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谁的八句话让汉元帝明白石显才是奸臣

解密谁的八句话让汉元帝明白石显才是奸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541 更新时间:2024/1/2 10:32:35

汉元帝时,中国出了一位超级算命先生,也是一位学者,名叫京房。

京房(前77—前37年),西汉学者,本姓李,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京房在占卜方面有很高的悟性,他先前那套占卜之法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造,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五行、干支运算法则,把易占从一门哲学变成一门数学,极大地降低了易占的门槛,普通百姓也很容易接受,从而开创了今文《易》学之“京氏学”,令人耳目一新,故驰名于中国学术史。

网络配图

除了占卜,京房还善于观察天象,并巧妙地把灾异与政治联系起来,从而制造影响、忽悠皇帝,达到干政的目的。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三十三岁的京房开始走上仕途。不久,“西羌反,日蚀,又久青,亡光,阴雾不精”,京房趁此机会,“数上疏,先言其将然,近数月,远一岁。所言屡中,天子悦之”(《汉书·京房传》)。通过讲灾变,京房很快就获得了元帝的信任。

元帝刘奭“柔仁好儒”,身体也不好,不能经常上朝理事,熟稔事务、精通法律、精明能干,又善于揣摩元帝的心意的宦官石显很快受到元帝赏识,后被提拔为中书令,掌握机要文献。石显的权力欲望很强,为此,他排除异己,逼死肖望之,气死周堪,害死张猛,免掉刘向,笼络党羽,把持朝政,左右皇帝,“中书令石显颛权”(《汉书·京房传》),一时间西汉王朝成了石显的天下,而元帝却把石显当成大大的忠臣。

一天,元帝请京房吃饭,京房趁机向元帝提出一连串发问,做了一次深入透彻的进谏。京房问元帝:“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危亡?任用的又是什么人?”元帝回答说:“国君不贤明,任用的人又花言巧语巴结奉承。”京房问:“知道他们是那样而又用他们,莫非认为是贤才?”元帝说:“大概当时认为他们是贤才啰!”京房又问:“现在根据什么知道他们不是有道德有才能的呢?”元帝说:“根据那个时代的混乱和国君的危亡而知道的。”

网络配图

京房又问:“像这样,任用贤人时政治一定清明,任用不正派的人政治一定混乱,这是必然的道理了。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不觉醒而改求贤才呢?”皇上说:“面临危亡的国君自己都以为自己的臣子就是贤臣,假如都能觉醒,天下怎么会有危亡的国君呢?”京房又问:“齐桓公秦二世一定听说过这两个危亡之君,并且讥笑过他们,但是自己却任用竖刁赵高,政治一天天混乱,盗贼满山,为什么不以周幽王、周厉王来估量一下自己而觉醒呢?”

元帝说:“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凭借往事推知未来啊!”京房这时干脆脱下帽子叩头又问:“陛下即位以来,日月失明,星辰倒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草木春凋秋荣,陨霜不败,水旱螟虫,人民饥饿,盗贼不止,刑人满市,陛下看今天的政治是清明还是混乱呢?”皇上说:“混乱到极点了。”京房又问:“现在任用的人是什么人?”元帝说:“然而今天的灾异及政治比往日还是好一些,再说,也不是由任用的人造成的。”

其实,话问到这里,元帝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京房一连串问话的意思,只是碍于面子,不想承认自己所用非人而已。过了好一会儿,元帝故作糊涂地问:“今日作乱的是谁呀?”京房回答说:“明君应当自己知道是谁。”元帝问:“如果知道是谁,又为什么用他呢?”京房说:“陛下最信任的,参与运筹帷幄决定国家大事的士,就是这种人了。”很明显,京房指的就是石显,元帝也知道京房指的谁,于是对京房说:“我现在已经明白了。”

元帝虽然明白了石显是奸臣,但又离不开他,故对石显一直纵容不管,信任石显一如既往。其实,京房也不是善类,为了干政,他一直想找机会扳倒石显,借元帝之手除掉他。不料,强中更有强中手,京房没除掉政敌,自己就先被政敌给收拾了。后来,石显等人撺掇元帝派京房外出,去做魏郡太守,实际就是将他排挤出政权中心。京房离开长安后,石显借机罗织罪名,先将其召回关进监狱,后将其杀害,年仅四十一岁。

网络配图

京房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又善于占卜,却没能算准自己的死期,成了一个历史笑柄。京房早年跟老师焦延寿学习易占,焦延寿见其野心勃勃,早就察觉出京房将来会以易干政,免不了为此丢掉性命,曾不无忧虑地说:“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结果一语说中,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标签: 汉元帝

更多文章

  • 解密:谁的八句话让韩原地明白石显才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元帝,石显,奸臣,

