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增有什么本事能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

韩增有什么本事能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549 更新时间:2023/12/7 17:41:1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增与汉宣帝有世仇,凭何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甘露三年(前51),四方戎狄臣服,汉宣帝想到辅佐大臣的功劳,命人在麒麟阁上为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等十一人绘制画像,描绘容貌,注明官爵、姓名,以表彰他们为国立过的大功。霍光、张安世等十一人,史称“麒麟阁十一功臣”。

在麒麟阁十一功臣中,霍光、张安世的功劳自不待言,令人诧异的是,与汉宣帝有世仇的韩增,凭什么能够超过赵充国、魏相、丙吉等人,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第三位?

韩增是韩王信第四代孙,而韩王信又是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韩国被灭后,韩王信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为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成为西汉初年刘邦所封的异姓诸侯王之一。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春,刘邦认为韩王信的封地颍川北靠近巩县、洛阳,南逼近宛县、叶县,东边则是重镇淮阳,都是天下的战略要地,下诏命韩王韩信迁移到太原以北地区,以防备抵抗匈奴,建都晋阳。韩信上书请求建都马邑,刘邦答应了。

韩王信迁移封地之后不久,匈奴冒顿单于领兵包围了韩国都城马邑。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向匈奴求和,汉朝廷因此怀疑韩王信有背叛汉朝之心,派人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被杀,于是把国都马邑献给匈奴,与匈奴联手攻打汉朝,投靠匈奴,起兵造反,率军攻打太原。

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韩王信逃往匈奴,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还引诱代相陈豨一起造反。汉高祖刘邦在征讨过程中,得知匈奴冒顿单于的确切位置,领兵前去攻打,结果误中冒顿之计,被匈奴骑兵围困在白登上七日之久。

汉高祖十一年春,韩王信又和匈奴骑兵一起侵入参合,对抗汉朝。汉朝派遣柴武带兵前去迎击,柴武先写给韩王信,劝其归顺,但韩王信自认为罪孽深重,拒绝归顺。于是两军展开大战,韩王信被柴武斩杀。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韩王信之子韩颓当、韩王信之孙韩婴率领部投归汉朝,汉朝封韩颓当为弓高侯,韩婴为襄城侯。也就是说,直到此时,韩增的祖上才归顺了汉朝。

韩增的爷爷叫韩说。韩说是韩王信的曾孙,韩颓当之孙,上大夫韩嫣之弟。

韩说最初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有功,受封龙岩侯;元鼎六年(前111年),韩说又以待诏的身份担任横海将军,抗击东越有功,封为按道侯;太初三年(前102年),韩说担任游击将军,驻军在五原郡之外。

征和二年(前92年),巫蛊之祸全面爆发,太子刘据(汉宣帝的祖父)受到江充陷害。为求自保,刘据派门客冒充皇帝使者,前去逮捕江充等人。韩说怀疑使者是假的,不肯接受诏书,当场被刘据的门客杀死。

由上述事实可见,韩增的祖上与汉宣帝的祖上关系颇为复杂,甚至说他们有世仇也不为过。那么韩增后来凭什么能被汉宣帝列为麒麟阁功臣第三位呢?

实际上,韩增的事迹并不多,散落在他人的传纪之中,所以史书甚至没有专门给他立传。归结起来,韩增的事迹,或说功劳只有三条:

1、公元前80年,武都郡氐族人造反,韩增受汉昭帝之命,与马适建、田广明率领三辅地区及太常所属的刑徒,前往镇压。

2、公元前70年,汉宣帝组织五路兵马,共击匈奴。韩增任前将军,率其中的一路兵马,大约有骑兵三万余人,从云中出塞。

3、公元前65年,汉宣帝命群臣举荐能够出使西域的人选,韩增举荐上党人冯奉世。冯奉世出使途中,经过莎车国,发现莎车国有背叛汉朝之心,当机立断,征调西域各国军队,攻克莎车城,改立莎车王,威震西域。汉宣帝得到消息,龙颜大悦,召见韩增说:“祝贺将军,你举荐的人非常出色。”

这就是韩增的事迹与功劳,比位居麒麟阁第四、拥有赫赫战功的赵充国,韩增的事迹与功劳看上去实在是少得可怜。那么,韩增之所以能在麒麟阁十一功臣中排在赵充国之前,关键在哪里呢?

在《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中,对韩增有一段记录,原文如下:

增少为郎,诸曹、侍中、光禄大夫,昭帝时至前将军,与大将军霍光定策立宣帝,益封千户。本始二年,五将征匈奴,增将三万骑出云中,斩首百余级,至期而还。神爵元年,代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增世贵,幼为忠臣,事三主,重于朝廷。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五凤二年薨,谥曰安侯。

通过这段记录,我们终于找到了韩增被汉宣帝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的关键所在:韩增对汉宣帝有“策立”之功;出身贵族,是忠臣;为人宽和自守,温颜逊辞。

标签: 韩增汉朝

更多文章

  • 韩增的父亲是谁 韩增父亲西汉将领韩说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增,麒麟阁十一功臣,汉朝,韩说

