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剿灭黄巾悍将皇甫嵩为何对国贼董卓束手无策?

剿灭黄巾悍将皇甫嵩为何对国贼董卓束手无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855 更新时间:2023/12/25 23:53:46

皇甫嵩,是汉灵帝时期剿灭黄巾第一人,张角主力被其击溃,然后病死,张梁张宝都被皇甫嵩擒获斩杀。可这位面对农民起义军能够一往无前的悍将,面对擅自废立,残害公卿的国贼董卓却一再宽容,以至国家蒙难,自己也身陷囹圄。为何皇甫嵩会做出这样截然相反的举动?是皇甫嵩和董卓关系有什么特殊的交情?不是的,皇甫嵩和董卓之间不但没有旧交,反而只有旧恶。早在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凉州叛贼王国包围陈仓,当时朝政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率领前将军董卓,各自带领两万人围剿王国。董卓自认为自己久在凉州,和走遍的少数民族打过许多硬战,对只是和农民军交手的皇甫嵩不大看得起。董卓认为,一个聪明的人,就要抢先做出决定,一个勇敢的人,做事情也绝不拖拖拉拉。我军速战才能保全陈仓,晚了得话,陈仓就保不住了。

皇甫嵩却不赞同董卓的看法。皇甫嵩认为,就算百战百胜,也比不上不打仗就可以让敌人屈服。陈仓虽然是一个小县,但是城池坚固,易守难攻。王国的军队现在虽然强大,但绝不能在短时期拿下陈仓。我们军队只有四万人,正面出击胜负难分。但是等到王国攻打陈仓疲惫的时候,我们再出击,和陈仓的守军内外合击,就可以大获全胜了。皇甫嵩没有采纳董卓的建议,让董卓有些恼火,不过董卓也没有强辩,看看形势的发展如何。八个月后,王国的军队都拿不下陈仓,军粮渐渐耗尽,王国只能撤军。看到王国将要撤军,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再次提出反对,他引用兵法说:“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皇甫嵩则认为,兵法是要灵活运用的,死记硬背有什么用处。我们之前没有主动进攻,是回避王国军队的锐气,现在进攻,是他们已经兵势衰弱了。他们长期困战,早就没有斗志,我们却积蓄了八个月,足够一战了。董卓这次动真格的了,坚决不出兵。皇甫嵩只好率领本部两万人追击。果然,王国的军队一击即溃,皇甫嵩斩首一万多人,王国本人也在逃亡中死去。

事实一再证明,皇甫嵩的将略远高于董卓,董卓心中惭愧忌妒恨,对皇甫嵩自然也就深深不满。既然,两个人本来就意见不合,没有交情,皇甫嵩对董卓留情呢?在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被任命为并州牧,朝廷诏令吩咐董卓把军队交给皇甫嵩,董卓竟然拒绝。当时皇甫嵩的儿子皇甫郦建议父亲,全天下的精兵大都在父亲和董卓的手上。现在你们两个已经有了仇怨,很难再解开了。现在董卓拒绝朝廷的召唤,这就是违抗圣旨,希望父亲能够就势除掉董卓。可是皇甫嵩认为,董卓虽然有罪,可是,朝廷并没有命令我执行诛杀,我自作主张也是罪过啊,不过我公开奏报朝廷,等待朝廷给与最后的裁定吧。汉灵帝听说董卓的回复之后,自然大怒,可是军队都把持在董卓手上,董卓不到京城,还真奈何不了董卓,汉灵帝于是选择了沉默。后来,汉灵帝病逝,董卓入京,杀掉了少帝,拥立汉献帝。为了解除自己最大的威胁,董卓下达圣旨,征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想借机杀掉董卓。皇甫嵩一听朝廷征召,就准备出行了。长史梁衍认为,现在汉室衰弱,太监乱国,董卓虽然诛杀了太监,可是却一直抢掠州县,屠杀公卿。现在征召大人您入京,重一点可能要诛杀您,轻一点也K可能要囚禁你。其实现在天子就在洛阳,只要将军您率领我们的三万精兵,奉诏讨贼,向天下人发起号召,关东的袁绍一定会和你呼应,可以一鼓作气,擒拿董卓。

可是,皇甫嵩拒绝,他依然选择了去朝廷上任,结果董卓就把皇甫嵩抓起来。虽然皇甫嵩后来侥幸活命,可是再也没有兵权,眼睁睁看着董卓残杀忠义之臣。董卓死后,又是郭汜、李漼乱国。在伤心、悔恨中,皇甫嵩病死了。皇甫嵩前往京城,只有一个原因,皇甫嵩是汉室忠臣,只要是朝廷诏令,一定遵循,正如没有汉灵帝的诏书,他不会主动进攻董卓一样。现在就算是董卓执政,可只要是盖着皇帝的印章,自己就应该维护皇帝的威信。就算是前方是死地,皇甫嵩也蹈死不顾。有这个毛病的不但是皇甫嵩,和皇甫嵩齐名的汉末将领朱隽也有。董卓死后,郭汜、李漼掌握朝廷,屠杀百官,互相攻杀。当时朱隽担任河南尹,曾经和徐州刺史陶谦等人联合,图谋起兵征讨郭汜等人。当时共同盟誓的有十多家州郡长官,俨然又是一次关东诸将盟会。而盟主就是德高望重,能征惯战的朱隽。消息传到长安,郭汜等人非常恐惧。可是,谋士贾诩却认为朱隽等人不足惧,为什么呢?因为朱隽是汉室忠臣。

