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象山先生”陆九渊生平简介

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象山先生”陆九渊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12 更新时间:2023/12/12 3:49:30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有感于靖康时事,便访勇士,商议恢复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给事中王信所驳,遂还乡讲学。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人物生平

陆九渊生于绍兴九年二月乙亥(1139年3月26日)辰时,陆九渊出生时,出身于一个九世同居、阖门百口的封建世家,他的八世祖陆希声曾在唐昭宗时任宰相,五代末因避战乱迁居金溪,遂“买田治生,赀高闾里”(《陆九渊集》卷二十七《行状》),成为地方上有名的豪门大族。金溪陆族经过几代变迁,到陆九渊出生时,经济已经衰落,只有10亩左右的菜田和一处药铺、一处塾馆。但至此,陆门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仍保有宗族大家的风度。

陆氏有家学渊源,陆九渊的八世祖陆希声“论著甚多”,高祖陆有程“博学,于书无所不观”

(《年谱》,《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到陆九渊父亲这一代虽已家业衰落,只靠经营医药和教书授学来维持家计,但仍“以学行为里人所宗,尝采司马氏冠婚丧祭仪行于家”(《宋史·陆九龄传》)。陆门家风整肃,闻名州里,甚至受到孝宗皇帝的称赞。

陆门治家依靠严格执行宗法伦理,同时,也靠家庭成员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各尽其能,各供其职。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从小耳濡目染,长大成人后亲自管家,这样的生活经历对于陆九渊形成对社会国家的参与意识会有很大影响,也许,这就是陆氏兄弟形成“专务践履”之学的学问起点吧。

陆九渊出生时,其父因儿子多,打算让乡人收养,长兄陆九思的妻子刚好生有儿子,陆九思即令妻乳九渊,而将自己的儿子给别人奶喂。

陆九渊后来侍兄嫂如侍父母。陆九渊自幼聪颖好学,喜欢究问根底,提出自己的见解。三四岁时,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他就日夜苦思冥想。长大后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说时,终于弄明白了其中奥妙。他初读《论语》,即指出其讹误之处。

乾道八年(1172年),三十四岁的陆九渊考中进士,初任隆兴府靖安(今江西靖安)县主簿,后调建宁府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主簿。

大约十年后,他被荐为国子监正,不久,又迁“编修敕令所”的“删定官”。陆九渊少年时曾读三国、六朝史,有感于当时“夷狄乱华,后又听长辈讲“靖康之耻”,于是曾剪断指甲,学习弓马,慨然要为大宋朝廷复仇。在任“删定官”时,他便“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朝廷论对时,“遂陈五论:一论仇耻未复,愿博求天下之俊杰,相与举论道经邦之职;二论愿致尊德乐道之诚;三论知人之难;四论事当驯致而不可骤;五论人主不当亲细事。”(《宋史·陆九渊传》)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九渊在朝中提出: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国“四君子汤”,得到孝宗赞许。同年,被差管台州崇道观,因这只是个管理道观的闲职,于是他便归江西象山书院(位于今江西省贵溪县)讲学,汇集了四方学者。

绍熙二年(1191年),出知荆门军(辖今湖北荆门、当阳两县),政绩显著,社会风气大变。丞相周必大称赞说:荆门之政是陆九渊事事躬行的结果。他慨叹于靖康间北宋被灭的惨痛事件,和四方志士交结,除将作监丞,因给事中王信反对,落职还乡。陆九渊当时名望已高,每开讲席,学者群集,“户外履满,耆老扶杖观听”。他自号“象山翁”,学者尊为“象山先生”。当时荆门是南宋边地,处江汉之间,为四战之地,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实际防务极差,连城墙也没有。他“乃请于朝而城之”。经过一年左右的认真治理,“政行令修,民俗为变”。

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的一天,陆九渊对亲近之人说:“先教授兄有志于天下,竟得不到施展就要离开人世了。”又对家人说:“我将死矣。”还对僚臣说:“我将告终。”适逢祈祷下雪,第二天,雪果飘下,陆九渊乃沐浴更衣端坐,两天后(十二月十四日,即1193年1月18日)安然去世,享年五十四岁。棺殓时,官员百姓痛哭祭奠,满街满巷充塞着吊唁的人群。出殡时,送葬者多达数千人,归葬于金溪青田。

嘉定十年(1217年),赐谥“文安”。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金溪县城衙门前为陆九渊建有“百世大儒”坊,两侧镌刻“学苟知本六经皆注脚,事属分内千经有同心”对联“。

标签: 宋朝南宋陆九渊心学

更多文章

  • 为何说陆九渊的“心学”源自于张天师?陆九渊和张德清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南宋,陆九渊

