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延被杀到底死得冤不冤 为何史书上没有记载魏延的罪证

魏延被杀到底死得冤不冤 为何史书上没有记载魏延的罪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633 更新时间:2024/1/22 6:08:1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延之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和曹操相持数月后,终于占据了汉中,接着刘备即位汉中王。刘备在回成都时。考虑要选拔一员重将镇守汉中,当时普遍认为,张飞是最佳人选,但出人意料的是,刘备看中了另外一人,提拔他为“汉中镇远大将军”,领汉中太守。命令颁布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刘备看出众人不服,就召集群臣,并当众问他选中的汉中太守:“今委卿于重任,卿居之欲云何?”,这人毅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点头说好,众人也很钦佩此人的豪壮气概,就这样,这个人成为镇守一方的汉中太守了

刘备选中的这个人就是魏延。

魏延坐镇汉中的八年,正是诸葛亮所谓的“危急存亡之秋”。关羽荆州之失、刘备夷陵之败,都使本就弱小的蜀汉在军事上受到了惨重的损失,而南中少数民族的叛乱,也给蜀汉政权的稳固带来一定的威胁。为确保汉中,魏延审时度势,根据汉中的地形特点,采取了固险重守的战略,他依据地势,在汉中周围的险要之处以土木筑围,“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

魏延的苦心经营确保了蜀汉北大门的安全,为诸葛亮平定南中解除了后顾之忧,后来诸葛亮北伐对魏延也十分倚重,经常让他带领先头部队,建兴八年,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因功升为征西大将军,晋封南郑侯。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战将,最终却没有落得一个好结局,不仅身死族灭,而且还背上了“叛贼”的骂名。事情真是这样吗?

历史上的魏延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之所以被杀并被当作叛贼,主要是由于他骜不驯的性格所致。魏延不但作战勇猛过人,而且胸怀大志,他随诸葛亮北伐时就曾多次提出,由自己率领一支小部队从小道直取长安,和诸葛亮在潼关会师,但诸葛亮始终没有采用魏延的建议,于是“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三国志》对于魏延的描述是这样的:“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连诸葛亮都不放在眼里,更别说其他人了。由于魏延勇猛善战,一般人都让他三分,但只有杨仪偏偏不买他的账,两人闹得水火不容。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对性格狂傲、一心想冒险的魏延是一万个不放心,其他同僚和魏延的关系也不太好,这些都为魏延种下杀身之祸。

诸葛亮病危时,秘密召集杨仪、费祎姜维等商议自己死后的退军事宜,决定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军队便自行撤退。诸葛亮死后,费祎去探问魏延的意向,魏延理直气壮地说:丞相虽然过世了,但我还在,可以让丞相府的官员把丞相的尸体运回去安葬,我自当率军击贼。怎能因一人之死便废弃天下大事呢?况且,我魏延是何等人物,难道还要听杨仪的指挥?

这话传到杨仪那里,他当然也不肯听魏延的指挥,于是就按原计划撤退。魏延大怒,竟率部抢先南归,烧了阁道,断了杨仪退路。接下来,魏延、杨仪都向成都上表,互相指责对方反叛。刘婵分辨不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等,两人都替杨仪担保,对魏延则充满怀疑。随后,杨仪发兵攻打魏延,阵前斥责魏延在诸葛亮尸骨未寒时就自相残杀!魏延部下觉得魏延理亏,就一哄而散。魏延和他的儿子等人逃跑,逃到汉中时被杨仪派来的马岱所杀

对魏延之死,当时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陈寿在《三国志》中说:从魏延不带兵北上降魏、而是南下的举动,就可以证明魏延只是自命不凡,以为他可以在诸葛亮死后取而代之,再进一步说,他可能是想借机杀掉自己的对头杨仪(杨仪也是想杀魏延的),本意如此而已,并没有真心背叛蜀汉的意思。而《魏略》中则有这样的记载:

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无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合,见延摄行军事,俱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看到没,这里面魏延之死完全是杨仪所为,他害怕魏延害他,所以,先下手为强。

尽管裴松之认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魏延被杀的确有点冤

到了《三国志平话》中,魏延被杀的原因就开始转向了,说他是要争权。诸葛亮病危时听到寨门前有喧闹声,姜维出去打探,见是魏延在闹事,他说:“军师有事,我管军师信印”。诸葛亮知道后默默不语,随即叫魏延进来对他说:

三十年前,荆州因收江下四郡,将军方可降汉,于国累建大功。吾死,魏延为帅,悬印

魏延高兴地出去了,但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却“挂起先君神,斩了魏延”。这段叙述不够详细,但大体意思还是明确的,魏延主要还是想在诸葛亮死后取代他的位置,并没有谋反之心。在这段记载中,魏延的死成了姜维一手策划

到了《三国演义》里面,魏延更是冤上加冤。一方面,作者用不少笔墨写了魏延的勇猛,在蜀汉一方,他仅次于关、张、赵、马、黄这五虎上将,差不多算得上是第六号猛将,在诸葛亮北伐时他已成了首屈一指的勇将,立下不少战功;另一方面,《三国演义》又说他天生就有“反骨”,诸葛亮第一次见到他,就想将他杀掉,理由是他先背叛刘倧、又杀了韩玄,是不义之人。不过这种理由并不能让读者信服,为此,《三国演义》又补充了一个理由:诸葛亮看到魏延脑后有“反骨”,料定他久后必反。