    韩增(?-前56年),韩王信玄孙、按道侯韩说之子、韩嫣之侄。韩说为太子刘据所杀后,长子韩兴嗣爵,后坐巫蛊诛。汉武帝复封韩兴弟韩增为龙额侯。韩增少为郎官,历诸曹、侍中、光禄大夫,汉昭帝时官至前将军,与大将军霍光拥立汉宣帝,益封千户。本始二年,与田广明等四将军击匈奴,韩增率领三万骑出云中,斩首百余级,至

  • 韩增简介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韩增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增,麒麟阁十一功臣,汉朝

    韩增(?-前56年),韩王信玄孙、按道侯韩说之子、韩嫣之侄。韩说为太子刘据所杀后,长子韩兴嗣爵,后坐巫蛊诛。汉武帝复封韩兴弟韩增为龙额侯。韩增怎么死的韩增少为郎官,历诸曹、侍中、光禄大夫,汉昭帝时官至前将军,与大将军霍光拥立汉宣帝,益封千户。本始二年,与田广明等四将军击匈奴,韩增率领三万骑出云中,斩

  • 魏相是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麒麟阁十之一功臣魏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相,麒麟阁十一功臣,西汉

    魏相(?—前59年4月20日),字弱翁,济阴定陶(今定陶县东王店乡魏胡同)人,西汉政治家,先后任茂陵令、扬州刺史、河南太守、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官至丞相,封高平侯。魏相治郡有方,深得民心。在任茂陵令时,御史大夫桑弘羊的亲戚坑骗乡里,鱼肉百姓。魏相辨明真伪,不畏权贵,将其收捕治罪,并杀于街市示众,从

  • 魏相简介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魏相是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魏相,麒麟阁十一功臣,西汉

    魏相(?—前59年4月20日),字弱翁,济阴定陶(今定陶县东王店乡魏胡同)人,西汉政治家,先后任茂陵令、扬州刺史、河南太守、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官至丞相,封高平侯。魏相治郡有方,深得民心。在任茂陵令时,御史大夫桑弘羊的亲戚坑骗乡里,鱼肉百姓。魏相辨明真伪,不畏权贵,将其收捕治罪,并杀于街市示众,从

  • 三国故事版人鬼情未了:曹魏相国钟繇的地下恋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钟繇,曹魏,人鬼情未了

    钟繇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臣、名臣,曾位列太尉、相国,他不仅是有名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不仅“开达理干”(陈寿评语),而且对书法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他一生致力于“废除死刑复为肉刑”,但一直遭到其他同僚的反对,所以未被曹魏集团采纳。钟繇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也是尊重人权的人。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更是如

  • 丙吉怎么死的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丙吉后世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丙吉,麒麟阁十一功臣,西汉

    丙(或作邴)吉(?—前55年),字少卿。鲁国(今属山东)人 。西汉名臣。少时研习律令,初任鲁国狱史,累迁廷尉监。汉武帝末奉诏治巫蛊郡邸狱,期间保护皇曾孙刘询(汉宣帝)。后任大将军霍光长史,建议迎立汉宣帝,旋封关内侯。地节三年(前67年),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宣帝即位后,口不言保护之功,朝臣及宣帝

  • 丙吉简介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丙吉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丙吉,麒麟阁十一功臣,西汉

    丙(或作邴)吉(?—前55年),字少卿。鲁国(今属山东)人 。西汉名臣。少时研习律令,初任鲁国狱史,累迁廷尉监。汉武帝末奉诏治巫蛊郡邸狱,期间保护皇曾孙刘询(汉宣帝)。后任大将军霍光长史,建议迎立汉宣帝,旋封关内侯。地节三年(前67年),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宣帝即位后,口不言保护之功,朝臣及宣帝

  • 曹嵩本来姓什么?曹操的父亲曹嵩真的姓夏侯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嵩,曹操

    读过裴注《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的人则可能会说曹操本应姓夏侯,是夏侯敦的堂兄,由于曹操的父亲曹操被宦官曹腾收养才改姓曹。这种说法的历史依据见于《三国志武帝纪》中裴松之注引的《曹瞒传》和《世语》中的一段话:“(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于敦为从父兄弟。”由于二书皆是言之凿凿,且又不是孤证

  • 曹操老爹曹嵩为何愿意花上千万买个挂名太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曹嵩,官职,三国

    曹嵩在丢掉荥阳令之后,因为曹腾的关系,继承费亭侯的爵位,重新进入仕途。曹腾的死去,对曹嵩的影响并不大。青年曹嵩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名望,在朝廷大臣中有很不错的口碑,加上曹腾留下的关系网,曹嵩的仕途一帆风顺。在汉桓帝末年,曹嵩已经官拜司隶校尉,到了灵帝即位,又升任大司农、大鸿胪,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位

  • 揭秘汉文帝男宠邓通:邓通为汉文帝吸脓得罪谁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邓通,汉文帝,男宠

    作为佞幸人物的代表,邓通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声名,读过《史记》、《汉书》的人应该对他印象很深。邓通是蜀郡人,因为擅长摇船划桨,在皇宫里当了个黄头郎。所谓黄头郎,就是头缠黄布的郎官,因为当时很迷信,讲究五行相生相克,土能克水,所以摇船的郎官都头缠黄布。有一天,刘恒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快要升天,却差一把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