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每个名将都有自己的抱负,姜维他的追求是什么呢?

每个名将都有自己的抱负,姜维他的追求是什么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99 更新时间:2024/2/12 3:49:53

姜维投向蜀汉是三国故事中的重要章节,《三国演义》甚至安排姜维“欺负”了老年赵云,要诸葛亮亲自出手智斗才降服了姜维,姜维也俨然成了诸葛亮的继承人和学生。在真实的历史上,姜维投靠蜀汉更多地是因为个人前途,在魏晋时代他的形象和吴起很类似,都是为了功名敢豁出去的狠人。

姜维的出身在曹魏属于寒门,是官场上的屌丝阶层。当时的寒门并不穷,它只是相对于士族大家而言,简单来说就是家族没有官N代的沿袭、在士人中地位较低(或者干脆不是士人出身)。姜维的老爹叫做姜迥,曾经当过天水郡将,所以姜维也算是军二代。西北地区在东汉中期就是战争多发地带,姜迥的话语权不低,姜维也因此被举荐,在天水地方上混官场。他的官场起点是郡上计吏,培养了很强的会计能力和沟通能力,因为这个职位就是要到中央上报地方财政情况。

姜维表现不错,被雍州征辟为州从事,有了进军厅级干部的资本。老爹姜迥在对抗羌人的战争中战死后,曹魏把天水郡将的职位送给了姜维。因为有军职在身,姜维也养了一些亡命小伙伴在身边。这在西北是野心家或雄心人士的标配,董卓马腾张绣等人早年都这么干过。同时代的傅玄(他比姜维小15岁,也算是半个老乡)就这样评价姜维:“

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

这些都是姜维26岁以前的事情,到228年诸葛亮的大军逼近天水时,姜维和一群同事陪着太守马遵在野外视察,准备武装对抗诸葛亮大军。姜维还没来得及讲出自己的作战计划,就听到了天水等三郡都换上了蜀汉旗帜,太守马遵立刻跑路闪人,留下了在风中凌乱的姜维等人。姜维等人回城时还被乡党们挡在了外面,只好主动投奔了蜀汉。

姜维投奔蜀汉后起初职务是仓曹掾,负责丞相府后勤仓库事务,但级别工资很高,他被封为当阳亭侯。诸葛亮和姜维一起公事六年,就把这个曹魏的团级干部提升为中监军,征西将军,成了蜀汉军中巨头。魏延死后,姜维升迁为“统诸军”,平襄县侯。也就是说在七年不到的时间里,姜维在32岁的年龄就任蜀汉的总参谋长,成了省部级的高官。

这种升迁速度(后来虽然不如意,但生活待遇是蜀汉最顶级的)是曹魏无法提供的,司马师在同样的年龄段才当上散骑常侍,论级别可远不及姜维。如果姜维留在曹魏绝不可能执掌西北的军权,在司马懿当权后,西北地区的军政大权几乎都被他的世交、亲戚(短时期内被政敌曹爽安排的夏侯霸掌控)掌握。

因此魏晋时期就有曹魏安排姜维母亲劝降姜维被拒的故事流传,孙盛还专门记录了姜维的回信“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孙盛是司马懿铁杆部下孙咨的后人,曹操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就出自他的记录)。所以大家也别管魏晋时代对姜维的评价记录是否有偏见,他在曹魏远不如蜀汉能升官倒是千真万确,姜维也算是对得起蜀汉对自己的重用。

标签: 三国姜维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兵法都被姜维继承,为何面对邓艾却屡屡受挫?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邓艾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说,兵者诡道也。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对战之时,诸葛亮就使了虚实战法,使司马懿吃了不少亏。比如上邽之战,在公元231年,诸葛亮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北伐,率领了大军进攻祁山,为了保住祁山,司马懿就留下了郭淮和四千的兵力守着上邽,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去增援上邽。只是没想到,诸葛亮并

