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刘备取成都为什么不用庞统的上策?

揭秘:刘备取成都为什么不用庞统的上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44 更新时间:2024/2/10 18:45:07

庞统给刘备出的上中下三条计策:上策是昼夜兼道,在刘璋猝不及防时,直取成都;中策是装作回荆州,将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骗来杀掉,夺取白水关,然后进兵成都;下策是退回到白帝城,和荆州结合起来,再想办法图川。刘备最终采取了庞统献上的中策。

上策太险,一旦不成会全军覆没

庞统的上策是:“暗中选派精锐兵马,日夜兼程从小路捷径奔袭成都。刘璋没有战略才能,又向来缺乏守备措施,我们大军突然到达,一举便可平定成都。”实行这个计策的关键点在于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在不被敌人觉察的情况下兵临城下,同时要一战解决问题。但实行这个计策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万一中途有个变故,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首先是兵马问题,刘备本来兵马就不多,再要从中挑选出来一部分,能有多人兵马攻城?即便是刘璋这个人再无能,平常缺乏守备措施,这力量相差悬殊,列阵交战都没有任何胜算,何况是要攻城!再说了,刘璋好歹也是一方诸侯,总不能连一个忠勇之将也没有吧?其次是行军路线,直取成都要绕过白水、涪城、绵竹、雒城才能到达成都。

网络配图

要想绕开这条大道走捷径小道,一旦暴露行踪就会遭到攻击。至少,战役的突然性也就失去了。再就是一战解决问题,雒城离成都只有五十里,战役稍一迟延,必将遭到前后夹击。就刘备这点儿兵马,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定是全军覆没,连一个退路都没有。如果是刘备亲自带兵前来,出现意外将无路可走。假如刘备留在葭萌,精兵已经分走,剩下些弱兵同样不是招架挨打吗?所以,刘备是要考虑风险的,这种冒险行为刘备不采纳应在情理之中。

虽然说打仗就要冒风险,过去不是有个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吗?但这两个战例都是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进行的,和刘备所处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项羽破釜沉舟,是诸侯都在避战,也就是等着章邯各个击破,而章邯一旦得到赵地,项羽等联军只能是被动挨打,失败的后果就是灭族。韩信的背水一战,走的是井陉口,本来就没有退路,还不如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刘备有退路,因为刘璋是要送他走。一旦开打,两人就撕破脸,不成功可真是进退无路了。

还有,两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庞统仅仅从战役层面来考虑问题,就是以最快的方式取得成都;而刘备是从战略层面考虑问题,既要夺取成都,还要考虑获取益州全境,将荆州和益州连成一体。所以,在庞统看来这是上策,在刘备这里并不一定就是上策。

中策最终实行,实际最为稳妥有利

庞统的中策是让刘备率领大军来到白水关,号称是要返回荆州,然后通知白水关守将前来作别。白水关守将是杨怀和高沛,两人本来就敬佩刘备的威名,建议打发刘备走的意见又是他们提出来的,听到刘备要走,心里必然高兴。这样一来,两人就会轻装前来,只要他们来,就将他们扣押,趁机收编他们的军队,进而兵发成都。刘备同意了这个中策。

网络配图

刘备入川是得到刘璋手下张松法正等人暗中支持的,张松暴露后,被刘璋杀掉。刘璋命令各关将领不要再把文书传送给刘备。刘备将白水关督军杨怀和守将高沛招来,以这个理由将他俩杀了。刘备进入关内,将守关将士的妻子儿女押做人质,趁机收编了这只部队,让黄忠和卓膺带领他们向成都进攻。在绵竹,督军李严又率领众将投降了刘备,刘备军力更加强大,很快来到了成都很近的雒城。在雒城,刘备围而不攻,一年后雒城破,刘备来到成都城下,十几天后刘璋出城投降。

实际上,刘备走这条路线最为有利,攻下白水关,刘备既得了地又得了兵,攻下绵竹,刘备同样是既得了城又得了兵。围困雒城一年,虽然时间长了一点,并不是刘备没有能力早一点攻下来,实际是刘备的一种策略,那就是让刘璋不能分兵,腾出时间给诸葛亮、张飞等人攻城略地。等到成都打下来,益州的大部分城池已经掌握在刘备手中了。可见,这条路线是既稳妥又获利最多。

其实下策之外还有下下策

庞统的下策是让刘备率军退回到白帝城,连接荆州积蓄势力,慢慢图谋杀回成都。实际上,这个下策也不是一无是处,白帝城也属于蜀地,来到这儿后,马上从荆州调兵掠城占地,同样能够得川。由于刘璋昏暗无能,北部又有一个张鲁要防,他很难做出一个防住刘备的战略计划。即便是真要出兵应战,益州内部大臣将领各怀鬼胎,也很难说那时候就不会出法正、李严,来一个像绵竹一样的临阵倒戈。而这样计策的实施,虽然是慢一点,倒也稳妥。所以说,这下策也有可取之处。

除了这上中下三策,庞统还暗示了另一种情况,这就是等待不作为,也可以称之为下下策。庞统的话是这样说的:“如果犹豫不决,长久滞留此地,就将深陷困境,于理是难以长久的。”庞统这话虽然有让刘备赶快决断的意思,但说的也是实情。当然,刘备是战略家,又是从无数阵仗中拼杀出来的人,是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网络配图

