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这个不相关的人,竟然使刘备不惜与孙权反目成仇。

这个不相关的人,竟然使刘备不惜与孙权反目成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78 更新时间:2024/1/20 4:47:26

孙权准备借道取益州刘璋,刘备却为这个八十竿子打不到的宗室不惜与大舅哥反目成仇,甚至打出“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的义字旗,竭力阻挠孙权图蜀。事出反常必有妖,刘备表现如此过激,原因无它,一切皆因在刘备眼中看来:益州地土已经属于他的禁脔,他绝不能容忍他人染指!

诸葛亮在隆中对之时就为刘备指出——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刘备与诸葛亮一拍即合,一直以来,君臣二人是为完成共同的理想而共同努力的。好不容易勉强完成据有荆州的初步战略设想,孙权横插一杠子,如果益州为孙权夺得,刘备不但无法完成跨有荆、益的既定战略目标,无法做到“诚如是”,则更不能奢谈霸业了。

现在,孙权不仅是要动刘备的奶酪,而且还想据为已有!是可忍、孰不可忍?刘备无法淡定,甚至表现得有些气急败坏,也就不难理解了。

汉末三国,汉室宗亲没有一个省油的灯。刘焉见汉室倾危,益州有天子气,就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刘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正是“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任非其人”的原因,于是“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

刘焉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毛遂自荐出任“益州牧”。无巧不成书,正在此时“益州刺史卻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事实证明:卻俭不得民心,有负国家重托,显然已经不再适合担任此职。并州刺史张壹和凉州刺史耿鄙二人被杀,又验证了刘焉“刺史威轻”的判断。灵帝终于同意了刘焉的请求,刘焉阴谋得逞,被派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

刘焉到了山高皇帝远的益州,立即暴露出了本来面目“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他故意安排手下督义司马张鲁“往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然后以此为借口“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

刘焉关起门来经营自己的一方天地,不再理会汉王朝的死活。董卓进京,关东义军讨董,他也只是“保州自守”。后来见中原地方干戈相寻,刘焉“造作乘舆车具千余乘”,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此后,刘焉联合征西将军马腾,率领军队袭击长安,哪知道却被李傕郭氾打的大败。两个在朝为质的儿子刘范、刘诞也被李傕所杀,刘焉“既痛二子,又遇天火烧其城府车重,延及民家,馆邑无余”,惊怒之下,痈疽发背而卒。

刘焉有四个儿子,刘范为左中郎将,刘诞为治书御史,刘璋为奉车都尉,刘瑁随刘焉至益州为别部司马。此前,刘焉“托疾召璋,璋自表省焉,焉遂留璋不还。”刘范、刘诞二子在长安被杀,刘瑁也“狂疾物故”。刘焉死后,刘璋成了唯一的继承人,顺理成章的代父成为益州牧。

刘璋被诸葛亮讥为“暗弱”,属于无胆匪类,但他的父亲刘焉却是个狠角色。东汉末年的地方豪强势力是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这些豪强依仗着势力强大,许多时候根本不将地方政府官员放在眼中。地方官员为求息事宁人,许多人只得无奈接受事实,睁只眼闭只眼了事。刘表单枪匹马初至荆州,正是因为选择了与当地大族蒯氏、蔡氏、黄氏等豪强合作,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这才很快稳定了荆州的混乱局面,巩固了统治。刘焉初至益州的遭遇与刘表仿佛,益州地方民变四起,其中马相、赵祗所部势力最大,二人在绵竹起事,号称黄巾军。随着势力逐渐扩张,马相更自称天子。好在有州从事贾龙率兵将马相镇压,刘焉将州治迁至绵竹,开始了对益州地方的经营。民变虽然很快平复,但趁镇压民变崛起的地方豪强势力却让刘焉头痛不已。

刘焉不愿意与地方豪强合作,他决心在益州树立自己的权威,找了个理由将挑战他权势的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诛杀“以立威刑”。哪知道此举没有收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地方豪强任岐、贾龙二人公然起兵造反。

刘焉任益州牧之时,南阳、三辅等地人民躲避战乱,辗转迁徙到益州地方,人户有数万。这样多的外来户涌入益州,势必会受当地大户及豪强欺侮。同样是外来户的刘焉对此感同身受,所以很重视这支力量。刘焉有意扶持他们,在流民当中招募军兵,组成了一只战斗力极强的队伍,号为“东州兵”。刘焉借重“东州兵”的力量,逐一将益州地方豪强扫平,逐渐掌控了地方政权。

