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演简介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汉信侯刘演生平

刘演简介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汉信侯刘演生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51 更新时间:2023/12/29 15:36:20

刘縯(?─23年),字伯升,南阳郡蔡阳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新莽末年,他与刘秀等人率七八千人起义,号“舂陵兵”,自称柱天都部。后加入绿林军,更始政权建立后,任大司徒,封为汉信侯。昆阳之战后被更始帝刘玄猜忌,被杀。刘秀建立东汉后,追谥他为齐武王。有二子:刘章刘兴

刘縯此人与刘秀虽为同胞兄弟,但性格迥异。他锋芒外露,史书上记载“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地皇三年(公元22年),当其宾客为“小盗”,这“小盗”就是从事打家劫舍的活动。刘縯好侠养士,他的宾客中自然也有“小盗”之人。

刘秀为摆脱干系,避地新野时,刘縯就开始了起事的谋划。他秘密召集诸豪杰计议说:“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于是分遣宾客,四处联络。正在此时,刘秀与李通等拉上关系,准备在宛城起事。正值刘縯筹划举事,兄弟二人不谋而合。于是决定刘縯在舂陵,刘秀与李通等在宛城,邓晨在新野,同时举义。他于十月合子弟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举起了反莽的大旗,自称柱天都部,即自喻为擎天之柱。

刘縯与刘秀在南阳起事以后,面临的军事形势十分严峻。因为,此时虽然绿林军民发展壮大,新市兵、平林兵两支人马已发展到南阳。但是,南阳郡的大部分还掌握在王莽官军手中,新市、平林的势力只在南阳的南部边缘活动,刘縯明白,行动稍有不慎,就有被消灭的危险。仅靠自己这支队伍单枪匹马地发展,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投到绿林军中去,走共同发展的道路,才有自己这支队伍的前途。他于是派遣随同自己起事的族兄刘嘉前往新市、平林军中联络。刘嘉父早殁,刘縯父视他如已出,资助他与刘縯一起到长安求学,所以他与刘縯一家有着特殊感情。刘嘉到新市、平林军中,与其领袖王凤、陈牧等联系,表示了联合对敌的愿望。新市、平林正急于向北发展,以便在南阳打开新的局面,对在南阳地区颇有影响的刘氏宗族的合作自然竭诚欢迎。双方合军一处,开始了共同对王莽官军的作战行动。他们联军进击长聚,与官军作战。义军并力西进,攻克唐子乡(今湖北枣阳北),杀死湖阳(今河南唐河南)尉。接着全军奋力、北进,攻克棘阳(今河南南阳市南)。

王莽南阳的最高军政长官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见义军威胁自己的老巢,率军全力迎战,双方激战于小长安(今河南邓县境)。这一天,大雾弥漫,官军凭借有利的地形和对环境熟悉的有利条件,猛力反击,使起义军遭受重大失败。刘氏数十个同宗兄弟都死于这场剧烈的混战中。起义军调整部署,退守棘阳。甄阜、梁丘赐获此大胜,决心乘胜追击,全歼义军。他们率10万精兵南渡黄淳水,前锋达沘水,在两河之间安营扎寨,同时拆掉架在黄淳水上的桥梁,示无还心,摆出要同义军决一死战的架势。新市、平林两军新败之后,已经对官军产生了很重的畏惧情绪。今见官军穷追不舍,且其军力、装备又远胜义军,因而对能否战胜敌人信心不足,打算脱离接触,迅速南逃。刘縯与刘秀计议,如果此二支友军撤走,单凭他们统帅的部队,实在难以战胜敌人。必须设法稳住二支友军,同心协力,共同对敌,才是万全之策。恰在此时,王常、成丹、张昂所统帅的一支5000人的下江兵北抵宜秋(今河南唐河东南)。刘縯决心说服这支部队参加战斗,这可增强对官军战斗的力量,又能稳住处于动摇中的其他二支义军。刘縯兄弟二人与李通一起前往下江兵驻地,刘縯说:“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成丹、张昂共推王常。刘縯对王常”说以合从之利“。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刘縯曰:“如事成,岂敢独飨之哉!”王常被说的口服心服,五体投地,表示决心追随刘氏兄弟共创大业。

