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历史上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36 更新时间:2024/2/11 19:20:59

曾国藩生前 ,常把“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这一句话,挂在嘴边。四十 岁以后,曾国藩得力于悔字诀,办事愈来愈园融,处世愈来愈园通,和这一句话应该有十分 密切的关系。他的悔字诀,是不是从 《三国演义》获得,我们无从 知道。但是刘备一生,也是 悔字诀最好的写照。凡事不怨不尤,只以事先避免事后可能带来的后悔,做为警惕的 要点。用来趋吉避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年轻时,刘备常以家世特殊,身负重任。不趁早图谋,将来必定后悔。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被汉献帝尊称为皇叔之后, 更加小心谨慎。 惟恐稍有大意,即将为曹操所杀而后悔不已。 这才自动要求起兵到徐州迎战袁术,获得逃离曹操掌控的大好机会。三顾茅芦,乃是居于自己奋斗了这么多年,虽然文有孙干、糜竺简雍,武有关羽、张飞、赵云,还是一事无成。从水镜先生得知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以安天下。否则再拖下去,必然死不瞑目,所以才如此谦卑。

孔明下山相助,刘备言听计从。怕的是稍有违背,就可能后悔。关羽遇害,张飞以为刘备当了汉中王,早忘了桃园结义的誓言。使得刘备不顾一切,要照兵伐吴。张飞限期三军挂孝,逼得部属将他杀害。刘备明知联吴抗曹是一贯政策,也惟恐违背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为后人所耻笑。毅然不接受诸葛亮的劝阻,以及东吴特使诸葛瑾交还荆州,永结两国盟好的和解。无非是以悔的心态,来防止自己的独生行为。刘备出师不利,加上哀伤过度,终于病倒在白帝城。自知不久于人世,速请诸葛亮、李严等大臣来永安宫,只怕迟了来不及交代后事,很可能招致悔恨。孔明来了,刘备请他坐在床边。承认自己不听函相的话,才自取其败。为的是怕诸葛亮误会自己对他不信任,以后不方便处理事情。看见马谡在旁边,赶紧叫他暂且退下。说明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为的是怕孔明重用马谡,造成悔憾。最后坦诚向孔明表示:阿斗可辅,就请辅助他;如果太不像样,可以自立为成都王。害得诸葛亮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接二连三地保证,要尽忠辅佐阿斗。

刘备这种举动,不可能是以退为进。如果是的话,大可以仿效当年刘表要让荆州的故事,直接请孔明为汉中王。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样直接的话,对孔明的伤害太大,等于摆明不让孔明这样做。我们从刘备一生的表现, 可以相信他这样说,是出于一片真诚。就算他是骗人的,我们有一句话,可以当做参考:骗一次算骗,一直骗下去,骗一辈子,就不算骗。刘备是真诚,还是虚伪? 我们从他不接受刘表的礼让 ,不忍心抛弃新野的百姓 ,不贪恋汉中王的既得利益而为弟报仇,应该可以相信他的真诚。孔明的退休计划,由于刘备的托孤,而完全打消。 阿斗的种种行为,孔明都能够忍耐,和白帝城刘备说这一番话,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刘备地下有知,也会看到悔字诀所产生的良好效果,而含笑九泉吧!

刘备为什么要托孤,难道没有其他的方法吗?

曹操当魏王时,左慈告诉他,不妨考虑请刘备当皇帝。自己则云逝四海,或者到峨嵋山 修道。曹操对自己的处理,十分了解。已经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只有硬着头皮,一直走到人生的终点。 因为他的仇人太多, 不会放过他。一旦离开权力的核心,很可能立即被追杀。他的儿子也心中有数,知道曹操在玩弄什么把戏,绝不肯中途罢手。那些依附在身旁的文武大臣,更是不会把轿子放下来,任凭曹操想不想继续坐下去?他只好把左慈当妖怪,下令追捕斩杀,以免担负忠言逆耳的罪名。

现在轮到刘备自己,明知道刘禅的困境。实在难以突破,还要勉强让他接任。显秩序的僵化,从这里看得非常清楚。要孔明继位,不就等于要他的命?逼得非当场撞死,不足以表明他的忠心。我们不能够以现代的显秩序观点,来评鉴那个时代的显秩序。却应该深切地体认,为什么显秩序必须时堂做出调整,便是各有各的包袱,很不容易摆脱。隐秩序对改朝换代,通常比较不在乎。因为站在大气的立场,各个气球所装的气体,都是大气的一部分。换来换去,好象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显秩序要很久很久以后,才干脆废除帝制。把改朝换代的沉重包袱,整个抛弃掉。希望不要为了姓氏的不同,坚持要拼得你死我活。不过在刘备那个时代,真的除了重重拜托孔明,好好辅佐之外,根本没有别的路走。刘禅能否继承大业,那是他的事。刘备既然立他为太子,便只好把这一个难挑的大担子,不顾一切地交付给他。

标签: 刘备诸葛亮托孤三国

更多文章

  • 东吴名将太史慈:与刘备擦肩而过的一代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太史慈,刘备,名将