    汉元帝时,中国出了一位超级算命先生,也是一位学者,名叫京房。京房(前77—前37年),西汉学者,本姓李,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京房在占卜方面有很高的悟性,他先前那套占卜之法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造,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五行、干支运算法则,把易占从一门哲学变成一门数学,极大地降低了易占的

  • 汉代宦官石显:通过装做为别人考虑来诬陷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石显,宦官,汉元帝,

    石显是汉朝元帝时期的一位宦官,也是汉朝历史上第一个专权的宦官。石显的出身很高贵,其家族是当时的一个豪门望族。和许多纨绔子弟一样,石显可谓吃喝玩乐,无所不为。在这种放肆的生活中,不由得触犯了当时的法律。按刑律,应被判死刑。但由于其家族势力庞大,所以免了死罪,但活罪难逃。被处以宫刑,进入宫中当了太监。此

  • 石邑公主与夷安公主是同一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石邑公主,夷安公主,

    石邑公主与夷安公主是同一人吗?石邑公主,名不详,生年不详。根据唐玄宗时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诸邑公主是西汉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的女儿。卫子夫三女分别是诸邑公主、石邑公主及卫长公主。由于颜师古的《汉书注》称诸邑和阳石公主都是卫子夫的女儿。有人误以为石邑公主就是在巫蛊之祸开始的时候,和诸邑公主一起被杀的阳

  • 汉武帝女儿石邑公主的生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石邑公主,汉朝公主

    石邑公主,西汉武帝女,名不详,生年不详,汤沐邑为石邑。《史记》《汉书》中未出现这位公主。唐玄宗时代司马贞《史记索隐》云,诸邑公主是西汉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的女儿,卫子夫三女分别是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石邑公主非阳石公主,也非夷安公主。石邑公主并未死于巫蛊之祸,其具体死因不详。《史记》与《汉书》

  • 石邑公主简介 汉武帝女儿石邑公主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石邑公主,汉朝公主

    石邑公主,西汉武帝女,名不详,生年不详,汤沐邑为石邑。《史记》《汉书》中未出现这位公主。唐玄宗时代司马贞《史记索隐》云,诸邑公主是西汉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的女儿,卫子夫三女分别是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石邑公主非阳石公主,也非夷安公主。石邑公主并未死于巫蛊之祸,其具体死因不详。排行《史记》与《汉

  • 疏广疏受俩叔侄为何被合称为“宁邑二疏”?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疏广疏受

    历史上被人称为“宁邑二疏”的那就是疏广、疏受这一对叔侄。疏广出生时间不详,史书上对其记载,只知道他在公元前45年去世。而疏受的话,其生平更为不详,连他的出生和死亡时期都没有记载,其实这叔侄俩的事迹都差不多,有所相同。他们两个从小都乐于学习,精通六经五义,先后都被朝廷征召为官,疏广先是做了博士郎,之后

  • 叔孙通:因溜须拍马成了名垂千古的圣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叔孙通

    刘邦手下能人良将众多,出谋献计溜须拍马者更是不计其数。但有一人虽然当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综合最后结局你会发现此人显得异常特别。此人其实很聪明,曾多次抛弃信仰、改变立场,甚至为了迎合刘邦,连代表身份的衣服也不敢穿,改成平头老百姓的装束,在汉营小心翼翼,多余的话一句都不说,看起来是个谨小慎微的老实人,却

  • 汉朝的那点事儿:叔孙通为何为刘邦制订朝仪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刘邦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彻底击溃项羽后,大军行至定陶时,手下一干大将包括韩信、英布、彭越等联合上书,请求刘邦称皇帝。刘邦几次谦让,大将们几次上书,双方表演一番后,刘邦终于同意称帝。二月初三那天,在“汜水之阳”(即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称帝,建国号为汉。称帝时,刘邦对一干大臣说,秦朝那些宫廷礼仪

  • 叔孙通为刘邦制订朝仪:要求竟是刘邦能学会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汉朝,礼仪,

    原文: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背后的故事: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彻底击溃项羽后,大军行至定陶时,手下一干大将包括韩信、英布、彭越等联合上书,请求刘邦称皇帝。刘邦几次谦让,大将们几次上书,双方表演一番后,刘邦

  • 高句丽名将渊盖苏文:抵挡住李世民兵锋的牛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渊盖苏文,李世民,高句丽,

    渊盖苏文(603年-666年),又名渊盖金(渊姓),是高句丽末期非常具有争议性的铁腕军事独裁者。在中国的史书上通常避唐高祖李渊讳而称为泉盖苏文(泉姓),《旧唐书》称之为钱盖苏文(钱姓)。《日本书纪》记为伊梨柯须弥。一方面渊盖苏文成功地抵御了唐朝想灭掉高句丽的企图。高句丽是古代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