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将魏延的奇谋为什么没有被诸葛亮采纳?

大将魏延的奇谋为什么没有被诸葛亮采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907 更新时间:2024/1/22 19:38:12

魏延的计划确实很有气魄,如果按照魏延的计划,蜀军便可一举夺得关中,这也正是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但是诸葛亮又是怎样看的呢?《三国演义》中是这样写的:“孔明笑道:‘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

现在我就具体分析一下孔明为什么会讲“此非万全之计”。如果魏延的计划要得以实现就必须同时满足下列5个条件:(注意是必须同时满足!)第一:魏延率军从褒中出发,循秦岭东行进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长安,完成这个行程必须用10天的工夫。第二:曹魏长安守将夏侯楙得知魏延军突然到来时必须要弃城逃跑。第三:夏侯楙逃跑时,必须留下大批可供蜀军食用的粮草辎重。第四:魏军的增援部队必须要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第五:诸葛亮大军从斜谷出发,必须在20天内赶到长安,增援魏延。

这五个必须的条件,每一个都有不能实现的可能!先说第一个。首先魏延能保证在10天之内穿过子午谷而到达长安吗?子午谷道长约600里,两边高山对峙,中间水流湍急,全靠架在山崖上的栈道通行。如果中间有坏道。就必须停下来修复后,才能继续通行。如果坏道一多,修复的时间就会很长,也就会延迟到达长安的时间,如果不能在10天内到达长安,那么魏军的细作就可能会得到情报而有所准备,使蜀军失去奇袭的效果。而且两年之后,魏军都督曹真伐蜀就是从子午道走的。“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见《三国志。魏书。曹真传》);“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才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见《三国志。魏书。王朗附王肃传》)。曹真一个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可见10天内走完子午谷是相当不容易的。

再说第二个。魏军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这是事实,但他会不会害怕到“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呢?如果他不是弃城逃走,而是据城而守,等待援军到来的话那又怎么办呢?即使夏侯楙真的弃城逃走,还有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呢!(当时刘备曹操争夺汉中时,蜀军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曹军大乱。当时郭淮正任夏侯渊军司马,他见主帅阵亡,便挺身而出,收集魏军败兵,推举张合为军主,委快把军心给稳定了下来。

还有在第二天,蜀魏两军在汉水对峙时,蜀军欲渡汉水进攻,曹军诸将都主张敌众我寡,应该以汉水为阵抗拒蜀军。但郭淮却说:‘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而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后来蜀军果然怀疑未渡河。见《三国志。魏书。郭淮传》)如今这个有胆有谋的郭淮已成为雍州刺史,一起镇守长安,他能放下长安重地而和夏侯侯楙一起逃走吗?

再说第三点。即使魏延成功占领了长安,怎能保证曹军就一定留下大批粮草辎重给蜀军呢?如果曹军把粮食运走或是干脆将其付之一炬的话,蜀军能空着肚子守城吗?

再说第四点。谁又能保证关东援军一定会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远的不说,就拿司马懿袭击孟达来说,孟达估计司马懿要一个月后才能赶到上庸,结果司马懿只用了短短的8天时间就赶到了,杀了孟达个措手不及。

而且从关东到关中,一路上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天然屏障,正利于曹魏的铁骑昼夜急驰。再说第五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率军从斜谷出发到长安,要行千里栈道,怎能保证就一定能赶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到达长安?万一落在曹军后面,魏延军被曹军吃掉不说,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就会屯兵于坚城之下,陷于进退两难的窘境。

由此可见,魏延所提出的设想确实是“非万全之计”。要知道荆州军覆灭,彝陵战败后,诸葛亮苦心经营了五、六年,才有如今的北伐大军。况且这又是第一次北伐,成败的意义非同一般。因此诸葛的谨慎是完全合理的。

所以,这一计划有很多巧合,以诸葛亮的稳妥性子,断然是不会干出冒险之事的。

标签: 大将魏延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历史上是谁给魏延的头上安上了反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

    导读: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名将之一,他深得刘备重用并屡立战功,其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然而小说却说他头上有“反骨”,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魏延的头上真的有反骨吗?读者肯定记得小说里孔明说过的一句话:“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

