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蓝玉和刘伯温的关系如何 为何蓝玉想杀刘伯温以泄心头之恨呢

蓝玉和刘伯温的关系如何 为何蓝玉想杀刘伯温以泄心头之恨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21 更新时间:2024/1/13 17:41:15

扑鱼儿海之战 让蓝玉一战成名,作为名将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很早就跟随常遇春为朱元璋南征北战,其有余有谋且勇敢善战,多次为朱元璋的开疆扩土立下战功,不仅是常遇春就连朱元璋也多次夸赞蓝玉的功勋,后来在扑鱼儿海之战后更是封其为凉国公赐丹书铁券。可翻阅明史我们却发现,大将军蓝玉和谋臣.刘伯温一直不合,甚至多次弹劾刘伯温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好在朱元璋毕竟一代圣君没有听从其诬告。可作为大明最为重要的文臣武将,蓝玉为何处处要置刘伯温于死地,他们不知道将相和对于朝廷的重要性,是什么让蓝玉可以毫不顾忌朱元璋的猜忌之心也要杀刘伯温以泄心头之恨呢?

蓝玉

按说两个人最初的交集不是特别多,当初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谋取天下时,蓝玉只是常遇春账下的一个管军镇抚,虽然作战勇猛但在徐达汤和等大帅还在位之时根本轮不上其参与处理军国大事,按说两个应该没有什么私仇或者政见不合的地方。可交集少不代表没有交集,虽然蓝玉和朱元璋正面接触的机会不多,可刘伯温作为朱元璋的第一谋臣,无论是平定天下亦或者是治理天下朱元璋都对其颇为倚重。新朝还在筹建之时朱元璋就多次咨询刘伯温治理天下的要务,而刘伯温与朱元璋建议最多的就是骄兵悍将的管理工作。虽然敌对势力的逐渐消灭天下归于太平,这些手握重兵的将帅们如何让他们在太平盛世安分守己 就需要帝国好好的谋划谋划了。

刘伯温更进一步的进谏到,乱世的时候需要这些将领们奋勇杀敌扩充地盘,可建国后敌对势力都消灭干净后这些将军们无事可做后就开始为害一方了。他们仗着自己的军功地方官根本不敢管理他们,且这些将领都是乱世枭雄过惯了刀头舔血的日子,平时又不受规章纪律的约束,地方上那些文弱的仕子岂能震慑和管束了他们。而这些功勋们如果不加以制衡或者控制的话,长久以来不但危害百姓也会动摇大明的统治基础,甚至长久以往他们形成习惯再想管理就难了,很难保证这些莽夫们不会举兵哗变,为引起朱元璋的重视刘伯温特意给这些将领们起了一个特殊的称谓-骄兵悍将。为此刘伯温还多次劝说朱元璋狠下心来,收缴这些将领们的兵权让其解甲归田,失去兵权的这些将领就像老虎没有了牙齿再骄横也会有限度的,这样也方便地方官治理和约束他们,从而在根本上杜绝这些将领们不法行为的产生。

劝说的次数多了朱元璋也开始重视起来,他也知道军权放在这些将领们手里不是很安全,万一哪天自己的政策不满意他们来个黄袍加身,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江山又要改朝换代了,于是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开始有机会的裁撤这些将领们的军权。这下可动了这批将领们的奶酪了,他们是靠举兵起家并获得荣华富贵的,如果没有了兵权那么后半生自己不就成了任人宰割的小鸡了,这自然引起了他们的全力反对。可政策是皇帝提出来的,他们不敢直接顶撞朱元璋的政策方针,于是就开始针对这个策略实际的制定者刘伯温身上来,由于大部分将领都是淮西人士,他们聚合在一起共同对抗刘伯温,他们相信只有除掉刘伯温后朱元璋才会改变收回军权的决定的。

而随着徐达、汤和的逐渐老去和卸职,且他们多半知道明哲保身不愿意和刘伯温对抗而欣然的放弃权利,蓝玉逐渐成长为这些将领们的首领,自然对抗刘伯温的这杆大旗就由自己来带来大伙扛起了。为此蓝玉多次利用各种机会向朱元璋诉说刘伯温的不臣之心,私下联合丞相胡惟庸共同寻找刘伯温的漏洞,甚至有些心急的将领看一时奈何不了刘伯温就在刘府外面做些恐吓之举。尤其是在蓝玉出兵抵御北元残余势力时,总是借机会给朱元璋陈诉刘伯温的存在对朝局的危害,让很多在外拼死御敌的将领们寒心之类的言语。朱元璋深知蓝玉的小心思,但往往在利用蓝玉抗敌的时候总会相应的惩罚下刘伯温但从没有想到杀气灭口,他深知表面上蓝玉是冲着刘伯温实际是冲着自己的。

