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吴帝孙权晚年很昏聩?任用小人与魏国间谍

三国吴帝孙权晚年很昏聩?任用小人与魏国间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53 更新时间:2023/12/15 16:20:34

东吴定都建业的时候,孙权已经48岁。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和众多上了年纪的人一样,喜欢疑神疑鬼。曾经雄视天下的气魄、海纳百川的胸怀都被浪花淘尽,渐渐走向昏聩。先从一桩不起眼的间谍案说起。

一名间谍被任为高官

230年的某天,孙权看到一封奏章,上面说:我放弃了魏国的荣华富贵来投奔陛下,到东吴也有些日子了,您却从来没有注意到我,我有很多的计策也无法告诉您。我在家里一日三叹,害怕这辈子就这样白白过去。所以冒昧上书,恳请您能不能召见我一次。

网络配图

孙权一想,说不准真是个能人呢,先看看吧。

上书的人叫隐蕃,22岁,是个高级辩手,口才了得。他从魏国逃跑,投降东吴。但他真实的身份,是魏明帝曹叡派来的卧底,让他长期潜伏。并且明确指派了任务,那就是动用一切手段获得吴国的廷尉(大致相当于现在最高法院院长)这个职务,暗地陷害、离间大臣,挑起东吴的内乱。

隐蕃来到后,风度翩翩,侃侃而谈,而且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刑狱。

会谈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结束后,孙权问在场的人,对他印象怎么样?一个叫胡综的大臣说:他的上书像吹牛,类似东方朔;现场反应快,擅长诡辩,类似祢衡,但才干比不上这两个人。可以先安排个小职务让他试试。

孙权不听,任他为廷尉监(廷尉的副手),已属高等官职。隐蕃初战告捷,决定乘胜追击,私下和东吴的实力派拉关系,称兄道弟。其中有两个人被蒙骗,引其为知已。一个是左将军朱据,也是正宗的附马,孙权小女儿孙鲁育的老公;另一个是廷尉郝普,他们都被隐蕃的学问折服,逢人就夸他有王佐之才。于是隐蕃府前车水马龙,名气大振。大家赶紧拍马屁,这肯定是即将崛起的政治新星。

孙权不愿意承担责任

第二年十月,孙权派孙布假装投降魏国将军王凌,然而布置下伏击圈。隐蕃得到机密消息,见魏军大部队要上当可能全军覆没。火烧眉毛之际,为了保护同志们的安全,他仓促谋反,发动一批人在建业叛乱。当然是飞蛾扑火,当场被捕。但王凌听说东吴奇怪的骚乱后,冥冥之中有了不祥的预感,立即撤兵,孙权无功而返。

隐蕃身份暴露,被押上殿,孙权问他:你还年轻,就不要自己遭罪了,把同党交出来就饶了你。

隐蕃和无数的地下党一样宁死不屈,昂首就义。说:大丈夫做这种事,怎么可能会没有同党!自己憋气自杀,年仅23岁。

网络配图

敌人的间谍都钻到皇帝眼皮底下了,孙权真是丢人现眼。处理的结局却出人意外,郝普和朱据成了替罪羊。孙权对郝普说:你到处称赞隐蕃,还埋怨朝廷屈才,隐蕃内心长期不满,他造反都是你逼的。

郝普恐惧下自杀。朱据被免官,过了四年才复出。

吕壹让大臣惶恐不安

隐蕃的职位是孙权亲自安排的,郝普和朱据只是平时多韶了几句,有什么错?真实的原因是,在晚年的孙权心中,自己是一贯正确的,怎么可能犯错呢?如果这件事还不算明显,那么从他晚年任用的人就看得很清楚了。

孙权突击提拔了很多小人,他们的任务就是天天在群臣中找茬,定他们的罪,同时歌颂孙权的英明。最出名的一个叫吕壹。

吕壹本来职位并不高,只是搞文字工作的。各州郡会上报文书,他负责审核。这里面大有文章,写那么长的报告,说不定冒出个错别字,有几句歧义。吕壹就是在鸡蛋里挑骨头,搞文字狱。下面的大臣每天“亚历山大”,写上报文书手发抖,被吕壹整倒的一个接一个,不是挨批降职就是被关大牢。

吕壹由于表现出色,权力越来越大。又负责监察百官、处理刑狱,已经类似于特务头子,担任的是如同明朝东厂的一把手。他仗着孙权的宠信,自己却一直做无法无天的事,比如在关隘征税牟取暴利等。群臣一片唾骂声,步骘和太子孙和多次上书劝谏,孙权听之任之。

丞相顾雍,被他诬陷后软禁;陆逊,经常被吕壹责问查账。其他人更不用说了,时刻徘徊在鬼门关前。

吕壹因害朱据自寻死路

但吕壹没有收敛,上帝要让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朱据免官四年,刚刚复出不久,也被吕壹盯上了。

网络配图

236年,一次朱据的部队接受兵饷,工匠在钱上做了手脚贪污了一部分,吕壹怀疑被朱据贪了。先拷问主管兵饷之人,并且把他打死了。朱据很可怜他,用好的棺木埋葬。没想到被吕壹抓住了把柄,说朱据厚葬这个人,就是因为他受朱据幕后指使。孙权多次责问朱据,因为人已死,朱据无法为自己辩白,只好躺在草垫上等待判罪。几个月后一个偶然机会,才发现是工匠做假。

孙权听说了这件事,非常震惊,说:朱据尚且被冤枉,何况一般的官员百姓!

