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延一生有何战绩?他到底该不该死?

魏延一生有何战绩?他到底该不该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556 更新时间:2024/1/23 3:05:26

魏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234年秋,垂危之际的诸葛亮自知难以活着回到汉中,预托死后的军事。决定由杨仪暂时指挥全军撤退,而由魏延断后。在这里诸葛亮已经预见到了魏延可能不服从命令,其措施就是尽可能减小因此而造成的损失。至於魏延后来,擅自提前回师并将栈道烧断,几乎置杨仪的蜀军主力于死地,还公然指挥部队进攻杨仪,导致失败被斩,这不是事前所能预见到的,诸葛亮不是神。总之此种内耗,对蜀国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当时诸葛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防患于未然?

没有必要往前翻的太多。诸葛亮自比管仲,对历史当然不糊涂,更应清楚汉朝的典故。刘邦论建国时说过:我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的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所以取得天下。萧何跟刘邦起事,张良是贵族,就不用再说了,只有韩信例外。其先不过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后为执戟郎,就是到了高祖手下也才混个治粟都尉而已,没办法只好开溜。等到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被逼无奈拜其为帅时,发现一个最要命的问题,韩信没有任何资格、威望可以服众!甭提将官,连士兵都不认识他是谁,谈何指挥部队打仗?高祖不愧为开国之君,自有其办法。沐浴、斋戒、筑拜将坛,登台拜帅!将威望、权力一并交到韩信手上。以汉王的身份压服全军。才有了西汉二百余年的天下。

要眼见为实?公元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不论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那就是不能把蜀给魏、吴,哪怕今后天下不姓刘!因夷陵战败,蜀国危如鹅卵,再经不起任何的损失。避免内耗,团结一致更显得重要了,刘备深知这点。此时的诸葛亮是丞相,已有相当的资历和威信了,足以服众。但刘备还是不放心,当众吩咐诸葛亮: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并写诏书告其子: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坦诚,使蜀汉的群臣百姓上下一心。让诸葛亮全力对外,无后顾之忧

诸葛亮再怎么也学会了吧。把大权交给何人,诸葛亮心中已有人选。蒋琬是其遗命中指定的治国继承人,但诸葛亮也清楚蒋琬是萧何式的人物。而统军打仗需要的是韩信。杨仪、魏延自身的不足,担当不了这个大任。诸葛亮临死让杨仪指挥全军撤退只是个权宜之计。姜维

才是其所选,故诸葛亮以其才学,倾囊相教。姜维此时身为护军,有一定的资本、声威,就看诸葛亮用什么方式提拔了。若象高祖、先帝一样扶其上马,并送上一程的话,魏延纵使不服气的话,那种内耗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要小的多。等到姜维北伐中原的时候,若有魏延等辅佐的话,就不会孤掌难鸣了。而诸葛亮明知却不为,到底是因为什么?来不及了?怕不是这么回事吧。连司马懿与蜀使谈天仅凭食少事烦一句话都猜出诸葛亮活不长,孔明岂能想不到。

是因诸葛亮的地位所决定的。皇帝是后主刘禅,天下不是诸葛家的!诸葛亮深知军权的重要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诸葛亮摄一国之政,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武候以坦荡胸怀,立了一代君臣师表。但不能保证别人也如此。姜维后来也做的不差,足见诸葛亮有相当的眼力。但诸葛亮不能代行君事,登台拜帅,把一国之事托与他人。这是蜀国之主刘禅应该做的事情,但刘禅没做!刘禅是一个宽厚之主,却不是个明君。祖上做的、父亲教的,是一样没学会。今天我们只看见了手摇羽扇神采飞扬的诸葛亮,而那时的孔明得处处谨慎,日日思虑。

诸葛亮不是仙人,更不是神。周公式的流言可以让其粉身碎骨!诸葛亮以其诚、公,对得起刘备,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他的家人与朋友僚属,也对得起他自己,无愧于生平的抱负。

当一回事后专家,在所有情况都已知下,叩心自问,你能比诸葛亮做的更好,把蜀军平安送回家?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诸葛亮可以不是军事家、不是政治家。但就凭其鞠其躬,尽其瘁,出师未捷而身先死,就可名垂华夏。风雨沧桑洗历史,诸葛武候做个正直、智慧、善良的人,终有后人来凭吊。

