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百年来第一猛人刘裕:卖草鞋起家 不输刘备

三百年来第一猛人刘裕:卖草鞋起家 不输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728 更新时间:2024/1/17 15:44:36

刘裕,字德舆,祖籍彭城县绥舆里(今安徽省萧县县城东北二十里),晋兴宁元年(公元363年)三月生于东晋著名军事重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据说,他的远祖是汉高帝刘邦的亲弟楚元王刘交,而到了他父亲刘翘这一代,已经沦落为寒族了。刘翘原是丹徒郡功曹,在当时属于级别很低的小吏,所得奉禄只能维持一家温饱。母亲生刘裕难产,死了。刘翘一个大老爷们,哪懂带孩子?只得送刘裕到亡妻的娘家抚养。

原本,刘裕出生,刘翘看到有“甘露降于墓树”的奇观祥瑞,给他起了个“奇奴”的乳名,因为被寄养在姥姥家,小伙伴都叫他“寄奴”。

曾几何时,“寄奴”一名,随着刘裕的功业不断扩大,竟也成了震烁宇内的大名。南宋豪放派大词人辛弃疾就将“寄奴”之名入词,词云:“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送走了刘裕这个拖油瓶,刘翘又娶了兰陵人萧氏为妻,生下了刘道怜、刘道规二子,小日子正开始往幸福的方向发展。哪承想,没几年,刘翘就得病死了。刘翘一死,家里就没收入了,怎么办?萧氏带着道怜、道规二子,愁死了。

幸好,刘裕这时已经长成了一个半大牛犊子,从姥姥家回来了。当然,这个年纪的刘裕也做不了什么大的事业,但他从姥姥家学了一门手艺:编草鞋。回到家里,他象前辈英雄刘备一样,每天早出晚归,玩命的编草鞋、卖草鞋,愣是支撑起了孤儿寡母四口人的生活。这种生活,一过差不多就是二十多年。如果刘裕就这样卖草鞋一直卖到老死,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发生了。

关键是到了三十多岁,他实在是厌倦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无聊透顶的小商贩、小市民的生活,转而选择了另一种活法:从军。

由是,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刘裕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两臂有千钧之力,又兼性情刚毅果敢,勇猛沉猜,天生就是当兵打仗的料。他这一投军,很快就在军中大放异彩,受到了军界、政界的瞩目。

他投在名扬天下的京口“北府军”军中,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冬跟随前将军刘牢之征讨孙恩。孙恩之乱,对东晋小朝廷而言,几乎就是灭顶之灾。而东晋小朝廷最终没有亡国于孙恩之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因为刘裕的出现。这句话,要换另一种表述,也可以说成这样:孙恩之乱,是刘裕平定的。

刘裕能在军中脱颖而出,源自于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的一次遭遇战。那一次,刘裕和几十人一起在吴郡(今江苏苏州)执行巡逻任务,突然与孙恩的数千贼众狭路相逢。刘裕根本不知“怕”字怎么写,军力如此悬殊,他竟然不将贼人放在眼里,口中狂呼着,招呼起身边的十几个兄弟挥刀往前就冲。

我们几千人,如果被你们这十几个人杀散了,岂不让天下人笑话?贼军恼怒刘裕轻视自己,老实不客气地挥刀相迎。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你们就十几个人,人家几千,还打什么打?刘裕这伙人很快被杀散,刘裕本人也被人家用枪搠倒在地。可刘裕殊不畏死,翻身爬起,手舞长刀,狂劈乱砍,一下子就将数名贼人砍翻在地。

俗话说,一夫拼命,万夫莫挡。众贼人看他浑身污血,面目可怖,一副玩命的模样,吓得哇地大叫,谁也不敢和他交手,转身就走。好家伙,刘裕挥舞着长刀,嗷嗷狂叫,竟然一个人追着几千人砍杀。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率轻骑军经过,正好目睹了这不可思议的一幕,惊为天人。刘裕敢战之名也由此迅速传遍了全军,做上了军中的小头目。

此后,刘裕率自己的小分队先在山阴将孙恩赶到海上,此后,又在句章(今浙江宁波南)将孙恩的数万之众打得屁滚尿流。那一仗,孙恩自会稽(今浙江绍兴)攻句章,句章城矮小,刘裕所部士兵又不过数百人,刘裕却死守不走,亲披重甲,手执利刃,每战都冲到第一线拼死砍杀,终于将孙恩迫退至浃口(今镇海口)。

