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如果采纳蒯通之计 三国时代将提前400年

韩信如果采纳蒯通之计 三国时代将提前400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06 更新时间:2023/12/25 3:52:21

执戟郎中韩信项羽那得不到重用,于是就跳槽去了刘邦的部队。经过萧何力荐,刘邦破格提升韩信为大将军,统帅三军。于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战神级别的人物登上了舞台。帮助刘邦平定北方复国诸侯,最后从北面南下,与东面的刘邦,南面的彭越一起,三股大军将项羽合围于垓下,楚军覆灭,项羽乌江自刎。

汉高祖刘邦评价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然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历史的铁律一再上演。刘邦夺得天下登上皇位后,先是夺掉了韩信的兵权,贬为淮阴侯。而后在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

临死前,韩信感慨地说了这么一句悔之晚矣的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如果韩信知道有这么一天,蒯通之谋定成真,楚汉相争的历史大格局将变成楚、汉、齐(韩信被封为齐王)三国相争,三分天下。“三国时代”将提前400年上演。

蒯通的三分天下之计

当时,韩信攻克齐地,被刘邦封为齐王。而楚汉双方势均力敌,战争处于胶着状态。韩信的态度直接决定着楚汉相争的走向与结局。

蒯通作为韩信的谋士,上来就给韩信戴了个高帽子。说观君之面,不过封侯,而观君之背,贵不可言。这都是策士的老套路了,欲引起对方的注意。韩信一听,确实来了兴趣。蒯通便阐述了自己的三分天下之计:

说,齐王啊您看,现在呢楚汉双方以鸿沟为界,相持已经三年了,不分胜负。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其实就掌握在您手中,您帮刘邦,则项羽必亡,您帮项羽,则刘邦亡,天下大势由你左右,要慎重考虑啊。我建议您干脆自立,双方都不帮,与他们俩三分天下而治,刘邦坐拥他的三秦,项羽安守他的彭城,而你在北地拥有赵、齐、燕之地,足可成为一强。这是上天赐予您的大好机会啊,错过了会遭祸患的。

韩信为啥未采纳蒯通之计

韩信听了蒯通的三分之计,犹豫了一段时间,但最终未采纳,有着各方面的原因,根据史料,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1、刘邦对韩信有知遇之恩,韩信不可能跨越这道坎

韩信对蒯通说: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原话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2、韩信没有自己的核心团队

刘邦是以沛县亲友老乡们为核心成员,萧何、樊哙、曹参灌婴等都是旧相识,一帮哥儿们。项羽从起兵反秦开始,也逐渐培养了核心成员,如龙且季布、钟离昧,此外还有项氏家族成员项庄项伯

韩信则是只身一人的打工者,机遇好,赶上了刘邦用人之际,从此才有用武之地。这之前,是没有自己的团队的,这之后,自己虽然可以指挥百万大军,但最终兵权还是人家刘邦的。军中可能经常与韩信在一起磋商的人就谋士蒯通,估计还不怎么谈得来。此种局面自立,恐怕对韩信凶多吉少,在齐地站稳脚跟,难!

3、韩信有王者之心,但无王者之气

为王者,最重要一点是,有政治头脑。而韩信在政治上屡犯致命错误。这也是他最后引来杀身之祸的原因。

韩信能统领三军,征战北地,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远离刘邦视野,时间久了,可能做老大的念头慢慢生根发芽,这一点从蒯通献计后的反应可以推断,韩信听完蒯通的三分之计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如果一点心思都没有的话,韩信不会这么犹豫的。

韩信居功自傲,缺乏政治头脑。韩信攻下齐地后,居然写信给刘邦邀功,要求刘邦封他代齐王。当时正值楚汉相持最艰难的阶段,此时愤怒之火已开始在刘邦心中点燃。韩信的观念一直停留于君与臣的层面,并未跳出格局。

历史没有如果,只是从韩信临死前的感慨,我们看到了历史轨迹的惊心瞬间。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蒯通,刘邦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候,蒯通出场了。他的出场不是为了解救齐国,而是加剧齐国的灭亡