    《心说》一文由宋末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著于江西贵溪上清龙虎山天师草堂,即如今的上清宫内。“心学”则是南宋陆九渊在江西贵溪上清镇应天山上聚众讲学,于象山精舍首创。因应天山山形如象,故改其名称之为象山,自号象山翁,世称陆象山。《心说》与“心学”的诞生地都在今天的贵溪上清镇的区划内,两地相距仅数公里。从时间

  • 陆九渊简介 陆九渊与王阳明朱熹陆九龄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陆九渊,王阳明,朱熹,陆九龄

    陆九渊生于1139年,卒于1193年,字子静,号为“象山”,因为陆九渊的书斋名字为“存”,所以世人又称之为“存斋先生”,陆九渊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是心学的创始人,与之后出现的王阳明共称为“陆王”,二人所创立的主观唯心主义更是被称为“陆王学说”。陆九渊画像陆九渊简介:陆九渊的父亲有

  • 军功赫赫的韩遂有什么特殊才能位列八部将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遂有什么特殊才能位列八部将之中

    东汉末年,群雄纷纷揭竿而起,各自占地为王,整个时局动荡不安,人人自危。俨然进入到谁有权,谁为王的时代,也就是咱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时代。三国中的优秀的人物实在是太多,如过江之鱼,乃是掰开手指头不知道要数上多少轮。今天呢,我们就选取其中一个大家比较陌生的角色来做一个详尽的了解,他是谁?他就是三国时代的韩遂

  • 韩遂有什么特殊才能才能得以位列八部将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遂

    东汉末年,群雄纷纷揭竿而起,各自占地为王,整个时局动荡不安,人人自危。俨然进入到谁有权,谁为王的时代,也就是咱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时代。三国中的优秀的人物实在是太多,如过江之鱼,乃是掰开手指头不知道要数上多少轮。今天呢,我们就选取其中一个大家比较陌生的角色来做一个详尽的了解,他是谁?他就是三国时代的韩遂

  • 三国韩遂有什么特殊才能位列八部将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韩遂

    东汉末年,群雄纷纷揭竿而起,各自占地为王,整个时局动荡不安,人人自危。俨然进入到谁有权,谁为王的时代,也就是咱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时代。三国中的优秀的人物实在是太多,如过江之鱼,乃是掰开手指头不知道要数上多少轮。今天呢,我们就选取其中一个大家比较陌生的角色来做一个详尽的了解,他是谁?他就是三国时代的韩遂

  • 枭雄韩遂 揭秘边章韩遂反汉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遂,边章汉灵帝

    东汉时期,地主豪强势力迅猛扩张,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那时候,地主豪强都经营着占有大片土地的庄园,形成一个个“独丆立丆王国”。大庄园里以农业为主,依附农民是主要劳动者,也是庄园主长期奴役压榨的对象。倘遇荒年歉收,农民在租债的逼迫下,出卖妻子儿女,造成家破人亡。就这样,农民一代又一代终身劳苦,年年月月

  • 渭南之战简介:曹操击败韩遂马超联军稳定西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超,渭南之战,韩遂,

    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渭南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曹操在此战将关中数个拥兵自

  • 韩遂之死 三国韩遂是被其哪个部下杀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遂,三国人物,曹操

    韩遂怎么死的?韩遂在哪一年被谁杀死的?公元二百一十五年,韩遂被部下麹演、蒋石等人杀害,年七十余岁,首级献于曹操。韩遂字文约,本名约,原是东汉末凉州知名地方人士,然而在中平元年北宫伯玉等羌族首领叛乱时,与同郡边章(允)被挟为共主,更以两人之名屠戮金城,因而遭到通缉不得不改名。之后韩遂又杀北宫伯玉等夺得

  • 东汉名士司马朗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朗,汉朝

    在历史上的舞台,司马家族是对三国影响最为深远的家族。司马家族孤注一掷,全部出仕于曹魏,并成为三国最终的胜利者,由于司马懿的名气太大,司马家族其他人物的形象似乎只是作为他的附庸和延续,但事实上他们各有各的人格,也各有各的选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司马朗,一起往下看吧。司马朗(17

  • 司马朗:司马懿的兄长,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司马朗,东汉

    “司马八达”,指东汉末年河内名门司马家族兄弟八人,他们分别为: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字伯达;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字仲达;魏太傅(晋安平王)司马孚,字叔达;魏东武城侯司马馗,字季达;魏鸿胪丞司马恂,字显达;魏中郎司马进,字惠达;魏安城亭侯司马通,字雅达;魏安平亭侯司马敏,字幼达。因其兄弟八人的表字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