乱世中,无论是政府军还是孙恩的贼军,都是军纪败坏,到处肆暴抢掠,深为百姓所憎恶。只有刘裕一军,法令严明,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

晋隆安五年(公元402)三月,孙恩北击海盐,刘裕尾随追击,并于海盐县城旧址筑起城池与孙恩作持久战。

在这个小小的海盐城,刘裕还玩了一出“空城计”,挑选数百人组成敢死队,都脱掉盔甲,藏匿在城内,大开城门,引贼军入城。等贼军进来,便一拥而出,枪挑刀劈,将贼众杀得哭爹叫娘。孙恩与刘裕经过多番交手,越来越恐惧于刘裕的狠人作风,为了避开刘裕的锋芒,只好北上吴郡。

孙恩于隆安五年(公元401年)五月攻破沪渎垒,率十余万大军走海路,沿江口西溯直上,长袭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那一遭,晋廷真是险过剃头。孙恩抵达丹徒(今镇江丹徒),晋廷的精锐多随刘牢之守在山阴,距京师确有数百里之遥。京师空虚,无力与孙恩相抗,司马道子等王公贵族们仓皇失措,每日只知道大哭。

刘裕得知朝廷险象,也真不含糊,率军入援,日夜兼程,直扑丹徒。到了丹徒,刘裕军仅有二千人,全是步兵,而且刚刚经过长途急行军,疲惫不堪。孙恩兵有十万,乘船而来,好整以暇,这仗,怎么打?

不日,孙恩率兵数万,击鼓猛攻蒜山,刘裕眉头皱都不皱,率部反击,蒜山居民在刘裕军的激励下,也纷纷拿起扁担加入战阵。刘裕军都是北府兵出身,越战越勇,贼军死伤无数,许多人被追赶到崖边投水身亡。孙恩最终依靠鼓排渡泗才得以退回船上,被迫取消了袭击京师的计划,改攻郁洲。计穷莫过粮尽,功高莫过救驾。

经此一战,刘裕封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成功跻身于东晋军界高层。此后,刘裕再接再厉,在郁洲大败孙恩,并将之逐往沪渎、海盐,一路打打杀杀,缠斗不休,俘获贼军数以万计。

孙恩贼军也因此由盛转衰,沿途除了被刘裕击杀、俘获之外,死于饥饿、疾病、瘟疫者,不可胜数。无奈,只好从浃口(今镇海口)遁往临海。

晋元兴元年(402年)三月,孙恩曾想鼓勇重来,但在进攻临海郡时不利,部众人心尽散,知事不可为,遂投海自尽。

晋元兴二年(公元403年)十二月,桓玄篡位称帝,刘裕入朝拜见新朝皇帝。桓玄久闻刘裕大名,却是第一次相见,见到刘裕的雄武英姿,不由暗自喝彩,对司徒王谧说:“刘裕气度不凡,真乃是人中豪杰!”

为了拉拢刘裕,桓玄提拔他为徐、兖二州刺史,并在朝会后向他亲自敬酒。桓玄的皇后刘氏在帘后见了刘裕,却是暗自心惊,劝桓玄说:“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非凡人之表,恐终不为人下,宜早做打算!”

桓玄大不以为然,说道:“朕正欲平定中原,只有刘裕这样的人才英武可用。等到关、洛平定,再作计议。”回头下诏称:“刘裕以少胜多,屡次打击孙恩贼军气焰。渡海追寇,十灭其八。诸将奋力作战,多数受过重伤。上自元帅下至将士,论功行赏,以表功勋。

标签: 刘裕

更多文章

  • 盘点古代皇帝们的遗言之最:刘备的遗言最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皇帝,刘备,遗言,

    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是一个以皇帝为核心的家天下的历史。“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老皇帝要走了,临终时留下的或许只有简短的几句话甚至几个字,但却惊人地改变着历史,不仅决定着新王朝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到权贵们的成败与生死。下面,一起来盘点下皇帝死前都说了些啥吧:一、最广为流传