    太史慈是三国东吴的名将,当年曾与孙策一场龙争虎斗,让人永远记得起那个生龙活虎,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不过这样的人物,竟然与仁慈的刘皇叔擦肩而过,曾经有过一个阶段的唏嘘。那么刘备为何不投奔刘皇叔。这里面是不有什么隐情。透过历史的云雾,江湖觉得其实太史慈是个有头脑的人,比起当时的名将,他毫不逊色。不仅

  • 刘备为何偏偏不给兄弟关羽封侯?关羽的众多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刘备

    古之帝王,为笼人心,固爪牙,显威仪,示恩宠,往往会把加官、晋爵、封侯等等,作为一种有效手段,频频使用。如翻翻《三国志·蜀书》就知道,刘备的西蜀,也没少用封侯这个法宝,这一手段。西蜀前前后后,封过不少的侯。张飞因据水断桥,有护卫之功,刘备封其新亭侯,章武元年,进封为西乡侯;黄忠因定军山一役,斩夏侯渊立

  • 刚出道的刘备做得第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这个人以仁慈著称,为人温柔谦恭、彬彬有礼,尤其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刘备的柔弱的一面更是不胫而走。老百姓对他的眼泪是记忆犹新的,其实作为一方霸主,作为不断开拓的蜀汉君主,作为从无到有的地方军阀,刘备其实是个很强硬的人物。刘备自从在家乡招募到兵马之后,就追随刘焉参加了镇压黄巾军的起义。后来,起义被

  • 好心还是阴谋:刘备为何要收留走投无路的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布,刘备,三国,

    因为吕布失去了很多机会,所以最终在与曹操的对阵上连连失利。兖州大境重新回到了曹操的手中。曹操很激动,看着昔日的根据地,喜不自胜。可是吕布却走投无路,常言说落水的凤凰不如鸡。吕布有点懊悔,现在放眼天下,有点孤苦伶仃的味道。可不是吗,袁术想谋取他的妻妾,袁绍想夺取他的性命。原本与曹操无冤无仇,却听从了别

  • 刘备墓被盗为何如此诡异?刘备死后到底葬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墓史称惠陵。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 (刘备殿)西侧。史载,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死永安宫(在今重庆奉节县城),五月梓宫还成都,八月葬惠陵。后主从诸葛亮之意,先后将甘、吴两位夫人合葬于此。墓拔地而起,呈圆堆形,高12米,周长180米,占地3亩,形若小丘。茔上树木参差,绿草茵茵,墓边古

  • 刘备有三个儿子:为什么选择愚笨的刘禅接班?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刘禅,诸葛亮,

    刘备为人,本是“喜怒不形于色”。老婆糜夫人在长板坡为他跳井殉情死了,他一点表示都没有,但心里肯定是痛苦的很,后来从三个儿子里,一定要选最蠢笨的阿斗做接班人,大概也是为了报答阿斗的老妈糜夫人。刘禅,一直以来被大家热议。也有很多读者问,刘备难道就刘禅一个儿子吗?非要选他继位?刘备确实不止一个儿子。历史记

  • 桃园结义背后的秘密:为什么刘备成为大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桃园结义,刘备,关羽,

    三国演义里的桃园结义是张飞提出来的,为什么由张飞提呢?因为桃园是张飞家的,刘备和关羽没有说话的资格。其实“桃园结义”最核心的问题不是在哪儿结义的问题,而是谁是大哥的问题,三人中,论财力刘备不如张飞、论武艺刘备在关羽和张飞之下,论年龄,有野史说关羽比刘备还大,但是三人结义时为什么关、张会甘愿屈为老二、

  • 庞统之死对刘备的损失有多大?三国庞统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庞统,刘备,三国

    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是《三国演义》著名谋士。庞统跟诸葛亮齐名,民间传言:“卧龙、凤雏,两者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的声名才智非同一般。在赤壁之战前,他只身前往曹操大营,得到曹操的特别礼遇。庞统趁机向曹操献计,建议曹操把战舰全部横锁起来,完全可以提高战力,克服北方士兵不服水战的弊端。曹操果然中计

  • 解密:东吴史书是怎样丑化赤壁之战前后的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吴,赤壁之战,刘备,

    历史从来不是单方面所能记述的,其材料来源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例如三国史,既有来自胜利者方面的资料,即魏国的资料,也有来自蜀国和吴国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说互相补充,也可以说互相矛盾,例如刘备,魏国方面的记载,还算不赖,蜀国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但吴国方面的记载,实在是很不堪。赤壁之战前夕,据东吴史料《江表

  • 刘备儿子是否真的一无是处:全因诸葛亮执掌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刘禅,诸葛亮

    有一句话叫做“扶不起的阿斗”,是说一个人怯懦、没主见、没骨气、没作为,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不值得人们寄予希望,更没有必要把心思花费在这样的人身上。阿斗名字叫做刘禅,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第二代皇帝,在位四十一年。刘禅作为亡国之君,肯定有他自身的很多问题所在,人们有理由看不起他,因而贬低他、讽刺他,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