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班固的作品有哪些?班固为何会死在了狱中

东汉班固的作品有哪些?班固为何会死在了狱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8 更新时间:2024/1/1 2:49:17

公元54年的时候,班固的父亲班彪去世,由于生计困难,班固回到了老家。尽管如此,班固没有气馁,而是在父亲已经撰写好的《史记后传》上,开始利用家中的藏书,扩充《世纪后传》的内容,这也是班固正式撰写《汉书》的开端。除此之外,班固一在积极寻找出仕的机会。在班固专心撰写《汉书》的时候,有人向朝廷告发班固在私修国史,于是班固就被朝廷给收监了,班固的弟弟班超急忙赶到洛阳向汉明帝伸冤,向汉明帝说明了班家几代人修史的辛苦和宣扬汉德的功劳。汉明帝非常重视,还看了班固的书稿,下令释放了班固,还让班固走了兰台令史,掌管皇家图书。

后来班固和其他几人一同修著了光武帝的《世祖本纪》因此受到汉明帝的世上,班固的才华得以在汉明帝前展现,因此汉明帝特此下诏,让班固继续完成所著的史书。到了公元79年,班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汉书》,实现了班家父子两代人的心愿。班固一直以来都做一些小官,所以班固一直都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当大官。班固五十八岁的时候母亲去世,所以他就在家中守孝。班家向来和边关事物有联系,所以班固就希望通过边境立功来获取功名,于是就被任命为将军北征匈奴。后来班固所追随的窦宪密谋造反,班固也受到了牵连被捕入狱,不久之后就死在了狱中。

班固是汉朝继司马迁之后又一位非常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是被称为“前四史”和“二十四史”之一的《汉书》的作者。班固的主要作品当然也就包括使他名留青史的这部著作了。《汉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它所创的纪传体的断代史被后世历朝历代所采用,成为官方历史的主要问题。而且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汉书》记叙了西汉盛世的各类人文史记,为后人展现了一个完整的西汉人文风貌。而其《汉书》的行文严谨,平铺直叙中包含着深刻的寓意,褒贬、凶吉都拿捏的十分准确,是一部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的著作。在其他的领域班固也著有一些其他的一些作品,除了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之外,班固还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辞赋家。班固在辞赋方面的才华都体现在了他所写的散体大赋上,他所写的《两都赋》至今都被奉为散体大赋的经典之作,是他的辞赋中影响最大的一篇名篇。另外班固所写的无言诗《咏史》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首文人五言诗,在五言诗上面的影响也颇为深远。另外班固在地理上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的深远,流传后世的许多正史中所著的《地理志》就是从《汉书》中的《地理志》开始的,后世许多的全国志还有地方志都是对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进行效仿的,影响可谓之深远。

班固是史学大家,在是学上非常有成就,在传记文学的写作上颇为精通,但是这不代表班固在诗词上没有造诣。班固有流传下来一首诗,当然题材也是和班固自己的专业相关的,这首诗的名字叫做《咏史》。这首诗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的文人的五言诗,讲述的主要是一个汉文帝时期,孝女缇萦为赎免父亲刑罚自请卖身为奴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还有刘向的《列女传》对这个故事都有记载。故事说当时有个名医淳于意,在公元前176年的时候,有人上告说他触犯了法律,于是淳于意就被押送到了长安,五个女儿都急哭了,淳于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就破口大骂说,真的是女儿不如儿子,有着急的事情都没人替我去办。缇萦听了之后又急又生气,于是就毅然决然的准备进京。缇萦进京之后和文帝阐述了事情的经过,为自己的父亲开脱罪名,言辞恳切,情深意重。最终缇萦打动了文帝,赦免了父亲。而且缇萦的这个做法不仅仅救了父亲一命,在汉文帝下诏的时候,汉文帝还将“肉刑”给废除了。班固所写的《咏史》记叙的就是缇萦这个西汉奇女子的故事,但其实文人墨客吟诗写文大多都是借景物或者故事来书法自己的感情,班固也不例外。细细品来,大家也能从这一首诗中听到许多班固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

班固有一部传世的名作《汉书》流传后世,除此之外班固写的诗《咏史》也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而且班固的《咏史》还是现在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文人五言诗,具有非常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在内容上《咏史》所咏叹的是西汉奇女子缇萦救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缇萦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将父亲的冤情呈送给了皇帝,皇帝被缇萦的执着和父女情深所打动,于是赦免了缇萦父亲的死罪,而且还下令废除了非常严酷的“肉刑”。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其实历史上能咏叹之人太多了,为什么班固偏偏选了缇萦这个人。其实联系班固的生平我们也就能够得到答案了,班固一生下过两次狱,第一次是因为被人告发自己在私自撰写国史,第二次是被人给陷害,以教子不严,诸子不遵守法度为由被捕入狱。第一次班固入狱有弟弟班超相救,但是第二次班固则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班固最后因为没有人救死在了狱中。所以我们大致能够推测,这首诗大概是班固第二次入狱之后所作,对自己的遭遇表示了遗憾,还对自己的儿子们连累自己入狱却没有施救而表示愤恨和无奈。所以诗歌都是用来抒发诗人感情的,不管诗人描写是景色,还是人物,或者是故事,所表达的一定是自己内心的想法,这点也体现在了班固的身上。就这首诗而言,不失为无言创造时期的杰作。