  • 蜀汉的灭亡真的是姜维造成的吗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姜维,蜀汉

    对姜维和蜀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对文武双全的武将极其喜爱,最典型莫过于姜维。年月蹉跎,我承认他不如三国演义里那样被拔高,也不如三国志里这般被贬低。他既非圣人,也非庸人,而是像众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一样,体味辛酸困苦悲欢离合。他不是文治天下,武定邦国的那个,却

  • “臣等正欲战死,陛下何故先降?”,这也许就是姜维的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姜维

    刘备在白帝城去世后,诸葛亮一心辅佐刘禅。此时的诸葛亮深知,魏国的基础雄厚,决不能给它休养生息的机会,一旦魏国恢复了国力,蜀国距离亡国之日就不远了。所以,诸葛亮不顾众人的非议,多次出兵北伐,以此来消耗魏国的国力。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结束了传奇的一生。诸葛亮死后,姜维仍旧贯彻其北伐的方针,

  • 魏兵对姜维的尸体剖腹取胆,这到底有多大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姜维,三国

    对姜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63年,姜维听闻钟会在关中练兵,认为曹魏是要攻打蜀汉,赶紧上书刘禅,让刘禅早做准备,结果刘禅听信黄皓,根本没当回事,以致蜀汉群臣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同年夏,司马昭名钟会、邓艾率大军攻打蜀汉,姜维见状,赶忙率10万大军迎敌,

  • 诸葛亮临死把遗志托付给姜维,他有没有更好的人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姜维

    现在很多蜀粉吹诸葛亮的时候都喜欢照搬张俨的默记,完全无视了诸葛亮为了北伐搞的一系列外交手段,仿佛魏国用九州之力单抗蜀汉一个国家似的,这种操作挺能给诸葛亮招黑的。而且曹魏雍凉二州在诸葛亮时期确实无法抵抗,于是曹魏从荆州调来了张郃,从司州调了中军,曹睿还说要用兖州豫州调资源来。姜维时期感觉雍凉经济恢复了

  • 穷兵黩武会伤及自身,姜维明白这个道理为何还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邓艾

    公元234年10月8日,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寿命已经到了终结的时候,这位以一人之力撑起整个蜀国的神人终究还是没有敌过天命,病倒在五丈原的蜀军大营,直到去世仍旧坐在自己的岗位上。诸葛亮临终前念念不忘的还是汉室,为了让蜀国尽可能地延续下去,他吩咐杨仪除掉魏延,命令蒋琬、费祎处理政事,还给姜维传授自己毕生所学

  • 两位降将撑起了蜀汉后期,除了姜维另一个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王平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话是对蜀国末期人才匮乏情况的比喻。很多人将蜀国无人可用的窘迫归咎于诸葛亮的大包大揽,认为丞相事必躬亲会打压许多青年才俊施展自己的空间,因而无法成长为可当一面的大才。其实不然,蜀国人才的匮乏是因人口而决定的。三国鼎立之时,西蜀连续吃到荆州、夷陵两次大败,国中人才早就被消耗

  • 姜维与邓艾两人交手互有胜负,他俩到底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邓艾

    公元257年,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得知消息后,立即调关中大军东征诸葛诞。姜维得知消息后,当即借此机会攻打秦川,他出兵数万从洛谷出发,到达沈岭。由于魏国当时在长城堆积了大量粮草,再加上那里的防守薄弱,因此,邓艾与司马望都很担心姜维会趁机攻打长城,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当即赶往长城据守

  • 至死都没忘记复兴蜀汉,为何姜维会如此竭尽全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姜维

    姜维死前写给刘禅密信,八十年后被人发现,后人感叹此乃忠义之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其实我想大家对于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这位出色的军师已经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而其实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认为他是一位在三国时期举世无双的人。而且接下来小编又来为大家讲述的是一位在三国时期仅次于

  • 诸葛亮临终前为了帮姜维扫除后患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古往今来,无论正史、野史还是文学作品中,诸葛亮都是以智者的形象跃然纸上,被称之为是智慧神的化身。而刘禅则是懦弱无能的典型出现。世人称之为“扶不起的刘阿斗”,甚至成了“弱智”的代名词。于是刘备临终前将刘禅托孤于诸葛亮并告诉他如果子嗣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