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不拘一格:张释之凭啥一年升职五次?

不拘一格:张释之凭啥一年升职五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25 更新时间:2023/12/25 17:15:00

汉初,之所以能在吕氏覆灭后,很快迎来使国家走向繁盛富裕的“文景之治”,除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开明贤能、治国有方,以及朝廷聚集了一批能干的大臣外,还有一批敢于犯颜直谏的诤臣,时刻帮助皇帝纠正错误,这才使国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些敢于直言不讳的大臣中,张释之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

网络配图

张释之,字季,河南南阳人。最初与兄长张仲同住,兄为其出钱,买了个骑郎的宫庭小官;可是干了十年,不知何故,却一直得不到升迁。张释之说:“这么久得不到升迁,拖累了兄长,实在是不妥。”由是,打算辞职回乡。中郎将袁盎很惜才,知道张释之是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才,觉得就这样走了太可惜,便向汉文帝推荐他为谒者,汉文帝要面试他。当张释之朝拜了汉文帝后,正准备上前高谈阔论,汉文帝说:“好了。不要发表长篇大论了,就说说当下可以施行的做法吧。”于是,张释之就说了秦汉之间的事,分析了秦朝之所以亡,汉朝之所以兴的原因以及当下应该做的事情。汉文帝对此大加赞赏,当即封张释之为谒者仆射。也是汉文帝贤明,能够慧眼识珠,仅一次面试,就把在宫廷庭里混了十年的张释之拔擢了出来。这年正是汉文帝刘恒登大宝的第三个年头。

不久,张释之随汉文帝游览上林苑,路过虎园时,皇帝问上林尉园中禽兽的具体情况,上林尉却惶顾左右,文帝问了十余次,上林尉竟不能应对。这时,虎园管理员站到了上林尉的旁边,熟谂地代上林尉应答,对皇帝所询问的有关禽兽的情况,无不对答如流,皇帝想观察其能耐,管理员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帝感叹地说:“难道官吏不应该如此吗?上林尉就没有这个本事。”说完,就让张释之拟诏封管理员为上林令。张释之却问汉文帝:“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文帝答:“具有长者风范。”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文帝又答:“也具有长者风范。”张释之说:“陛下将绛侯、东阳侯都称为长者,可此二人每次说事,都是结结巴巴的,很难把事情说完整,哪里像这个管理员如此喋喋不休地展示口舌之利啊。秦朝就是任用刀笔之吏,使之争相表现谁的笔比刀更犀利,这正是秦朝的弊端啊;官吏们用华丽的文辞,掩饰国事的真象,以致朝廷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从而导致宗陵到二世就土崩瓦解了。如今陛下因为管理员善于口辩就要越级提拔,臣恐怕日后夸夸其谈,不重实际的风气会风靡天下。况且,这样的风气也可以从下面影响到上面,所以,陛下对这样不当的举措,不可不察。”文帝回答:“说得好!”汉文帝真的闻过即改,没有再封能说会道的管理员了。

在回程的路上,汉文帝召张释之同乘一辆车,坐在车上,一边走一边交谈。皇帝问张释之有关秦的弊政,张释之都实事求是地作了回答。回宫后,汉文帝立即拜张释之为公车令(掌管皇宫南阙门,即司马门)。

不久,太子和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在经过司马门时两人都不下车,马车径直而入。张释之发现后追到车前,将车拦下,禁止二人进入殿门,并向皇帝奏劾二人:经过司马门不下车,是大不敬。薄太后知道后,心中不爽。汉文帝在这件事情上不但没有责怪张释之,反而自己免冠去向太后赔礼说:是自己管教儿子不严,造成他们不懂规矩。薄太后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专使,拿着懿旨去赦免太子和梁王,二人才得以进入殿门。通过这件事,汉文帝更加欣赏张释之的胆识,立即将他升为中大夫。不久,又将他升为中郎将。不到一年,张释之连升了四级。

