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历史上刘备酷似岳不群?一生最恨之人非曹操

三国历史上刘备酷似岳不群?一生最恨之人非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36 更新时间:2024/2/11 19:18:54

说三国,就不得不提两个人:一个是刘备,另一个当然是曹操。不过很遗憾,这两个英雄从天下大乱的那天起就一直是死对头。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三国志》里刘备和庞统的一番对话:“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这句话直截了当地指明了刘备和曹操水火不容的关系。有了这个“汉贼不两立,王室不偏安”的政治方针,也就不难理解后来的诸葛亮要劳民伤财数次北伐了那么,为何刘备如此“执着”地同曹操势不两立呢?原因至少是有两个的:一个当然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个阉党遗丑居然胆敢“挟持”天子?作为刘氏宗亲的刘备当然是不答应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个人恩怨吧,我们“一身正气”的刘皇叔数次在曹操面前丢盔卸甲,面子上过不去,当然要翻脸了。不过,在大多时候,刘备还是不太敢明目张胆地翻脸的。比如在“青梅煮酒论英雄”那出戏里,虽然刘备心怀不满,却还要低声下气装孙子大拍曹操马屁。后来,刘备终于还是横下一条心来翻脸搞决裂,不久就被曹操在长坂坡杀个抛妻弃子差点连老命也给玩完。

不过,刘备也不是一直被动挨打的。至少,他有三次机会可以要了曹操这个老对手的脑袋。只是,刘备都手下留情了。好吧,让我们来看看刘备为数不多的几次给曹操颜色的良机。一次是“血衣带诏”,当时被架空的汉献帝天真地拿着张空头支票,要国舅董承、议郎吴硕等几个心腹去套牢曹操。于是,国舅爷找来了刘备这个“山寨“皇叔。靠董承、吴硕等几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文人就想把曹操拉下马,简直是个玩笑。刘备是个英雄,当然不是草包。口头上答应这次刺杀行动,后来找个机会拍马开溜了。另一次是在华容道,当时曹操刚刚赤壁兵败,引败军从华容道撤退,遇到泥泞不堪的路,军马不能过,曹操命老弱残兵背薪负草去填,兵马得过,老弱残兵被军马所践踏,陷于泥泞之中,死者很多。出来以后,曹操大笑,众问其故,曹操曰:“刘备,吾寿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三国志》)。”翻译一下,就是刘备真是我的对手啊。但是反应稍微慢了一点,要是早堵在这里放一把火,我们都死无葬身之地。有趣的是,曹操残军刚经过华容道不久,刘备还真过来放火,看来,曹操的计略还是高刘备一筹(这里面应该没有关羽什么事)

如果说,华容道等只能算不是机会的机会,那么刘备还确实真有一次手刃曹操的机会。那就是著名的“许田围猎”。《三国演义》是这样描述的:某日,风和日丽,曹操邀献帝出去打猎。一路上,曹操骄横跋扈,丝毫没把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一旁的关羽看见,就想从背后给曹操一刀(关羽绝对有当杀手的气质,这从后来万军之中秒杀上将颜良就可以看出),但被刘备给阻拦了。刘备的理由是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回拥侍;吾弟若逞一时之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关于这次未遂的暗杀行动,《三国演义》没有完全胡说,只不过,情景略有不同。相对严谨一点的《蜀记》是这样记载的:“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可以看出,此次打猎曹操落单,关羽见有机可趁,遂请示刘备。刘备不杀曹操,跟担心误杀献帝没有丝毫关系(当时小皇帝根本没在旁边),而是怕“误伤”了自己,因为即使杀了曹操,上位的也是那些尸位素餐的饭桶国戚们,当时毫无兵权的刘备一点便宜也捞不到,相反,如果行刺失败,自己将万劫不复。刘备在权衡厉害关系后,感觉放曹操一马对自己更有利,因此错过了一生中诛杀曹操最好的机会。

可以看出,刘备虽然痛恨曹操,但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手下留情。不过,三国时代还真有一个人,竟然逼得刘备痛下杀手。不过,这个人可没有曹操的文治武功,他只是一名书生。此人的名字叫做张裕。而且,一向“以德服人”的刘备诛杀这位书生的缘由也颇为“无厘头”。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三国志·蜀书·周群传》里的记载吧:刘备与刘璋在涪城会晤,刘璋有个从事张裕,长了一脸的胡子,刘备嘲笑他说:“我曾经在涿县居住的时候,直到那里姓毛的人特别多,涿县县令称为:‘诸毛绕涿居乎’。”(表面意思是:诸多姓毛的绕着涿县居住。其实是利用“涿、着”谐音嘲笑张裕的胡子:很多毛绕着长。)张裕是个书生,难免书生意气,反唇相讥道:“曾经有个人当上了上党郡潞县县长,后来又做了涿县县令,后来辞官还乡的时候,有人写信给他要称潞长么漏了涿令,要称涿令漏了潞长,于是称他为:‘潞涿君’(露着君,嘲笑刘备无须)。”

这里有必要注个说明,汉朝男性以胡须为美。例如崔琰“须长四尺,朝士瞻望”,是当时公认的美男子;关羽也因为长着一把飘逸的胡子常常沾沾自喜;曹操也曾因坐骑践踏禾草,“割须代首”以令军纪。刘备只是嘲笑张裕胡须的“造型”不够帅,可个张裕却没有口德,直接反驳比不长胡须的男人强吧。这般公然的人格侮辱,当然伤了刘备的自尊心(“先主无须,故裕以此及之,先主常衔其不逊”《三国志》)。刘备取代刘璋成为益州之主后,不久就寻个借口拿怀恨已久的张裕开刀。爱才的诸葛亮觉得张裕罪不至死,上表请刘备放他一马。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意思就是芳兰长错了地方,也要锄掉,人才用错了地方,就是找死。最后,裕遂弃市。因为一句玩笑话,刘备忿恨诛杀一名手无寸铁的书生,难怪后人批判刘备此举“完全是挟嫌杀人,毫无法制可言。”由此看来,天天嚷着“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刘玄德还颇有点金庸先生笔下那位贴着假胡子的伪君子岳不群的影子吧。

