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三国历史上是谁给魏延的头上安上了反骨?

揭秘:三国历史上是谁给魏延的头上安上了反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907 更新时间:2024/1/23 3:26:45

导读: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名将之一,他深得刘备重用并屡立战功,其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然而小说却说他头上有“反骨”,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魏延的头上真的有反骨吗?读者肯定记得小说里孔明说过的一句话:“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很多人据此断定孔明嫉贤妒能是残害魏延的祸首,其实这种理解有失偏颇,因为这只是小说的杜撰而并非史实。若按上述说法,最该斩首的当是刘备,这个暂且不表,单说古时战将全身铠甲头戴铁盔,这种情况如何看得清头上有反骨?

网络配图

《三国志》说,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从刘备力排众议否定张飞而任命魏延为汉中守将上看,刘备的确对魏延的能力是持肯定态度的,也充满了信任。诸葛亮北伐,魏延曾建议兵出子午谷,孔明没有采纳,并限制他的兵权,因此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但是他依然顾全大局,没有做出违背蜀汉的事情,孔明死后,别人都以他的临终遗言行事,唯独魏延道出了自己与众不同且见解独到的观点:“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这句话无疑挑战了蜀汉上下的“个人崇拜”意识和政策划一的观念,可谓石破天惊。

孔明临终曾经交代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一旦自己身死大军可速退,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军便自发。这说明孔明早已料到魏延会有意见,但是他并未要求除掉魏延,马岱在魏延营中潜伏也只是小说的虚构。杨仪本是荆州主簿,后来投奔刘备,刘备死后,他随孔明北伐任臣相参军长史,孔明出兵常以魏延为大将、杨仪为军需后援,但是两人的矛盾也让孔明极为头痛,什么矛盾呢?其实就是互不服气,魏延心高气傲很多人都避而远之,而杨仪自恃宠信言语没有节制,连蒋琬他都看不起更不畏惧魏延,开会的时候两人常常争吵,魏延拔刀杨仪大哭,两人由此产生嫌隙势如水火,而孔明又未及时化解,所以铸成大错,最终魏延被斩,杨仪自杀。

网络配图

魏延与杨仪交恶其实还是人民内部矛盾,大军撤退的时候魏延要求费祎与自己一起驻守,费祎说,我帮你去给杨长史说说,他不懂军事,必然会答应。说罢上马而去。等到魏延派人去观察时,杨仪早已帅大部队回程了,魏延有种被欺骗的感觉,所以怒发冲冠截住杨仪归路。后主对杨、魏互相上表说对方反叛感到头晕,就问董允和蒋琬,董、蒋都力保杨仪而排斥魏延。但事后查明,他们的这道选择题做错了,《三国志·魏延传》曰:“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原来魏延并无反意,只是想除掉杨仪而已。

倒是杨仪本以为自己可以代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认为他“性狷狭”秘密指令蒋琬接班,杨仪大失所望对费祎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谁有反骨?此说一语中的。魏延是一名难得的猛将,是诸葛亮北伐的得力助手,两人虽有军事上的分歧,但诸葛亮从无加害之意,相反还非常重用魏延。刘备在时,魏延只是汉中太守、镇北将军,诸葛亮执政将魏延的官爵提拔到了极致,先后封都亭侯、南郑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并假节,即使魏延与杨仪不睦,诸葛亮也“不忍有所偏废”。

网络配图

蜀汉是三国中地盘最小势力最弱的国家,诸葛亮又连年北伐,如果政治上没有高度的统一与和谐那是万万不行的。刘备死后,蜀汉大小事宜咸决於亮,诸葛亮成为实际的执政者,他的治国方针也是有口皆碑,处事大公无私,北伐万众一心,治国道不拾遗,可以说,政治清明没有杂音,就像我们经历过的六七十年代一样,遍地“红宝书”“万岁”不离口,在这种情况下,要么魏延脱颖而出,要么就是违背了“既定方针”,背上叛逆的罪名。一句话,魏延头上本无“反骨”,而是硬生生被人安了上去,这一点,蜀汉君臣都有责任。

标签: 魏延

更多文章

  • 魏延并非死于孔明之策:背后真相另有其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死后,魏延谋反。杨仪没办法,只能打开丞相留下的锦囊,里面说让魏延在阵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自有杀他之人出现。杨仪如计而行,对魏延说你大声说三遍谁敢杀我,我就投降。魏延不明就里,得意洋洋大叫了三声,身后一人忽然拨马冲了上来,厉声喝道:“我敢杀你”,手起刀落,把他斩于马下。此人正是马岱