屈原的的评价历来都非常的多,其中多见于在《楚辞》和《离骚》的评价上,《离骚》在中国辞赋文学历史上的地位这里就不再多做赘述,因为《离骚》的文学地位以至于后世许多人都对它进行评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班固所写的《离骚序》和王逸所著的《离骚经序》。班固的《离骚序》,以为《离骚》作序为名,实际上是对屈原做了一个整体的评价。班固认为《国风》过分描写女色,而《小雅》更像是发牢骚,会造成动乱。只有《离骚》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又摒弃了两者的缺点,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好作品。班固虽然这样评价《离骚》,但是班固对屈原的评价则没有那么高。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要说屈原的志向,就好比日月了。但是班固在《离骚序》中却对这个观点做了反驳,他认与日月争光辉这个观点说的有些大了,而且班固认为前人对屈原和《离骚》的简介都有各自的增减,但是既然没有体会到屈原的本意,所以班固我就博览群书来为《离骚》做一些注解。班固认为屈原是炫耀自己的才能,在国际危难的时候没有为国尽忠,而是在和一群小人争宠,自己被贬之后又来怪楚怀王和皇帝。总之班固就把屈原这个人贬的一文不值,但是最后却又肯定了屈原在文辞上的成就,认为屈原是辞赋的鼻祖,后世都应该仔细揣摩《离骚》地精华。

标签: 班固《汉书》东汉

更多文章

  • 班固在东汉并非独步天下:班固与他的“一生之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班固

    作为东汉最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赢得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赞誉。在史学界,他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班马”或“马班”;在文学界,他又与扬雄、张衡一起被称为“班扬”、“班张”,也有人将他与马融并称“班马”。可这些人虽与班固齐名,却不与之同时。难道班固的学问在当时真是独步天下,没有对手吗?其实不然。与班固同期

  • 揭秘:汉文帝为何要诛杀薄太后唯一亲弟弟薄昭?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文帝,薄昭,汉朝

    在民间故事里,汉文帝刘恒是“二十四孝”中的典范,代表事迹是“亲尝汤药”:他被封为代王的时候,曾衣不解带地陪伴在生病的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的汤药尝药,长达三年。后来,朝中大臣在讨论合适的皇帝人选时,刘恒的这一举动为其大大加分,终于被迎立为天子。不过,文帝同时还有一个“大义灭亲”的光荣事迹。诛杀的,

  • 汉献帝第二任皇后曹节:巾帼不让须眉的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献帝第二任皇后曹节

    曹节是曹操的次女、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第二任皇后,历史上以深明大义、贤惠得体著称,是著名的一代贤后。曹节本来是父亲安插在汉献帝身边的监视者,她与自己的姐妹一同进宫,当时父亲曹操已经是丞相了,并且还有意做皇帝,势力非常大。汉献帝明知曹操的心思,但是也不敢不从。后来曹操将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囚禁致死,

  • 曹节认猪不争的事情他到底有多厚道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节

    在电视剧《新三国》中,曹操的次女,汉献帝的曹皇后只是一个配角,只有有限的几个镜头,好像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但实际上如果没有曹皇后的据理力争,没有曹皇后后来几次对汉献帝的保护,汉献帝的恐怕早就被人害死了,更别提以后能够善终了,曹节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不仅保护了汉献帝一家,甚至还改变了历史。在《新三国》

  • 曹节被逼嫁给皇帝 哥哥逼宫又将她从皇后宝座拉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节,三国,汉献帝,曹操

    曹节(195年―260年),建安元年出生,东汉末年魏王曹操次女。建安十八年,曹节年满十八,按说此时的她,应该嫁一个如意郎君,幸福的过一辈子。可是曹操为了控制汉献帝,将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一起送进宫,给汉献帝刘协为妃。曹操这么做,当然是为了利用女儿监视皇帝。但汉献帝此时是曹操手中傀儡,对

  • 东汉最后一位皇后是谁?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汉,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

    曹节是曹操的二女儿,汉献帝刘协的第二位皇后。她也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后。公元213年,曹操将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同时送入宫中。 建安19年(214),姐妹三人均被封为贵人。同年,献帝的第一位皇后伏寿,她因不满曹操残暴,写密信给父亲伏完,叫他设法除掉曹操,此事被人告发后。曹操将她幽闭而死。建安二十年

  • 东汉献帝刘协献穆皇后曹节简介 献穆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节,汉献帝刘协,献穆皇后,汉朝皇后

    曹节(195年―260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献帝刘协第二任皇后,魏武帝曹操次女,母不详(有说其母为武宣皇后卞氏)。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将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同时送人宫中,封为夫人。建安十九年(214年),并封为贵人。汉献帝第一位皇后叫伏寿,她因不满曹操残暴,写密信给父亲伏完

  • 为何评论曹无伤是小人 曹无伤为什么告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无伤

    曹无伤小人小人,何谓小人,有何特征。为什么历史上对曹无伤的评价是小人二字。曹无伤剧照小人,古代的意思是指个子不高,身材矮小的人,在现今意思是指还未长大成人的孩童,但它深层次的寓意却是指的是品格低劣,行为卑鄙,常损人利己,为追究成果常不择手段,其反义词为君子。曹无伤能得小人之称号,一则,是因为他身材矮

  • 曹无伤是谁 三国曹无伤真实性格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无伤

    三国曹无伤是个小人吗 曹无伤真实性格如何曹无伤小人小人,何谓小人,有何特征。为什么历史上对曹无伤的评价是小人二字。曹无伤剧照小人,古代的意思是指个子不高,身材矮小的人,在现今意思是指还未长大成人的孩童,但它深层次的寓意却是指的是品格低劣,行为卑鄙,常损人利己,为追究成果常不择手段,其反义词为君子。曹

  • 曹无伤简介 是汉高祖刘邦手下将领曹无伤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无伤,汉朝,汉朝将领

    曹无伤(?-前206),部分史书中也写作曹毋伤。他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一名将领,官至左司马。他是导致鸿门宴事件发生的人物之一,亦因此被刘邦处死。《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