标签: 诸葛亮刘备孙权刘焉

更多文章

  • 三国时孙权成功夺取荆州后为什么还要杀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

    公元219年,关羽水淹于禁的七军,并且斩庞德,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突然孙权派吕蒙和陆逊分兵袭取荆州,最终荆州落到了东吴手中,而更为可悲的是,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孙权部下斩杀。大家都知道,孙权一直都对荆州虎视眈眈,当年其父孙坚就是在死在了荆州,因此孙策和孙权两兄弟,一直妄图吞并荆州。据史

  • 此人为三国时代的美人,孙权为了他十几年未立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孙权

    三国中的美人很多,貂蝉是最为有名的美人,当年吕布为了她,能够和自己的义父反目成仇,就足以证明她的美色有多出众。很多人说,曹操之所以,发动赤壁战争,一方面是因为政治所需,另外一方面就是私心所致,色字头上一把刀,曹操深有体会,还记得铜雀春深锁二乔这诗句吗?当年的大乔、小乔可是有名的美人,曹操虽然英雄盖世

  • 三国时期曹丕刘备都相继称帝,为什么孙权慢那么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

    在三国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相比曹丕220年称帝,刘备221年称帝,孙权整整迟到了8年时间!如果说曹丕称帝,这在当时已经是大势所趋了,曹操之所以不称帝肯定有各种顾虑,曹丕称帝时天下已经三分了,手中的那个小皇帝一点用处都没有,当年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个时候已经毫无用处了,何必在自己头上再放一个

  • 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吕范人物生平简介,孙权为什么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范

    吕范年轻时只是一名汝南郡的县吏,但是仪表过人。城里有刘姓人家,家境富裕而且女儿非常美丽,吕范前往求亲,刘氏的母亲嫌弃吕范,不愿意答应婚事,但是刘氏却说:“您认为吕子衡会是个长贫的人吗?”意指在她眼中吕范有其过人之才,将来必得显贵,于是决定嫁予吕范。追随孙策后来,吕范避难至寿春,结识了当时在袁术手下效

  • 周瑜是怎么死的 为什么民间有周瑜的死跟孙权有关的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周瑜,孙权,庞统

    三国中若说到文武双全的统帅级大将,很多人都会推崇周瑜。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性格并不像三国演义中那般小气,而是极具个人魅力的一个人。可这样一个天才级别的人物,竟然只活了35岁就去世了,着实令人可惜!周瑜英年早逝,除了人人惋惜之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这周瑜的死,其实是孙权搞的鬼!这、、、会有这种可能吗?

  • 孙策死前留有什么遗言 为什么孙权却没有听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策,孙权,三国,孙坚,江东,官渡之战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江东这个地方,确实人杰地灵。还记得近几年的良心大剧《琅琊榜》吧,所谓“琅琊榜首,江左梅郎”,确是令众位看官不能自已。但今天小编要讲的却不是这些,但大抵也是一个堪称雄主的人物——东吴孙策。三国这个时代,处处是动乱,但也处处是英杰。无论是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还是那为

  • 孙权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为什么会从明君变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孙权

    众所周知,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中,打败了倾巢而出的刘备所率的蜀军,而天下闻名。但功成名就后的陆逊过的并不快乐,原因是他所伺奉的主子孙权“变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晚年的孙权一改早期推诚相与、同舟济水的贤明之君的形象,而变成了一个“性多猜忌,果于杀戮”的昏聩之君。“存在决定意识”,没有抽象的性格转

  • 三国中孙权和曹操都有宗亲相助,为什么只有刘备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三国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是全家人团结一致,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很多事情就好做了,这个道理不管是帝王君主,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很认同。比如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往往都会分封自己的宗室当亲王,以此捍卫整个家族宗室的利益。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曹操、孙权、刘备最终建立了魏蜀吴三大势力。就孙权来说,

  • 孙权为什么要砍掉关羽的头 关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权,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末,曹操认为汉献帝在许昌,和关羽的驻军很近,便有了迁都避其锋芒的想法。司马懿、蒋济得知后极力劝阻,他们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得志,可以将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从背后出兵攻打关羽。同时曹操再派遣徐晃、赵俨等大将率军救援樊城。开战后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源不足,便认为其很难再和关

  • 东吴第一将,曾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却被孙权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火烧连营,刘备

    三国演义:他是东吴第一将,曾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却被孙权逼死!简单聊聊东吴,说到东吴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陆逊。出身名门陆逊的原名叫做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出身于江东大族。陆逊的祖父、父亲都在江东为官,叔父陆绩还是大儒,只不过跛脚,32岁就去世了。建安八年,陆逊21岁时,入孙权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