  • 三国时魏延的奇谋为何没有被诸葛亮采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

    魏延的计划确实很有气魄,如果按照魏延的计划,蜀军便可一举夺得关中,这也正是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但是诸葛亮又是怎样看的呢?《三国演义》中是这样写的:“孔明笑道:‘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现在我就具体分析一下孔明为什么会

  • 蜀汉大将魏延造反落下的千古骂名是被冤枉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造反

    魏延是刘备最器重的人,胜过张飞和赵云,历史上的赵云,一直是被刘备冷落的,虽然他多次为刘备乃至蜀汉建立不世功勋,可是从来没有得到重用,刘备每次打仗都不带他,更没有给他封什么五虎大将,如果当年刘备带他去打孙权或许不会败的那么惨。而魏延是一个外臣,但是如果没有他刘备得不了益州、更得不了汉中。这对于从来都没

  • 诸葛亮为何讨厌魏延:他真的天生反骨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

    五丈原,54岁的诸葛亮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六出祁山得寸土,却也不得不去见先帝了。但是,他却给身旁的人留了一道意味深长的遗言:“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网络配图这句话在杨仪听来是诸葛亮认为魏延有反意,让自己与姜维率三军先退回汉中。而魏延觉得这是诸葛亮允许自己带领亲兵,继续北伐。这便

  • 老将黄忠为啥年轻时不出名?因魏延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黄忠

    说起黄忠,人们很自然的就会在前面加上老将两字,确实,黄忠出名时已经很老了。关羽都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可想而知,黄忠当时的那些光辉业绩都是在中老年时赚到的,但老将也有年轻的时候,黄忠年轻的时候为何不为人所知呢?难道黄忠的功夫是老年时才学的,年轻时真的毫无建树。这个当然不是,笔者认为年轻时的黄

  • 最显赫的武将为一个出轨的皇后 竟加害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率军第五次北伐,他没有料到自己会这么快累死。这给了杨仪等人一个极佳机会,他们合谋篡改了孔明的退兵计划。吴懿(避司马懿之讳改名成为“吴壹”),今河南开封人,在刘备夺蜀期间,背弃旧主刘璋而投降刘备。之后隔了二十年,配合费祎、杨仪制造了魏延冤案。刘备平定益州,迎娶了吴懿当时身为寡妇的妹妹吴氏(蜀汉穆

  • 三国中的蜀国老将黄忠和魏延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黄忠

    黄忠和魏延是什么关系只要是看过《三国演义》这一部著作的人,一定都会对黄忠和魏延这两个人十分的熟悉。黄忠作为蜀国五虎上将之一,拥有着很高的军事才能以及作战能力。而魏延也一度被奉为将军,所拥有的实力也是得到了众人的认可。黄忠出生于南阳,自汉升。黄忠一直以来都是汉室王朝的将士,在公元192年,黄忠一直都在

  •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魏延?一件事让他非杀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我们现在提到三国,自然就会想到在那段风云际会的历史,我们在有关于那段历史的影视作品和文学著作中见识到了各种人物,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神人诸葛亮了。多少年来他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睿智的代名词。从刘皇叔三次去他的归隐之地请求他出山之后,卧龙先生才算是真正开始了他的人生,跟随着自己的主公四处征战,

  • 诸葛亮死前为何要设计杀魏延,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延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蜀汉除了五虎上将以外还有一员大将,就是魏延了,诸葛亮在临死前担心在自己死后魏延会有反叛之心,自己在世的时候还能威慑魏延,自己一但去世了,掌有兵权的魏延就会造反,于是诸葛亮就给马岱留下一条计策,与杨仪配合一起诛杀魏延。魏延在刘备落魄的时候投靠了他,为什么会造反呢,魏延谋反是三国众多

  • 名相诸葛亮为什么重用赵云而不重用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在用人方面,诸葛亮和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在对赵云和魏延的任用上,很明显,诸葛亮重用了赵云,而不重用魏延,赵云和魏延都是大将,非一般人可比,诸葛亮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诸葛亮重用赵云,一是,赵云思想缜密,做事周全,稳重,在带兵打仗方面,也是稳扎稳打,不敢冒险,这和诸葛亮颇为相似,诸葛亮也是不敢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