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史学家范祖禹简介:曾被苏轼誉为皇帝的第一号讲官

北宋史学家范祖禹简介:曾被苏轼誉为皇帝的第一号讲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452 更新时间:2024/1/21 15:57:17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范祖禹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纯,甫或作父),一字梦得,汉族,成都华阳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终年五十八岁。著名史学家,“三范修史”之一。祖禹著《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鉴》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目为唐鉴公。《宋史本传》又著文集五十五卷,《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人物经历

范祖禹(1041-1098),成都华阳人。少孤,闭门读书,所交皆一时闻人。举进士甲科。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王安石尤爱重之,范祖禹却不往谒见。书成,司马光荐为秘书省正字。哲宗立,迁给事中。宣仁太后卒,小人乘间害政,谏章累上,不报。时绍述之论已兴,有相章惇意。祖禹力沮之,不从,遂请外,又为论者所诬,连贬昭州别驾,从宝化而卒。祖禹当进《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鉴》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目为唐鉴公。《宋史本传》又著文集五十五卷,《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详细介绍

范祖禹,生于仁宗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十月初十(公元1098年11月5日)。字淳甫,一字梦得,是北宋中期著名的史学家,“三范修史”范镇、范祖禹、范冲之一。

据说,范祖禹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伟丈夫被金甲入寝室,曰:‘吾汉将军邓禹。’”因此,被命名为范祖禹。范祖禹从小是孤儿,他叔祖父是北宋名臣范镇,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抚育。但范祖禹仍因为自己是孤儿而伤心不已,每当别人参加喜庆宴会时,他都面容凄惨,心情抑郁。整日里闭门读书,从不干预人事。后来到了京城汴梁,所接触的都是一时名人。叔祖父范镇对范祖禹十分器重,说:“此儿,天下士也。”

范祖禹在仁宗嘉祐年间,中进士甲科。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范祖禹负责唐代部分的撰写工作。在洛阳十五年,一心撰写《资治通鉴》,不事进取,赢得司马光的称赞。司马光认为他“智识明敏,而性行温良,如不能言;好学能文,而谦晦不伐,如无所有;操守坚正,而圭角不露,如不胜衣,君子人也。”《资治通鉴》修成后,司马光推荐范祖禹任秘书省正字。当时是王安石执掌朝政,也十分看重范祖禹。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与范祖禹十分友善,曾示意范祖禹去拜谒王安石,但范祖禹竟不为名利所动,没去拜谒。富弼致仕以后住在洛阳,很少与人接触,唯独对范祖禹例外;富弼病重时,召来范祖禹授给他临终密疏,主要是论述王安石查封误国和新法的弊端,言辞十分激切。富弼死后,别人都认为这样的奏疏奏上去肯定会得罪王安石,建议范祖禹不要上奏,但范祖禹还是坚持上奏了。

神宗死去,哲宗继位,范祖禹擢任右正言。后吕公著执掌朝政,而范祖禹是吕公著的女婿,避嫌辞职改任祠部员外郎,不久又辞职而除任著作郎、修《神宗实录》检讨,后迁任著作郎兼侍讲。

哲宗因夏天暑热,暂停讲书,范祖禹上疏皇帝认为,“陛下今日学与不学,系他日治乱。如好学,叫天下君子欣慕,愿立于朝,以直道事陛下,辅佐德业,而致太平;不学,则小人皆动其心,务为邪谄,以窃富贵。”建议哲宗恢复讲读。不久,范祖禹迁任起居郎,又召任中书舍人。吕公著死去,召拜右谏议大夫,首次上疏论皇帝正心修身的必要性。蔡确得罪,范祖禹上疏,建议宽厚对待大臣。蔡京在蜀地任职,范祖禹上疏批评蔡京“小有才,非端良之士。”当时的执政大臣想在新法、旧法中间依违模棱,范祖禹上书反对。不久,兼任国史院修撰、礼部侍郎,上书论述监、司、守、令官职的重要性。

宣仁太后去世,朝迁上下议论纷纷,当权者胆小畏惧,莫敢发言,范祖禹担心小人乘机兴风作浪,危害朝政,上奏皇帝不要听信谗言,遗误将来。又建议皇帝“以大公至正为心,罢安石、惠卿所造新法,而行祖宗旧政。”

哲宗绍圣年间,章惇执掌朝政,有意恢复王安石、吕惠卿时期颁行的新法,范祖禹上书皇帝,极力证明章惇不可大用,皇帝没有听从,于是范祖禹请求离开京城去地方。皇帝当时准备重用范祖禹,但朝廷内外反对的人为数不少,于是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陕州。不久,有人上奏论范祖禹在撰修《神宗实录》时刊落事迹、变乱美恶,再加上曾经上书谏禁中雇乳媪事,于是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贺州二地;不久,又迁往宾州、元符元年(1098年)被贬至化州安置,未几卒,卒年五十八岁。

据记载,范祖禹“平居恂恂,口不言人过”。但遇到大是大非问题,往往坚持原则,据理力争,从不模棱两可。在皇宫里侍从皇帝,“守经据正,献纳尤多。”范祖禹为皇帝讲解《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时,拱手而立,再三吟诵,直到皇帝“首肯再三”,才肯罢休。每次为皇帝进讲之前,一定要端正衣冠,好似在皇上面前一般,命子弟在一旁侍立,先按讲其说,“开列古义,参之时事,言简而当,无一长语,义理明白,粲然成文。”被苏轼誉为皇帝的第一号讲官。范祖禹除参预编撰《资治通鉴》外,还独自撰有《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皇政典》六卷。特别是《唐鉴》十二卷,“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目为‘唐鉴公’。”