然而,当王常将与合作的意向告诉成丹、张昂二人时,他们极力反对,主张不应该受制于刘氏兄弟。此时王常已倾心归汉,乃劝导下江诸将:“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与也。举大事者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事者,皆有深计大虑,王公之才,与之并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佑吾属也。”一席话说服了下江兵诸将,他们的态度又影响了新市与平林两支队他。三支义军决心与刘氏兄弟统帅的南阳义军团结战斗,共同反击。刘縯、刘秀对此十分高兴,他们同绿林军领袖们“大飨军士,设盟约。”休息三天,同时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正月甲子,刘縯将全军分为六部,借助黑夜的掩护,分进合击,一举夺取官军的后勤基地,“尽获其辎重”。第二天早晨,刘縯兄弟率兵自西南方向攻击甄阜军,下江兵自东南方向攻击梁丘赐军,双方拼死搏斗,激战早饭时,梁丘赐阵脚先乱,士卒溃逃。甄阜军见状,顿时也失去抵抗的勇气,纷纷逃窜,义军紧追不舍,逃散的官军被逼至黄淳水边,欲渡无桥,欲战无力,被杀或溺水死亡者近两万余人,甄阜、梁丘赐也被杀死。这一胜利是刘氏兄弟与绿林军联合作战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不仅消灭了王莽在南阳的精锐之师,而且夺得了大批军器粮秣,更令绿林军上下认识了刘縯兄弟的卓越的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

绿林军乘战胜之威,挥师北进,兵锋直指宛城。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严尤和陈茂所指挥的官军。严尤是王莽集团中颇具才干的将领,到荆州后,招兵买马,以原地方军为基干,很快组织起一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在同绿林军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些胜利。绿林军在取得对甄阜、梁丘赐军的胜利后,严尤、陈茂率兵赶来,准备在宛城附近与之进行大决战。刘縯毫不畏惧,决心全力迎敌。他“陈兵誓众,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以必死的决心,必胜的勇气,伴着隆隆的战鼓,督率全军冲锋。在淯阳(今河南南阳南)城下,与官军展开激战。起义军以一当十愈战愈勇,斩首3000具。义军乘胜追击,将宛城团团包围。刘縯经此战,自称柱天大将军,从此威名远扬。王莽知道刘縯的名字与事迹后,公开悬赏:凡杀死刘縯者,奖励食邑5万户,黄金10万斤,并赐上公的官位。同时还下令长安的官署及天下乡亭的门侧堂上,一律画上刘縯的图像,每天令士卒射之,以发泄到他的仇恨。后来,王莽还命人随便抓个百姓,就说是刘縯,游街示众后杀掉。说明刘縯已是一个让他寝食不安的人物了。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正月,绿林军连续取得对官军的胜利后,队伍发展到了10多万人。起义军领袖们多数认为,为了便于对整个义军的统一领导,增强对广大百姓的号召力,在更大规模上推进对王莽政权的斗争,应该拥立刘氏宗室一人为皇帝。当时在起义军中的汉宗室基本上都是舂陵侯的后代,其中以刘縯与刘玄为代表。起义军将领们在立两者中何人为皇帝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南阳豪杰与王常等希望拥立刘縯,因为在几次对官军的战斗中刘縯已经展示了赤人的谋略和卓越的指挥的才能。但绿林军的其他将领则属意于刘玄。他们对刘縯的威名有点害怕,担心一旦被立为皇帝就不易左右,而刘玄性格怯弱,立他为皇帝较易控制。王匡、王凤、张昂、等人计议已定,然后将刘縯从前线召回,要他在刘玄为帝的问题上表态。刘縯明白这些人压他同意既定方案,实际上要他放弃自己做皇帝的权力。他虽心有不甘,但又不便明确表示反对,于是提出暂缓确立皇帝人选的建议。刘縯此一番暂缓立帝的背后尽管不乏私心,但并非没有道理,反以得到不少将领附和。张昂看到他们议决的事有可能破产,十分恼怒。他拔剑击地,声色俱厉地说:“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众人看一如此情形,也不敢提出异议了,立刘玄皇帝之事就这样定了。

地皇四年二月一日,在淯水之畔刘玄在此称帝,刘縯升为大司徒,封汉信侯。刘玄登基仪式举行完毕,刘縯就在南阳豪杰的一片不服声中率部奔赴前线。这时平林一部在围攻新野,迟迟不能攻克。守城的新野宰潘临站在城头高呼:“得司徒刘公一信,愿先下。”不久刘縯率军赶到城下,潘临遂心悦诚服的开城投降了。五月,刘縯又攻克南阳的政治中心宛城,刘玄将大本营迁来,该城成为汉政权的临时都城。六月刘秀又在昆阳城下大破王莽精兵40余万,是为昆阳大捷。刘氏兄弟无论在起义军中还是在敌人那里,都赢得了超出其他任何人的威名。

随着刘縯威名远扬,刘玄一伙觉得刘縯对自己的威胁越来越大了,不除掉他实在是难以安枕。刘玄一伙决定,借大会诸将之机,以刘玄举玉佩为号,使武士乘刘縯不备,一举将其击杀。昆阳之战结束不久,刘玄下诏命诸将会宛城。刘秀警惕性较高,认为其中可能有对他们兄弟不利的阴谋,劝兄长戒备。刘縯认为大会诸将是例行公事,一笑置之。这一天,刘玄故意对刘縯表示亲近,取来刘縯的宝剑审视、玩赏。绣衣御史申屠建立即献上玉佩。按原定的计划,只要刘玄举玉佩为号,武士会冲出来斩杀刘縯。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刘玄没有举起,击杀刘縯的阴谋也就没有在这次大会上实现。会上刘縯的舅父樊宏看出杀机,为他捏一把汗。会后对他说:“昔鸿门之会,范增举以示项羽...

