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大臣张释之穿袜被辱竟是别有目的?

汉朝大臣张释之穿袜被辱竟是别有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447 更新时间:2023/12/25 17:13:09

张释之在当庭尉的时候,皇上出巡的过程中经过魏桥,有一个不知情的百姓突然从桥底下钻出来,皇帝的马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就受到惊吓,差点把皇帝摔在地上,皇帝非常愤怒,就派侍卫把这个不懂事的市民抓起来。

被抓起来的人被交给张释之来审问,那个被抓起来的人说我冤枉啊,我刚从县城里出来,知道不能惊扰了皇帝的巡视,会被交通管制,不能让我们百姓通行,我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才决定躲在桥下的。

我等了好久,想皇帝的车队差不多也已经经过了,我才跑出来,谁知道刚碰上皇帝的马车,所以我不知道如何是好,吓得我满马路跑。张释之向皇上报告了他的罪状,说禀皇上,这个人违反了交通管制,应该判他上交罚金。

皇帝听了不乐意了,什么这个人把我的马个惊吓了,要不是我的马性情温顺,换做别的马,今天在这里和你说话的可能就是另外的人了。你居然告诉我只让他上交罚金。

张释之说,陛下,法律的制定就是为了说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按照法律的规定,我们只能判处这样的惩罚,如果您加重他的罪,那么法律就会失信与民,百姓就不知道日后是不是要遵守法律,因为反正可以随意改动。

要是皇帝您当场把他杀了那也罢了,但是既然交到臣这里来审问,就说明皇帝您还是希望能够依法治国,不希望制定的法律失去它本该有的权威性。如今我执法要是发生了偏差那么我们今后还怎么让百姓来遵守法律呢!

皇帝说,你的话是对的,按照你说的办。

张释之结袜

张释之他不畏惧权贵,秉公执法,他不把当时汉朝的一些贵族放在眼里,出处为难贵族,侵犯他们权益,损害他们的利益,这些贵族们对张释之可以说是恨之入骨。

但是百姓爱戴他呀,而且当时的君帝还算开明,他能有正确的判断,不被朝廷中奸诈的小人迷惑,所以张释之顺利升官,被成为廷尉,朝中虽然有人不喜欢他,但是人家是皇帝的亲信啊。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张释之知道这时候一定会有人报复自己,决定暂止远离官场,远离危机,张释之就装病想要辞官还乡。

这时候,有一个道家的老先生叫王林,他来到张释之办公的地方,当着诸位钦差大臣的面,要求张释之把他的袜子脱下来,过了一会儿,又让张释之把袜子穿回去。完了之后,很多人责备老先生,你这样羞辱我们的张廷尉真是太过分了,不能因为他是父母官就让他干这种事情啊。

王生说,我自己已经老了,我一辈子受张廷尉的恩惠,但是我没有为他做什么,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不知道拿什么来回报他,我知道现在张廷尉是全国有名的声望很高的大臣,我故意戏耍他,是想要提高张廷尉的声望。

张释之没有责备老人,而是毕恭毕敬的按照老先生说的做,当时在场的人对张释之更加尊重,而这位王先生为了提高张释之在朝廷中的声望,不惜冒着戏弄大臣的罪名,这说明百姓对张释之的爱戴,而这位老人也在暗示张释之,坚持自己的,不要畏惧权贵,我们百姓是你坚强的后盾。

张释之祠

张释之祠在今天河南省南阳市,整个祠堂占地3697平方米,是为了纪念西汉的廷尉张释之用的。祠堂什么时候修建的我们无从考证,但是在后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对祠堂都有重修。

张释之的祠堂内现有明代修建的“汉张廷尉祠记”碑一块。祠堂何时修建的我们不知道,但是在明朝的时候经历过几次重修,清朝康熙年间的时候对祠堂进行了扩建,现在保留下来的就是清朝修筑的张释之祠。

明国年间张释之祠曾经被县当作办公场所,之后还成为当地县人民医院的家属院,但好在如今该地已成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张释之的一些事迹,也被好好的保留在祠堂内。

张释之死的时候就被下葬在县城西北角的胡岗村旁,在张释之任职期间,他执法严明,刚正不阿,使百姓的父母官,他当官清廉,审理案件细致负责,受到百姓称赞,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张释之也有高度评价。

张释之的祠堂十分醒目汉式琉璃瓦铺盖在门楼上,周围的院落大方典雅,十分美观。门楣上“张释之祠”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是他地位的象征。门内有明代弘治年间设立的碑牌,大约两米高一米宽。碑底雕刻着一种动物形似巨龟。

碑的左右和前方各有一尊石狮子,西北侧是单檐硬山、柴瓦勾檐。前后连起来的是那种古式建筑就是祠堂大拜殿,是让前来的游客们瞻仰的,大殿西侧的画廊陈列着张释之的作品,和图文并茂的关于张释之的介绍。