范祖禹的诗文集被称为《范太史集》,共五十五卷。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范祖禹的文集,“世有两本,一本仅十八卷”,是明朝人程敏政从秘阁中借阅时摘钞而成,不是全本。《四库全书》收存的五十五卷本,与《宋史·艺文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所记载的卷目基本相符,大概是宋朝时的旧本。在五十五卷的《范太史集》中,卷一至卷三是诗歌;卷四至卷六是表状、札子;卷七至卷十二是表;卷十三至卷二十六是奏议;卷二十七是进故事;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三为翰林词章;卷三十四是状;卷三十五是赋、论、策问;卷三十六是记、序、铭、书、传;卷三十七是青词、祭告文、诔文、哀词等;卷三十八至卷五十五为墓志铭、神道碑、皇族墓志铭、石记、皇族石记等。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嘉庆本人的历史包袱重吗?修纂《明鉴》一案又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嘉庆,《明鉴》,文史百科

    清朝国力的巅峰时期,公认是在“康雍乾盛世”阶段,而从乾隆去世,嘉庆皇帝接过大旗之后,清朝就走上了下坡路,史称“嘉道中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清朝走向衰落,当朝的嘉庆皇帝固然不能推卸责任,但历史周期的惯性也不能忽略。清朝国运已经处于下行期,并非皇帝一人之力可以挽回。我们之前

  •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真的是因为他无能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刘备,战史风云

    刘备其实并不是一个无能的人,而且试问一个没有能力的人难道能单靠自己的运气好就能够建立起一个三分天下的国度嘛?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我们在文章的开头就可能肯定的一点就是,刘备的综合能力其实是很高的,但是他的命运也是十分坎坷的,这种坎坷让他最后才走向成功,也正是这种压力,给了他厚积薄发的资本。不同于有着

  • 道教宗师陆西星的传奇故事 他曾经追随吕洞宾学习其丹法秘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道教,历史解密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思想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中国大陆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得以有今天的声望与规模。明代也是中国道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下面笔者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位道教历史上开宗立派的大人物——陆西星。陆西星画像陆西星,字长庚,号潜虚,又号方壶外史,南直隶兴化县(今江苏兴化市)人。生于

  • 大唐第一清官陆贽,竟然穷得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贽,唐朝,野史秘闻

    说清海瑞、包拯这些官员,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对他们加以称赞,因为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得特征,就是清官。虽然古代的官员都拿着一定的俸禄,但薪俸相对较低,官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生活难免清苦。而且很多清官,会将自己的钱财施舍给穷苦百姓,这会使他们的生活更加清贫。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清官除了刚正不阿,敢于为

  • 荆州沦陷后,降于曹操的刘琮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琮,三国,风云人物

    曹操消灭袁绍之后,开始向南用兵,曹操这次对南方用兵曹操下了超乎寻常的军心,他一共准备了五十万大军向南方开进,当时荆州刘表病逝,刘表有两个儿子经过暗箱操作小儿子刘琮成为荆州的主人,刘琮后来向曹操投降,曹操虽然接受了他们的投降,但是最后没有饶过刘琮和他母亲的性命。曹操来到荆州,蔡夫人和弟弟商量过之后打算

  • 诸葛亮敢于孤身去江东舌战群儒,为何说完全得益于兄弟之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兄弟之情,文史百科

    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刘、关、张三位同国异姓的兄弟之外,还存在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和躬耕中立的诸葛钧等四位同姓异国兄弟。总体而言,两大兄弟集团的关系是先精诚合作,后貌合神离;瑾与亮的关系则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阐述的

  • 长坂坡之战中,为何张飞站在桥头就让曹操不敢追击?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史风云

    长坂坡,曹操和张飞仅有一桥之隔,为啥不用弓箭射杀张飞?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的战役,赤壁之战,长坂坡之战都是著名的战役。每一次战役里面的打斗和谋略都十分的精彩。就拿长坂坡之战来说吧,当时曹操带了数万军队和张飞对峙。这数万军队里面肯定有不少弓箭手,而且仅有一桥之隔。

  • 春秋时期宋国将领:南宫长万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宫长万,春秋,宋国,历史解密

    南宫长万(?-公元前682年),亦作南宫万,春秋时期宋国将领。公元前684年,南宫长万在乘丘之战中,兵败遭俘,后得以释放回国。公元前683年,南宫长万跟随宋闵公打猎时,与宋闵公争夺猎物,宋闵公大怒,辱骂南宫长万是俘虏,南宫长万因此心怀怨恨。公元前682年,南宫长万杀害宋闵公和大夫仇牧、太宰华督,拥立

  • 苏小小的结局如何?一代名妓苏小小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小小,野史秘闻

    关于苏小小的故事,还得从她的社会身份说起。俗话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尽管这些都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说法,但是对于名妓苏小小来说这似乎和她的言行都背道而驰。到底苏小小是一个什么养的人?她的故事为什么会被人们流传至今?今天一起来说说一代名妓苏小小的故事。一代名妓苏小小是杭州西子湖畔美丽动人而凄美故事。 苏小小

  • 咸丰帝设了八大臣,为什么慈禧还能参与权利分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清朝,风云人物

    在慈禧除掉肃顺等顾命八大臣之后,她应该会在心中埋怨自己死去的丈夫,也就是咸丰帝:早把权力给我,哪有这么多麻烦!问题来了:咸丰帝为何设八个顾命大臣?咸丰帝逃到热河后,身体每况愈下,到了七月,他知道自己快撑不住了。咸丰帝时,清廷祖传的“秘密建储”制度名存实亡。因为天下人都知道,下一个皇帝肯定是大阿哥载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