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古代皇帝们的遗言之最:刘备的遗言最失败!

盘点古代皇帝们的遗言之最:刘备的遗言最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728 更新时间:2024/2/11 23:26:29

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是一个以皇帝为核心的家天下的历史。“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老皇帝要走了,临终时留下的或许只有简短的几句话甚至几个字,但却惊人地改变着历史,不仅决定着新王朝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到权贵们的成败与生死。下面,一起来盘点下皇帝死前都说了些啥吧:

一、最广为流传的遗嘱———刘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一代帝王没有对儿子说治理国家,爱戴人民,而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在做人方面有所作为。一生颠沛流离的他,致力于创业,大概只有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父亲。

二、最匆忙的遗嘱——秦始皇

秦始皇临终前匆匆留言,将后事托付与长子扶苏,由于笔录下来的遗言已经被销毁,所以只留下一句意向性的证言:“与丧会咸阳而葬。”写了遗诏,结果遗诏让赵高给烧了,赵高烧了始皇帝的遗诏以后,直接来见胡亥说:“皇上过世,没有诏书封赐诸位王子,只有一封书信单独赐予长子扶苏,长子扶苏到了咸阳以后,当即立为皇帝,而公子您则连尺寸的封土都没有,如此一来您怎么办?”(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结果篡改了遗照,传位给胡亥。

三、最感人的遗嘱——崇祯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挥军北上,逼近京师,京营兵溃。崇祯揩御笔太监王承恩离开紫禁城,登上皇家禁苑煤山,在一株老槐树下自缢身亡,时年35岁。衣上以血指书,写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崇祯帝在位期间精明果断地铲除了魏忠贤这个奸臣,天下都希望他能带来承平。但可惜的是当时明朝大势已去,中兴之主难中兴,到后来他重又信任宦官,使时局更加艰难,最终导致“十万太监亡大明”的历史悲剧。虽然他做的事不出彩,但仅凭这段著名遗言,依然不愧为汉人皇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几千年的道德观念,自崇祯帝后继无人。

四、最无力的遗嘱——光绪

光绪帝死前留下遗言:“近几年全身疾病接二连三,治了那么久也没什么效果,感觉快要不行了。一定要继续推动立宪,希望多年后能实现。”光绪皇帝在位34年,一个“悲”字贯穿始终,从入宫登基时起,凄风苦雨,唯唯诺诺,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变法是执政中的辉煌,更是他悲惨命运的唯一亮点,却因触及到慈禧和顽固势力的利益,而被软禁,悲歌跌入谷底,无声无息,戛然而止。终其一生真可谓生活冷如冰,救国难作为,虽贵为天子,却傀儡一生。

五、最操心的遗嘱——曹操

曹操的遗嘱被称为史上最操心的遗嘱,大意是说:我在夜里觉得有些不舒服,第二天喝了粥就出了汗,又喝了当归汤。我早军队中指挥,至于我的大小愤怒的表现以及过失,你们不应当效仿。天下还没有安定,不能遵从古人。我有头风症,最初的时候戴头盔,我死里以后,就像我在世时一样把持大事,切勿忘记。在殿中的文物百官,十五天后停止哀悼,丧葬以后都要脱掉孝服。率领军队驻守边关的人,都不能离开屯兵的地方。有司应担当起职责。死后,把我葬在邺城城西的小山上,和西门豹的坟墓相靠近。不要陪葬金银、玉器、珠宝等。还有一个遗令是说:我的夫人们都很勤苦,我走后你们要善待她们,让她们住到铜雀台去吧。你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用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记得要时时登上铜雀台,在上面眺望我的墓地。我的屋里还有一些进贡来的香没用,就分给各位夫人吧,不要用它祭祀浪费了,夫人们要是平日里无事做,就学着做鞋子去卖,以后万一家道中落了,还可以以此维持生计。曹操一生奔波于战场政治争夺与杀戮,也只有当一生结束时能最坦然最轻松地谈论一下细枝末节的事情,弥补这一生的遗憾。

六、最明智的遗嘱——刘邦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白马之盟)吕后问高祖:您走后,丞相萧何也死了,谁还能承担百官之主的重任?他回答吕后:“曹参。”吕后又问:“之后呢?”刘邦道:“王陵。”但随即又补充道,“王陵这个人有些迂愚刚直,可以让陈平帮他。陈平智慧有余,但是难以独当重任。所以,一定要用周勃来帮他。而周勃可以做太尉。”吕后又问道:“这些人都死掉了,谁还能代替他们呢?”刘邦高深莫测地回道:“那就不是你能知道的事了?”刘邦所立的遗嘱可谓环环相扣,百密无一疏。两道遗嘱不但是汉初政局的直接反映,也是汉朝后来发展的指示灯。人事安排的遗嘱使汉朝刘氏江山得以稳固,而白马之盟,更是让刘姓江山延续了三百七十年。他的遗嘱,有一小部分是对秦朝历史的反思,更大一部分是对当时形势的总结。

