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前誉而后毁”,诸葛丰为什么被汉元帝贬为庶人?

“前誉而后毁”,诸葛丰为什么被汉元帝贬为庶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768 更新时间:2023/12/30 15:03:09

诸葛丰,字少季,西汉官员,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先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提起诸葛丰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提起诸葛亮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诸葛丰就是诸葛亮的先祖,在西汉元帝刘奭时曾担任过司隶校尉,授光禄大夫。

诸葛丰年少时便聪慧好学,素有贤名。经过多年的精研苦读,在琅琊郡以精通经学而闻名,被选拔为郡文学掾。

后来同样精通经学,出身于琅琊郡的御史大夫贡禹,发现了诸葛丰这位小同乡的才干,便把他招到自己的身边做下属。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过渡,贡禹便向朝廷举荐他为文学侍御史。

诸葛丰本人性格刚直,行事端正,渐渐的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并由此得到了尊崇儒家思想,喜好经学的汉元帝刘奭赏识,被任命为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秩比二千石,官职在丞相、御史大夫之下,但其权力却很大。

此官员直接听命于天子,是皇帝专门用来监督京师和京师周边地方的监督官。手下有自己的属官,另外还有由1200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督查队伍,因此被称为司隶校尉。

诸葛丰在职其间铁面无私,京师及周边的功勋显贵是人人惧怕,避之不及。由此京师人还编排出一句俗语:“间何阔,逢诸葛。”以人们长久分开,不得相聚的事例,来暗讽诸葛丰执法严苟。

而元帝则深感诸葛丰品行端正,能秉公办事,便加授他为光禄大夫。至此诸葛丰位居众大夫之首,居九卿之位仅一步之遥。

元帝刘奭自幼喜好儒学,宅心仁厚。在位之初一改其父宣帝“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理念,重用儒生治理天下。

不知何故,元帝在位时天灾频发。崇尚清谈的儒臣们应对无据,解救无方,至使宣帝以来的中兴气象呈衰败之势。原本雄心勃勃,以匤扶天下为理想的元帝刘奭,面对儒臣们的无所作为,进取心日减。整天醉心于歌赋音律、诗词书法之事,将朝政大权委于宦官、外戚,致使中书令石显擅权,外戚许氏、史氏恣意妄为。

此时,诸葛丰对外戚许章恃宠而骄,不守法度之事深恶痛绝。有一天便乘许章出门之际,持天子符节要拘捕许章。许章见势不妙,便逃向皇宫乞求元帝的庇护。

元帝见许章如此窘态于心不忍,便斥退了上殿前来禀告许章罪行的诸葛丰,并没收了他所持的符节,诸葛丰悻悻而退。从此以后,司隶校尉便失去了天子符节,其执法的权威性便开始大大减退。

面对如此窘境,诸葛丰心中颇有怨气,于是他便上奏元帝请求告老还乡,元帝不准。经此一事,诸葛丰渐渐的在元帝面前失去了信任,没过多久诸葛丰便被贬为城门校尉。

元帝在位时是西汉宦官擅权,外戚乱政的开始。由于各方势力内斗不止,朝臣中构陷之风盛行。就在此时,被贬为城门校尉的诸葛丰上书弹骇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由于举证不实,查无所据,引起了元帝的不满与警觉

为此元帝下诏给御史曰:“城门校尉丰,前与光禄勋堪、光禄大夫猛在朝之时,数称言堪、猛之美。丰前为司隶校尉,不顺四时,修法度,专作苛暴,以获虚威,朕不忍下吏,以为城门校尉。不内省诸己。而反怨堪、猛,以求报举,告案无证之辞,暴扬难验之罪,毁誉恣意,不顾前言,不信之大者也。朕怜丰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为庶人。”

由此看来,诸葛丰在当时政治昏暗,群臣构陷之风盛行的大环境下,也没能“出淤泥而不染”,独善其身。反而弄巧成拙,被罢官回乡养老。

宋代司马光在其编撰的《资治通鉴·汉纪》中,专门对诸葛丰“前誉”周堪、张猛,“后毁”周谌、张猛之事所出了评价,一针见血地指出诸葛丰所作所为并不是出于公心,不过是诸葛丰为了自己的进阶之路,而采取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术罢了。

同时司马光话锋一转,也对元帝赏罚不明提出了批评,认为他既然看出诸葛丰是诬告就应该明确其罪,如果不是就应该奖赏诸葛丰。可结果却是元帝不问青红皂白,将诸葛丰、周堪、张猛众人一律贬谪,致使忠奸不明,事非不分,这不是一位仁君的所为。

