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吾死不足惜,吾惜吾手!”,傲岸不羁的李方膺

“吾死不足惜,吾惜吾手!”,傲岸不羁的李方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03 更新时间:2024/1/15 20:18:01

清朝康乾时期,在我国绘画史上出现了一个独树一帜的画派──“扬州八怪”,其思想性格和绘画风格,均有异于封建正统,带有明显的叛逆性和独创性,对近300年来的画坛,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通州籍画家李方膺亦赫然位于“扬州八怪”之中。

李方膺(1695~1755),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以卖画为生。

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自然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侧身于“扬州八怪”之列?原因有三:一是人品、画品和其他七人(李鱓、江士慎、高翔、金农、黄慎、郑燮、罗聘)相当;二是通州于雍正元年(1723)前,还只是一个属于扬州府的散州,李方膺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入学时,籍贯便是扬州府通州,所以他是广义的扬州人。三是更重要的方面,李方膺愤而辞官、寄居金陵借园后,迫于生计,常往来于金陵、扬州之间,卖画以资生活。

一、仕途三折

其实,李方膺扬州卖画前走的是“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他曾当地方官凡30年,遭受过几次沉重的打击。李方膺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李玉鋐历任两广及云南知县、知府,后转福建粮驿道,主管粮政、交通,两度任京官,后任福建按察使。雍正六年(1728)雍正帝为更新吏治,实行全国荐才,李方膺以“贤良方正”受到举荐。次年,李玉鋐到京城述职,34岁的李方膺随父进京。觐见时,雍正皇帝怜悯李玉鋐年老,问:“有儿子和你一同来么?”对曰:“第四子方膺同来。”问:“何职,且胜官否?”对曰:“生员也,性戆,不宜官。”雍正笑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

即召见,特旨交主管河南、山东的河东总督田文镜委派为沿海知县。

雍正八年(1730)李方膺任山东乐安知县。当年夏秋之际,乐安大水成灾,万家漂橹,情势紧迫。李方膺未得上司批准,开仓赈济,下令动用库存皇粮一千二百石,以工代赈,募民筑堤,缓解了灾情。但随即因私开官仓被青州府弹劾。总督田文镜未予置理,反而称赞李方膺胆识过人,有功于民。灾后,经实地考察,李方膺写下《小清河议》《民瘼要览》《山东水利管窥》等著作。雍正十年(1732)因功升任莒州知州。

雍正十二年(1734)他奉调返任乐安知县,同年冬改任兰山知县(今属临沂市)。雍正十三年(1735)他因反对新任总督王文俊的垦荒令,上书直陈弊端,触怒上司,被罢官入狱,成为当时震惊朝野的“兰山冤案”。民哗然曰:“公为民故获罪,请环流视狱”,兰山、莒州一带农民成群结队,自带鸡黍米酒前往青州监狱探视。狱吏不许见,老百姓就把带来的钱物、食品往监狱的高墙里扔,留下的酒坛子把监狱的大门和甬道都堵住了。这场冤狱,一拖三年。直到清乾隆元年(1736),乾隆追究起开垦失策忧民之事,罢王士俊,才得平反。那天二鼓,文书传到青州,当夜李方膺就被释放。

李方膺入都觐见,立候在军机房丹墀西槐树下,大学士朱轼指给诸王大臣说:这就是劝阻开垦的知县李兰山也。觐见后,调安徽以知县任用,李方膺请假回乡奉养老母而不就任。

乾隆四年(1739)后,李方膺父母相继去世,在家服丧六年。守制期满,受命任安徽潜山县令,权知滁州府,不久调任合肥县令。这时又逢饥荒,李方膺按过去做法,自订救灾措施,且不肯“孝敬”上司,遭嫉恨,太守加之莫须有的“贪赃枉法”罪名,罢官。