在嘉靖本中,还出现了这样的情节:诸葛亮上方谷火烧司马懿时,曾打算将魏延一起烧死,只是由于天降大雨,魏延才逃得一命。事后魏延质问诸葛亮,诸葛亮竟把责任推给了马岱。毛氏父子大概觉得诸葛亮这样做,太不仁义,为了保留他的形象,于是在整理《三国演义》时便把这个情节给删了。

耐人寻味的是,《三国志·魏延传》曾写了这样一件事:在诸葛亮病危时,魏延曾做了一个怪梦,梦到自己头上生角,他去问擅长占梦的赵直,赵直解释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但离开魏延后,赵直却对他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到了《三国演义》里面,魏延改在诸葛亮死后做梦,赵直的解释成了:“此大吉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三国演义》这样一改写,就证明了魏延确实有造反的野心,更证明诸葛亮当初一点儿没看错。

经过了小说家们的演义,魏延就成了天生的反贼坯子。这样一来,他的死就显得理所应当,而且还死有余辜,在此基础上,罗贯中再虚构出诸葛亮遗计斩魏延,进一步证明了诸葛亮的算无遗策,但魏延也就永远背上了“反贼”的骂名。

史书中对于魏延的记载多有不同,但是,除了《三国演义》之外,没有一本书能具体列出魏延的“罪证”,《三国演义》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英明而编造的历史,对魏延来说,还真是天大的冤枉

标签: 蜀汉魏延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何不采纳魏延的“奇袭子午谷”?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诸葛亮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诸葛亮之所以先南征而后北伐,是想在荡平后院之患,把扰乱边庭的南方少数民族平定下来,再腾出手来进行战略反攻,出祁山,过秦岭,兵临渭水,直逼长安。想步曹操官渡之战、周瑜赤壁之战的后尘,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战

  • 魏延为什么宁愿死都不投靠曹魏 原因有两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魏延,蜀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延不投魏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魏延在魏国无法获得对应的军事职位。虽然魏延在蜀国一直得不到诸葛亮信任,但是凭借其自身努力,到了后期已经成为蜀国数一数二的大将。那么为何魏延宁死也不投靠魏国呢?原因有两个。第一,因为当时的魏国已经被司马家族所觊觎,魏延本来就不是政

  • “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为何魏延死后蜀汉将才会断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魏延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魏延死后蜀汉将才会断档?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有一句话叫作,“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讲述蜀国后期没有良将的尴尬局面,这句话并非出自正史,而是出自一个叫《扫迷帚》的文学作品,当时这句话的确戳中了蜀汉后期的症结所在,从而得到广泛认可。对于喜欢三国的读者,通常认为,

  • 魏延身上有哪些“谜团”?魏延和诸葛亮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魏延,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魏延身上有哪些“谜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魏延,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一员武将。魏延生前战功赫赫,为蜀国屡建功勋,在蜀国的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魏延,字文长,河南义阳人。由于蜀国“国不置史,注记无官”,《三国志》对魏延一生发展轨迹残缺不全,使得他的生平至今还有很多未解谜

  • 魏延到底是忠是奸?三国一匹石马揭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魏延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魏延到底是忠是奸?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带兵北伐,从汉中进军关中,在五丈原遭到魏国司马懿的顽强阻击,寸步难进,眼看蜀国此次出兵又将一无所获。对战局的忧心,对蜀国未来的焦虑,已经心力交瘁的诸葛亮再也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压力,一病不起,星落秋风五

  • 诸葛亮为什么不使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千年之后有人替他验证了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子午谷奇谋,诸葛亮

    对子午谷奇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到底可不可行,历史上一直是争论不休。关于这件事的可行性,蜀将魏延对于诸葛亮不服气,其实也是开始于这件事情的发生。《三国演义》中写到,诸葛亮出祁山伐魏,魏延提出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诸葛亮率大军主力出击

  • 诸葛亮为何记恨于魏延 甚至临死前都要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魏延

    还不知道:诸葛亮杀魏延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一生胸怀大志,总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可当他到中年的时候,回首往事依旧是毫无作为。但刘备的最让人佩服的是使他的精神,不放弃的精神,并且他也善于拉拢运用人才。自从刘备、张飞和关羽结拜为兄弟后,经历了多年的磨难,但他

  • 杨仪杀魏延有功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被逼自杀的地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仪,魏延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杨仪自杀,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蜀汉的文臣武将中,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对此,蜀汉丞相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魏延和杨仪的

  • 魏延是不是真的有反骨之心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堤防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延,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延反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

  • 玄武门之变后 魏延为什么背叛旧主而辅佐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李渊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征和李世民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魏征在玄武门之变后,选择背叛旧主李建成而辅佐李世民,他才能收获贤臣的美名。否则,魏征好点的结局,恐怕就是在历史书上留下一个名字,我们大多数都不会知道他;坏点的结局,恐怕到时写在史书上,魏征就变成是挑拨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