网络配图

还是在这一年,即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张释之随文帝刘恒行至霸陵(即汉文帝陵,古代皇帝都是生前修陵),刘恒对随行的臣属感叹道:“唉!如果用上等的北山石做椁,再把麻絮切碎用老漆填充到棺椁之间,使之黏合成一体,其坚固程度有谁能撼得动呢?”左右齐声附和:“对!肯定坚不可摧。”可张释之却上前对文帝刘恒说:“如果厚葬,陵墓里放进了很多能引发人们贪欲的珍宝,就是用熔化的金属把南山锢封起来,也会留下间隙,一定会有人设法弄开它;如果陵墓中没有引发人们贪欲的贵重东西,就是没有石椁,也不会有人打它的主意。如果这样,陛下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刘恒称赞张释之说得对,讲得好。随后,升张释之为廷尉,这己经是张释之一年内的第五次升职了。后来,刘恒死后真的实行了薄葬,并使薄葬之风气影响了汉初很长一段时间。

不久,汉文帝出行,经过渭桥时,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奔跑出去,使皇帝乘坐的车马受到了惊吓。骑卫捉住了这个惊驾的人,文帝将其交给廷尉张释之处理。张释之先问惊驾的缘由,那人说:“小人是从长安县来的,听说天子的车驾要从这里经过,我就只好躲在桥下回避,过了很长的时间,本以为车驾己过,谁知刚一出来,就看见了车骑,我只好拼命地逃跑。”张释之听完后,回奏皇帝:“此人虽冒犯了皇帝的车驾,但按汉律只能罚黄金四两。”汉文帝一听大怒:“此人惊了我的马,幸亏我的马性情温顺,如果是顽劣一点的马,岂不会将我弄伤?这么大的罪过,难道张廷尉只判他交罚金了事?”张释之回答道:“汉律是天子与天下人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如今汉律的条文就是这样规定的。如果现在要从重处罚此人,就让法律不能取信于民了。如若当时捉到此人,陛下就将他处死,那是天子的权力,也就罢了。可如今己经交给廷尉来处理了,廷尉就是为天下公平的执法者,一旦执法不公,上行下效,天下的执法者都会为所处理的事件去权衡轻重,执法就难以公正了。这样下去,百姓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遵守什么了。请陛下明察。”汉文帝对张释之这番话思量良久,然后说:“张廷尉判得对!”

又过了不久,有人盗窃汉高祖庙座前玉环,被官府捉拿后,汉文帝非常愤怒,将其交给廷尉处置。张释之按汉律中的“盗窃宗庙器物,当以斩首示众”来判决此案,并上报皇帝。汉文帝大怒,指着张释之道:“此人无法无天,居然敢盗窃先帝庙里的器物。我之所以交给廷尉来治罪,就是要定他灭族罪,而你却以常法上奏,只判他一个人死刑。这不是我诚心恭奉先人宗庙的本意,也会置我于不孝的境地。”张释之连忙免冠叩头,并谢罪道:“汉律就是这样规定的,这样判决己经足够了。如果犯了同样的罪,却以是否顺逆上意为基准,假设眼下犯了盗窃宗庙器物罪就被诛族的话,如若万一有无知小民取了长陵(即汉高祖陵)的一杯土,陛下又将如何加重判罪呢?”汉文帝把情况向薄太后汇报后,同意了张廷尉的判决。于是,天下人皆称赞张释之执法公正。

网络配图

张释之敢于犯颜直谏,敢于秉公执法,无论对皇帝、太子、王公都一律如是,这在君权至上的集权专制的政治条件下,实属难能可贵。但,不能忽视的是,张释之之所以能如此,是他遇到了一个开明、贤能、大度的好君王,遇上了一个政治清明、吏治清廉的好朝代。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这样说,没有汉文帝刘恒,也就没有廷尉张释之。

标签: 张释之

更多文章

  • 汉朝大臣张释之穿袜被辱竟是别有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大臣张释之

    张释之在当庭尉的时候,皇上出巡的过程中经过魏桥,有一个不知情的百姓突然从桥底下钻出来,皇帝的马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就受到惊吓,差点把皇帝摔在地上,皇帝非常愤怒,就派侍卫把这个不懂事的市民抓起来。被抓起来的人被交给张释之来审问,那个被抓起来的人说我冤枉啊,我刚从县城里出来,知道不能惊扰了皇帝的巡视,会被

