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董卓为何不能创造“中兴”局面?与士族的矛盾注定了他失败的结局?

董卓为何不能创造“中兴”局面?与士族的矛盾注定了他失败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30 更新时间:2024/1/10 16:45:1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董卓为何不能创造“中兴”局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不否认董卓祸乱天下的本质,但有被妖化的倾向。实际上董卓是一心一意地人才,包括曹操,但是这些人大多数不愿意听命于董卓。原因并非史书和民间传说,董卓有多混账,理由只有一个:董卓与关东士族利益不兼容!

所以,所谓董卓手下人才济济永远是幻想,他始终只能依靠西凉集团。后来迁都长安,其实也是无法破解关东势力掣肘之下,董卓所做出的无奈之举。事实上,董卓的另一个身份,让凉州士族也难与他兼容,这就注定了董卓失败的必然。

董卓为吸引人才,可谓煞费苦心

1.董卓为拉拢曹操做出过努力

史书上,董卓与曹操的交集,虽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么多,但是董卓掌握大权后,确实拉拢过曹操,他曾经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在任职后不久,就弃职逃离了洛阳:

“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不大好判断曹操在董卓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毕竟那时候的曹操只是一位中等级别的官员,才华还没有显现。

在此之前,曹操任西园八校尉之一典军校尉,骁骑校尉不常设,董卓为了曹操特地恢复了这个官职,军权在八校尉之上。可见,董卓至少意识到曹操是有一定才华的,也做出了拉拢的姿态。

跟袁绍这些出身显赫的豪门大族不同,曹操的起点其实很低,董卓能主动向曹操释放友好的信号,说明他还是看到曹操的价值所在。

2.为了留住人才,董卓不惜武力胁迫

除了曹操,董卓进入洛阳后,曾经为留住人才,做了大量的努力。最典型的是,他大量起复在党锢之祸中,受到迫害的士族官员:

“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于是悉复蕃等爵位,擢用子孙。”

除了以平凡党锢之争,宣示态度以外,董卓先后提拔了周毖、伍琼、何颙、郑泰、荀爽、韩融、陈纪,又从全国各地擢拔名士,包括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

对袁绍、王匡、鲍信等不与他合作,逃离洛阳为敌的政治对手,董卓为了安抚他们,都以汉献帝名义,授以太守之职。

对有些拒不配合的士人,恼羞成怒的董卓,甚至不惜以武力威胁,逼迫他们就范,到朝中任职。最典型的就是蔡邕

“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蔡邕入府后,董卓对他非常器重,创下了三天之内四次升职的记录,后又被任命为巴郡太守,最后以侍中身份留朝。可见董卓爱才之心有多急切!

可问题是,即便董卓费了那么多心思,绝大多数士族不愿意配合他,能逃的逃,不能逃的跟他离心离德,这是什么原因呢?

关东士族与董卓的尖锐矛盾无法化解

按《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说法是董卓残暴不仁,夺权擅政,有这个因素,不过这不是本质,擅政几乎是所有政治家的终极目标。本质只有一个:利益冲突!

这就要说到董卓的第一个身份:凉州士族。董卓出生于陇西郡临洮县,是凉州人士。其父曾经在颍川轮氏县任县尉,所以他也是士族阶级。不过凉州士族不是政治主流,东汉的政权核心是关东士族,董卓不在他们的“朋友圈”之内。

1.董卓与关东士族集团的矛盾

东汉的基本政治生态圈,是以弘农、河内、河南关东士族集团为主流,以河东、山东士族为辅的基本稳定结构。主要的政治矛盾,体现在士族集团与皇权、外戚及宦官集团的矛盾,而不是士族集团内部的矛盾。

但是,董卓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基本框架。首先,原来占据朝廷中枢的关东集团利益受损严重,比如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杨氏家族等。

董卓掌权后,与他矛盾最激烈的就是袁绍、袁术兄弟,袁绍与董卓不惜当面拔刀相向。自知武力不敌董卓,袁氏兄弟出逃洛阳,以家族势力为根基,迅速在地方发展武装力量,对抗董卓。

可见,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势态,其本质就是董卓与士族集团的矛盾,催生了士族集团走向军事割据对抗而导致。