标签: 刘演汉朝汉朝将领

更多文章

  • 刘延:东汉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曾参与私作图谶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延,东汉

    刘延,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生母为郭圣通,封淮阳王,后参与私作图谶(造反禁书),汉明帝不忍杀之,迁为阜陵王,但刘延屡屡心怀不满,有人告发他与儿子刘鲂密谋造反。汉章帝不忍将刘延处死,将他贬为阜陵侯,只享有一个县的封地,并不许他与官员人民来往。后章帝出巡见之,感怀而复其王位。刘延在位五十一年病逝。谥号“质

  • 刘焉为何要建议朝廷挑选清廉官员去担任州行政长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焉,朝廷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南阳郡太守刘焉为了躲避战乱,向汉灵帝进言,想去州郡担任地方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88年,南阳郡太守刘焉看着东汉朝廷腐败

  • 汉末群雄之一的刘焉,他是如何经略益州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焉,汉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他是皇室宗亲,被人称为刘皇叔,而刘焉是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之后,也是皇室宗亲,而刘焉早东汉末年的时候,当时还是群雄之一,后来刘焉得了益州,在他的治理下,益州在当时东汉末难也成立了一个半对立的

  • 三国汉朝宗室贵族刘焉竟是得背疮而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汉朝宗室贵族刘焉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而刘氏一族打着皇亲国戚的旗帜也获得了一席地,而刘氏一族中有个汉朝宗室刘焉。刘焉出世于东汉末年,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到处任职,当过讲学教授,被当地的人及政府所共识,公认为贤良端正之人,在历任多年后,又担当过太守、宗正之类的大官,刘焉在政治方面大有作为,眼光比较放的长远。当时有许多

  • 汉末大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刘焉的过错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末大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刘焉的过错

    说起东汉末年的大乱,一般人总会想到董卓。确实,董卓入京,废立汉帝,是东汉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事件。天下诸侯通过董卓,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便是像董卓一样没有名位,没有出身,甚至是没有足够的智慧的人,只要有权力,有军队,那就可以宰割天下。可是,导致东汉的原因很多,我们可以说是汉代的各种制度,比如刘秀建国之初

  • 他是如何成为刘焉刘备两人的大舅哥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

    吴懿,字子远,兖州陈留郡(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蜀汉穆皇后吴氏兄长。当时,刘焉迁任益州牧,吴懿因其父亲与刘焉交情很好,因而带着全家随刘焉入蜀。后刘焉心怀自立为帝的想法,善于面相的人又说吴懿妹妹吴氏日后将有极尊贵的地位,于是让跟随自己入蜀的儿子刘瑁迎娶了吴氏。网络配图建安十七年,刘备

  • 汉末大乱的罪魁祸首之一没落皇族刘焉的过错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没落皇族刘焉

    说起东汉末年的大乱,一般人总会想到董卓。确实,董卓入京,废立汉帝,是东汉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事件。天下诸侯通过董卓,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便是像董卓一样没有名位,没有出身,甚至是没有足够的智慧的人,只要有权力,有军队,那就可以宰割天下。可是,导致东汉的原因很多,我们可以说是汉代的各种制度,比如刘秀建国之初

  • 历史揭秘:为何说刘焉也是汉末大乱罪魁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焉,汉末,川蜀,

    说起东汉末年的大乱,一般人总会想到董卓。确实,董卓入京,废立汉帝,是东汉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事件。天下诸侯通过董卓,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便是像董卓一样没有名位,没有出身,甚至是没有足够的智慧的人,只要有权力,有军队,那就可以宰割天下。可是,导致东汉的原因很多,我们可以说是汉代的各种制度,比如刘秀建国之初

  • 刘揖:汉文帝最宠爱的小儿子,却不幸坠马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揖,汉朝

    他是刘邦的孙子,是汉文帝刘恒最小的儿子,也是汉文帝最宠爱的儿子,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皇室贵胄,本应该荣华富贵、无忧无虑度过一生,却被意外夺去了生命,他就是西汉梁怀王刘揖,死因竟是坠马而死。今年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刘揖的故事,感兴趣的伙伴一起来看看吧!刘揖身为文帝最小的儿子,自然也是最得宠的。汉文帝

  • 刘揖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摔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揖,汉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见父皇太高兴,他激动地从马上跌下摔死,师父太伤心,一年后哭死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汉朝的第五位皇帝是汉文帝刘恒,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薄姬。刘恒最初为代王,刘邦和吕后死后,周勃和陈平诛杀了吕氏一族,迎立了代王刘恒为皇帝。刘恒为帝23年,励精图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