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庞统曾劝刘备于宴席中挟持刘璋,刘备为何拒绝了?

庞统曾劝刘备于宴席中挟持刘璋,刘备为何拒绝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127 更新时间:2024/4/16 19:08:52

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荆州四郡,并等待机会进图益州。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刘璋张松前往与曹操交好,但张松没有受到曹操礼待,回蜀后劝谏刘璋与曹操断绝,而与刘备交好。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闻曹操要率军进取汉中,非常担忧,张松建议刘璋邀请刘备入川,让其攻打张鲁,防卫益州。刘璋于是派遣法正孟达领兵四千人迎接刘备,刘备率领庞统、黄忠、魏延、卓膺等将领入川。

不久之后,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劝刘备于宴席中挟持刘璋,但刘备以自己初来蜀中恩信未立为由而拒绝。刘璋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增拨给刘备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连战略要隘白水关也交给他督理,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刘璋交代完毕,就回了成都,刘备则率部到了葭萌关。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进入益州后,刘备放弃了袭击刘璋的机会。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入川后,为何放弃袭击刘璋的机会,他到底怎么想的?

首先,众所周知,擒贼先擒王,在刘备入川后,完全可以在宴席中挟持甚至除掉刘璋。在此基础上,益州上下将群龙无首,刘备也不用经过数年的苦战才拿下巴蜀之地了。在刘备之前,项羽正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这才失去了除掉刘邦的最好机会,从而最终被刘邦消灭。正是因为项羽的前车之鉴,所以庞统劝刘备于宴席中挟持刘璋,但是,这一计策遭到了刘备的拒绝。对此,可能很多人要问了,既然刘备不肯袭击刘璋,那他入川的目的是什么?

在笔者看来,刘备入川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开疆扩土,虽然刘备当时拥有了荆州的数郡之地,不过,刘备的地盘,依然和曹操、孙权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更何况,按照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构想,刘备想要成就帝王之业,必须要拥有荆州、益州这两个州,尤其是天府之国的益州,更是不容错失的地盘。因此,对于刘备来说,想要夺取益州的态度,无疑是十分明确的。当然,因为自己初来蜀中,恩信未立,所以刘备拒绝袭击刘璋。

《三国志·庞统传》中记载:“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刘璋迎接刘备入川,并于涪城招待刘备,张松、法正、法正都建议刘备在宴会上袭击刘璋。拿下刘璋之后,刘备就可以不用过多的使用兵将一城一池的攻打,轻而易举的就能占据益州,但刘备并没有选择这么做。

按《三国志·刘备传》中记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张)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对于刘备来说,进入益州的当务之急,不是立即夺取益州,更不是讨伐汉中张鲁,而是“厚树恩德,以收众心”。自东汉末年以来,刘备经历了数十年的拼搏,深刻明白一个道理,攻城略地容易,但是,想要长期占据一个地区,就必须获得百姓和士族的支持,也即让大家心悦诚服。徐州牧陶谦临终之际,将徐州让给了刘备。但是,刘备在徐州没有什么根基,只是因为机缘巧合,这才不费吹灰之力拥有一州之地,可是,等到吕布到来后,缺乏根基的刘备,可谓不堪一击,只能去投奔曹操。

同样的道理,如果刘备突然袭击刘璋,确实有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夺取益州的目的。但是,对于刘璋的手下,尤其是益州的百姓和将士,显然难以会对刘备心悦诚服,如果曹操之后进攻益州的话,那么缺乏根基的刘备,很可能重蹈徐州的覆辙。正是因为之前的经验教训,促使刘备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现在益州树立自己的威望和形象,以此获得更多益州士族和百姓的支持,如果可以获得这些人的支持,那么不袭击刘璋,同样可以实现攻占巴蜀之地的目的。

另一方面,对于一向仁义的刘备,也不愿意为了缩短夺取益州的过程,就做出袭击刘璋的行为,这无疑会让刘备因小失大的。东汉末年,孔融遇到困难时,竟会想到求救于当时只是个平原令的刘备,在感叹“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乎”后,刘备便倾力救孔融,救陶谦。