  • 魏延并非死于孔明之策:背后真相另有其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死后,魏延谋反。杨仪没办法,只能打开丞相留下的锦囊,里面说让魏延在阵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自有杀他之人出现。杨仪如计而行,对魏延说你大声说三遍谁敢杀我,我就投降。魏延不明就里,得意洋洋大叫了三声,身后一人忽然拨马冲了上来,厉声喝道:“我敢杀你”,手起刀落,把他斩于马下。此人正是马岱

  • 三国时魏延的奇谋为何没有被诸葛亮采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

    魏延的计划确实很有气魄,如果按照魏延的计划,蜀军便可一举夺得关中,这也正是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但是诸葛亮又是怎样看的呢?《三国演义》中是这样写的:“孔明笑道:‘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现在我就具体分析一下孔明为什么会

  • 蜀汉大将魏延造反落下的千古骂名是被冤枉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造反

    魏延是刘备最器重的人,胜过张飞和赵云,历史上的赵云,一直是被刘备冷落的,虽然他多次为刘备乃至蜀汉建立不世功勋,可是从来没有得到重用,刘备每次打仗都不带他,更没有给他封什么五虎大将,如果当年刘备带他去打孙权或许不会败的那么惨。而魏延是一个外臣,但是如果没有他刘备得不了益州、更得不了汉中。这对于从来都没

  • 诸葛亮为何讨厌魏延:他真的天生反骨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

    五丈原,54岁的诸葛亮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六出祁山得寸土,却也不得不去见先帝了。但是,他却给身旁的人留了一道意味深长的遗言:“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网络配图这句话在杨仪听来是诸葛亮认为魏延有反意,让自己与姜维率三军先退回汉中。而魏延觉得这是诸葛亮允许自己带领亲兵,继续北伐。这便

  • 老将黄忠为啥年轻时不出名?因魏延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黄忠

    说起黄忠,人们很自然的就会在前面加上老将两字,确实,黄忠出名时已经很老了。关羽都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可想而知,黄忠当时的那些光辉业绩都是在中老年时赚到的,但老将也有年轻的时候,黄忠年轻的时候为何不为人所知呢?难道黄忠的功夫是老年时才学的,年轻时真的毫无建树。这个当然不是,笔者认为年轻时的黄

  • 最显赫的武将为一个出轨的皇后 竟加害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率军第五次北伐,他没有料到自己会这么快累死。这给了杨仪等人一个极佳机会,他们合谋篡改了孔明的退兵计划。吴懿(避司马懿之讳改名成为“吴壹”),今河南开封人,在刘备夺蜀期间,背弃旧主刘璋而投降刘备。之后隔了二十年,配合费祎、杨仪制造了魏延冤案。刘备平定益州,迎娶了吴懿当时身为寡妇的妹妹吴氏(蜀汉穆

  • 三国中的蜀国老将黄忠和魏延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黄忠

    黄忠和魏延是什么关系只要是看过《三国演义》这一部著作的人,一定都会对黄忠和魏延这两个人十分的熟悉。黄忠作为蜀国五虎上将之一,拥有着很高的军事才能以及作战能力。而魏延也一度被奉为将军,所拥有的实力也是得到了众人的认可。黄忠出生于南阳,自汉升。黄忠一直以来都是汉室王朝的将士,在公元192年,黄忠一直都在

  •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魏延?一件事让他非杀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我们现在提到三国,自然就会想到在那段风云际会的历史,我们在有关于那段历史的影视作品和文学著作中见识到了各种人物,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神人诸葛亮了。多少年来他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睿智的代名词。从刘皇叔三次去他的归隐之地请求他出山之后,卧龙先生才算是真正开始了他的人生,跟随着自己的主公四处征战,

  • 诸葛亮死前为何要设计杀魏延,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延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蜀汉除了五虎上将以外还有一员大将,就是魏延了,诸葛亮在临死前担心在自己死后魏延会有反叛之心,自己在世的时候还能威慑魏延,自己一但去世了,掌有兵权的魏延就会造反,于是诸葛亮就给马岱留下一条计策,与杨仪配合一起诛杀魏延。魏延在刘备落魄的时候投靠了他,为什么会造反呢,魏延谋反是三国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