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将魏延被斩杀的原因是如诸葛亮预言的叛变吗?

名将魏延被斩杀的原因是如诸葛亮预言的叛变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53 更新时间:2024/2/11 1:33:13

喜欢《三国演艺》的读者估计对于诸葛亮预判魏延日后必反的情节记忆犹新,话说,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凭借在荆州数年的经营,按照白眉贤士马良的建议,开始南征荆州武陵、零陵、桂阳和长沙四郡,用以广积钱粮,为日后霸业奠定基础。然而就在长沙郡收降魏延和黄忠之后,诸葛亮曾不由分说便把魏延在众人面前五花大绑,弄得包括刘备在内的众人甚是不解,日后的蜀汉丞相说魏延生有反骨,欲诛杀魏延以除后患,还好在众人劝说之下魏延得以躲过一劫!且不说这个事情是否真实存在,至少是给后期那个“魏延谋反”的案子定下了基调。

那么究竟魏延是否真的谋反了?又是谁杀了魏延这个蜀汉名将?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公元223年,刘备兴兵伐吴为关羽张飞复仇,却不料被东吴大都督陆逊火烧连营,致使大败,不久在白帝城永安宫便走完了自己63岁的人生。此后,蜀将魏延在大小战役中立下不少战功,也成长为蜀汉阵营中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却在诸葛亮死后“谋反了”!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兴兵伐魏,却因多年积劳成疾,于这一年秋天病逝于五丈原军中。据《三国志·魏廷传》记载,诸葛亮在临终前召集杨仪姜维费祎等人召开会议,部署自己死后的军队战略方案,根据他的安排,自己死后,大军须有序撤回蜀国,并命令魏延负责断后,以保存蜀汉有生战斗力量。

在《三国演义》中,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之后,魏延得知了会议安排,却不愿轻易放弃北伐大业,还发了不少牢骚,此时杨仪已经遵照诸葛亮遗命开始撤军,魏延一怒之下便抢在杨仪前面,并在撤退过程中烧毁栈道,阻拦杨仪领兵撤退,结果两人积怨爆发,分别上书指责对方谋反,同时接到两封奏书的刘禅在咨询董允蒋琬之后判断是魏延谋反,于是命令蒋琬领兵北上阻击魏延,结果在南谷口魏延被杨仪和蒋琬堵截,魏延也被蜀汉名将马岱斩杀。就这样魏延谋反似乎也是被坐实了。

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认为魏延谋反缺乏证据与有违逻辑。一方面,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魏延哪来的胆子敢擅自行动?而且退一万步讲,即使要谋反干嘛要烧断栈道阻拦杨仪,这样岂不是给自己制造嫌疑么?另一方面,从当时的局势看,魏延真要谋反只有投诚曹魏,如果是这样,他干嘛还要领兵南下回蜀国?再说,他就算不投降曹魏,以自己当时的声望、地位和功劳,诛杀了杨仪,自己绝对就是诸葛亮的接班人,继续统兵北伐也不是不可能。可是刚刚的假设一个也没发生(当然历史是不容假设的),这从侧面不难看出,所谓的魏延谋反案并不存在,而这一切源自蜀汉内部人员自己的矛盾,杨仪和魏延的矛盾。

后来事实也证明,杨仪并没有被加官进爵,继承诸葛亮位置的是比他资历还浅的蒋琬,于是杨仪颇有微辞,最终因为诽谤朝廷而自杀身亡。

那么这场“谋反案”究竟谁该埋单?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杨仪的责任更大,魏延毕竟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杨仪诛杀魏延罪过不能一笔勾销,但是回过头看,杨仪也确确实实在认真遵守诸葛亮的遗命,多少有些冤枉。

而在《三国志·魏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中,说诸葛亮在死前还曾经下过一道密令单独给魏延,命他在自己死后代理自己的职务,并且扶灵返回成都。于是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是诸葛亮一手策划了这场案件。但是,易中天先生分析认为,这个说法也靠不住,就连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也认为“此乃敌国风闻之言”,从事实看,杨仪曾经说魏延要投降曹魏,但魏延恰恰是往南走,这样的说法的确站不住脚。

那么这个案件究竟是谁的过失?其实从诸葛亮的遗命中不难看出,他希望的是在自己死后,蜀汉最重要的是把大军尽快撤回成都,保卫蜀汉政权的安稳,只有这样日后才能从长计议,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还有望实现。但是魏延却并不这样想,他自视甚高,同时还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北伐拥护者与执行者,诸葛亮估计是预料到自己死后,魏延凭借自身功劳和威望继续兴兵伐魏,与自己的战略部署形成对立,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得不在自己身后对魏延有所防范。