因而,无论董卓表现出对关东士族的宽容大度,但是他伤害了人家的根本利益,些许恩惠,是化解不了本质矛盾的。

2.董卓的介入,让分裂的士族集团找到了一个共同的靶子

如果光是与关东集团的矛盾,倒还有挽救的余地,可是董卓与河东、山东,乃至河北集团也无法兼容,让本来与关东集团并不融洽的这些士族集团,找到了一个共同的靶子。

这与董卓的激进政策有很大关系,董卓深知自己在盘根错节的利益链中,不占优势,所以想通过激进的政策,迅速扭转局面,废少帝改立陈留王就是一大败笔。

政治讲求的平衡,本来董卓强势介入,就已经打破了平衡,在苦心拉拢士族集团的同时,他无事生非,废立皇帝,无疑将摇摇欲坠的政治平衡彻底推翻了!

我们注意到,以袁绍为首的关东集团,与山东集团,在很多问题矛盾很深,董卓掌权初期,很多士族也并非一开始就不合作(比如曹操),而是董卓的不当行为,让他们找到共同的靶子。

迁都长安导致董卓与关东士族的决裂

关东联军集体讨董事件,与董卓迁都长安,哪一个是因,哪一个是果?我个人认为,董卓迁都长安是因,讨董是果。

士族内部面和心不和,这个基本盘面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不是局势的恶化,他们无论如何也很难做到联合起来共同讨董。导致势态恶化的事件,就是董卓迁都。

所有士族集团都明白一个道理,董卓已经靠军权把控了朝政,一旦皇帝被他迁到长安,那个靠近西凉集团的地方,他们就彻底沦为政治生态的边缘人物了,永远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了!

董卓也不是不清楚迁都的难度有多大,对国家的破坏有多严重,但是面对关东士族的不配合,甚至对抗,除非他愿意交出政治主导权,否则他只能釜底抽薪,彻底摆脱掣肘。最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迁都,让关东集团鞭长莫及,依靠西凉集团另起炉灶。

如果说董卓决定迁都之前,关东和山东士族尚有部分可拉拢的余地,迁都决定,让双方再也没有任何可以媾和的可能性了。

董卓的另一个身份又得罪了凉州士族

更糟糕的是,董卓的另一个身份,导致他与西凉集团的内部关系,也并非铁板一块,这个身份就是军阀!

在董卓之前,东汉的所有政治斗争都集中在士族、外戚、皇权(宦官)以及士族内部之间,董卓第一次以军阀的身份,靠武力野蛮介入,彻底摧毁了国家机器。这就是董卓在东汉历史上最大的罪过,也是他与西凉集团的矛盾所在。

皇甫嵩盖勋为典型,这两人都是西凉集团非常有权势和能力的士族代表,他们都主张维护皇权为出发点,与董卓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皇甫嵩其实有机会灭掉董卓,但是他以皇帝的权威为出发点,不愿意擅自动兵,失掉了机会,还差点被董卓所害。

盖勋早早地预察到董卓的危害,一直在防备董卓的举动:

“初,卓将兵东也,京兆尹盖勋曰:‘贪人败类京师,其必有变。’乃为之备。”

后来董卓为了防止皇甫嵩和盖勋对自己的威胁,提前下手,以汉献帝的名义,强行将二人征召入朝,夺了兵权。

由此可见,董卓以军阀身份破坏基本政治生态,导致其在西凉集团内部声名狼藉。这就让董卓力图依赖的根基,也松动了一半。

历史赋予董卓的使命是摧毁,不是中兴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董卓的身份,决定了他与关东和山东士族集团敌对的状态,也与西凉士族集团矛盾重重,在这种状态下,无论他对天下人才,表现出多么强烈的渴望和拉拢,都不会得到积极响应!

请问,董卓怎么能做到手下人才济济?

政治立场决定了他必定是孤家寡人,更何况他还采取了不恰当的极端措施,自己把自己加上了烈焰!

东汉的历史就是一部豪门士族集团的历史,自光武帝刘秀立国开始,士族豪门集团就享有与皇权共治天下的特权,可以说,任何一个政治势力,都没办法动摇这个根本。

士族豪门集团在东汉历史上扮演了双重角色,它既是东汉政权的护航人,同时又是东汉政权没落的罪人,它注定与东汉政权同生共死,无法剥离!

