汉投降刘禅归顺后,司马昭为什么没有想杀了他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44 更新时间:2024/1/25 6:53:22

说到司马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因为汉室衰微,导致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因此中原大陆上出现了许多割据政权,他们各自为政,并且互相攻打对方,以壮大自己的势力。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许多的英雄人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的割据政权都被剿灭了。而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也建立了魏蜀吴三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稳定局面。然而,这种稳定的局面直到公元263年才被打破,司马昭进攻蜀国,并很快来到成都。

刘禅在战争与投降之间摇摆不定,最后刘禅被谯周说服,同意向魏国投降,结束了蜀国42年的政权。作为一位亡国之君,刘禅有很多争议,在我看来他是个无能的君王。几十年来,他治蜀无功,不仅没有壮大蜀国的实力,反而将刘备的心血毁在他的手中。有些人认为刘禅向魏投降是无奈之举,这也可以被认为是减少杀戮的一种方式。刘禅归顺以后,被在洛阳得到了司马昭的偏爱,但是司马昭也没有想杀了他呢?

这是当然的,毕竟刘禅也算是蜀国的君主,怎么说也是一个隐患。然而,刘禅有一个大臣,非常忠于他,他就是郤正,之前刘禅很少注意他。当刘禅去洛阳时,没有一个部下愿意离开蜀地跟随刘禅。只有郤正愿意离开妻子和孩子跟随刘禅,我认为郤真正的是很忠诚了。去洛阳后,郤正经常提醒刘翔禅礼刘禅要注意礼仪,不让司马昭掌握到一点不好的地方。有一次,司马昭款待了刘禅,当他们全心全意地喝酒时,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

刘禅回答说:“洛阳是一个幸福的地方,我很喜欢这里,一点也不想念蜀国。”司马昭听后很满意,但当刘禅上厕所时,郤正提醒他,如果司马昭再问陛下是否想家,陛下就根据我的话回答他,并且要表现的很伤心,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回到蜀国。刘禅回去继续和司马昭一起喝酒,当司马昭国喝得烂醉如泥时,又问刘禅同样的问题。刘禅根据郤正的教诲回应了他,司马昭听后笑了,有点怀疑地说:“这是郤正说的吗?”刘禅十分的吃惊,急忙问道:“陛下是怎么知道的?”从那时起,司马昭就觉得刘禅是忠实的,并且不将他视为自己的隐患。尽管如此,一直保持谨慎的司马昭不会让刘禅回到蜀国。相反,他让刘禅住在洛阳的一个寨子。人们嘲笑这是阿斗寨,刘禅在这里过着十分惬意的生活。刘禅还给他的居所取名为中山村,并制作了匾额。司马昭得知此事后,也完全对刘禅放下了警惕。在后世看来,刘禅实在是一位很窝囊的君主,并且还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良相去辅佐他也无济于事。

刘禅在位四十年,在历史的记载中竟然一点功绩也没有,我觉得他可以说是毫无作为了。但虽然刘禅的资治十分平庸,不过他在位期间并没有大肆享乐,又或者是留连于后宫之中,他对百姓也很宽容。在一些对他评价中我们可以得知,刘禅的性格十分敦厚宽宏,而且为人处事上更是深得他父亲刘备的真传。也正是因为如此,刘禅才会如此安心的将国家大权交到诸葛亮的手中,让诸葛亮可以果断的七次北伐。不过,我认为刘禅一生中做的最错误的事情,便是宠信宦官黄皓。这不仅使得朝中的政治腐败,让宦官可以专权,而且也极大的影响了蜀国的国力。最过分的就是黄皓还结成了一批党羽,在朝中专门迫害忠臣。其中被害的最惨的便是姜维了,他被称为蜀国最后的希望,但就是因为黄皓专权,使得姜维不得不告老还乡。我觉得要是当初姜维能够把持朝政,蜀国一定不会那么快被司马昭灭国。总的来说,刘禅的一生中也算是无功无过,并且活到了六十多岁才逝世,也算是安享晚年了。

标签: 司马昭曹魏

更多文章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何司马昭却最终都没有篡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司马昭

