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盖勋

盖勋的人物简介

盖勋

盖勋的资料

  中文名:盖勋

  别 名:盖元固

  国 籍:东汉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敦煌广至(今甘肃安西县西南)

  出生日期:公元140年(东汉永和五年)

  逝世日期:公元191年(东汉初平二年)

  职 业:将领

  主要成就:揭发杨党,不屈董卓,屡战叛军

  代表作品:《与董卓书》

  官 职:京兆尹、颍川太守

  葬 处:安陵

盖勋的介绍

盖勋曾任凉州汉阳郡长史,迁任汉阳太守,后入朝为讨虏校尉,颇受汉灵帝刘宏信任,出为京兆尹。灵帝驾崩后,董卓专权,为防止盖勋响应袁绍领导的关东联军,特将其征入朝廷,拜议郎。迁任越骑校尉,出任颍川太守,又被征入朝,因怨愤董卓而失意不已。初平二年(191年),因背疮发作,在长安去世,终年五十一岁。遗令不许接受任何董卓的馈赠,而董卓为表宽容,上表朝廷赠其东园葬器,陪葬于汉惠帝陵寝安陵。

有关“盖勋”的历史故事

  • 东汉末年直臣盖勋:令强虏敬重、为董卓忌惮,宠信于汉灵帝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说:“盖勋位不过长史,……,为世所钦;……;滇吾本为虏帅,敬而礼之。”南宋大儒郝经也说,“勋西州义士,烈望高出一时,奋辞抗议,为卓所惮”。这个为外族强虏敬重、董卓忌惮的盖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东汉末年的盖勋(字元固),是今甘肃安西县人,生于凉州的一个官

  • 东汉风云:灵帝加征田亩税,羌人亦知盖勋贤

    东汉风云:灵帝加征田亩税,羌人亦知盖勋贤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二月,南宫云台忽然失火,毁去灵台乐成等殿,延及北阙,复向西燃烧,如章德殿和欢殿等尽被毁去,宫中宿卫竭力抢救,四面沃水,偏似火上添油,越浇越猛;等到火势渐息已是大半乌焦,所有龙台凤阁,尽变做瓦砾荒场,残焰熊熊,尚是不绝,半月后,始火尽烟消

  • 先为东汉对凉州起义军的屏障,后成董卓大患,聊一聊盖勋这个人

    汉末三国时期应该说是历史上一个比较被人熟悉的时代,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三国演义》的传播程度,而且多集中于汉献帝时期,也就是军阀并立的时期。其实在汉桓帝或者汉灵帝时期,也有很多人物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与三国历史息息相关,却声名不显。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个这样的人物——盖勋,他先为东汉朝廷对凉州起义军的屏障

  • 先与盖勋密谋,再与何进勾结,袁绍的第一枪就透着幼稚与狠毒?

    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袁绍(三)上一章写到袁绍和曹操同时被汉灵帝刘宏招进西园八校尉之中,而领头的是宦官蹇硕。汉灵帝规定,其他校尉都必须无条件接受蹇硕的领导,而蹇硕则直接对皇上负责。其目的是分散外戚何进大将军的军权,以确保皇上实现废长立幼的心愿。皇上因身体虚弱,随时可能飞天,特别嘱咐西园八校尉之

  • 盖勋是什么人?能让董卓忌惮几分,他到底有何才能?

    尽管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多次乱世,但最为著名的无疑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了,其间无数能人异士都在那个时代涌现,一直到今天都被世人津津乐道。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个乱世中,正是因为这些英雄豪杰的出现,才使得三国历史精彩纷呈,每一个人都想在这个乱世中,创立一番功业,都想在史书丹青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汉末名臣盖勋剿灭十常侍为何失败呢?失败的原因

    盖勋在灵帝末年,深受皇帝信任,在大臣中的威信,也远过大人。在汉阳太守卸任后,汉灵帝征召盖勋入朝,询问盖勋:“天下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祸乱啊。”盖勋毫无顾忌地说:“就是因为皇帝您宠信的一些人扰乱天下啊。”当时太监头子、担任西园新军首领的蹇硕就坐在皇帝身边,汉灵帝就问蹇硕,知不知道那些人祸害国家?蹇硕全身不

  • 盖勋:霸道野心家董卓一生最忌惮这个人

    董卓一生残暴,满怀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操纵中央政权,始终考虑和盘算的是如何满足私欲和野心。为了达到目的,董卓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东汉政权日趋衰败、最终倾覆,虽然是由多种复杂因

  • 揭秘:汉末名臣盖勋剿灭十常侍为何失败呢?

    盖勋在灵帝末年,深受皇帝信任,在大臣中的威信,也远过大人。在汉阳太守卸任后,汉灵帝征召盖勋入朝,询问盖勋:“天下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祸乱啊。”盖勋毫无顾忌地说:“就是因为皇帝您宠信的一些人扰乱天下啊。”当时太监头子、担任西园新军首领的蹇硕就坐在皇帝身边,汉灵帝就问蹇硕,知不知道那些人祸害国家?蹇硕全身不

  • 董卓权倾朝野,盖勋为什么还敢逼他道歉?

    盖勋为什么还敢逼董卓道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89年,董卓受到大将军何进的密令,率军至洛阳讨伐张让。虽说董卓在还没有到达洛阳时,这道密令就因为何进在斗争中被杀而作废,但袁术在洛阳城中放的一把烧毁南宫的大火帮了董卓的大忙。因为南宫被烧,张仁爱与中常侍段硅只能带着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