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为什么孙权却笑了?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为什么孙权却笑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310 更新时间:2023/12/9 16:44:28

公元220年,曹魏黄初元年,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让,进位为皇帝,是为魏文帝。其后,曹丕立即确定了三公的人选,前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前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前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

据说,贾诩荣膺为太尉后,还有一段小插曲。史书记载,东吴孙权听说这个消息后,竟然“笑之”,还评价说“曹丕的才能比不上曹操的十分之一,曹魏必将灭亡。”

众所周知,贾诩智谋超群、算无遗策、文武全才,是张良陈平式的人杰。如此厉害的谋士,位立于三公,孙权理应害怕才是,但他为何会“笑之”呢?而这就要从贾诩的身平来说起来了。

贾诩出身于凉州武威的一个寒族世家,在当地并没有什么名气。在注重家世且歧视凉州人的汉末,贾诩原本很难出人头地,但是乱世却给了他机会。

在年轻时,贾诩与数十名同伴不幸被一群氐人挟持。面对这群杀人不眨眼的胡人,贾诩诡称:

“你们听说过大汉太尉段熲吧!他可是我外祖父,如果你们放了我,我一定会给你们很多钱!”

氐人一听,皆面面相觑,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段熲可不好惹。当年羌乱时,段熲将氐人的亲戚——羌人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氐人强盗只想劫个财,还不想送个命。因此,氐人赶紧释放了段熲,然后将他的同伴全部杀害了。

在这则惨案中,贾诩表现出了过人的智谋。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贾诩是个只顾自己,不顾同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以贾诩的智谋,未必不能救自己的同伴。但是,贾诩似乎连这份心也没有。而他的这种性格,也为他的“乱武”埋下了伏笔。

时间一晃,十多年后。一代暴君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而他的凉州部下们皆人心惶惶。而在这个时候,王允又发狠说:“要诛尽凉州人。”听到这个消息,凉州军官李傕郭汜赶紧带领着部下,向老家的方向逃亡。

在逃跑的路上,李傕、郭汜正好遇到了入京办事的贾诩。听说王允要诛尽凉州人,贾诩同样大惊失色,因此他给李傕、郭汜出主意: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贾诩认为,如果就这样逃归凉州,王允只需派一个亭长就能杀了你等。还不如率众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幸而成功,我们就可以奉国家而征服天下;如果不成功,在逃也不迟。李傕、郭汜二贼一听,认为非常有理。于是他们重整旗鼓,向长安杀去,结果果然击败了吕布,杀死了王允。

原本,汉末乱世可以就此终结。而贾诩却以一己之力,生生制造出一个更恐怖的乱世。正所谓“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李傕、郭汜进入长安后,非但没有济世、安民,反而在长安变本加厉地屠杀百姓,挟持天子,无恶不作。三辅数十万百姓,在李、郭二贼的祸害下,陷入了“人相食”的悲惨境地。

贾诩见此情况,心知不妙。因为李傕、郭汜均为残暴武夫,最终结果肯定是被诛戮。而作为帮凶的自己,肯定也没有好下场。因此,贾诩施展计谋,帮助汉献帝逃离了李、郭二贼的控制,而贾诩自己则先后投奔了自己的同乡——段煨和张绣。

在张绣手下,贾诩将曹操打得几乎仅以身免,还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与爱将典韦。当贾诩发现曹操具有一统天下的潜质,于是赶紧撺掇张绣投降于曹操。

曹操还想统一天下,自然不会公开因为私仇杀掉张绣,但这绝不代表曹操不会在暗处捅刀子。在一次宴会上,曹丕指着张绣大骂:“你杀了我的哥哥,还有脸站在这里?”听了曹丕的话,张绣心知,这并非曹丕不能容他,而是他背后的曹操不容于他,曹丕不过只是杀人的刀。在绝望中,张绣只好自杀了。

在曹操阵营,贾诩还是受到重视的,每当面临重大问题,曹操总要向贾诩问计。但是曹操不问,贾诩从不主动献计,相反他总是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谁也不见,家人一律不许跟高门结合,只想低调,低调,再低调。

贾诩之所以如此低调,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并非曹操的旧臣,而且还和曹操有杀子之仇。曹操之所以不杀他,是因为天下还未统一,贾诩确实还有用。而贾诩明白,天下统一之时,必然就是自己的死期。

在赤壁之战中,贾诩也在军中,曹操像往常一样,向他问计。但贾诩却说:“如今刚刚灭了袁绍和刘表,理应休养士民,不能打。”

实际以当时曹操的实力,消灭孙权和刘备还是有相当胜算的。但是贾诩不仅不献一计,反而要求曹操退兵。由此可见,贾诩根本不希望曹操统一天下。难怪赤壁之战后,曹操怒骂自己的谋臣:“如果郭嘉在,肯定不会让我落到如今的田地”。相比于郭嘉,贾诩的智谋甚至还更胜一筹。但是贾诩,绝对没有郭嘉那样的忠诚。

之后,贾诩帮助曹操平定了马超、韩遂,“解放”了自己的凉州老家。在曹丕和曹植的夺嫡之战中,贾诩又巧妙地站在了曹丕一边,并成功得到了曹丕的青睐。果然曹丕继位后,立即投桃报李,将贾诩封为太尉。

但是贾诩获封太尉之职,真能服众吗?很显然不能!三公是天子旁边的辅星,应该找德行完满无可非议的标杆型人物担任,他们并非具体做事的官僚,而是应是道德、意识形态的代言人,要具有“公心”而非“私心”。只有这样,才能将国家导向好的方向。