整个祠堂轻松翠柏给人一种严肃的氛围,让人肃然起敬。

标签: 汉朝大臣张释之

更多文章

  • 张释之简介 汉景帝刘启时期中郎将张释之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释之,汉朝,汉朝大臣

    张释之(生卒年月不详),字季,西汉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曾事汉文帝、汉景帝二朝,官至廷尉,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有一兄张仲、一子张挚。司马迁著《史记》,将其与冯唐合立《张释之冯唐列传》;班固《汉书》列入《张冯汲郑传》。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县东人)。生卒年不详。中国西汉法律家,法官。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毒王后昭信折磨死所有情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刘去,皇后

    据史料记载,刘去最先宠爱、王地余二姬,答应将他们立为王后。可荒淫无度的他后来又喜欢上了另一名女子昭信。王昭平、王地余二姬嫉妒之余便私下合谋,想要加害昭信。事情败露后,刘去便对昭平用刑逼供,鞭笞之下昭平不服,换以铁针针之,昭平勉强招供;于是刘去召集诸位宠姬,令其以剑刺杀地余,令昭信刺杀昭平。又绞杀三名

  • 探索西汉大臣郑当时的一生,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郑当时,西汉

    郑当时,西汉时期大臣,郑桓公二十二世孙,陈人,荥阳郑氏先祖,任侠善交,在梁、楚扬名。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西汉时期的郑当时,是一个谦恭好学,乐于助人,谨慎小心的人。在汉武帝时期,他最高曾经担任过大司农的职位,大致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部长。所

  • 郑当时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被卷入窦婴与田蚡的纷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当时,西汉

    郑当时(?—?),西汉时期大臣,郑桓公二十二世孙,荥阳郑氏先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汉时期的郑当时,是一个谦恭好学,乐于助人,谨慎小心的人。在汉武帝时期,他最高曾经担任过大司农的职位,大致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部长。所以在汉武帝这个时代,他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 郑当时是什么出身?她是如何发迹又是如何落幕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郑当时,汉朝

    郑当时你知道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郑当时,字庄。也被叫郑庄。西汉时期大臣。郑当时乃名流之后,郑桓公二十二世孙,他的父亲郑荣曾做项羽手下的将领,而他本人谦恭好学,乐于助人,是个谨慎小心的人。他在汉景帝时期做的是太子舍人,太子舍人,就是负责监管太子府中的士兵,履行太子的吩咐

  • 西汉时期大臣:郑当时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古代,汉朝

    汉武帝时期,郑当时和汲黯是一样的,也是一位崇尚黄老思想和游侠的大臣,也死在当官的任上。但是同汲黯没人缘、不受皇帝喜欢的境遇相比,郑当时交友非常广阔,遍地都是他的朋友,当官非常圆滑又清廉,不愧当时之名。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郑当时字庄,陈地人。郑当时很可能是于楚汉战争结束之后,

  • 为什么说汉朝大臣直不疑是时代的一个缩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直不疑是时代的一个缩影

    直不疑是汉朝时期有名的大臣,他为官低调,精通黄老学术,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当时人们都是用官名来称呼当官的,但是直不疑他比较低调,不喜欢别人称呼自己的官名,所以就让当时的人们叫他长者。直不疑的一生可以说是深合当时的氛围,他的一生也留下了不少经典事迹,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直不疑辟谣的故事。面对着谣言,直

  • 揭秘直不疑是个怎样的人 直不疑是怎么辟谣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直不疑,西汉,名臣

    直不疑是个怎样的人虽然在西汉时期,文景之治不太有名的,但是这段时期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它直接的为武帝时期的开疆拓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段时间里之中,流行的还不是后来的儒家学说,而是黄老学术,而其中,直不疑就是时代的一个缩影。那么直不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直不疑很喜欢黄老之道,而他生涯的前期正好是

  • 郅都是个什么样的人?窦太后为何一定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郅都,汉朝

    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过一大批铁骨铮铮的真英雄,郅都,西汉时期河东郡杨县人,是一位著名的军事人才,后人将他和战国时期的廉颇、赵奢这些名将并列在一起。汉文帝时期以郎官的身份服事,到景帝即位,郅都的官职升到了中郎将,成为皇帝身边的亲信。有一次汉景帝

  • 酷吏郅都是个怎样的人?为何让敌人如此胆寒?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郅都

    司马迁笔下的酷吏郅都,为何比李广更强,更让匈奴人畏惧?谈及西汉抗匈名将,最广为人知的是李广和程不识。然而翻开西汉历史,却能惊奇的看到一个比李广、程不识更牛的边将。匈奴到底有多么害怕他呢?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别说见到他真人了,即便见到他人偶画像,匈奴人都胆颤心惊,以至箭都射不中。这个人叫郅都,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