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设计诛杀魏延确有其事?魏延之死真相

诸葛亮设计诛杀魏延确有其事?魏延之死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58 更新时间:2024/2/11 1:53:47

解读: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都了解魏延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魏延因为勇武被诸葛亮重用,因为脑后长有反骨被诸葛亮设计诛杀,换句话说魏延就是蜀汉集团内部最大的反派。而事实上,魏延是死的最冤的人,关于这一点已经有很多学者产生共鸣,这些学者一致认为魏延没有反叛之心,《三国演义》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但在魏延的死亡过程上,却是众说纷纭。那么魏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死亡过程?他的死亡真是诸葛亮设计的吗?提到魏延不得不说他的子午谷奇谋,这个计划如果实施,能不能成功?

一、后事安排

公元234年秋天,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在病逝前,安排杨仪统领大军返回蜀境,命魏延、姜维断后,并说魏延如果不听从安排,则蜀军主力立即开拔。果不如其然,魏延听闻诸葛亮逝世的消息后,认为北伐事业不能因为诸葛亮一人而中断,他愿意率领军队继续作战,并强调说他不愿居于杨仪之下。费祎把魏延的意思表述给杨仪,杨仪知道后,率领大军随即开拔。

按史书记载杨仪出身荆州襄阳,并且做事干脆利落,许多事情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诸葛亮对后事安排的心思是,不要求领军者有帅才,要求领军者能够把大军顺利带回蜀汉。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后事安排并没有设计陷害魏延,诸葛亮的想法是保护大军周全。明显大军在魏延的手里,就不符合诸葛亮的宗旨;大军被杨仪带领,会让大军撤退时井然有序不致慌乱。魏延当时态度是“诸葛亮死了我是老大,你们得听我的,军权必须由我来掌握,我们要北伐,北伐,北伐!”

二、魏延之死

魏延知道杨仪撤退的消息后,不顾大军背后的安危,抢在杨仪前面烧毁栈道。魏延、杨仪两人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董允蒋琬力保杨仪不会谋反。而杨仪命王平挑战魏延,王平将魏延的军队骂散,使得魏延亡命汉中。杨仪又派马岱追上魏延将其斩杀,马岱把魏延的头颅交给了杨仪,杨仪用脚踩踏魏延的头,骂道:“你不是厉害吗?你再厉害看看!”可笑的是央视版《三国演义》中,曹操对关羽的头颅也说了类似的话,即“云长公,别来无恙乎?”

《三国志》记载,魏延的想法是想杀死杨仪,而不是去投降曹魏,他很可能成为诸葛亮的军事接班人,魏延怎么会反叛呢?陈寿对魏延的评价是很公正的,算是给魏延平反了。我们不妨仔细想想,魏延真的是想杀死杨仪吗?答案是这样的,但魏延更多的想法是贪恋杨仪手里的军权,他把杨仪杀死,才会比杨仪高出一头,才会有机会独领军队进行作战。但魏延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正确的,他的所作所为是非常极端的。即使他没有反叛的打算,但他烧毁栈道的行径已经把他送上了不归路,因为修复栈道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正是因为魏延这种行径,董允、蒋琬才会怀疑魏延谋反。魏延这时真是有口难辩,说到底魏延没有政治头脑,害死魏延的是他在政治上的幼稚。

三、子午奇谋

子午谷奇谋是怎么回事呢?《三国志》记载,魏延向诸葛亮请命,给予他一万精兵,两人走不同道路会师于潼关,如韩信故事。《魏略》记载更加清楚,魏延认为长安夏侯楙胆怯,他率领五千精兵由子午谷进兵,直抵长安城下,夏侯楙会不战逃命,那么长安就会唾手可得。但这两个记载中,魏延的建议都被否决了,使得魏延认为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深夜按,《三国志》记载中,赵云、邓芝已经作为一支疑兵来吸引敌军主力,而陈寿没有说明魏延要走崎岖山路,那么诸葛亮、魏延就没必要分兵,如果分兵,很容易被敌军各个击破。但在《魏略》中,则写明了魏延想走崎岖山路,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按照《魏略》的说法,魏延是能攻下长安的。原因一,《魏略》是魏人撰写,魏人对魏国当时的情形很了解,他认为魏国当时西北防守薄弱,容易被魏延搅个天翻地覆;原因二,用事后诸葛亮的观点来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脱离魏国的管控,而诸葛亮以后的两次大规模北伐,就没有这样的战果了,说明魏国加强西北的防守了,也就是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原因三,魏延从公元219年到公元227年的八年时间里,一直驻守在汉中,作为临近敌军的地方司令,他会时刻调查留意关中的动态,他能说出那番话,说明了魏延掌握了足够的资料,他对魏国有了足够的了解。认为魏延不会成功的,无非就是说道路崎岖,万一被敌人堵截就会全军覆没。但前提必须是有敌军,关键是当时没有魏军注意子午谷的动态。魏国邓艾对蜀国的心理把握的就很准确,所以他才会敢冒风险偷渡阴平,最终灭亡蜀汉。