标签: 三国刘备曹操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诸葛亮,托孤,三国

    曾国藩生前 ,常把“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这一句话,挂在嘴边。四十 岁以后,曾国藩得力于悔字诀,办事愈来愈园融,处世愈来愈园通,和这一句话应该有十分 密切的关系。他的悔字诀,是不是从 《三国演义》获得,我们无从 知道。但是刘备一生,也是 悔字诀最好的写照。凡事不怨不尤,只以事先避免事后可能带来的后悔

  • 东吴名将太史慈:与刘备擦肩而过的一代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太史慈,刘备,名将

    太史慈是三国东吴的名将,当年曾与孙策一场龙争虎斗,让人永远记得起那个生龙活虎,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不过这样的人物,竟然与仁慈的刘皇叔擦肩而过,曾经有过一个阶段的唏嘘。那么刘备为何不投奔刘皇叔。这里面是不有什么隐情。透过历史的云雾,江湖觉得其实太史慈是个有头脑的人,比起当时的名将,他毫不逊色。不仅

  • 刘备为何偏偏不给兄弟关羽封侯?关羽的众多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刘备

    古之帝王,为笼人心,固爪牙,显威仪,示恩宠,往往会把加官、晋爵、封侯等等,作为一种有效手段,频频使用。如翻翻《三国志·蜀书》就知道,刘备的西蜀,也没少用封侯这个法宝,这一手段。西蜀前前后后,封过不少的侯。张飞因据水断桥,有护卫之功,刘备封其新亭侯,章武元年,进封为西乡侯;黄忠因定军山一役,斩夏侯渊立

  • 刚出道的刘备做得第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这个人以仁慈著称,为人温柔谦恭、彬彬有礼,尤其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刘备的柔弱的一面更是不胫而走。老百姓对他的眼泪是记忆犹新的,其实作为一方霸主,作为不断开拓的蜀汉君主,作为从无到有的地方军阀,刘备其实是个很强硬的人物。刘备自从在家乡招募到兵马之后,就追随刘焉参加了镇压黄巾军的起义。后来,起义被

  • 好心还是阴谋:刘备为何要收留走投无路的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布,刘备,三国,

    因为吕布失去了很多机会,所以最终在与曹操的对阵上连连失利。兖州大境重新回到了曹操的手中。曹操很激动,看着昔日的根据地,喜不自胜。可是吕布却走投无路,常言说落水的凤凰不如鸡。吕布有点懊悔,现在放眼天下,有点孤苦伶仃的味道。可不是吗,袁术想谋取他的妻妾,袁绍想夺取他的性命。原本与曹操无冤无仇,却听从了别

  • 刘备墓被盗为何如此诡异?刘备死后到底葬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墓史称惠陵。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 (刘备殿)西侧。史载,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死永安宫(在今重庆奉节县城),五月梓宫还成都,八月葬惠陵。后主从诸葛亮之意,先后将甘、吴两位夫人合葬于此。墓拔地而起,呈圆堆形,高12米,周长180米,占地3亩,形若小丘。茔上树木参差,绿草茵茵,墓边古

  • 刘备有三个儿子:为什么选择愚笨的刘禅接班?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刘禅,诸葛亮,

    刘备为人,本是“喜怒不形于色”。老婆糜夫人在长板坡为他跳井殉情死了,他一点表示都没有,但心里肯定是痛苦的很,后来从三个儿子里,一定要选最蠢笨的阿斗做接班人,大概也是为了报答阿斗的老妈糜夫人。刘禅,一直以来被大家热议。也有很多读者问,刘备难道就刘禅一个儿子吗?非要选他继位?刘备确实不止一个儿子。历史记

  • 桃园结义背后的秘密:为什么刘备成为大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桃园结义,刘备,关羽,

    三国演义里的桃园结义是张飞提出来的,为什么由张飞提呢?因为桃园是张飞家的,刘备和关羽没有说话的资格。其实“桃园结义”最核心的问题不是在哪儿结义的问题,而是谁是大哥的问题,三人中,论财力刘备不如张飞、论武艺刘备在关羽和张飞之下,论年龄,有野史说关羽比刘备还大,但是三人结义时为什么关、张会甘愿屈为老二、

  • 庞统之死对刘备的损失有多大?三国庞统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庞统,刘备,三国

    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是《三国演义》著名谋士。庞统跟诸葛亮齐名,民间传言:“卧龙、凤雏,两者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的声名才智非同一般。在赤壁之战前,他只身前往曹操大营,得到曹操的特别礼遇。庞统趁机向曹操献计,建议曹操把战舰全部横锁起来,完全可以提高战力,克服北方士兵不服水战的弊端。曹操果然中计

  • 解密:东吴史书是怎样丑化赤壁之战前后的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吴,赤壁之战,刘备,

    历史从来不是单方面所能记述的,其材料来源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例如三国史,既有来自胜利者方面的资料,即魏国的资料,也有来自蜀国和吴国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说互相补充,也可以说互相矛盾,例如刘备,魏国方面的记载,还算不赖,蜀国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但吴国方面的记载,实在是很不堪。赤壁之战前夕,据东吴史料《江表