  • 谋士蒯通是怎么被冠上“废材”之名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蒯通

    蒯通是废柴吗观看韩信,我们会发现他光辉笼罩,吸引着别人的注意力,让人却忽视他背后的谋士,其中就有蒯通这么一个人物。蒯通本人其实是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奈何他遇到了韩信,韩信本人的政治天赋并不高,由于韩信的优柔寡断,错失称王良机。因此,很多人蒯通徒有虚名,只不过是“废材”一个,但是真正历史上的蒯通,真的是

  • 蒯通是哪国人士?蒯通真是寿终正寝而终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陆贾,汉朝,蒯通

    关于蒯通的死,绝大多数的人认为他是寿终正寝。虽然蒯通此人,曾多次怂恿韩信背叛,但都遭到拒绝。他在策动韩信谋反失败之后,对政治敏感的他,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会败露,就假装疯了,做了一名巫师,用这种方法来缓解一下自己的危机。果然不出他所料,韩信在死之前,就提到“后悔不用蒯通的计谋”,刘邦就命人活捉蒯通

  • 蒯通蒯彻简介 蒯通读作kuǎitōng 蒯通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蒯通,韩信,汉朝

    蒯通,也叫做蒯彻,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风云人物,能言善辩,是著名的谋士。蒯通是什么样的人?蒯通在楚汉战争中,有何作为?蒯通是怎么死的?蒯通简介:蒯通,读作kuǎi tōng 。蒯通,蒯通原来叫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刘彻同名避讳而为史家改名。蒯通是范阳人,在今河北境内。他第一次出现可以说是闪亮登

  • 汉献帝最痛恨的人为什么是李傕?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献帝,汉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汉献帝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熟读三国的人肯定都知道,这三国的前期和中期的主线,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先是被董卓挟持,后又落入了曹操的手中,作为一代帝王,却不得不受他人操控,成为一具名副其实的傀儡,汉献帝刘协可以

  • 同为董卓爱将,李傕为何诛杀了右将军樊稠?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董卓,东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董卓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西凉,又称凉州,是以董卓为首的西凉军事集团的发祥地。董卓凭借着西凉兵团,成功地成为汉末第一权臣,掀开了群雄逐鹿的三国篇章。而在董卓帐下,有着许多武艺惊人的西凉名将,比如广为人知的李傕、郭汜、樊稠和张济等。然而,

  • 吕布不是三国第一猛将吗 吕布为什么打不过李傕和郭汜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董卓,吕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董卓死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何进准备请外兵入洛阳,威胁太后诛杀宦官,结果宦官提前行动,在宫中设伏先杀了何进。何进本是东汉的大将军,他一死,袁绍就伙同何进手下杀入皇宫,吓得宦官把皇帝都给劫持走了。一时间,整个洛阳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最后,还是董

  • 李傕、郭汜本是混混,为何能在董卓死后扰乱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李傕

    董卓是一代枭雄,他残忍暴虐,在他死后权利突然出现空档缺失,这个时候,李傕郭汜站了出来继续扰乱朝政。东汉末年,董卓废了汉少帝刘辩,立了刘协为皇帝。自己独揽大权,董卓残暴不仁,鸩杀了太后和汉少帝,又惨无人道的杀戮人民,激起了天下民愤。后来董卓部将在司徒王允的策反下,刺死了董卓。自此东汉王朝迎来了后董卓时

  • 揭秘:李傕、郭汜为什么能把吕布赶出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吕布

    纵观董卓帐下,猛将如云,吕布、李傕和郭汜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若以武力而论,李傕、郭汜均不如吕布,此点可以从《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中的一段记载略见一斑,即: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由此可见,郭汜

  • 汉朝历史上两个小混混李傕郭汜为何能扰乱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朝政,

    东汉末年,董卓废了汉少帝刘辩,立了刘协为皇帝。自己独揽大权,董卓残暴不仁,鸩杀了太后和汉少帝,又惨无人道的杀戮人民,激起了天下民愤。后来董卓部将在司徒王允的策反下,刺死了董卓。自此东汉王朝迎来了后董卓时代。董卓是个强人,没有董卓的时代,是枭雄缺失的时代,这个时代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居然拉起了队伍,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