李方膺前后做县令20年,竟三次为太守所陷,他感慨万千地说:两汉吏治,太守成之;后世吏治,太守坏之。

二、扬州卖画

李方膺罢官后在南京借居金陵(南京)项氏花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以资衣食。他在晚年有诗说:“我是无田常乞米,梅园终日卖梅花”,画上也常钤“换米糊口”之印。他与居住在南京的大诗人袁枚和篆刻家沈凤过从甚密,时常联袂出游,时人称之为“三仙出洞”。在南京,李方膺还结识了篆刻家丁敬。丁敬傲岸不群,当时千金难得其一印,但李方膺却得到过丁敬刻赠的好几方印。有人觉得很奇怪,丁敬自己在《印跋》言明:通州李方膺晴江,工画梅,傲岸不羁。罢官寓金陵项氏园,日与沈补萝、袁子才游……予爱其诗,为作数印寄之,聊赠一枝春意。

李方膺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欹侧蟠曲,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26首,多数散见于画上。传世画作为《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等。

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对李方膺的画艺极为佩服,评价极高。墨竹是郑板桥最拿手的绝技,但他《题李方膺墨竹册》仍认为李的墨竹“东坡,与可畏之”。连画墨竹的圣手苏轼文同都“畏之”,可见其评价之高。至于对李方膺最擅长的墨梅,则论述更具体,评价更高,郑板桥在李方膺逝世五年后所作的《题李方膺画梅长卷》中说:“兰竹画,人人所为,不得好。梅花,举世所不为,更不得好。惟俗己俗僧为之,每见其大段大炭撑拄吾目,真恶秽欲呕也。晴江李四哥独为于举世不为之时,以难见奇,以孤见实。故其画梅,为天下先。此卷新枝古干,夹杂飞舞,令人莫得寻其起落,吾欲坐卧其下,作十日功课而后去耳。”从“扬州八怪”中声望最高、成就最大的郑板桥对李方膺画艺的推崇中不难看出当时李方膺在“扬州八怪”中的地位。

三、叶落归根

乾隆十九年(1754),寄居金陵、往来扬州卖画五个年头的李方膺因身体不适回到家乡通州。袁枚有《送李晴江还通州》三首诗相送。第一首有句云:“才送梅花雪满衣,画梅人又逐花飞。一灯对酒春何淡,四海论交影更稀。”李方膺病重时,曾勉力致书袁枚:“方膺归两日,病笃矣!今将出身本末及事状呈子才阁下。方膺生而无闻,借子之文光于幽宫可乎!九月二日拜白”。这是托袁枚为己写墓铭。待到袁枚收到这封绝笔,李方膺已离世多日了。据送信人说:“此吾主死之前一日,命元扶起,力疾书也”。也即清乾隆甲戌(1754)的九月三日,这年他59岁,得的是“噎疾”(食道癌),医者曰:“此怀奇负气,郁而不舒之故,非药所能平也”。临终前,他在自己的棺木上写下一生的遗憾:“吾死不足惜,吾惜吾手!”

标签: 清朝画家李方膺

更多文章

  • 李方膺的画好在哪里?清代诗画家李方膺作品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画家,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为官刚正不阿,廉洁爱民。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 墨梅图 纸本墨笔 1754年作款识:十日厨烟断米炊,古梅几笔便舒眉。冰花雪蕊家常饭,满肚春风总不饥。乾隆十有九年

  • 怎么样能够把风画得看得见、摸得着?李方膺画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画家,李方膺

    李方膺是清代诗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他前后做县令二十年,三次被太守诬陷贬黜,故感慨地说:“两汉吏治,太守成之;后世吏治,太守坏之。”一次,李方膺到朋友家做客,大家天南海北无所不谈,不久话题转到绘画。其中一个人说:“大千世界什么东西都能入画,我看就有一样东西画不来。”有人问是什么东西,那人轻轻地吐了一个

  • 李禹出身名门一生却悲惨坎坷,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禹,汉朝

    公元前91年,发生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逼起义,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个人如果是名将之后,因为有祖上衬底,他的仕途肯定会一帆风顺。李禹正是名将之后,然而他一生三受打击,最后被冤枉致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李禹,西汉人,生于公元前130年。他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