    最能彰显司马昭嚣张气焰的事情,是司马昭任由自己的手下贾充让人击杀魏朝皇帝曹髦。曹髦的前任皇帝曹芳,也是被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废除的,曹髦的皇位也是司马师扶上位的。所以可想而知,曹髦虽然作为皇帝,处境也非常被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说法,就是曹髦说出来的。因此曹髦痛下决心想要拼死一搏,率领宫中侍

  • 曹髦为什么要说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昭,曹魏

    说到司马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最能彰显司马昭嚣张气焰的事情,是司马昭任由自己的手下贾充让人击杀魏朝皇帝曹髦。曹髦的前任皇帝曹芳,也是被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废除的,曹髦的皇位也是司马师扶上位的。所以可想而知,曹髦虽然作为皇帝,处境也非常被动。“司马昭

  • 徐庶简介 三国谋士徐庶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庶,徐庶简介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原颍川郡(治今河南长葛市东)长社县人。三国时蜀汉人物,后归曹魏。徐庶本名福,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曹操南下时因母

  • 徐庶有哪些轶事典故?分别有什么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庶,轶事典故

    折节学问徐庶画像徐庶少年时喜欢练剑行侠仗义,后来为人报仇被官府抓,逃脱后改名换姓前往儒家的学舍去学习儒学。但是同舍的学生们都嫌弃徐庶先前做贼,凡事都不肯与徐庶一起。徐庶于是每天都起床的特别早,一个人打扫卫生,不管什么事都先问问别人的意见,认真学习儒学,渐渐的,徐庶对于儒家的经义学问都非常精通,而且还

  • 为什么关羽张飞最开始就认同徐庶而看不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诸葛亮,张飞,徐庶,关羽

    徐庶为人豪爽,谦虚有礼,虽是文人却没有文人的酸腐之气,傲气。还有一身好武艺,行侠仗义。由于看不惯当地的贪官为民除害犯了官司才隐姓埋名到处游历最后与刘备等人相遇。关张二人同样是看不惯当时的官场才和刘备起势的,从这点上看关张二人更加认定徐庶是同道中人,再加上徐庶的才学更是另二人钦佩不已。可以说二人对徐庶

  • 三国历史解密:徐庶投降曹操后鲜为人知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庶,曹操,结局,

    三国军师徐庶虽然在正史里并不是个主要人物,著名的三国志里也没有为其立传,但经过三国演义的艺术塑造后,徐庶在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家谕户晓的人物。而围绕在徐庶身边除了救母,还有一言不发,以及那乱了方寸的故事。《三国志》里介绍徐庶本是刘备的谋士,可是曹操却用计谋把徐庶的母亲骗到了曹营,把徐母当成人质。徐庶是有

  • 解密:三国著名谋士徐庶进曹营为何一言不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庶,三国,曹操,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英雄招纳人才,志士选择明主,这有点像现在某些单位进行的双向选择。好处在于,打破铁饭碗,有为者有位。很显然,徐庶徐元直就是一个很善于选择的人。但不幸的是,本想从此干一番大事业。却不料中途变故,改弦易张,搞得徐庶一身本领无法施展,徒令人空悲叹。想当年,徐庶先练武,后从文。杀人之后,流

  • 揭秘:三国史上徐庶离开曹营后的又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徐庶

    徐庶作为三国前期为数不多的智者之一,在刘备王朝的建立过程中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书中介绍,徐庶,颖川人,与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为同乡(也正是这位同乡造成了徐庶此生的悲剧),少好游侠,善击剑,师从司马徽,因杀人避难,化名为单福,在新野遇到刘备,任为军师。徐庶投奔刘备的时候,正值刘备孤穷落拓之际,兵不

  • 徐庶的人生结局:徐庶为何最后投降了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徐庶,曹操

    三国军师徐庶虽然在正史里并不是个主要人物,著名的三国志里也没有为其立传,但经过三国演义的艺术塑造后,徐庶在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家谕户晓的人物。而围绕在徐庶身边除了救母,还有一言不发,以及那乱了方寸的故事。《三国志》里介绍徐庶本是刘备的谋士,可是曹操却用计谋把徐庶的母亲骗到了曹营,把徐母当成人质。徐庶是有

  • 三国谜案:谋臣徐庶为何不学关羽回到刘备的身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徐庶,刘备

    如果今天要在中国人的心中给三国人物分一个阵营的话,那么估计会有不少人把徐庶当成汉臣,也就是刘备一边的。这徐庶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了他的本名徐福),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