  • 张释之简介 汉景帝刘启时期中郎将张释之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释之,汉朝,汉朝大臣

    张释之(生卒年月不详),字季,西汉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曾事汉文帝、汉景帝二朝,官至廷尉,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有一兄张仲、一子张挚。司马迁著《史记》,将其与冯唐合立《张释之冯唐列传》;班固《汉书》列入《张冯汲郑传》。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县东人)。生卒年不详。中国西汉法律家,法官。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毒王后昭信折磨死所有情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刘去,皇后

    据史料记载,刘去最先宠爱、王地余二姬,答应将他们立为王后。可荒淫无度的他后来又喜欢上了另一名女子昭信。王昭平、王地余二姬嫉妒之余便私下合谋,想要加害昭信。事情败露后,刘去便对昭平用刑逼供,鞭笞之下昭平不服,换以铁针针之,昭平勉强招供;于是刘去召集诸位宠姬,令其以剑刺杀地余,令昭信刺杀昭平。又绞杀三名

  • 探索西汉大臣郑当时的一生,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郑当时,西汉

    郑当时,西汉时期大臣,郑桓公二十二世孙,陈人,荥阳郑氏先祖,任侠善交,在梁、楚扬名。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西汉时期的郑当时,是一个谦恭好学,乐于助人,谨慎小心的人。在汉武帝时期,他最高曾经担任过大司农的职位,大致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部长。所

  • 郑当时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被卷入窦婴与田蚡的纷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当时,西汉

    郑当时(?—?),西汉时期大臣,郑桓公二十二世孙,荥阳郑氏先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汉时期的郑当时,是一个谦恭好学,乐于助人,谨慎小心的人。在汉武帝时期,他最高曾经担任过大司农的职位,大致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部长。所以在汉武帝这个时代,他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 郑当时是什么出身?她是如何发迹又是如何落幕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郑当时,汉朝

    郑当时你知道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郑当时,字庄。也被叫郑庄。西汉时期大臣。郑当时乃名流之后,郑桓公二十二世孙,他的父亲郑荣曾做项羽手下的将领,而他本人谦恭好学,乐于助人,是个谨慎小心的人。他在汉景帝时期做的是太子舍人,太子舍人,就是负责监管太子府中的士兵,履行太子的吩咐

  • 西汉时期大臣:郑当时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古代,汉朝

    汉武帝时期,郑当时和汲黯是一样的,也是一位崇尚黄老思想和游侠的大臣,也死在当官的任上。但是同汲黯没人缘、不受皇帝喜欢的境遇相比,郑当时交友非常广阔,遍地都是他的朋友,当官非常圆滑又清廉,不愧当时之名。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郑当时字庄,陈地人。郑当时很可能是于楚汉战争结束之后,

  • 为什么说汉朝大臣直不疑是时代的一个缩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直不疑是时代的一个缩影

    直不疑是汉朝时期有名的大臣,他为官低调,精通黄老学术,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当时人们都是用官名来称呼当官的,但是直不疑他比较低调,不喜欢别人称呼自己的官名,所以就让当时的人们叫他长者。直不疑的一生可以说是深合当时的氛围,他的一生也留下了不少经典事迹,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直不疑辟谣的故事。面对着谣言,直

  • 揭秘直不疑是个怎样的人 直不疑是怎么辟谣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直不疑,西汉,名臣

    直不疑是个怎样的人虽然在西汉时期,文景之治不太有名的,但是这段时期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它直接的为武帝时期的开疆拓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段时间里之中,流行的还不是后来的儒家学说,而是黄老学术,而其中,直不疑就是时代的一个缩影。那么直不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直不疑很喜欢黄老之道,而他生涯的前期正好是

  • 郅都是个什么样的人?窦太后为何一定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郅都,汉朝

    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过一大批铁骨铮铮的真英雄,郅都,西汉时期河东郡杨县人,是一位著名的军事人才,后人将他和战国时期的廉颇、赵奢这些名将并列在一起。汉文帝时期以郎官的身份服事,到景帝即位,郅都的官职升到了中郎将,成为皇帝身边的亲信。有一次汉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