不管怎样,魏延谋反这个案件需要史学界继续探寻真相,目前来看,貌似诸葛亮与魏延在用兵策略和战略布局上的分歧才是这场案件最好的解释吧。

标签: 蜀汉魏延诸葛亮

更多文章

  • 三国猛将魏延和张飞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延

    魏延反骨提到魏延这个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反骨”,这个典故还是要从诸葛亮见到魏延开始说起,诸葛亮对于魏延的印象是不好的,认定了魏延是有反叛的心思,那么魏延反骨是确有其事吗?魏延画像魏延本身是很有才能的,在刘备的慧眼识英雄中脱颖而出,由一个牙门将军提升为镇远将军,当然是提升的过程中是有很多人存有疑问的

  • 镇远将军魏延真的造反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延

    魏延简介今天,我们对魏延简介做个深入的了解,魏延,蜀汉刘备手下的一名大将。他从早年间便跟随刘备,在刘备支援刘璋抵抗张鲁大军时,魏延因为他的勇武,屡建奇功,遂受到刘备的重视,从一名小小的部曲一跃成为拥有实权的牙门将军。魏延剧照魏延对于行兵用将等兵法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赢得刘备的赏识,

  • 马岱是怎么杀魏延的 马岱为什么要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马岱

    马岱杀魏延马岱杀魏延受到了当时朝中大臣杨威公的指示。那时,诸葛孔明去世了。在去世前,让魏延断后。杨仪让人去试探魏文长的意图,可谁知道他一点都不想听杨仪的指令。两个人都在主上的面前说对方谋反。《新三国》魏延剧照魏延率先攻击杨威公。可是众人都担保杨威公。魏文长只得逃走。杨仪派遣了马岱去追杀魏文长。马岱不

  • 诸葛亮设计诛杀魏延确有其事?魏延之死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魏延

    解读: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都了解魏延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魏延因为勇武被诸葛亮重用,因为脑后长有反骨被诸葛亮设计诛杀,换句话说魏延就是蜀汉集团内部最大的反派。而事实上,魏延是死的最冤的人,关于这一点已经有很多学者产生共鸣,这些学者一致认为魏延没有反叛之心,《三国演义》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但在魏延的死亡

  • 魏延冤死:魏延反骨是谣言 真实的他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他也是继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人之

  • 魏延造反乃千古奇冤?诸葛亮杀魏延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魏延造反乃千古奇冤读罢《三国演义》,总觉得魏延挺冤的。怎么稀里糊涂就让诸葛亮给杀了呢?老魏到底怎么了?以下揭开真相:诸葛亮未必这样小心眼儿,魏延的能力和智力都赶不上诸葛亮,诸葛亮没必要忌妒他啊。这个川剧里的诸葛亮有点像小肚鸡肠的周瑜了。有点儿贬低诸葛亮的意思。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了魏延呢?咱们得分析。

  • 解读魏延在与曹军对战中诈败而走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

    魏延诈败而走的原因魏延,是刘备的身边非常重要的将领之一,也是东汉末代到三国时期的以英勇善战称著的将领,除此之外,他也几乎是历史上诈败次数最多的将领。虽然这听起来有些不正义,但是他却是用这一招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新三国》魏延剧照曾经魏延用诈败的方式擒住鄂焕,两次诈败捉住祝融,更为出众的是连续诈败十

  • 历史上的魏延是怎样的 魏延到底最后谋反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

    历史上的魏延魏延出生年月不详,字文长,是义阳(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他是三国时期蜀汉中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曾经在刘备入蜀的时候率领部曲追随而去,是刘备最为信任的人,魏延和长史杨仪向来不和,后来在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加剧,最后被杨仪所派出的马岱所杀。魏延像在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刘备

  • 解读诸葛亮为什么一直都不喜欢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魏延

    诸葛亮魏延诸葛亮是刘备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他的许多计策让刘备受益匪浅,一路追随下来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在刘备死后,将自己的半壁江山和自己的儿子都托付给诸葛亮,可见他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和可以信任的。诸葛亮像而魏延,作为刘备手下极其勇猛善战的将领也是让刘备非常信任和器

  • 揭秘蜀国名将魏延不是五虎将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

    魏延简介今天,我们对魏延简介做个深入的了解,魏延,蜀汉刘备手下的一名大将。他从早年间便跟随刘备,在刘备支援刘璋抵抗张鲁大军时,魏延因为他的勇武,屡建奇功,遂受到刘备的重视,从一名小小的部曲一跃成为拥有实权的牙门将军。魏延剧照魏延对于行兵用将等兵法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赢得刘备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