只可惜蓝玉没有及时理会朱元璋的深意,满以为自己军功磊磊是可以扳倒刘伯温的,却不知这正好犯了朱元璋的大忌。看似每次在其出征的时候朱元璋都会惩罚下刘伯温,让其以为自己离斗倒刘伯温越来越近了,但却么有想到这只不过是朱元璋的权宜之计,等自己对帝国的价值不大的时候,朱元璋随时都会翻脸无情的。

标签: 蓝玉刘伯温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交通并不发达,那有没有快递之类的行业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驿递,文史百科

    现在基于发达的物流行业,网购快递成了很多人的选择,不管你在哪里,你网络购买的东西都能够几天内到达,非常的便捷。当然这种事情是古人无法想象的,但即使古代也有快递业务,那么古人是怎么做的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下。春秋时期传递文书用车为传,用马叫驿,步行叫邮,大概五十里一个驿站。而到了秦汉时期驿站一般

  •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结果如何?这场战争有什么历史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战史风云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再也无力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战争中,匈奴被歼人数累计高达15万之多,无力再与汉室相抗衡。匈奴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两大基地,远徙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开始走向衰落了。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也为汉王

  • 狄仁杰被下狱,后来被一个小孩子救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狄仁杰,唐朝,历史解密

    故事还得从来俊臣说起,来俊臣是一个流氓出身,少年时爱好打架斗殴,不事生产,后终因盗窃的罪名被逮捕入狱。在狱中,来俊臣最大的爱好就是告密,而且还是无中生有的“妄告密”,说白就是看谁不顺眼咬谁,御史见他说的有声有色,误以为是真的,所以花了不少大力气去查案,结果查来查去都没有收获。一来二去,监狱管理方都知

  • 戚夫人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开吕雉的迫害?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戚夫人,汉朝,野史秘闻

    汉十二年,太祖高皇帝刘邦驾鹤西去,这个一手缔造了两汉四百年江山的男人,刚刚身故,生前最受宠的妃子戚姬便被皇后吕雉发配到永巷为奴。在永巷,戚姬被剃掉了秀发,穿上了囚衣,脖子戴上着刑具,终日做着舂米的苦差,戚姬不堪受辱,创作了一首诗,没日没夜地唱着。诗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

  • 齐襄公:私通妹妹,谋害国君,国家却日渐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齐襄公,春秋,风云人物

    本文的主角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同父异母的哥哥―齐襄公,这位仁兄的脑洞相当清奇,在位期间,做尽了各种奇葩的事情。但是他的一通骚操作却使得齐国能够开疆拓土,日益强盛,为以后弟弟齐桓公的称霸打下了基础。这事还得从齐国第五代国君齐哀公说起,当时山东大地上除了齐国,还有一个国家叫纪国,这两个国家经常发生矛盾;

  • 据古代文献记载,我们能够见到的笔筒是用什么制作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笔筒: 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筒形插笔器具。笔筒是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据文献记载,它的材质有镏金、翡翠、紫檀和乌木,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

  • 东晋得以延续的关键一战,淝水之战是怎么以少胜多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晋,淝水之战,战史风云

    谢安派出的将领胡彬,率领水军沿着淮河向寿阳进发。在路上,他得知寿阳已经被前秦的前锋苻融攻破。胡彬只好退到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扎下营来,等待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占领寿阳以后,又派部将梁成率领五万人马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了胡彬水军的后路。晋军被围困起来,军粮一天天少下去,情况十分危

  • 昙花一现的北辽王朝:孤注一掷的自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辽,宋朝,历史解密

    看着契丹在大金国的铁骑下苟延残喘,一天比一天日薄西山,耶律延禧不但不身先士卒,带领将士们反抗,反而越逃越远,干脆逃到了夹山里去,镇守南京的一些大臣坐不住了,他们实在无法容忍契丹帝国的百年基业毁在耶律延禧手里,更不想让自己成为亡国奴,于是,便商量想要立耶律淳为皇帝。耶律淳是兴宗耶律宗真的亲孙子,当年耶

  • 揭秘:花木兰是怎么隐藏女子身份12年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花木兰,南北朝,野史秘闻

    花木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将军,相传她是南北朝人,为了抗击外族的侵略,毅然代父从军。其实历史上没有花木兰这个人,她是《木兰辞》中一个虚构的人物。《木兰辞》说木兰是家中的长女,在她14岁时柔然入侵,当时国王征兵,每家要出一位男人去戍边。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尚年幼,没有办法她的父亲要出征打仗,木兰心疼年老

  • “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是什么意思?这跟李鸿章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李鸿章,风云人物

    “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是什么意思?这跟李鸿章有什么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最近有看到一句俗语叫什么“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好吧,小编反正是第一次听说这句话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寓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把!台湾作家高阳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