于是,郭汜假托汉献帝颁布了一到圣旨,宣召朱隽到中央担任太仆一职。圣旨传到朱隽手中,各路诸侯都说绝对不能入关,圣旨又不是皇帝的意思。可是朱隽说:“以君召臣,义不俟驾,况天子诏乎!且漼、汜小竖,樊稠庸兒,无他远略,又势力相敌,变难必作。吾乘其间,大事可济。”朱隽认为,现在是皇帝宣召臣子,自己前往听命是义不容辞的事情。况且郭汜、李漼等人都没有什么远见,以后一定会相互进攻,只要抓住机会,就可以在中间成就大事,剿灭叛贼,稳定朝纲。可是,等到朱隽回到长安,人家就把朱隽给囚禁了起来。没有兵权,什么也是瞎忙。当看到皇帝和公卿被郭汜、李漼挟持、蹂躏,朱隽后悔莫及,惭愧恼怒恨,活活气死了。皇甫嵩和朱隽,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可是却缺乏足够的政治远见,更谈不上什么政治手腕。于是,拘泥于所谓的君臣大义,却罔顾天下的危局,最终误己误国,伤心而死。

标签: 黄巾军皇甫嵩董卓三国

更多文章

  • 汉末名将皇甫嵩:统帅曹操,刘备,孙坚的老领导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皇甫嵩,曹操,刘备,

    皇甫嵩,东汉末年的超级指挥官,直接参与并指挥了,消灭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三国时期的名人曹操、董卓都只是在皇甫嵩手下混口饭吃,可惜对政治不感冒,随着汉献帝被董卓、王允、李傕郭汜抢婚,皇甫嵩想反又不敢,在矛盾中痛苦的结束了自己的名将生涯。将门世家,精忠爱国皇甫嵩,字义真,宁夏彭阳人,彭阳和董卓的甘肃岷县有

  • 朱儁的实力那么的强大 为何他就是斗不过曹操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儁,曹操

    还不知道:朱儁为什么斗不过曹操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的朱儁,他一生取得了无数战争的胜利,他也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成就。甚至后来的刘备也曾跟着他做事,这可以显示出当时朱儁的实力有多么的强大。朱是汉代为数不多的有名人物之一。他像皇莆嵩一样忠于汉朝,为汉朝做出

  • 一代名将朱儁的一生,寒门出生,愤懑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儁

    寒门出身朱儁少年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曾经以贩买缯为家业,朱儁因孝养母亲而远近闻名。其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与朱儁同县的周规在之前受征辟时曾向公府借钱百万以整饰衣冠。后来周规家贫不能偿还,朱儁于是以母亲的缯帛去为周规还债。朱儁母亲因此十分愤恨并怪责他。朱儁却以先贫后富的道理安慰她。本县县长度

  • 三国演义出身寒门的朱儁为人仗义疏财孝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儁为人仗义疏财孝顺

    朱儁,是东汉末年名将,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上虞)人。他出身寒门,父亲早亡,母亲靠贩卖缯帛为生,而他从小就孝敬奉养母亲,此外为人仗义疏财,所以远近闻名。朱儁先是被县长推荐,在郡里任职,后又成为太守的主簿。之后,太守换为了徐珪,他举了朱儁为孝廉,因此他升任县令,政绩不错。等到交州出现了谋反叛乱,而当地郡

  • 耿夔:东汉将领,因击败北匈奴军而被封为粟邑侯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耿夔,东汉

    耿夔,字定公,生卒年不详,挟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建威大将军耿弇的侄子,五官中郎将、大司农耿国次子,东汉将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永元元年(89年),任车骑将军窦宪的假司马,随军攻打北匈奴,大败北匈奴军。永元三年(91年),耿夔与司马任尚再败北匈奴军,因

  • 郭泰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党锢之祸时他是如何幸免于难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郭泰,汉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郭泰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宦官最为猖獗的时期之一。东汉从和帝刘肇开始,由于在位的皇帝年龄小,国政往往操之于母后之手,而母后当权往往又依赖外戚。当皇帝长大成人,要想亲政,就只能依靠朝夕相处的宦官。因此

  • 太平广记·卷十一·神仙·栾巴原文是什么内容?如何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平广记,宋朝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

  • 栾巴:东汉权宦,呼风唤雨权倾朝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栾巴,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栾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栾巴,字叔元,东汉魏郡内黄(今属河南安阳,一说蜀郡人)人,精通道术。汉顺帝在位时期净身,任职给事掖庭、补黄门令。栾巴性情耿直,博览经典,从不和其他宦官交往。栾巴因身体原因,请求辞官。汉顺帝没有准奏,而是把他提拔为郎中,后

  • 竟会道术,堪称牛人的栾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栾巴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栾(luán)巴是四川成都人,年轻时就爱好道术,不关心世间的事。当时的太守很恭敬地来见栾巴,请他屈就功曹的职务,太守以老师、朋友的礼仪接待栾巴。栾巴上任以后,有一天太守对栾巴说:“我听说你有道术,能不能让我看见一件新奇的事呢?”栾巴说:“可以。”说罢就端坐着退进墙壁里去了,墙

  • 西汉著名农业学家赵过发明创新的代田法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过,农业学家,西汉

    赵过,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农业学家,任搜粟都尉之职,赵过发明创新的代田法,对中国后世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过的成就,就是独创了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性的代田法,赵过代田法能显著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有效的缓解了当时汉武帝连年征战所造成的温饱问题。现代农业的垄沟就是从赵过代田法变迁来的,赵过为代田法专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