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李傕、郭汜为什么能把吕布赶出长安?

揭秘:李傕、郭汜为什么能把吕布赶出长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36 更新时间:2023/12/25 10:03:38

纵观董卓帐下,猛将如云,吕布李傕郭汜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若以武力而论,李傕、郭汜均不如吕布,此点可以从《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中的一段记载略见一斑,即:

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由此可见,郭汜曾与吕布有过一次单挑,最终被吕布刺伤,故而郭汜的武力显然不如吕布。然而,奇怪的是,郭汜和李傕最终却把吕布赶出了长安,史称“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卓死后六旬,布亦败。将数百骑出武关。”

那么,为何武力不如吕布的李傕、郭汜,却能将吕布赶出长安呢?笔者在立足《三国志》、《后汉书》的基础上,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兵力悬殊过大

当时李傕、郭汜用来进攻长安的军队,兵力总数达到十多万人,即史书中所说的“比至长安,众十余万”。需要指出的是,这十多万人大部分都是凉州人,久经沙场,勇猛剽悍,战斗力极强。

而反观吕布,当时用来镇守长安的军队主要是由他带来的并州军,具体数量不知,但显然不会超过十万人,估计在万人左右。此外,吕布的这支并州军虽然也有不少实战经历,但和凉州军相比,战斗力还是略逊一筹。

因此,由于双方的兵力对比过于悬殊,且战斗力存在些许差异,故而吕布很难以一己之力守住长安。事实上,吕布在当时能够坚守十日,已经实属不易了。

第二:吕布帐下的叟兵叛变

根据《三国志·董卓传》所载:“吕布军有叟兵内反,引傕众得入。城溃”,可见吕布军队中的叟兵突然叛变,是造成吕布失守长安的直接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李贤在注解《三国志》时,曾对叟兵有过解释,即:“叟兵即蜀兵也。汉代谓蜀为叟。”因此,吕布军中除了有嫡系并州兵外,还有部分蜀兵。至于他们为何会反叛吕布,或许和并、蜀两地矛盾激化有关。无论如何,叟兵的突然反叛,令吕布当时措手不及,直接导致了长安城的失守。

基于此,正是由于上述两点原因,吕布未能守住长安,最终被李傕、郭汜逐出了长安。尽管吕布武力强于李傕、郭汜,但无奈兵力不济,又加之内有叛乱,故而导致长安失守。

标签: 古代吕布

更多文章

  • 汉朝历史上两个小混混李傕郭汜为何能扰乱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朝政,

    东汉末年,董卓废了汉少帝刘辩,立了刘协为皇帝。自己独揽大权,董卓残暴不仁,鸩杀了太后和汉少帝,又惨无人道的杀戮人民,激起了天下民愤。后来董卓部将在司徒王允的策反下,刺死了董卓。自此东汉王朝迎来了后董卓时代。董卓是个强人,没有董卓的时代,是枭雄缺失的时代,这个时代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居然拉起了队伍,在长

  • 刘裕是不是刘交的后代 刘裕和汉室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裕是不是刘交的后代

    刘裕是不是刘交的后代,在历史中很多人都说宋武帝刘裕是汉室的后代,对此这是真的吗?宋武帝刘裕和刘邦的弟弟刘交又是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详细介绍下刘交和宋武帝刘裕之间的关系,对此不清楚的可以进来看看。刘裕是不是汉朝后裔著名的宋武帝刘裕,是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出身备受人们争议,因为刘裕一直

  • 刘向地方志记述 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向,汉高祖

    刘向(约前77年-前6年) 本名更生,字子政。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祖籍沛(今江苏沛县),世居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官吏,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初以父荫任辇郎,后擢任谏大夫。宣帝时选为儒俊材,曾应诏献赋颂数十篇,官至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任散骑宗正给事中,因屡次上书言事,弹劾宦官弘恭

  • 刘交简介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交,汉朝,汉朝将领

    楚元王(?~前179年),即刘交,汉高祖弟,字游。年轻时,他与申公、穆生、白生等人俱在荀子的门人浮邱伯处学习。秦朝建立后,禁诗书,他们离开浮邱伯,结束学业。刘邦起义后,刘交与萧何、曹参等人跟随其兄刘邦投奔景驹,归了项梁。后来随从兄长刘邦西进。刘邦与秦军战于蓝田之后,在灞上封刘交为文信君。汉高祖六年(

  • 陈汤是如何歼灭郅支单于的?他花了多长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汤,西汉

    陈汤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前60年,匈奴王位之争,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双方人马经过数年的交战,都已元气大伤。于是分别寻求汉朝廷的支持,有次呼韩邪入汉朝拜天子之时,郅支乘机将呼韩邪的领地抢了过来。随后汉朝派兵帮呼韩邪收回了失地,郅支为此心怀不满,到了公元前4

  • 他是西汉著名将领,揭秘陈汤攻灭郅支单于的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汤,西汉

    汉宣帝时期,发兵十五万出塞北击匈奴,常惠出使西域,联合乌孙。在解忧公主的帮助下,与乌孙王率领乌孙军在西域成功截击匈奴主力,激战后斩获匈奴主力四万多人。 次年,匈奴纠集大军,计划报复乌孙,不巧在半路遇上暴风雪,匈奴大军冻死无数,自此匈奴元气大伤。因为对汉军和在西域的接连失利,匈奴内部分裂为五单于,相互

  •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是怎么回事?刘邦为何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董仲舒,刘邦,西汉

    董仲舒为什么用“天人感应”来戒惧皇帝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我国,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其起源于夏商周三代之由氏族血缘关系凝聚而成的王朝世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再次进入分裂动乱时期。但这个时期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时代,各家、各派、各人从不同角度阐述

  • 汉武帝为何要听董仲舒主张的“独尊儒术”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董仲舒

    在我国,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其起源于夏商周三代之由氏族血缘关系凝聚而成的王朝世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再次进入分裂动乱时期。但这个时期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时代,各家、各派、各人从不同角度阐述对国家“大一统”的认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自前230年至前221年

  • 汉武帝丞相公孙弘整人术 坑死主父偃 逼走董仲舒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公孙弘,主父偃,董仲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汉武帝刘彻独具慧眼,听取董仲舒等人的意见,推行“更化”政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生的遭遇宛然新旧两重天,“换了人间”,其身价地位就像当今股票市场的“牛气”似的,一个劲的往上猛蹿。网络配图其中最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莫过于齐地菑川人公孙弘在“耳顺”(六十岁

  •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大师和经学家。他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当时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和社会稳定,也对之后近千年的封建王朝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他学识渊博的一面,而不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