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临终前为了帮姜维扫除后患都做了些什么?

诸葛亮临终前为了帮姜维扫除后患都做了些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802 更新时间:2024/2/12 6:39:21

诸葛亮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古往今来,无论正史、野史还是文学作品中,诸葛亮都是以智者的形象跃然纸上,被称之为是智慧神的化身。而刘禅则是懦弱无能的典型出现。世人称之为“扶不起的刘阿斗”,甚至成了“弱智”的代名词。于是刘备临终前将刘禅托孤于诸葛亮并告诉他如果子嗣不才,君可自行取度。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但其蜀国重担,朝中大小事宜事必躬亲,而除此之外,我们也能会从《出师表》中读出诸葛亮的“忠”,从“六出祁山”中看到诸葛亮的“勇”,从子虚乌有的“空城计”中杜撰出诸葛亮的“智”。总而言之,在我们心中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为了蜀汉的脊梁。

事实上似乎也是如此,为了蜀国的未来,他六出祁山,六次北伐,最终因为积劳成疾而病逝于五丈原。这下子蜀国的中流砥柱塌了,按理说昏庸无能的刘禅坚持不了那么久才对。但事实是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还稳坐三十年的皇帝宝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早已料到自己命不久也,而且也安排好了后事,甚至还上演了临终最毒一计,为姜维扫除后患,魏延临死仍蒙在鼓里。诸葛亮死,应该正常通知前军主将魏延。“秘不发丧”只是对敌人而言,不是对魏延这个军中次帅。

为何杨仪要“令祎往揣延意”,而不是堂堂正正的通报,并堂堂正正的传达丞相的遗命?这里清晰的表明;费褘去魏延处,是受了杨仪的命令,为杨仪作“路探“的,而不是去传达军中命令的。这就令人感觉到;“这中间必有猫腻”。我们都知道诸葛亮遗命有这样一句话。

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就让魏延断后,姜维其次,如果姜维不同意,那么大军便可自行出发,不必等魏延了。那么诸葛亮明知魏延、杨仪矛盾深重,为何会将掌军大权交给杨仪?事实上杨仪是前线丞相府地位最高的,领兵是必然的。

所以诸葛亮以杨仪领兵,魏延断后,再以姜维次之的安排,明显就是为做隔开杨仪、魏延的考虑。众所周知,魏延杨仪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杨仪要是成为诸葛亮的继承人,那魏延肯定倒大霉,所以诸葛亮知道杨仪“性狷狭”,所以遗命蜀军撤退后,选定蒋琬为继承人。

因此诸葛亮保全魏延的套路是两部走:那就是杨仪领兵,姜维当中,魏延断后。魏延要“不从命”作一下,想搞杨仪,姜维就可以隔开。再者等到蜀军撤回汉中后,杨仪的权利被收回,而蒋琬就成为继承人,魏延、杨仪都可以保全。这两人是诸葛亮遗命中最为重要的安排。

而二人相安无事也就可以为姜维扫除后患,但诸葛亮万万没想到的是,魏延的确是做了,但能够那么作死,直接抛下其它部队,提前撤回汉中,还烧栈道,伏击杨仪,结果被王平一吼就搞定。所以诸葛亮临死前,煞费苦心想出,保全魏延、杨仪的遗命,最终被魏延的万能作死,而破坏。

三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历史。只有为着天下苍生的福祉而奔走呼号,只有认清历史发展进步的潮流,方能找到拯救国家和人民的方法。三国的英雄正是应历史潮流而生,才终于拯救了百姓。而逆流者,却淹没于历史的尘埃。

标签: 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姜维为何敢不听刘禅命令,拒绝班师回朝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姜维

    蜀汉政权的覆灭是很多原因构成的合力造成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里面既有西川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综合国力不足的原因,也有派系倾 轧,内耗严重的问题,还有姜维以“新军事变革”为名,自废武功的特殊事件。 除此之外,蜀汉的败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内部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东汉末

  • 姜维为什么没有除掉黄皓?是不敢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姜维,三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姜维的文章。一提起蜀国后主刘禅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这句话:扶不起的阿斗。的确,刘禅做为亡国君,一直为后人所垢病。后人认为刘禅一方面是智力低下,治国无方,导致最终亡国。另一方面是重用小人,腐败朝纳,导致最终亡国。而关于小人,宦官黄皓是个绕不开的名字。要知道刘备病逝

  • 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何三十年不灭 仅仅是因为姜维一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蜀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死后蜀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死去可以说是对蜀国的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了,蜀国在失去诸葛亮之后,本来就不太好的形势就变得更加糟糕了。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向刘禅推荐了姜维,认为只有姜维能够继承他的位子去保护蜀国,蜀国当时面临着内忧外患,然而却能

  • 面对日渐衰落的蜀汉,姜维是如何防御曹魏的进攻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姜维

    公元244年,曹爽为了提升自己在曹魏的声望,他假借曹叡之名,率领曹魏步骑大军进攻汉中。当时魏军前行速度较快,不多时其前锋就达到骆谷,然而汉中守兵不满三万,面对曹魏大军来袭,蜀汉诸将大惊,有人认为如今蜀汉兵力不足以正面抵御魏军,应该就此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等待魏军进入汉中之后,汉中的守军可与涪城的

  • 刘禅投降之后保全臣子的安危 姜维为什么会是一个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禅,投降

    还不知道:刘禅投降的事情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和定位比较准确,忠诚、勤勉、心思缜密,综合他的所有条件来看,比其他人强上不少。既“心存汉室”,又“敏于军事,深解兵意”,忠心有能力,这样的人可堪重用,而这样的话,诸葛亮没少对蒋琬一干人说。所以

  • 庞会:庞德四子之一,武力与姜维不相上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庞会,曹魏

    在历史长河中,庞会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庞会,庞德四子之一,生卒年月不详,连字也未记载。比起庞德,庞会不需靠武力在战场建功立业而拜将封侯,只需沾上庞德的余荫福泽照样能拜将封侯。在曹丕承袭魏王后,为褒扬庞德忠烈,便赐给庞德四个儿子的关内侯爵位,庞会

  • 魏延发动兵变时姜维袖手旁观,这才是他的高明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维,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姜维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234年,对刘禅而言,是蜀国历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也是蜀国建立之后的又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年,蜀国接连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去世,诸葛亮是蜀国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他的

  • 刘备生前留下一条锦囊妙计,姜维为什么弃之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维,三国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姜维的故事。公元228年,诸葛亮亲自统领大军,兵分三路进攻曹魏。东路军由赵云邓芝带领,出斜谷威胁关中,中路军由马谡带领镇守街亭,负责掩护诸葛亮侧翼,阻断曹魏援军。而诸葛亮自率主力部队担任西路军,直扑曹魏陇右地区。诸葛亮精心策划的这次

  • 投降蜀汉的大将王平才能怎么样?连姜维也比不上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平,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平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三国中,蜀汉的地盘最小,只有一州之地;人口也最少,只有160多万人。到了中后期,蜀汉的人才越来越少,进入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所以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而曹魏及孙吴则是始终人才济济,孙吴自始至终很少吃大败仗。然而曹魏派邓艾

  • 曹魏的四大“征西将军”分别是谁?一个击退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魏,汉朝

    说到曹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宋书·百官志上》:“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在曹操掌权之后,四征将军,也即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的地位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也即位次三公。在武将官职中,这意味着四征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等少数几个官职了,可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