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汉书·樊宏传》原文及译文,节选自樊宏阴识列传

《后汉书·樊宏传》原文及译文,节选自樊宏阴识列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643 更新时间:2024/1/16 23:18:32

《后汉书》是由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主要记述了东汉195年的史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后汉书·樊宏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竟得免归。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时赤眉贼欲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愿还寿张①,食小乡亭。”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选自《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注 ①寿张:光武帝即位后,封樊宏为寿张侯。

译文:

樊宏,字靡卿,南阳郡湖阳人,是世祖(汉光武帝)刘秀的舅舅。父亲樊重,字君云,继承了祖上传统,(既)善于经营农业,(又)善于做买卖。樊重性格温和宽厚,有法度,一家三代共同享有家产,子孙早晚都向长辈问候请安,(一家人有规有矩)常常像在公府里照章办事一样。他经营产业,没有一件可丢弃的财物,都能各尽其用,督促役使奴仆,也各得其宜,人尽其才,所以上上下下能同心合力,所获财利每年都成倍增长,以至广开田产达三百多顷。他曾经想做家用器具,就预先种下了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都嗤笑他。但过了几年,(成材了的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先前嘲笑过他的人都向他借用(梓木、油漆)。家产积以万计,(而他从不吝惜,总是)赈济赡养同族的人,施恩于乡间邻里。他的外孙何氏兄弟争夺财产,樊重感到羞耻,拿出二顷田给他们,平息了这场纠纷。县里的人无不称赞他的美德,尊推他为三老。他在八十多岁时去世。临终时,他嘱咐家人将借贷文契削去姓名,统统烧掉。借贷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惭愧,争先恐后到樊家还债,而他的儿子们遵从父亲的遗嘱,始终不肯接受。

樊宏年轻时便有高尚的志向和优秀的品质。王莽末年,义兵起事,刘伯升与族兄刘赐都带兵攻打湖阳,刘赐的妹妹是樊宏的妻子,湖阳县府因此便把樊宏的妻子儿女抓了起来(做人质),让樊宏出城叫刘伯升退兵,而樊宏却留在了刘伯升军中。湖阳的军帅想杀死樊宏的妻子儿女。此时汉朝兵力日益强大,湖阳军帅非常害怕,不敢杀他们,这样才免于一死。更始帝即位,想用樊宏做大将,樊宏叩头推辞说:“书生不熟习用兵打仗的事。”终于得以免职回乡。回乡后,樊宏和宗族家人亲属修筑营垒壕堑自己坚守,老弱的百姓归附他的有一千多家。当时赤眉军想攻打樊家营垒,樊宏派人送去牛、酒和米谷,慰劳赤眉军。赤眉军中的长老以前听说过樊宏仁厚,都称赞道:“樊宏向来行善,而且现在如此礼待我们,我们怎能忍心去攻打他呢?”于是撤兵而去,樊家这才免于一场寇乱。

樊宏为人谦恭和顺,谨慎戒惧,不苟且谋取功名利禄。他经常告诫他的孩子说:“大富大贵财禄盈溢的人家,没有几个能有好结果的。天理憎恶骄满而喜好谦恭,以前那些贵戚的下场都是明显的警诫啊。”每逢上朝,他总是提前到达,俯伏在地听从上面交待要办的事情,等上面交待完了才敢起来。樊宏上书陈述应办的事情和议论朝政得失,总是亲手书写,并将草稿毁掉,光武帝很尊重他。等到樊宏病重,光武帝亲临问候,并在樊家留宿,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樊宏叩头说:“我没有建立功劳却享受大国的食邑,实在担心子孙不能保全陛下大恩,希望能归还寿张,改换小乡亭作食邑。”光武帝听后很悲伤,最终没有答应。

标签: 《后汉书》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氾胜之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氾胜之

    氾胜之,中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西汉人,生卒年月不详,具体生活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原姓为凡姓,战国时代逃难到汜水现今山东菏泽,因而改姓氾,氾胜之著有《氾胜之书》,是一本记述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经验和技巧的书,被后世公认为农学经典,影响深远。氾胜之 雕像史书中记载,氾胜之在汉成帝时期担任