司马光“前誉而后毁”,并不是单对诸葛丰的评价,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针对这一事例,来评论汉元帝时期赏罚不明,事非不分的政局败象,有着借古讽今的寓意。

标签: 诸葛丰西汉

更多文章

  • 西汉时期官员诸葛丰简介:对专事阿谀奉承之小人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丰,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山东诸城)人,西汉官员,三国时

  • 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 杨震墓建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震

    杨震暮夜却金东汉的大臣杨震作风廉洁,从不为自己私欲谋利益,贪污受贿这种下等官员才做的事情,杨震以他们为耻。在他担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更加说明了杨震为官清廉的好品质。当时他发现手下王密非常有才华,可以用才高八斗来形容,就向朝廷推荐这个人,一听是大清官杨震推荐的,朝廷让他当县令。杨震前往

  • 为官清廉的大臣杨震 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震,杨震暮夜却金

    杨震暮夜却金东汉的大臣杨震作风廉洁,从不为自己私欲谋利益,贪污受贿这种下等官员才做的事情,杨震以他们为耻。在他担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更加说明了杨震为官清廉的好品质 。当时他发现手下王密非常有才华,可以用才高八斗来形容,就向朝廷推荐这个人,一听是大清官杨震推荐的,朝廷让他当县令。杨震前

  • 名臣杨震清白家风代代传:“四知却金”成千古佳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名臣,杨震,汉代,

    东汉时的涿郡,治所在今涿州市。史书记载,杨震任涿郡太守时,“性公廉、不受私谒”,即严守公正清廉的官风,从不接受私人的礼物。其子孙也深受影响,清白家风代代流传。事实上,杨震的这种作风是一贯的。早在任荆州刺史时,就为朝廷荐举了很多人才,但绝不收取他们的谢礼。后来杨震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过昌邑县,为答

  • 东汉名臣杨震:一个对腐败集团的“亮剑”的清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杨震,东汉

    东汉杨震,一个清官对腐败集团的“亮剑”战争片里的李云龙说:一个真正的剑客,面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虽然明知不敌,但也要勇敢的亮剑,亮剑精神就是我们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当官不是打仗,但官场从来是战场,战场拼刺刀打枪炮。官场斗权势搏心计。没有硝烟,却阴谋阳谋弥漫,宦海沉浮间,明枪暗箭,躲躲防防

  • 东汉名臣大儒杨震:暮夜却金被誉为“四知先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汉,杨震,四知,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从其父杨宝研习《欧阳尚书》,师从于太常桓郁。通晓经籍、博览群书。众儒生称赞他道:“关西的孔子杨伯起。”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117年),入朝为太

  • 杨佺期简介 东汉太尉杨震孙东晋将领杨佺期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佺期,晋朝,晋朝将领

    杨佺期(?-399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太尉杨震八世孙,东晋将领。官至龙骧将军、雍州刺史,曾参与王恭举兵讨伐朝臣的行动,亦与荆州刺史殷仲堪一同对抗桓玄,但因殷仲堪对其的畏惧而不信任,终被桓玄先发制人,杨佺期亦兵败,被擒后遇害。杨佺期,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太尉杨震之后。曾祖

  • 马丁·路德经典语录摘选介绍 为什么马丁·路德会是一个神话性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天主教,查理五世,德国

    人物语录"我对那位公义刑罚罪人的神,说不上爱。我对他隐存忿怒;我恨他,因为可怜的罪人,在律法和悲惨恐惧下生活,不但被原罪毁坏,还要受福音折磨。。..""因为你污损神的真理,愿神把你毁灭在这火里!""我觉得自己得到了重生,经过敞开的门,进入了乐园!""如果今次大难不死,就会成为一名修士"(天主教)"除

  • 有关于马丁·路德的个人贡献是什么样的 马丁·路德对教会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欧,神圣罗马帝国,路德

    改革当时封建制度下的西欧,社会危机和教会危机激化。一些民族王侯和市民阶层对现状不满,下层人民苦难更为深重;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威信明显下降,教会内部的改革派已多次发难。路德在大学时期已对当时的世事和教会景况感到苦闷。他在修院虔修和钻研神学、哲学理论时,悉心探讨释除苦闷的真谛,但自觉毫无收获。当他为解

  • FBI窃听到马丁·路德·金性丑闻后曾威逼他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马丁路德金,黑人,FBI,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日前披露,1964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写给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信件全文首次被公之于众。信中FBI用侮辱性语言威逼马丁·路德·金自杀,称他是“肮脏、变态的动物”。正在研究关于美国前总统胡佛传记的耶鲁大学历史学者贝弗利·盖奇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偶然发现这一信件的未删节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