最后,来到荆州后,刘备同样坚持以仁义立身,比如面对曹操大军的追击,刘备就不愿意放弃跟随自己的百姓。正是因为刘备的这一品质,他的身边才能获得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庞统等文臣武将的辅佐。在此基础上,如果刘备刚进入益州就袭击刘璋,不仅会遭到天下仁人志士的攻击,也会引起自己手下的不满。换而言之,刘备虽然想要得到益州,但他要的,不仅仅将益州占领,刘备更想要的,是益州百姓以及各个士族心悦诚服的拥戴,比起袭杀刘璋得来的益州,这样更能使益州趋向于稳定。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攻打孙权,孙权向刘备求救,刘备于是向刘璋请求增兵一万,但刘璋只答应给刘备兵四千。张松见刘备要回荆州,写信劝刘备留下,但被哥哥张肃发现,张肃将张松举报后,刘璋将张松处死,刘璋下令守关将领之文书不要再送达刘备。在益州牧刘璋率先发难的背景下,刘备才正式起兵。对于刘璋来说,处死张松等人的行为,无疑给了刘备发兵的口实。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召白水督杨怀、高沛,责备他们对客人无礼,把这两人处斩。刘备率领军队直接进驻关头,吞并了杨怀、高沛的部队。继续进军,占领涪城,这意味着益州之战的爆发。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刘备于公元211年入川后,先“厚树恩德,以收众心”,等了一年后,刘备才正式起兵攻打益州。

标签: 三国刘璋

更多文章

  • 蜀国兴盛的第一功臣,只可惜庞统死得太早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庞统,三国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庞统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刘备占据荆州,领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但他在任期间不理县务,被免官。此时,东吴鲁肃写信给刘备,告诉刘备庞统不是百里之才。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经过一番交流过后,刘备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

  • 庞统在蜀汉的地位为什么不如诸葛亮?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庞统,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庞统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提起三国有名的战役,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兵家战役中的成功典范,更重要的是这场战役是双方心理的较量,是智慧的较量。这场战役的核心人物——诸葛亮手持羽扇草船借箭以及借东风的计谋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

  • 庞统如果没死那么早,三国格局会有哪些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庞统

    就连东汉末年群雄中最厉害的曹操,手下出谋划策的谋臣如云,在赤壁之战惨败之后曹操哀叹如果郭嘉在我不会这样惨败。前秦苻坚绝对是一代英主,励精图治统一北方,可惜头号智囊王猛的过早去世,让苻坚一意孤行进攻东晋,结果淝水之战一败涂地,苻坚很快身死国灭,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大好机会。庞统如果不死, 那么诸葛亮、张飞

  • 如果庞统没死,他会代替诸葛亮的位置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庞统,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人众多一流人才中,庞统也是大名鼎鼎,和诸葛亮不相上下。就连民间都说: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平天下。意思就是天下人才虽然多,但只要有了诸葛亮和庞统中的任何一个,天下唾手可得。由此可见,庞统的名气也不是虚的。刘备在得到

  • 在庞统看来,刘备为什么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庞统,蜀汉

    对庞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奸臣乱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很多人因此而选择了反抗,天下陷入了一片混战之中。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之中,一些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想要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番事业,成为最终的赢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混战,最终刘备、曹操和孙

  • 足智多谋的庞统为何没有算到有人埋伏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庞统

    庞统,的确是三国时期的“人中之凤”。然长相丑陋,给人印象很一般,朴素,愚钝。而且为人喜好评价人,说话随意性还大。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评价陆绩,顾劭。喜欢高谈评论别人。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蜀主醉,怒斥。――人众面前直言,是对蜀主不够尊重。唯颖川隐

  • 庞统的去世对刘备的影响有多大?断送了蜀国的前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庞统

    相信一说起三国,大多数人对这段历史都非常熟悉,不论是从电视剧还是从书本当中所了解到的知识都非常详细。尤其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蜀国的刘备,这个人无论是从谋略上面还是从其他方面来讲,都比较处于弱势,可是依然能够在三国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他得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在蜀国政权前期的发展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 庞统对于蜀汉而言是怎样的存在?为什么说他和孔明缺一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庞统,蜀汉

    你真的了解庞统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相信一说起三国,大多数人对这段历史都非常熟悉,不论是从电视剧还是从书本当中所了解到的知识都非常详细。尤其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蜀国的刘备,这个人无论是从谋略上面还是从其他方面来讲,都比较处于弱势,可是依然能够在三国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他

  • 庞统和诸葛亮谁更的得到刘备的信任与认可?庞统与诸葛亮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庞统,蜀汉

    庞统,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说起蜀国的军师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般都是诸葛亮,但蜀国还有一位能媲美诸葛亮的谋士一直被大家忽略,这个人就是庞统。而且按照战功来说的话庞统可能还略胜诸葛亮一筹,无奈庞统英年早逝所以影响力没有诸葛亮那么大。不过庞统的死刘备也要附上一定责任,当年庞统在吴

  • 中国智慧故事之庞统察虚巧断案,该故事揭露了什么哲学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庞统察虚巧断案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庞统察虚巧断案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三国时期,庞统(公元179-214年)曾经担任过县令。一天,当地一大户人家的弟兄俩,因为家事打起架来,两人越想越生气,都认为错在对方,就跑到县府告状。在公堂上,吵吵嚷嚷,争论不休。庞统听了有点不耐烦,大声斥责道:“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