魏延的才能非常突出,相应他的性格也非常突出。他的性格既给了他发展的机遇,也使他最终身败名裂。

标签: 诸葛亮魏延

更多文章

  • 魏延冤死:魏延反骨是谣言 真实的他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他也是继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人之

  • 魏延造反乃千古奇冤?诸葛亮杀魏延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魏延造反乃千古奇冤读罢《三国演义》,总觉得魏延挺冤的。怎么稀里糊涂就让诸葛亮给杀了呢?老魏到底怎么了?以下揭开真相:诸葛亮未必这样小心眼儿,魏延的能力和智力都赶不上诸葛亮,诸葛亮没必要忌妒他啊。这个川剧里的诸葛亮有点像小肚鸡肠的周瑜了。有点儿贬低诸葛亮的意思。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了魏延呢?咱们得分析。

  • 解读魏延在与曹军对战中诈败而走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

    魏延诈败而走的原因魏延,是刘备的身边非常重要的将领之一,也是东汉末代到三国时期的以英勇善战称著的将领,除此之外,他也几乎是历史上诈败次数最多的将领。虽然这听起来有些不正义,但是他却是用这一招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新三国》魏延剧照曾经魏延用诈败的方式擒住鄂焕,两次诈败捉住祝融,更为出众的是连续诈败十

  • 历史上的魏延是怎样的 魏延到底最后谋反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

    历史上的魏延魏延出生年月不详,字文长,是义阳(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他是三国时期蜀汉中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曾经在刘备入蜀的时候率领部曲追随而去,是刘备最为信任的人,魏延和长史杨仪向来不和,后来在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加剧,最后被杨仪所派出的马岱所杀。魏延像在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刘备

  • 解读诸葛亮为什么一直都不喜欢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魏延

    诸葛亮魏延诸葛亮是刘备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他的许多计策让刘备受益匪浅,一路追随下来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在刘备死后,将自己的半壁江山和自己的儿子都托付给诸葛亮,可见他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和可以信任的。诸葛亮像而魏延,作为刘备手下极其勇猛善战的将领也是让刘备非常信任和器

  • 揭秘蜀国名将魏延不是五虎将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

    魏延简介今天,我们对魏延简介做个深入的了解,魏延,蜀汉刘备手下的一名大将。他从早年间便跟随刘备,在刘备支援刘璋抵抗张鲁大军时,魏延因为他的勇武,屡建奇功,遂受到刘备的重视,从一名小小的部曲一跃成为拥有实权的牙门将军。魏延剧照魏延对于行兵用将等兵法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赢得刘备的赏识,

  • 解析姜维与诸葛亮赵云邓艾魏延之间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诸葛亮,魏延

    诸葛亮姜维公元228年(建兴六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出兵祁山,蜀国军队所到之处,众多郡县响应。魏国将领郭淮听闻后准备东行,回上邽守备。而马遵等人也跟随郭淮一起,但是当时他们怀疑姜维有异心,所以并没有告知姜维。姜维像等姜维发现的时候,马遵已经走了,姜维也无可奈何,只能回了冀县,冀县的官吏很高兴,就

  • 马岱与马超是什么关系 马岱为什么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马岱马超魏延

    马岱字什么马岱的字不详。在真正的历史文献上,没有说明马岱的字是什么,甚至关于马岱的事迹也很少。有日本历史学家根据中国陕西省一个县的乡土志得出结论,认为马岱字伯瞻。可是这本乡土志是在清朝书写的,距离三国已经很久远了,所以有人认为这个马岱和三国马岱不是同一个人。马岱雕像而且在这本乡土志上关于马岱的其他一

  • 诸葛亮杀死魏延大揭密:恐刘禅驾驭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魏延

    很多人都有疑问,在《三国演义》中,魏延为何无缘无故被诸葛亮杀了呢?死的不明不白的。诸葛亮说他造反,真的是这样的吗?到底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呢?魏延简介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对蜀汉来说,汉中和荆州是益州的两翼,而汉中又居于门户要地,战略地位十分显著。而那时刘备又选魏延镇

  • 浅论魏延的人际关系与性格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命运

    《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刘备自领益州牧后,随他入川的诸将得到封赏,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马超六将分别被封为荡寇将军、征虏将军、镇远将军、征西将军、扬武将军、平西将军。第七十三回,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再次封赏诸将,顺序是:关、张、赵、马、黄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两次重要封赏,排位略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