  • 揭秘:娄敬如何让刘邦用女人换和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娄敬,刘邦

    娄敬,汉初齐国卢(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县)人。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对于汉初政策的制定及西汉政权的稳定起过很大作用。“乱世出英雄”,这几乎是一个真理,因为乱世是一个缺乏秩序的时代,缺乏了秩序,就为各色人等的脱颖而出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因此,每一次乱世都会造就大量英雄。秦末当然是乱世,许多英雄应运

  • 和亲第一人娄敬作为送嫁人 所嫁公主竟然是假冒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娄敬,吕雉,和亲,冒顿

    说起“和亲”,满脑子大汉族主义的同胞们就气不打一处来,总觉得为了笼络边远政权,为了一国安稳,竟然将要把一个弱女子推到那老少边穷地区去,简直丢脸得很。换个角度来看,以一女子之力换来双方百姓的安定,又有什么不好?就如昭君出塞,以一已之力换来双方几十年的和平,谁不称颂?当然如果有人非要说不好,那也是没办法

  • 栾布公然违抗刘邦命令,拜祭​彭越​,刘邦为何不杀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刘邦

    刘邦处死彭越后,余恨未消,下令将其枭首示众于洛阳城,并下诏道:“有敢于收尸临哭者,一律逮捕。”彭越的不幸遭遇和刘邦的严酷命令,引动一位豪侠人物前来抗命祭奠。这位留名千古的英雄,就是栾布。栾布,梁国人,与彭越算是老乡。两人的交往,可以追溯到秦末。那时,彭越是渔民,栾布是受雇于酒家的伙计,都穷得叮当响,

  • 揭秘:彭越有何本事让栾布一大男人放声为他哭?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信,刘邦,张良.彭越

    彭越是西汉初年的将领。彭越在山东省巨野县出生,后来拜于汉王刘邦门下,成为将领。彭越在攻打楚国中立下了显赫的功劳。早年间,彭越在家乡湖泽中打鱼,并召集了一帮人以做强盗为乐。彭越很有领导才能,当地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听从彭越的号召。当时,农民起义纷纷爆发,他的兄弟们见陈胜吴广起义愈演愈热,便让彭越组织百姓,

  • 敢叫板刘邦禁令免死的忠臣栾布:为彭越喊冤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彭越,刘邦,忠臣,

    公元前196年,刘邦以谋反的罪名,把彭越灭族,并把彭越的头挂在洛阳城头上示众。同时,刘邦还下达命令,说:“有谁敢来收敛或者探视的,就立即逮捕他。”早在被杀之前,彭越派梁国大夫栾布出使齐国,回来后,彭越的头颅还挂在城头上。栾布不顾刘邦的禁令,来到城头边上,跪在彭越的头颅下面,向彭越汇报出使情况,一边祭

  • 周勃夺军:吕氏的没落 周勃如何杀吕产?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勃,吕产

    吕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要立吕家的人为王,问问大臣们可不可以。右丞相王陵是直筒子,说“高皇帝宰白马立下盟约,不是姓刘的不应该封王。”吕太后听了挺不高兴,又问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陈平、周勃说“高祖平定天下,分封自己的子弟为王,这当然是对的;现在太后临朝,封自己的子弟为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吕太后

  • “陆贾分金”讲的是什么故事?陆贾是怎么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陆贾,汉朝

    “陆贾分金”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文。通过这个小故事讲述了陆贾具有卓识远见的品质,同时也反应出陆贾为人聪明,能分得清形势,具有独到的眼光。陆贾在汉高祖时期,十分受到汉高祖的重视。曾经,陆贾以“马上得天下”赢得了汉高祖刘邦的称赞。汉高祖在处理国家政事时,常常需要陆贾建言献策。后来,汉高祖刘邦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