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刘备这个人好像没有多少本事,只不过是沾了皇叔名号的光,武靠着关羽、张飞的帮衬,文靠着诸葛亮的谋划,才让他有所成就。可真要回到史实当中看看,刘备还真不愧是天下枭雄,并不是浪得虚名。取成都用的虽然是庞统说的中策,可实行起来却是一种大框架大战略。也难怪他能在打下成都后短短时间内拥有益州全境,这就是一个主公和谋士的区别。

不管是上策还是中策,刘备用的都是庞统的计策,只不过是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做出的选择也不同。这不像有些领导,一定要把下属的意见换一个说法,或者是换一个说法变成他自己的意见才来实行,一定要显得比别人高明。实际上,能用人的领导才是最高明的领导,也是最有才能的人。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庞统周瑜是什么关系 庞统周瑜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周瑜

    对于周瑜和庞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只知道庞统擅长于使用计策,而且大多都是害人的毒计,不过他的才能却能和诸葛亮齐名,只是比诸葛亮更为骄傲罢了。而周瑜这个人相信所有人都不会陌生,三国时期他几乎能和诸葛亮齐名。他的出众的才华可是被很多的人称赞的。网络配图虽然在史料的记载之中他在最后由于心胸狭窄,

  • 诸葛亮和庞统谁厉害 庞统死亡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庞统

    诸葛亮先请庞统,后又想废庞统诸葛亮能帮刘备拿下荆州,面对“民强地险”的西川却无计可施。既不知如何劝说假装仁义的刘备篡夺刘璋,也不敢为西川再打一场赤壁大战了。于是他就借吊孝周瑜之机去东吴请比自己高一筹的庞统。(这里孔明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在刘家宗亲面前继续恪守疏不间亲,以掩饰异志,保持愚忠形象。)此后,两

  • 刘备爱才如命为何最终要杀庞统?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

    刘备胯下的战马,是三国历史上与赤兔马齐名的“的卢马”,这匹马原来为张武所有,后来赵云杀了张武夺回此马。刘备欲将的卢献于刘表,刘表的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还以张武之死为佐证,吓得刘表又把马还给了刘备。刘备见刘表不要,就自己骑着。伊籍看到了也说此马妨主,刘备

  • 三国历史上大将庞统是不是故意死在益州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庞统

    三国的庞统是怎么死的?庞统的死因和被诸葛亮妒忌有关系?又有人说,庞统是故意死在益州的?庞统当然不是故意死在益州的,历史上庞统为施展自己的才华,先去投奔了孙吴,因貌丑恃才而骄不被接纳,才投奔刘备,最初也不受重视,后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

  • 如没诸葛亮庞统法正刘备就是别人嘴里一道菜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

    虽然在汉末的诸侯中,很多人出身都不是有经验的军事将领起家的,在战争的经验上面不分伯仲,但是在随后的时间中,袁绍、曹操等人迅速地成长起来,进而据有一方基业,天下布武,而刘备的成长速度太慢了,一直到晚年,在军事才能上面也是很菜的,要是没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的帮助,刘备就是个渣!网络配图纵观刘备的征战史,

  • 顶尖谋臣凤雏庞统与刘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庞统

    自古以来有力者可以争天下,有德者可以服天下人,刘备的争霸之路是崎岖不平的,因为他实力不足,不能用实力横扫天下,不能如同曹操一般虎视天下,刘备能做的也就只有以德服人。刘备虽然才干不足,能力一般,但是他的德行是受到无数人肯定的,虽然在演义之中,刘备的德已经到了近乎虚伪的程度,但是在当时却是没有多少人不称

  • 攻下成都后庞统说了啥子?刘备竟让他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庞统

    三国时期,在庞统的帮助下,刘备成功夺取成都,开始了他人生的巅峰之旅。可是在攻下成都之后,一向严谨、城府颇深的刘备也忍不住得意起来。刘备大摆筵席,置酒作乐,并且对群臣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庞统冷冷的回答:“伐人之国而以为乐,不可久矣。”刘备一听大怒,说,周武王伐纣,那也是前歌后舞,难道他就不是仁

  • 庞统之死的隐情 为何死活不听诸葛亮和刘备劝告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庞统

    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卧龙 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在《三国演义》中,庞统辅佐刘备的时间并不长。但功勋却不小,特别是献计征蜀为刘备占取益州立下了头功。只可惜在落凤坡,被飞箭射中不幸陨落,时年三十六岁。诸葛亮曾经算太乙、观乾象,看出将帅身上多凶少吉,故书信告之:“切宜谨慎”

  • 东汉末年著名谋士庞统的连环计被谁识破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庞统的连环计被谁识破的

    庞统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庞统生于公元179年,卒于公元214年,庞统是湖北襄阳人。早年见,庞统身为庞德公的从子,跟随庞德公左右。庞统还没有名气之时,庞德公知道庞统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人,便将庞统推荐给了好友司马徽。庞统二十岁的时候,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见庞统老实木讷,看上去一点也不聪明。庞统拜见司马

  • 诸葛亮眼中能和庞统并列的一位蜀汉名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庞统

    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人物,适当的虚伪是必须的,特别是在三国这个乱世中,绝对的正直是成不了大事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刘备这个人物。也许他没有曹操的霸气,没有公瑾的用兵,没有诸葛的远谋,但他依然有着非凡的魅力,让我着迷。也许有人会问我喜欢刘备什么地方?是他的仁义?是他的对汉室的忠心?还是什么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