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为什么能够得到诸葛亮的重视 姜维有什么独特之处

姜维为什么能够得到诸葛亮的重视 姜维有什么独特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222 更新时间:2024/2/12 10:23:13

很多人都不了解姜维诸葛亮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我们知道姜维是后三国时代不可否认的人才,其人武双全,为蜀汉政权做出了不朽功绩。可以说延续了蜀汉政权存在的时间。

三国演义当中的姜维

姜维是在诸葛亮北伐过程当中被迫投降诸葛亮的,诸葛亮曾经也吃过姜维的亏,诸葛亮认为姜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才设计收服了姜维并且直到临死前一直都在努力地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一一传授给了姜维,我认为诸葛亮看到了姜维身上不同于人的能力,同时为了蜀汉政权的发展需要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朝中许多大臣年龄已经不占优势,姜维的出现让诸葛亮看到了蜀汉政权存在下去的希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多年的北伐一直未有进展,所以诸葛亮会无比的重视姜维。毕竟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需要姜维这样的人才,既年轻又能干,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很多人不赞成诸葛亮北伐,以为北伐会加速蜀汉政权的灭亡,我不这么认为,我赞成诸葛亮北伐,原因在于三国当中最弱的是蜀国,继承人当中最不起眼的也是蜀国,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如果不北伐,随时都有被东吴和曹魏政权吞并的可能,蜀汉政权刚在刘备时期建立的一点基业可能面临烟消云散的潜在危机,所以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是明智之举,增加了蜀汉政权的存在感,无形中延续了蜀汉政权存在的时间。

诸葛亮希望姜维能够继续继承自己北伐的志愿,不负众望的姜维重新安排了北伐的计划,在剑门关修筑了防御曹魏政权的城墙,有利的控固了蜀汉政权的边防。

早期的姜维

至于姜维为什么要进行北伐,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就是姜维是继承了自己的师父诸葛亮北伐的遗愿得,为了诸葛亮的托付,姜维会选择北伐;其二是作为后三国时代的聪明人的姜维看到了只有再次进行北伐,才能保护蜀汉政权存的安然无恙,才能确保蜀汉政权不被东吴和曹魏政权吞并;其三是魏蜀吴三国多年的相互之间的战争,由于无暇顾及周边少数民族的发展趋势,给予了这些势力不断壮大的时间,所以姜维在北伐时会将胡人全部迁到了四川生活,无形中削弱了这股势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姜维对历史是有贡献的;其四就是如果不北伐,将士们的意志会慢慢的消耗殆尽,一旦有紧急情况会无法应对;其五是诸葛亮是托孤大臣,也是开国元勋,在蜀汉政权当中的地位是无人能够撼动的,但是自己确是诸葛亮北伐过程当中收服的,没有战绩和功劳是无法在蜀汉政权当中立足的,所以姜维会选择北伐。

然而,实际上姜维并没有得到蜀汉朝廷的部分官员的认可,以至于姜维每次北伐都是只带着不超过一万的兵力。对于长途跋涉作战,姜维的结果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综上分析可知,姜维能够得到诸葛亮的重视,是自己的能力突出的原因,是智慧得到了诸葛亮以及蜀汉其他大臣的认可。

标签: 姜维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谨慎又从来不冒险 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爱冒险的姜维做徒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姜维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姜维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谨慎而且从来不冒险的人,但是他却看中了姜维这个徒弟,姜维这一辈子都在搞冒险主义,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选姜维做自己的徒弟呢?首先在蜀汉后期。除了蒋琬和费祎之后,只有姜维能够担得起大任。姜维实力不差,只不过

  • 姜维的军事策略是什么?为什么他会丢失汉中?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维,蜀汉

    姜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历史上真实的魏延可不是一个莽夫,他武力值很高,而且还是一个有着卓越军事才能的良将。当刘备夺取汉中准备回成都时,准备安排汉中的防御工作,汉中作为西川的门户,对于蜀汉帝国来说意义非凡,守住了汉中就能够拒敌于国门之外。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位

  • 姜维很有军事才能,为何他却没能守住汉中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姜维

    历史上真实的魏延可不是一个莽夫,他武力值很高,而且还是一个有着卓越军事才能的良将。当刘备夺取汉中准备回成都时,准备安排汉中的防御工作,汉中作为西川的门户,对于蜀汉帝国来说意义非凡,守住了汉中就能够拒敌于国门之外。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位置非张飞莫属,张飞本人也有意出任汉中太守,与关羽统领荆州遥相呼应。然而

  • 陆逊势力有多大?孙权一半宦官都是陆逊的亲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权,陆逊

    陆逊与孙权之间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每当拿起那份陆家亲戚图,孙权的手总在哆嗦,这可是一双打猎时曾经与野兽格斗的手啊!本来,陆逊并没有这么多的亲戚。可是,亲戚关系具有传导性。孙权上朝,看到满朝重臣一多半是这人的亲戚,整个人都不好了例如张昭,本来与陆逊是普通同事关系,甚至二人利益冲突,因为他们一个是前朝遗

  • 揭秘:夷陵战役刘备惨败给陆逊的致命失误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夷陵之战,刘备,陆逊

    “七百里连营”背后的谜案,刘备惨败给陆逊的最大失误是什么?公元221年7月至222年8月进行的吴蜀夷陵战役,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有关此次战役的许多情况,已经有很多的论著。在这次战役中,刘备的“七百里连营”遭到军史界的一致批评,认为这是刘备在本次战役中犯的一个重大错误——连营七百里,分散兵力

  • 书生拜将陆逊:破刘胜曹赢关羽为何被孙权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陆逊,关羽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诗句,表达诗人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战争似乎与书生无关,但历史一次次的证明,书生也能成为一代名将。之前编者独孤雁曾介绍过大破金兵三十万的南宋名臣虞允文,本文介绍另一位三国时期的书生名将,他就是陆逊。陆逊,本名陆议,字伯

  • 三国战役简介:陆逊是怎样火烧连营破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陆逊,刘备,火烧连营

    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蜀汉,一时传说纷纷,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了。汉中王刘备还真的为献帝举行了丧礼。大臣们认为既然汉献帝已经死去,刘备是汉家皇室后代,理应接替皇位。公元221年,汉中王正式在成都即皇位,就是汉昭烈帝。因为他统治的地区在蜀(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甘肃一部分),历史上称为蜀汉或者

  • 吕蒙临死时为何荐朱然而不荐功劳更大的陆逊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蒙,朱然,陆逊

    据史记载,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观此,我心里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吕蒙不推荐陆逊呢?是朱然更有潜质?是陆逊之才不及朱然?是出于朱然与孙权有发小之谊的考虑?还是另有隐情?另外,吕蒙去世前不久,荆州之战前,为什么

  • 名将陆逊:破刘胜曹赢关羽为何最终被孙权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名将,陆逊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诗句,表达诗人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战争似乎与书生无关,但历史一次次的证明,书生也能成为一代名将。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出生于183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家是江东的四大士族(张朱顾陆)之一,陆逊自幼丧父,跟

  • 解析三国陆逊与孙尚香孙策及吕蒙之间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陆逊,孙尚香,孙策

    陆逊孙尚香陆逊曾不止一次的想起那个女子,她一身红衣,策马浅笑,眉目中是窥不尽的明媚张扬。宛如那年府中初见,她略一点头,抿唇笑笑,轻唤一声:公子有礼。孙尚香像陆逊有时后悔,想自己生于江东世家,小有才名,虽比不得孙仲谋那般奕奕风姿,谈吐气度倒也不输常人。怎奈自入孙权府上,便一直未立大功,好不容易挣出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