  • 古代农学家氾胜之简介 氾胜之有什么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氾胜之,农学家

    氾胜之简介氾胜之,中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西汉人,生卒年月不详,具体生活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原姓为凡姓,战国时代逃难到汜水现今山东菏泽,因而改姓氾,氾胜之著有《氾胜之书》,是一本记述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经验和技巧的书,被后世公认为农学经典,影响深远。史书中记载,氾胜之在汉成帝时期担任议

  • 电视剧解忧公主中冯嫽喜欢谁?最后和谁在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解忧公主,军须靡,和亲公主,

    《解忧公主》这部情侣档的电视剧虽然男女主演很是吸引人,但剧中扮演解忧公主的小丫鬟冯嫽也是格外的抢戏,不少人都好奇这个机灵聪明又伶俐的小侍女最后的结局如何,有没有幸福的归属,所以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的剖析一下《解忧公主》中冯嫽的人物命运。《解忧公主》冯嫽喜欢谁?在剧中,冯嫽跟随解忧公主一起前往西域乌孙国

  • 电视剧解忧公主冯嫽是谁演的?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冯嫽,解忧公主,西域,

    近日,电视剧《解忧公主》正在央视八套电视剧频道黄金档19:30播出,才播出2集剧情就吸引了众多了观众网友。《解忧公主》身边的贴身侍女冯嫽引起大家的关注。据悉,冯嫽虽是解忧公主身边的贴身侍女,但是解忧公主对冯嫽却视为好姐妹,二人姐妹情谊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险恶后宫政治斗争而变得更加深厚,后冯嫽嫁给了乌孙

  • 中国最早的女外交家冯嫽:多才多智 曾三使乌孙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冯嫽,西汉,外交

    导读:外交家即指一个具备劝说天才的人,在我国古代开始就有许多关于这样的故事,譬如晏子使楚,合纵连横,蔺相如完璧归赵等等的故事。但是你知道中国最早的女外交家出现在什么时候吗?答案是汉朝的冯嫽。冯嫽,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汉武帝时,汉朝对长期南下侵扰的匈奴,

  • 揭秘:李广冯唐连遇三代明君为何都不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李广,冯唐

    冯唐、李广性格中的显著特点即为憨直而不善逢迎,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非常透彻。而正因为如此,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帝王,在对待冯唐、李广的态度上,逐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雅量,能听得进逆耳之言的汉文帝比较欣赏冯唐、李广。《史记》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一次汉文帝与冯唐等人闲聊,因为匈奴入侵而大伤脑筋的

  • 冯唐李广不受重用:个人性格因素和皇帝关系不大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广,冯唐,司马迁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于是,冯唐和李广两个人都成了历史名人。这两个人在《史记》中都进了列传,两个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直郁郁不得志,年纪一大把了,都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所以没能谋个高官显爵。冯唐留名的是他的嘴皮子冯唐的故事比较简单,先大致说一说吧。汉朝的时候,还没有实行科

  • 成语冯唐白首是什么意思?冯唐白首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冯唐,李广,王勃

    发 音:féng táng bái shǒu释 义: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用 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人生近义词:冯唐易老同韵词:清交素友、吹唇唱吼、天长日久、土鸡瓦狗、金龟换酒、摧枯拉朽、浑身是口、断送一生惟有酒、养

  • 孝哀傅皇后傅黛君受到过哪些屈辱?她为什么会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傅黛君,西汉

    你知道傅黛君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元帝的妃子傅瑶,她的孙子的妻子,其实也是傅瑶的侄女傅黛君。这个被家族推给刘欣的可怜女人,在和刘欣过了几年可怜日子后,又被家族牵连而亡。傅黛君,河内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在定陶王刘欣十五岁的时候,由姑母傅瑶做主,嫁给了侄子刘欣。前

  • 孝哀傅皇后傅黛君的一生是怎样的?她为什么会冷冷清清的过完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孝哀傅皇后,西汉

    对汉哀帝刘欣的孝哀傅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倘若人一辈子不能轰轰烈烈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能恣意萧遥快意人生,不能青史留名俯瞰苍生的话……那就碌碌无为平庸清淡的生活吧,死后化为一抔黄土,长埋人间,也算是平淡收场,总好过被人同情几千年。是的,今天我想说的这位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