董卓作为一个西凉非主流士族集团的代表人,不具备改变历史进程的条件,又作为军阀干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必然遭到全体士族集团的抵制和打压。

因而,董卓注定得不到人才,他也不应该成为东汉政权的主导者,历史之所以让他出现,只有一个目的:让他做打碎没落政权的推手,而不是中兴!

标签: 三国董卓

更多文章

  • 何进引董卓进京是真的傻吗 何进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何进,董卓

    还不知道:何进引董卓进京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何进,曾是一个让我忽略的历史人物以前在读三国那段历史的时候,把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到魏、蜀、吴三国之间精彩纷呈的对决和诸葛亮、司马懿、曹操、刘备、孙权、关羽等英雄们的个人风采上去了,对于三国乱世局面的形成一直未及深

  • 董卓年轻的时候并不是残暴之人 起兵之后为什么会性格大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董卓,曹操

    对董卓残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俘虏了袁绍麾下大军八万,全部坑杀。加上他东征徐州时一路多所屠戮,这几件事加起来,使曹操一直被后世诟病。南北朝到宋朝之间,曹操的人设还是残暴的英雄,到了明朝罗贯中那里,终于被定格在奸雄的耻辱柱上,几乎再没翻过

  • 孙坚和董卓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怨 孙坚为什么攻击董卓最凶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坚,董卓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坚和董卓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挟持汉帝,作乱京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袁术、韩馥、刘岱等诸侯组成联军,以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孙坚的行动最为坚决,作战最为勇猛,他以相对弱势的兵力,先击败胡轸吕布带领的五千人马

  • 早期的董卓是如何起家的 可以说运气伴随了半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董卓,东汉

    你真的了解董卓起家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东汉末年动荡的开启者,最有野心的权臣,此人便是董卓有诗云:"董卓迁都汉帝忧,生灵滚滚丧荒丘。狗衔骸骨筋犹动,乌啄骷髅血尚流。郿坞追魂凭李肃,宫门取命有温侯。奸雄已死戈矛下,直到如今骂未休。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谁知天意无私曲

  • 李儒为什么是三国的毒士?鸩杀少帝,火烧洛阳,助纣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儒,三国

    李儒为什么是三国的毒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诸谋臣,虽然服务于不同的主子,但是他们大多数还有自己的良心,怀有一个安邦治国的理想。但是有些人就是纯粹的做恶,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而去祸国殃民,助纣为虐。其中,最著名的两个“毒士”就是贾诩和李儒。今

  • 董卓当初的势力是来自西凉 董卓和西凉马腾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董卓,马腾

    还不知道:董卓和马腾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职官称谓,战国时就开始设置。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秦并六国,废除封建制,在 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西汉改

  • 王允除掉董卓后走向了人生巅峰 为何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被跌落神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允,董卓

    很多人都不了解王允被杀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汉献帝大病初愈,群臣前往拜谒祝贺。司徒王允借机煽动吕布,在途中杀死了权倾朝野的董卓,他当众宣布了董卓的罪状,并“夷三族”。长安民众奔走相告,欢欣鼓舞。王允因此“录尚书事, 总朝政”。不到两个月,

  • 曹操借宝刀杀董卓,其实是曹操为了自己演的一出戏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曹操

    曹操舍身取义?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这个问题的仁兄一定是和三国时期的很多人一样,被曹操欺骗了。曹操当年拜在董卓门下,早晚问安,董卓是完全把曹操当做自己人看,完全不设防备的。曹操情商这么高的人早就和董卓的侍卫们熟悉的很,想找个没人或者人少的时候干掉董卓简直不要太容易。如果曹操想

  • 梁冀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专横可比王莽,凶狠可比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梁冀,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汉梁冀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悠久的长河里,诞生了很多朝代,在这些朝代里总会出现一些凶残跋扈,贪污腐败的大臣,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痛恨,留下了千古骂名。最著名的“反派”是王莽和董卓,他们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后世的很多书籍里还有影视剧

  • 从平民到封疆大吏,董卓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董卓,东汉

    在历史长河中,董卓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说起东汉末年,相信大家都已经被《三国演义》所广传得耳熟能详了。本篇文章就来谈谈三国时代的那个生性残暴的董卓,董太师。董卓,成长在一片记满了英雄故事的土地上,家的北边有匈奴,西边有诸羌,四方的庙宇中,供奉着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