  • 曹操最害怕刘备的这件“武器” 他为什么害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刘备,曹操

    你们别看刘备就是个卖草鞋的,但是就连枭雄曹操都不得不把他视为非常难对付的对手,为什么呢?相比之下,刘备是要背景没背景,要兵马没兵马,他凭什么能作为丞相的对手?既然能被丞相看中,他肯定是有超出常人的手段,而且足以弥补他没有背景和兵马的缺陷。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仁德。凭借这种特殊的手段,他先后收服了

  • 吕布为何在临死的时候破口大骂刘备“大耳贼”?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刘备,吕布

    早在刘玄德身处徐州之时,曹丞相想要将其除之而后快,而那战败之后的吕奉先却想着过来投靠他,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俩共同的敌人都是丞相大人。于是两人拜了把子,结成异姓兄弟,关系非常的要好。为了能将刘玄德铲除,丞相专门设下计谋,让其与袁术交手,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丞相将另外一大军事集团,拉入了对付刘玄

  •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刘备到底有没有把荆州收回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刘备借荆州

    正史中,是否真的像世人流传的俗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不是的,刘备不但是归还了荆州,并且是连本带利,连老本都差点赔光了。在前文中已经给大家说了借荆州的缘起,那最后的结局如何呢?正史中,是否真的像世人流传的俗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不是的,刘备不但是归还了荆州,并且是连本带利,连老本都差点赔光

  • 刘备先祖刘胜精力全在酒色上:生了120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刘备

    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时代,多妻妾多子女者不足为奇。后宫佳丽无数的康熙皇帝,一生生育了55个子女,其中儿子35个,女儿20个(存活下来的儿子有24个,女儿有12个),其子女之多,为历代皇帝之最。但有一个人的生育能力远在康熙之上,康熙与之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个人,就是西汉时代的中山靖王刘胜。从正

  • 曹操和刘备谁看人更准?谁才是三国第一伯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曹操,刘备

    曹操和刘备都是三国很厉害的人物,他们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不过二人相比,谁更看人准呢?或许有人说是曹操,你看曹操那些人物都很有本事。不过有一点,曹操的人才大多是别人中途投奔而来的,因为曹操在三国里面,势力最大。曹操量才录用、唯才是举,相比一下,刘备看人最准。刘备的人才好多是自己发现的,因为刘备的实

  • 大材小用的赵云:刘备为何让赵云贴身保护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赵云,刘备

    赵云出身在河北,是河北的壮士。看看曹植《白马篇》里说了什么吧,“控弦破左的,又发摧月支;扬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踢。”这正说的是幽、并一带的健儿啊,而赵云正是这一批健儿中的佼佼者。他刚开始出仕的时候没有去侍奉当时的河北大族袁绍,而去投奔了北方的公孙瓒,为什么?我看不光是象他自己说的那样认为袁绍不如将军(

  • 揭秘:啥都不懂的刘备为什么还能建立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刘备

    在夷陵之战的相持阶段,刘备在东西七百里的线路上建立营寨,魏文帝曹丕听说了这件事情,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军事(不晓兵),哪里有七百里连营可以攻击敌人的!‘在大片低洼和险要地区驻扎军队,容易被敌人击败’”。还说刘备这是犯了兵家大忌。陆逊在给孙权上书时也说:“回顾刘备以往用兵打仗的情况,总是败多胜少”。因

  • 解密:诸葛亮到底从刘备身上抢了多少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刘备,三国,

    提起刘备恐怕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哭和跑,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之下刘备是个除了仁义得近乎虚伪之外,简直是一无是处。一生东奔西跑的到处寄人篱下,自从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诸葛亮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命运之神开始倾向刘备的了。赤壁曹操大败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刘备了,在诸葛亮的辅助下先取荆州再得益州。终于有了自己地

  • 不是刘备也不是貂蝉 害死吕布祸首的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吕布,貂蝉,刘备

    自古良马配好鞍,英雄爱美人。秦汉有虞姬乌江夜别楚霸王,三国亦有吕布、貂蝉的爱情故事。但小编要告诉你,这些都是假的。关于虞姬的记载只有“有美人名虞,常幸从;。”而貂蝉在历史上的原身也只是“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至于这位董卓的侍婢叫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貂蝉一词的本义,是指汉代皇帝的侍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