七、最福尔摩斯式的遗嘱——康熙

康熙末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争夺储位斗争转入暗处而更加激烈。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死,雍正皇帝继位,民间及野史传闻甚多,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矫诏篡位,认为康熙帝本想传位于皇十四子胤褆,而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近日,辽宁展出的“康熙遗诏”显示,“遗照”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同一内容。其中写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尽管,民间认为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在他统治的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一个优秀帝王的政治遗嘱就是一个王朝政治在那一段时间的精彩呈现,或是山雨突来,或是风和日丽,有时可能会相对平静一些,更多的情况却是在所有的矛盾均处于白热化状态下,在你死我活、扑朔迷离中,遗嘱或被毁灭或被篡改或被歪曲,给后人留下种种疑团。

标签: 皇帝刘备遗言

更多文章

  • 曹操最害怕刘备的这件“武器” 他为什么害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刘备,曹操

    你们别看刘备就是个卖草鞋的,但是就连枭雄曹操都不得不把他视为非常难对付的对手,为什么呢?相比之下,刘备是要背景没背景,要兵马没兵马,他凭什么能作为丞相的对手?既然能被丞相看中,他肯定是有超出常人的手段,而且足以弥补他没有背景和兵马的缺陷。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仁德。凭借这种特殊的手段,他先后收服了

  • 吕布为何在临死的时候破口大骂刘备“大耳贼”?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刘备,吕布

    早在刘玄德身处徐州之时,曹丞相想要将其除之而后快,而那战败之后的吕奉先却想着过来投靠他,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俩共同的敌人都是丞相大人。于是两人拜了把子,结成异姓兄弟,关系非常的要好。为了能将刘玄德铲除,丞相专门设下计谋,让其与袁术交手,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丞相将另外一大军事集团,拉入了对付刘玄

  •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刘备到底有没有把荆州收回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刘备借荆州

    正史中,是否真的像世人流传的俗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不是的,刘备不但是归还了荆州,并且是连本带利,连老本都差点赔光了。在前文中已经给大家说了借荆州的缘起,那最后的结局如何呢?正史中,是否真的像世人流传的俗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不是的,刘备不但是归还了荆州,并且是连本带利,连老本都差点赔光

  • 刘备先祖刘胜精力全在酒色上:生了120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刘备

    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时代,多妻妾多子女者不足为奇。后宫佳丽无数的康熙皇帝,一生生育了55个子女,其中儿子35个,女儿20个(存活下来的儿子有24个,女儿有12个),其子女之多,为历代皇帝之最。但有一个人的生育能力远在康熙之上,康熙与之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个人,就是西汉时代的中山靖王刘胜。从正

  • 曹操和刘备谁看人更准?谁才是三国第一伯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曹操,刘备

    曹操和刘备都是三国很厉害的人物,他们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不过二人相比,谁更看人准呢?或许有人说是曹操,你看曹操那些人物都很有本事。不过有一点,曹操的人才大多是别人中途投奔而来的,因为曹操在三国里面,势力最大。曹操量才录用、唯才是举,相比一下,刘备看人最准。刘备的人才好多是自己发现的,因为刘备的实

  • 大材小用的赵云:刘备为何让赵云贴身保护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赵云,刘备

    赵云出身在河北,是河北的壮士。看看曹植《白马篇》里说了什么吧,“控弦破左的,又发摧月支;扬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踢。”这正说的是幽、并一带的健儿啊,而赵云正是这一批健儿中的佼佼者。他刚开始出仕的时候没有去侍奉当时的河北大族袁绍,而去投奔了北方的公孙瓒,为什么?我看不光是象他自己说的那样认为袁绍不如将军(

  • 揭秘:啥都不懂的刘备为什么还能建立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刘备

    在夷陵之战的相持阶段,刘备在东西七百里的线路上建立营寨,魏文帝曹丕听说了这件事情,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军事(不晓兵),哪里有七百里连营可以攻击敌人的!‘在大片低洼和险要地区驻扎军队,容易被敌人击败’”。还说刘备这是犯了兵家大忌。陆逊在给孙权上书时也说:“回顾刘备以往用兵打仗的情况,总是败多胜少”。因

  • 解密:诸葛亮到底从刘备身上抢了多少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刘备,三国,

    提起刘备恐怕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哭和跑,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之下刘备是个除了仁义得近乎虚伪之外,简直是一无是处。一生东奔西跑的到处寄人篱下,自从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诸葛亮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命运之神开始倾向刘备的了。赤壁曹操大败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刘备了,在诸葛亮的辅助下先取荆州再得益州。终于有了自己地

  • 不是刘备也不是貂蝉 害死吕布祸首的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吕布,貂蝉,刘备

    自古良马配好鞍,英雄爱美人。秦汉有虞姬乌江夜别楚霸王,三国亦有吕布、貂蝉的爱情故事。但小编要告诉你,这些都是假的。关于虞姬的记载只有“有美人名虞,常幸从;。”而貂蝉在历史上的原身也只是“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至于这位董卓的侍婢叫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貂蝉一词的本义,是指汉代皇帝的侍从官

  • 与刘备刎颈之交的牵招 为什么要替曹操镇守边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牵招,刘备,曹操

    《三国演义》传遍大街小巷,爱好者自读《三国志》。但说到刘备的刎颈之交,大家都只会想到关羽、张飞,甚至四将军赵云、诸葛亮。而在历史真正留下记载却另有其人。要不是孙楚记载了他的碑文,大家都不知道他这位为曹魏治边二十年,威风远振,治边之称仅次于田豫的牵招与刘备曾是刎颈之交。---《牵招碑》:君与刘备,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