有人恐怕要问了,我们不是应该提倡“唯才是举”吗,三公干嘛需要德行?但实际上,毛主席曾经说过:“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有才无德之人,虽然有平定天下的能力,有着超过常人的见识,却没有不计个人得失、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他们做人做事的出发点,完全都是为了一己私利。

贾诩这类人之所以归附曹魏,并非为了结束乱世、安辑百姓,而是为了保全性命、猎取富贵。若能让自己获得利益,即使是误国害民的计策,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进献;如果不能获得利益,他们便会意味索然,即使心中已经有了利国利民的方案,他们也会选择缄口不言。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若天下统一,贾诩大可像张良一样闭门自守、不问世事;但在天下还未统一之时,位列三公的贾诩就应积极为国献计献策,以求早日实现统一,让百姓少受涂炭之苦。但是具有如此强大能力的贾诩,却一言不发、一计不献,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毕竟对于贾诩来说,国家维持分裂的状态似乎对他更有利。

贾诩身居高位却尸位素餐,孙权自然会“笑之”。他一笑曹丕所用非人,任命贾诩为太尉,对东吴没有任何威胁;他二笑曹丕给自己政权埋下祸根,将有才无德之人放在朝廷最高位,无异于埋下定时炸弹。因为有才无德之人有奶就是娘,他们毫无忠诚可言。

45年过后,曹魏政权果然为司马氏所篡夺,而曹丕后来托孤的司马懿,也和贾诩一样,是个自私自利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有才无德的小人。而孙权的东吴呢?国祚竟然还比曹魏长了8年。如此一看,孙权确实有先见之明。

标签: 三国贾诩

更多文章

  • 孙权的劲敌几乎都被自己熬死了 孙权为什么没有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权,三国

    还不知道:孙权为何不能统一天下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魏、蜀、吴处于鼎立状态后,从经济、军事、人口等条件来判断,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只有曹魏的曹操,但由于蜀、吴两国割据一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使得最终没有被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所鲸吞。

  • 孙权占据的“江东六郡”是哪些地方?“江东六郡”有哪些资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孙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江东六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占有玉玺,正式僭越称帝,孙策趁机与其决裂。在和袁术决裂后,孙策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迅速削平了大量割据势力,占有了吴郡、会稽郡、丹阳郡、庐江郡和豫章郡,基本上控制了扬州的广大地区,为孙吴立国奠定了基础。

  • 孙策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孙绍?而是将自己的位子传给弟弟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策,孙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策传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首先要清楚一点,自古皇帝或者诸侯传位就以两种方式存在: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孙策传位给孙权,而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孙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什么不对。只不过,历史上传给儿子的,比传给弟弟的要多得多。孙策把自己的位子传给了弟弟孙权

  • 孙权年纪轻轻就成为一方大佬 孙权真的有那么表面那么风光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东吴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权真的很光鲜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东汉末年,当时的八零后孙权接管江东,年纪才十九(虚岁),按现代就是刚升到高三的学生,还好当时没有高考,不用鸡鸣而起,废寝忘食学习,准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大战",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大小孩。相比十年寒窗苦读天下圣贤书籍,一生

  • 汉献帝如果除掉曹操的话 刘备和孙权会不会效忠于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献帝,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献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假如汉献帝除掉曹操,对于刘备、孙权是否会选择效忠这个问题,不可能有绝对的答案存在原因是这个问题本身假设就有几个方面的问题:汉献帝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除掉曹操。假如汉献帝完全通过自身发展的力量除掉曹操,实现权利逆袭,那么毫无疑问汉献帝可

  • 孙权如果不杀关羽而是送给曹操 三国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孙权

    对关羽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皆知,关羽在襄樊之战失利后,便被孙权活捉并随后杀掉了。由此关羽之死成了三国的大事件。那么倘若孙权当时不杀关羽,却送给了曹操,那么三国历史会因此改写吗?也就是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其实这个问题,重点就是看曹操如何处理。而以曹操的

  • 盘点孙权的七个儿子,他们的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权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吴神凤元年(252年)四月,孙权在内殿驾崩,终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这位承父兄基业,接手并安定江东、建立吴国雄霸江南的王者晚年却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这也直接造

  • 对比曹操和孙权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前的战略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和诸葛亮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三国当中,英雄豪杰辈出。三国人当中,很多都是出身于低微,然后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自己的功名和声誉。比如刘关张三兄弟。以及曹操。曹操从刺杀董卓开始。才有了自己想要创业的机会,开始积攒自己的力量,曹氏宗亲的相继投靠,

  • 孙权接管东吴的时候年纪轻轻 当时的东吴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权,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权接管东莞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权接手东吴时其实是很乱的,只不过我们看演义看的多,而演义侧重谈曹刘,对于孙权早期是没咋提的,因为没提,孙权早期的功绩不被人熟知,这让很多人觉得孙权上台的很轻松,接手东吴时居然是不乱的。这里我来给大家分析下当时孙权接

  • 孙权在夷陵之战中获胜了 孙权为什么还要主动和刘备和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夷陵之战,孙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三国势力强弱更替的转折点,不得不提三场大战,它们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官渡之战使曹魏实力发生蜕变,一跃成为了最强大的一方。赤壁之战挫了曹军锐气,促成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对夷陵之战来说,也是决定蜀国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