于是开始彻底地追查吕壹的罪责,墙倒众人推。孙权为了平息众怒,杀死吕壹。

这件事对东吴的震动非常大,但总算有个令人欣慰的结尾,然而孙权的昏聩却是无法阻挡了。“太子之争”造成了更大的动荡,把东吴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从此走向衰败,直至亡国。

标签: 孙权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孙权不顾别人劝阻把妹妹嫁给了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

    在《三国演义》中,是周瑜以孙尚香为诱饵,伏击刘备,以成就大业。其实,历史上恰恰相反。周瑜是极力反对把孙尚香嫁给刘备的,而孙权才是执意招赘刘备的主谋。当时,孙权年纪不过是三十左右,而妹妹孙尚香更只有十八九岁。而刘备却已经年过五十。可以说,刘备和孙尚香完全不般配。那么,孙权为何要把自己的妹妹推向火坑,完

  • 孙权为什么将美貌如花的妹妹嫁给刘备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

    孙权的妹妹是青春年少如花似玉,刘备是入土半截漂泊半生,两人怎样相遇都是一段错误。那为什么孙权会把美貌如花的妹妹嫁给刘备呢?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网络配图那么,孙权为何要把自己妹妹嫁给刘备,正史上可不是周瑜的计谋,而是孙权甘心情愿所为。据陈寿《三国志》刘备本传记载,“权稍畏之,进妹固好”。是孙权见到刘备

  • 孙权明明可以干掉刘备,为什么还要联刘抗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

    熟读三国历史,赤壁战役前夕,曹操南征荆襄九郡,刘备手下兵力联合刘琦也不过1.5万兵马屯驻江夏,这个时候的孙权明明有机会可以干掉刘备,为什么还要联刘抗曹?关于这个问题,刘备的代言人诸葛亮出使东吴充分地展示了自己杰出的外交才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诸葛亮初出茅庐职业生涯之中精彩的一笔。而孙权最后做出

  • 此人智谋远超周瑜为何被孙权瞧不起?最后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庞统

    在三国这样的乱世环境下,群雄四起争夺地盘,但最终拼的都是资源和人才。尤其是人才显得特别重要,只要你有足够的才能,基本上都可以在当时混的不会很差。像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常年生活在山里,但因为他的才华,刘备多次请他出山辅佐,所以可以看出,东汉末期群雄对人才是有多么的饥渴。但并非人人都这么幸运,比如今天讲的

  • 孙策为何把权力交给孙权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孙策

    古人权力的交接一般是子传父业,鲜有兄弟相及。一般来说,嫡子尚小由大臣辅佐等成年再移交。然而历史上有两个奇怪的案例便是直接传位给兄弟。其一是孙策把权力移交给弟弟孙权。其二是赵匡胤死后太宗继位。后者疑云太多,且不去讨论。且看孙策到底为何要把权力交给孙权、孙权为什么要这么做?把儿子交给儿子孙韶为何不妥,而

  • 历史上孙权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等人曾经嘲笑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在演义中,以孙尚香为诱饵,伏击刘备,以成就大业的幕后主使,就是周瑜。其实,历史上恰恰相反。周瑜是极力反对把孙尚香嫁给刘备的,而孙权才是执意招赘刘备的主谋。孙权是什么动机当时,孙权年纪不过是三十左右,而妹妹孙尚香更只有十八九

  • 火烧赤壁六个秘密:草船借箭是孙权杰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草船借箭是孙权杰作

    火烧赤壁的六个小秘密,简而言之可谓两借两献一打一放,现在咱们就依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一起看一看。火烧赤壁1.草船借箭草船借箭不是虚构,但诸葛亮草船借箭却是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结果。草船借箭这个精彩故事并非在赤壁之战期间上演,而是发生在五年之后,即公元213年,的濡须口战役,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另一位

  • 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竟因迫不得已:曾遭周瑜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

    历史上都有刘备借荆州的说法,而且是一借不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赖”。孙权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好心没有得到好报,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受害者。但问题是像孙权这样绝顶聪明的人,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因此现在很多人认为,所谓“借荆州”是东吴苦心编出来的剧本,替自己到处击鼓鸣冤,把刘备推到了不义的一方。在刘备看

  • 中国历史上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孙权

    一直以来,草船借箭的始作俑者是诸葛孔明大爷(尼玛,没曾想,这次不是历史课本误我,而是语文课本误我,看来,你们现在组团忽悠来了。当然,还跟罗贯中大爷脱不了干系,原因则是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名为《草船借箭》的文章)。罗贯中大爷,你要证明诸葛大爷的聪明才智,也不至于出此下策,移花接木误人害己啊。网络配图不得不

  • 三国孙权临死前为什么立最小的儿子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权

    江东大族主要为陆家、顾家、张家、朱家等,看看四家代表的结局:陆逊忧愤而死,活了63岁。顾雍和子辈还算平安,但孙子顾谭被流放交州,两年后死了,活了42岁;顾谭弟弟顾承流放到岭南,死在那里,活了37岁。张昭算是平平安安地死去,活了81岁。他的大儿子张承死得早,逃过一劫,次子张休本来流放交州,到了半途,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