标签: 魏延三国

更多文章

  • 蜀汉四大军功封侯之中 魏延的南郑侯含金量为什么是最高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延,南郑候

    还不知道:魏延南郑侯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通典》记载:“魏与吴蜀,多依汉制。”吴蜀魏三国在官职、军职、爵位等方面大多遵循汉制,比如两汉爵位有列侯和关内侯之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列侯有食邑之地,而关内侯没有食邑、纯粹只是一个荣誉称号而已);列侯从高到低分别

  • 蜀汉后期无将,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延,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魏延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诸葛亮看不上魏延,这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让人想不通的是,从诸葛亮第一次看见魏延的时候,心里就憋着一股劲,想要除掉魏延,这又是为什么?有的人从心理学推测,这并不是魏延自身的问题,而是因为魏延特别像一个人,而这个

  • 马岱在杀了魏延之后到底去了哪里 马岱最后葬在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岱,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马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临死前,感觉时日无多,便开始交待后事,诸葛亮依次叫了三个人,先是姜维,将自已所记兵书、阵法、兵器都传给姜维;接着找来马岱,授以密计,并嘱付死后按计行事;最后找来杨仪,并授予锦囊一个,告知死后魏延必谋反,等魏延反时,可拆开

  • 诸葛亮为何要杀魏延?这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决定?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到诸葛卧龙,我们都知道他草船借箭的机智、七擒孟获的仁慈、空城计喝退司马懿的胆量。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诸葛亮到后期也开始犯错了,大家一定会想错误的估计了马谡的实力任用马谡去守街亭,结果导致街亭失守,最后致使北伐失败。马谡年轻是才气

  • 魏延被杀到底死得冤不冤 为何史书上没有记载魏延的罪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蜀汉,魏延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延之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和曹操相持数月后,终于占据了汉中,接着刘备即位汉中王。刘备在回成都时。考虑要选拔一员重将镇守汉中,当时普遍认为,张飞是最佳人选,但出人意料的是,刘备看中了另外一人,提拔他为“汉中镇远大将军”,领汉中太守。

  • 诸葛亮为何不采纳魏延的“奇袭子午谷”?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诸葛亮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诸葛亮之所以先南征而后北伐,是想在荡平后院之患,把扰乱边庭的南方少数民族平定下来,再腾出手来进行战略反攻,出祁山,过秦岭,兵临渭水,直逼长安。想步曹操官渡之战、周瑜赤壁之战的后尘,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战

  • 魏延为什么宁愿死都不投靠曹魏 原因有两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魏延,蜀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延不投魏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魏延在魏国无法获得对应的军事职位。虽然魏延在蜀国一直得不到诸葛亮信任,但是凭借其自身努力,到了后期已经成为蜀国数一数二的大将。那么为何魏延宁死也不投靠魏国呢?原因有两个。第一,因为当时的魏国已经被司马家族所觊觎,魏延本来就不是政

  • “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为何魏延死后蜀汉将才会断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魏延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魏延死后蜀汉将才会断档?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有一句话叫作,“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讲述蜀国后期没有良将的尴尬局面,这句话并非出自正史,而是出自一个叫《扫迷帚》的文学作品,当时这句话的确戳中了蜀汉后期的症结所在,从而得到广泛认可。对于喜欢三国的读者,通常认为,

  • 魏延身上有哪些“谜团”?魏延和诸葛亮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魏延,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魏延身上有哪些“谜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魏延,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一员武将。魏延生前战功赫赫,为蜀国屡建功勋,在蜀国的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魏延,字文长,河南义阳人。由于蜀国“国不置史,注记无官”,《三国志》对魏延一生发展轨迹残缺不全,使得他的生平至今还有很多未解谜

  • 魏延到底是忠是奸?三国一匹石马揭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魏延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魏延到底是忠是奸?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带兵北伐,从汉中进军关中,在五丈原遭到魏国司马懿的顽强阻击,寸步难进,眼看蜀国此次出兵又将一无所获。对战局的忧心,对蜀国未来的焦虑,已经心力交瘁的诸葛亮再也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压力,一病不起,星落秋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